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世界環境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12-18

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

(1)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既不能離開發展,片面地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也不能不顧生態環境的隨能力而盲目地追求發展。尤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講,只能在適度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2)明確國際環境問題主要責任。目前存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主要是發達國家在過去一兩個世紀中追求工業化造成的後果。他們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責任,也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3)維護各國資源主權,應遵循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1972年第一次環境做大會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第21條也明確規定,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是各國的內部事務。 (4)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事務中,存在著忽視發展中國家具體困難的傾向,他們的呼聲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充分參與國際環境領域中的活動與合作。(5)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需要。發展中國家還面臨一些更為迫切的局部環境問題,既有因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和人口增長所造成的諸如土地退化、沙漠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態惡化問題,也有因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汙染、酸沉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

全球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怎樣處理

我國面臨著水汙染,河湖萎縮、功能退化,地下水大量超採,水土流失嚴重等水環境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造成水環境問題的原因,提出瞭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對策: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根本切入點,制定水資源保護規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立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模式,實行水量水質統一管理。 關鍵詞 水環境 地下水 水汙染 水土流失 開發利用 水資源 一、水環境問題的現狀 1.水汙染是我國面臨的最主要的水環境問題 據水利部對全國700餘條河流約10萬km河長開展的水資源質量評價結果:46.5%的河長受到汙染(相當於Ⅳ、Ⅴ類);10.6%的河長嚴重汙染(已超 Ⅴ類),水體已喪失使用價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汙染嚴重。從地區分佈來看,支流水質一般劣於幹流,幹流下游水質一般劣於上游,城市工礦區河段水質最差。南方河流水質整體上優於北方河流,中西部地區水質整體上優於東部發達地區。在全國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黃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汙染;海河、鬆遼流域汙染也相當嚴重,汙染河段佔60%以上。全國有1/4的人口飲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水。 2.河湖萎縮、功能退化,部分湖泊鹹化趨勢明顯 在北方缺水地區,由於河道天然徑流減少,引用水量增加,開發利用不盡合理,江河斷流及平原地區河流枯萎已成為又一個嚴重的水環境問題。 近30年來,我國湖泊水面面積已縮小了30%。素有千湖之稱的江漢湖群,目前的湖泊面積僅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0%。 調查表明,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湖泊乾涸現象十分嚴重,部分湖泊含鹽量和礦化度明顯升高,湖泊鹹化趨勢明顯。新疆的博斯騰湖,由於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入湖水量銳減,含鹽高的灌區退水又不斷入湖,十幾年就由淡水湖演變為鹹水池,湖水礦化度上升了6倍,水面減少120km2,水位降低3.54m。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型鹹水湖——羅布泊也已乾涸。圍湖造田是南方地區湖泊面積萎縮的首要原因。江漢湖群因圍墾消失湖泊983個,減少面積2041km2,目前僅存湖泊83個;洞庭湖區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圍墾面積達15萬hm2,淤積與圍墾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3.地下水大量超採 由於地表水資源貧乏和水汙染加劇,一些地區對地下水進行掠奪式開發,地下水超採現象十分嚴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維持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形成地下水區域性降落漏斗149個,漏斗面積15.8萬km2,其中嚴重超採面積6.7萬km2,佔超採區面積的42.3%。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億m3。 4.水土流失面廣量大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km2,佔國土面積的38%,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79萬km2。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 t,嚴重影響土壤肥力。全國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積2100km2,土地利用價值和承載能力降低。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面積達7萬多hm2。黃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帶走的氮、磷、鉀就達4000萬t,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產量。黃河平均年輸沙量16億t,其中4億t淤積在下游河床中,使下游河床以每年10cm的速度擡升,黃河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地上懸河。與此同時,泥沙中所攜帶來的氮、磷是造成江河湖庫面源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造成水環境問題的原因 1.無節制地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汙水是河湖汙染的首要原因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用水量的持續增大,排入江河湖庫的廢汙水不斷增加。據水利部門最新調查資料,現狀廢汙水排放量已超過80年代初的1倍,年排廢汙水達600億t,這些廢汙水80%以上未經處......

國家怎麼應對全世界面臨的環境問題

一、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給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的歷史機遇。

(一)經濟全球化為我國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的空間更加廣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參與國際分工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和發揮本國優勢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國外資源和技術,彌補本國的不足,促進經濟的發展。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協作越深刻、越密切、越廣泛,創造的新生產力也就越多,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創造了一個基本前提和條件,使我們有了一個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我國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主張實現東南亞聯盟與我國的經濟合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使我國吸收和借鑑國外文明成果、發展我國經濟的步伐加快。此外,日趨統一的國際大市場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也將給予我國經濟以更大的激發力,經濟全球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建立了一個打破國家疆界的更加廣闊的經濟競爭舞臺,各國、各企業在經濟全球化所搭建的舞臺上一顯身手,參與國際競爭,將更加有利於推動我國的產品不斷優化與進步,激發中國企業努力進取,接受國際競爭的考驗。

(二)全球資本市場為彌補我國資本不足提供了便利。資金不足一直是阻礙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現代化實現的瓶頸。引進國外的資金,是解決我國資金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全球化促使全球資本市場形成,加快資金在全球範圍流動速度,為各國引進資本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可能性。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新的金融工具或金融產品層出不窮,使國際金融市場空前活躍,許多等待投資機會的資金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尋求最佳回報率。這些情況的出現為我國解決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提供了良機,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引進外資規模都在400億美元左右,連續多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引進國,通過引進國外資金促進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為加速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的流動,在世界範圍引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浪潮。發達國家集中力量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產業,以搶佔全球產業結構制高點,同時把勞動密集型產業或傳統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我國人力資源充足,勞動力成本低廉,是跨國公司進行國際產業轉移的理想場所。為中國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來加速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創造了條件。中國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花200多年的時間,按部就班地實行工業化、服務化和知識化社會的演進,但是應該看到今日中國有條件也有機遇在完成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同時,推進工業社會向後工業時代發展的歷史進程。

(四)科學技術在全球的交流與傳播為我國吸引國外先進科學技術來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提供了機會。科學技術在全球無國界的發展使任何國家、任何集團、任何個人都已經無力完全壟斷和控制新技術的傳播,即使能在一定時期控制和壟斷科技成果,也不可能永遠控制和壟斷它。本身已成為商品、可以進入市場買賣的科技成果最終會與一定的產業結合在一起,通過其自身的傳遞機制,擴散到全球,後進國家有可能利用引進的先進技術,越過或縮短傳統產業的發展階段,趕上和超過先進國家。

二、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給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嚴峻挑戰

中國作為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的後來者,從國際經濟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國現階段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國際經濟競爭力尚弱,但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程度相對較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國民經濟對國際資本、技術、資源和市場的依存度逐年上升。對外依存度較高而競爭力較低的不平衡狀態使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這就使得我們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

中國環境問題如何解決

現代中國正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

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中國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麼令人矚目棗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我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佔國土資源的30%;

溫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二氧化碳,我國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我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我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且按近十年的平均採伐和毀壞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森林;

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

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

大氣汙染已使我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關於環境問題,1979年在高度經濟增長開始之際,政府同時制定了環境保護法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遺憾的是環境一味惡化,根本看不到整體上有所改善。據調查確認,城市中大氣環境指數達到國家標準的只有40%左右,國土面積的30%以上有酸雨現象。據說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質借風向流動,給日本及朝鮮半島等上空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另外,還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驟增(佔世界14%)、嚴重的水質汙染(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汙染)、水源不足(400座城市以上為缺水狀態)、沙漠化的擴展、沙塵暴及黃沙所帶來的環境汙染等等諸多問題,可以說中國的環境汙染已經陷入危機狀態。

當代中國環境問題的八大社會特徵

環境問題與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因而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社會特徵。當代中國環境問題的八大社會特徵為:

1.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進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將在相當長約一段時間裡繼續惡化;

2.環境問題不僅表現為人(社會)與自然的矛盾,而且越來越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3.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汙染在環境問題中的分量加重。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問題成為我國環境問題的重要內容,普通居民對環境問題也負有越來越大的責任;

4.城市環境問題受到高度重視,並在局部有所緩解。進入90年代之後,隨著各項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強,我國城市環境的一些汙染指標上升幅度變小,一些指標(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指標)已開始下降;

5.農村環境問題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趨勢,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鄉鎮企業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城市汙染向農村擴散、轉移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6.環境問題與貧困問題有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

7.多數人對於環境問頤的客觀狀況缺乏清醒的認識,公共環境意識水平低下,缺乏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8.環境問題與其他社會問題交叉、重疊,解決的難度日益加大,經濟發展問題、貧困問題、社會風氣問題、社會失範問題,尤其是中國的人口問題,都加劇瞭解決環境問題的難度。這些特徵的存在與當代中國社會特定的轉型過程密切相關。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怎樣用科技解決全球環境問題

不能,新科技解決舊問題,也會產生新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解決世界環境問題?
如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如何解決孩子早戀問題?
如何解決城市擁堵問題?
如何解決農村貧困問題?
如何解決空氣汙染問題?
如何解決廚房油煙問題?
如何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如何解決網絡丟包問題?
如何毀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