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罪犯改什麼體制?
改()體制(用改組詞填空) 改()罪犯 改()計劃
改(革)體制
改(造)罪犯
改(變)計劃
影響罪犯改造的因素有哪些
在具體形態上,西方國家的開放式處遇制度表現為以下三種制度:
1)外出制度 ;又分工作外出制度、就學外出制度、暫行外出制觸和釋放前外出制度,因適用條件和適用對象而異。
1880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女監,首開罪犯在監外從事社會性勞動的先例,1913年美國的威斯康星州通過《休巴法》,正式確認工作外出制度,至1959年開始,美國各州廣泛採用工作外出制度,1965年美國製定《受刑人更生法》明確規定聯邦矯正機構受刑人員的工作外出制度。在歐洲,瑞典於1945年率先立法採此制度,其後,蘇格蘭、英國、挪威、丹麥、比利時等相繼採用。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行學習外出制度,1971年已有3000多名罪犯外出求學[7]。
2)歸假制度;即對執行自由刑的人,因在執行機構表現良好或遇有重大事故,給予一定假期,讓其回家的制度。瑞典、英國、美國等對受刑人普遍採用歸假制度,瑞典是適用歸假制度最廣泛的國家。英國的歸假制度,原來只適用於青少年感化院的犯人,但現在已普遍適用於一般成年犯人。
3)週末拘禁制度 這是一種讓犯人週末(包括週六和週日)在監獄服刑的制度。 其目的在於減少犯人的監禁時間,使其與社會和家庭保持正常聯繫,既可達到懲罰的目的,又可收到教育之功效[8]。
(三)累進處遇制度
處遇(Treatment),是現代監獄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指在監獄行刑過程中,對服刑罪犯的處置及其所受的待遇。累進處遇制,就是將自由刑的執行分為若干階段,按受刑人的行刑成績,漸次改進其待遇,以達到激勵罪犯改過自新的目的。這種制度的特點是將犯人的整個行刑過程劃分為若干階段或等級,各個階段或等級均有不同的處遇,體現了行刑個別化的思想。累進處遇制從產生開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被譽為“百年來最有生命力的制度”[9]。 累進處遇制的理論基礎是現代自由刑的剝奪度調控理論,這一理論將服刑人的權利自由分解為三個部分:
1)依法必須加以剝奪的部分。即作為刑罰存在的反映而必須加以剝奪的部分。
2)依法必須加以保障的部分。即必須加以保護的罪犯的基本權利部分,這是現代刑罰實行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形式酷刑以及保障服刑人員的基本生活條件的反映。
3)人工調節部分,也就是改造機關的自由裁量範圍。這一部分根據罪犯在監獄內的服刑改造表現而定。如果服刑表現好,剝奪的部分就少一些,保障的部分就多一些。反之,如果表現不好,剝奪部分就多一些,保障部分就少一些。當然,這種浮動範圍是嚴格限制在人工調節部分本身範圍內的,不能超越邊界侵蝕其他兩部分。這人工調節部分的出現是累進處遇制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石。上述內容可以通過圖示表現如下:③
受刑人的權利:
剝奪部分——人工調節部分(動態調節)——保障部分
現代自由刑的剝奪調控理論認為,自由刑剝奪的核心部分就是人工調節部分。累進處遇制的差異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都源於此。由於剝奪的人工調節而產生了現代監獄管理的一個重要概念——處遇差,即呈臺階狀分佈的各種處遇級別之間的差別。這裡所說的處遇差不是隨心所欲的大起大落的差別,而是在必須剝奪部分和必須保障部分都得以充分實現的前提下的處遇差。
正是上述的人工調節部分,為累進處遇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累進處遇制充分利用了人工調節部分,其處遇等級都是建立在這個可調控部分之內的。從本質上說,累進處遇制就是將可調控部分分成等級,再與罪犯處遇掛鉤,從而形成級差,用來管理罪犯。
累進處遇制的實踐基礎或者說基石是罪犯在服刑過程中的改造表現。累進制的所有措施都來自於一定的服刑改造表現,都是對一定服刑改造表現的回報,表現好了就......
什麼是罪犯教育改造質量評估體系
首先讓罪犯知道他所處的生存環境,是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是懲罰犯罪的場所。其次讓罪犯認清自我,明白自己是什麼身份,是法律懲罰的對象,是監獄改造的對象。第三監獄管理者應該教給罪犯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讓罪犯明白自己的改造任務。第四監獄管理者要依法進行管理,及時有效打擊獄內抗改分子,維護安全穩定。第五監獄管理者應該教給罪犯一些職業技能,讓每一名罪犯在釋放時都能有一門技術,有就業的本領,有吃飯的門路。
改()體制(用改組詞填空) 改()罪犯 改()計劃
這幾個詞分別是:改革、改造、改變。
改革體制
改造罪犯
改變計劃
用改字組詞並填空什麼生活什麼罪犯什麼體質什麼計劃什麼品種什麼文章什麼錯誤
改善生活、整改罪犯、改善體質、改變計劃、改良品種、修改文章、改正錯誤。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用改組詞( )生活( )罪犯 ( )品種 ( )體制
改善生活
改造罪犯
改良品種
改革體制
改造罪犯是不是個詞?如果是,那麼是什麼意思?
不是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