朝鮮國徽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12-17

朝鮮國徽的介紹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徽呈橢圓形,底部的紅色飾帶上寫有朝鮮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字樣,兩側為稻穗。中間的圖案為水電站、水壩、高壓輸電線等。其上方有革命聖山白頭山和光芒四射的紅色五角星。

朝鮮次首是什麼職位

朝鮮沒有”次首“,您說的是不是”次帥“啊。下面我來解釋一下”次帥“的含義。

朝鮮軍銜分為5等21級,即將官以上7級(大元帥、元帥、次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兵4級(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兵2級(上等兵、下等兵)。

次帥(朝鮮語:차수)軍銜是朝鮮人民軍軍事銜階之一,相當於蘇聯的軍兵種主帥地位,高於設置4級將官國家的上將(或大將),低於其他國家的元帥。不同的是,朝鮮次帥軍銜打破了諸兵種的限制。次帥肩章中間繡大金星,星徽正中嵌朝鮮國徽。

1953年2月7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佈政令:授予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以“元帥”稱號,同時授予民族保衛相崔庸健“次帥”稱號,這是朝鮮第一位次帥。

授予名單:

崔庸健(1900-1976),1953年被授次帥。

樸一禹(1904-?),1953年被授次帥。

金光鎮(1928-1997),1992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武裝力量部第一副部長。

金奉律(1918-1995),1992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武裝力量部副部長。

全文燮(1919-1998),1992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前平壤防禦司令官。

李鬥益(1921-2001),1992年4月晉升為次帥。

白鶴林(1918-2006),1992年4月晉升為次帥、法制委員會委員長。

崔仁德(1917-2003),1992年4月晉升為次帥。

金益鉉(1920-2009),1994年4月晉升為次帥、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兼人民武力相(1998-2003)。

趙明錄(1930-2010),1995年10月晉升為次帥、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前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

金永春(1932-),1995年10月晉升為次帥、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2009年2月11日-)、前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

李河日(1935-),1995年10月晉升為次帥、勞動黨中央軍事部部長。

金一哲(1933-),1997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武裝力量相(1998-2000)、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2000-2009)。

金在善(1917-2003),1997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軍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校長。

樸基瑞(1926-2010),1997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軍平壤防禦司令部司令官。

李中山(1922-),1997年4月晉升為次帥、人民軍軍需動員總局局長。

金龍淵(1916-2008),1998年9月晉升為次帥、人民軍萬景臺革命學院院長(1990-2008)。

李用茂(1923-)又名李要武,1998年9月晉升為次帥、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

張成禹(1933-2009),2002年4月晉升為次帥、社會安全部部長(1991-1995)。

李英浩(1942-),2010年9月28日晉升為次帥、人民軍總參謀長、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玄永哲(1953年-),2012年7月16日,朝鮮勞動黨中央軍委、朝鮮國防委員會一致決定授予大將玄永哲朝鮮人民軍次帥稱號。

崔龍海(1950年-),2012年4月10日晉升為次帥,現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

黃炳誓(1949年-),2014年4月26日晉升為次帥,現為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

...

哪個國家的國徽跟中國差不多 中間是一顆五角星

從顏色和結構上看,越南的國徽和中國最相近!國旗也和中國的五星紅旗差不多。

朝鮮的國名是什麼?

對不起,這裡可能不支持朝鮮語,我只能用漢語跟你解釋。

在朝鮮語裡,“朝鮮”與“韓國”是兩個不同的詞,發音也與漢語差不多。因此在朝鮮語裡,North Korea仍然叫朝鮮,South Korea仍然叫韓國。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國獨立並更名為大韓帝國。日本佔領後那裡的正式名稱是朝鮮(不是有朝鮮總督府嗎),不過無產階級革命者叫朝鮮,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叫韓國,一直到現在。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國徽上寫的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韓國國徽上寫的是“大韓民國”

蘇聯國徽與我國國徽的區別

我們也相當於是蘇聯的社會主義聯盟國啊,我們稱蘇聯為老大哥。

中共從成立到建國,幾乎都是和共產國際(蘇聯)緊密聯繫的,老毛這些泥腿子沒有經驗,大多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知識都是借鑑蘇聯的。包括建國後的武器裝備提升,都是靠朝鮮戰爭期間蘇聯白給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就是蘇聯國旗。

還有就是,我對比了兩個國徽,相似度其實不高,所謂的相似是因為政治體制,社會主義都是工農聯盟為核心的。國徽中國家民族象徵的東西完全不同,看國徽要看核心主題,我的核心是國旗五角星、天安門首都象徵。

朝鮮國家的正史有哪些書?

《三國史記》是高麗史家金富軾奉高麗仁宗之命在1145年以漢文所寫成的正史,記載朝鮮三國時代的歷史。全50卷。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誌(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所構成,為紀傳體正史。《三國史記》主要參考引用了朝鮮半島歷史上已失傳的《舊三國史記》、《新羅古記》、《花郎世記》、《海東古記》、《高麗古記》、《百濟古記》、《三韓古記》等史籍,同時也參考了中國的歷史典籍包括《魏書》、《三國志》、《晉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僧侶一然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歷、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壇君傳說首次出現於此書。

《東國通鑑》是一部朝鮮王朝時期官方編寫的漢文編年體歷史書,成書於15世紀。這部書籍由徐居正、鄭孝恆等學者,奉朝鮮成宗之命編撰。1446年開始編寫,1485年完成。《東國通鑑》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部通史,記載了上自檀君朝鮮、下自高麗王朝末期的歷史。這部史書第一次將檀君建立古朝鮮的年代定位在公元前2333年,此後,大韓帝國所創造的檀君紀元也以此年份為元年。

《高麗史》是一本記載有關朝鮮半島上王氏高麗歷史的紀傳體官史,於李氏朝鮮初期成書,從1392年起至1451年,經歷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歷時59年才完成。期間史書經過多次修訂,編纂者有鄭麟趾等多人。全書於文宗元年八月(1451年)完成。

王氏高麗傳32代君主,歷時475年,從王建立國開始到李成桂朝鮮代高麗,都是本書的涵蓋範圍。朝鮮立國後的君主,都不被史書認為是高麗王,而集合編在列傳裡。

《李朝實錄》是李氏朝鮮《太祖大王實錄》到《哲宗大王實錄》的一個統編,也被部分來源出處稱為“朝鮮王朝實錄”,是李氏朝鮮(又被稱為“朝鮮王朝”)472年的歷代實錄。是第151號韓國國寶。《李朝實錄》記載了由初代太祖到哲宗的25代國王、472年(1392年-1863年)間歷史事實的年月日順編年體漢文記錄;若連最後兩任君主的紀錄也包括在內的話,那包含總共27代君主、519年(1392年-1910年),共1893卷,888冊,總共約6400萬字。

朝鮮有元帥這個軍銜嗎?有的話哪些人獲得過

朝廠人民軍於1948年2月8日建軍時既實行軍銜制度,初期朝鮮的軍銜共設5等18級。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上等水兵、列兵/水兵朝鮮人民軍的軍銜標誌與當時的蘇聯紅軍極為相似,只是其中多了一個"兩槓四星"的大校。1953年2月,為紀念朝鮮人民軍成立五週年和表彰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副司令官崔庸健在指揮”祖國解放戰爭”中的功績,增設了朝鮮元帥和朝鮮次帥(習慣上稱作人民軍次帥)高級軍銜,並授予金、崔二人。1958年,將准尉軍銜改稱為特務上士。1992年,設立最高軍銜--大元帥,並在金日成80壽辰時,將這一最高軍銜授予金日成本人。1998年,為慶祝朝鮮建國50週年,又將列兵軍銜增加為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4級。至此朝鮮現行軍銜體系最終形成元帥:大元帥、元帥、次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朝鮮軍銜的特點具體為:1 元帥為三級、軍官為4等15級,級別之多為各國所少見;2 次帥軍銜,世界上僅此一家(地位相當於前蘇聯的軍兵種元帥),高於設置4級將官國家的上將,低於其他國家的元帥;3 大校軍銜,是朝鮮的首創,作為副師(正旅)級軍官的編制軍銜;4 少尉軍銜,作為“預備役軍銜”使用,僅授予軍校畢業在部隊實習的預備軍官,一年後即晉升中尉軍銜;5 中等兵、下等兵軍銜,與外軍的一等兵、二等兵相同,但名稱絕對獨特。

國名、國歌、國徽的來歷

中國國名中國古代所有朝代雖然不以中國為國名,又都以中國為通稱。至晚明、清初西方傳教士東來,他們均稱明清兩朝為“中華帝國”,簡稱即是“中國”。康熙二十八年(1689)訂立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外國劃定邊界的第一個近代主權國家間的條約。簽訂這個條約的中國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國名是中國。比如中國首席代表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就是說,他是中國皇帝欽差,行使中國主權。《尼布楚條約》對疆界劃分與兩國人民歸屬的稱謂,使用的是“中國”與“中國人”來稱呼。這是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第一次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中國古代對“正統”問題十分重視,不僅對古代史學是一大原則問題,即令在王朝替代時確定道統、法統等問題上,也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但所有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在古代史學中都承認其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以“正史”為例,宋代所稱“十七史”,明代所稱“廿一史”,以及清中晚葉所稱“二十四史”,都包括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史在內。即使少數民族在邊疆地區建號稱王,也並不自外於中國,常以作為中國一部分為榮。如金末元初,女真人蒲鮮萬奴據今牡丹江西岸東至日本海等地稱王,其國號初名“大真”,是“大女真”的意思,後改名“東夏”,即東部之夏,自視為中國東部的王。俄語稱中國為Китай,直譯就是“契丹”。在中世紀從中亞直到西歐,“契丹”一直是對中國的一個通稱,認為契丹是古代中國的代名詞,可見契丹民族對世界的影響。契丹族現在早已從地球消失,契丹人大多融入漢族。但直至今日契丹的影響仍然橫跨歐亞。“契丹”作為中國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經過遼金兩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經成為華北主要各族(契丹、漢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稱。《老乞大》是高麗朝鮮兩朝人教習漢語用的教科書。《老乞大》全書採用會話的形式,記述了幾個高麗商人到中國經商,途中遇到一中國商人後結伴同行的經歷,以及到大都(北京)等地從事交易活動的全過程。其情節連貫,內容廣泛,涉及旅行、交易、契約、宴飲等各個方面。全書採用口語寫作,是研究元明清時期北方漢語最直接的材料。關於書名“老乞大”,學術界普遍認為“乞大”為“契丹”的音轉,契丹指當時的中國,因此,“老乞大”即“老中國”,也就是“中國通”的意思。1998年,韓國發現了元代古本《老乞大》,裡邊的明以前“胡衕”的寫法,是漢語“衚衕”。該書都是地道的元代北方口語,證實元人用漢語說話,元人語是漢語,對研究元代漢語和社會具有重要價值。進入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都普遍換用了的漢語,這種阿爾泰化的“北語”歷史上稱之為“漢兒言語”。《老乞大》中還記有“過的義州,漢兒田地裡來,都是漢兒言語”。遼金元以後北方人語言已經受各族語言深度混合。這就是為什麼朝鮮人學“漢兒言語”的教材要叫《老契丹》而不叫《老漢子》《老唐子》。從這種“漢兒言語”中發展成瞭如今的普通話。 國歌一覽所謂國歌,就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鬥志、戰鬥歷程或宏偉目標,代表人民的心聲,也可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的縮影。一般用於是國家間的訪問、政府的大型會議或一切組織的開幕式或閉幕式。最古老的國歌是荷蘭的《威廉·凡·那叟》(Wilhelmus van Nassouwe),1568年被制定為國歌。最長的國歌是孟加拉國的國歌《金色的孟加拉》(Amar Sonar Bangla),長142小節。歌詞最多的國歌:希臘的《自由頌》(?μνο? ει? την Ελευθερ?αν),長158段。但實際上,只有前兩段被正式訂為國歌歌詞。最短國歌:日本的《君之代》(君が代) 使用最多語言的國歌:南非《南非的吶喊》(Nkosi ......

相關問題答案
朝鮮國徽的含義?
蘇聯國徽的含義?
韓國國徽的含義是什麼?
澳大利亞國國徽的含義?
國旗國徽的含義是什麼?
奧地利國徽的含義?
美國國徽的含義?
俄羅斯國徽國旗的含義?
新加坡國旗的含義?
浙江大學校徽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