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就業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17

什麼是生產型就業?

這個,是相當於無就業的經濟增長而言的。

生產型就業,就是到能為個人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和收入的企業,通過到各種類型企業取得工資或自謀出路的就業。

什麼是生產性勞動?

1999年6月,國際勞工組織新任局長索馬維亞在第87屆國際勞工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體面的勞動”新概念,明確指出:所謂“體面的勞動”,意味著生產性的勞動,包括勞動者的權利得到保護、有足夠的收入、充分的社會保護和足夠的工作崗位。為了保證“體面勞動”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從整體上平衡而統一地推進“促進工作中的權利”、“就業”、“社會保護”、“社會對話”等四個目標。

就業的意義三方面回答

人們常常只是從經濟效率和經濟收入的角度來考慮就業問題,應當說這是不全面的。一個社會的就業問題解決得好壞與否,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其影響極為廣泛和深遠。就業問題是一個事關社會公正的問題,是一個十分現實的社會問題,是一個事關社會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問題。對於中國社會來說,就業問題更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和市場經濟進程的逐漸深入,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愈益凸顯。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從經濟的意義上來考慮就業的效應,而更應當從社會的意義上考慮就業的效應。

就業的社會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業是人們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

每個人都是無法離開社會的,社會群體生活是人類生活的一個基本特徵。正常的社會群體生活是人們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的主要途徑,片面的、狹小的、封閉的社會群體生活會造成人們不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而社會分工是影響社會群體生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社會分工體系越來越複雜和周密,社會分工對於社會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就一般情形而言,每一個適齡的社會成員在這個分工體系中都應當有一個特有的位置,每一個適齡的社會成員都是通過特定的職業、特定的工作獲得正常的社會群體生活,從而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國際勞工組織的《全球就業議程》明確指出,“工作是人們生活的核心。”(轉引自《勞工世界》2002年第2期)所以,擁有一份職業、一份工作,是人們平等地進入、融入一個正常的社會生活環境的一個必要條件。相反,則往往意味著一個人社會生活狀況的邊緣化,即與“主流”社會生活板塊隔離開來,而進入一種片面的、狹小的、封閉的社會生活情境。如是,則會使失業者同其他社會成員的交往出現障礙,使得這種交往成為一種不平等的、不對稱的社會互動。“失業造成了憂慮和不安定,由於失業而中斷了工作以後,隨著也就停止了參加社會生活。他們也沒有勇氣或者願意去重新建立新的社會聯繫。”(弗·斯卡皮蒂:《美國社會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437頁)這種不平等的社會互動影響深遠,它不僅會造成失業者與正常社會生活環境之間的隔閡,而且還會使失業者的尊嚴以及獨立的人格受到嚴重的傷害,其傷害程度會隨著失業時間的推移日益加深。“一個失業者在就業的人員當中失去了自尊和影響,面臨著被同事拒絕的可能,並且可能要經受著自尊和自信的損傷。最終,失業者在情感上受到嚴重打擊。”(夏普等:《社會問題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頁)

第二,就業是緩解貧富差距,大面積地消除貧困現象的有效途徑。

就業是就業者及其親屬基本生活費用的主要來源。對於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來說,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意味著擁有了一份比較穩定的收入,意味著就業者及其親屬能夠正常地生活。當一個經濟總實力不算十分落後的社會出現了大面積的貧困現象和過大的貧富差距現象,那就說明這個社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比較嚴重的失業問題。就業問題解決的好壞,同這個社會的貧困問題以及貧富差距問題的嚴重程度有著直接的相關性。嚴重的失業問題,必定會造成這個社會裡大量家庭的基本經濟收入大幅度降低。假如一個社會裡的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收入相差不大,那麼,失業問題所造成的後果就會十分明顯。比如,像中國城市裡比較典型的三口之家,如果這個家庭原本屬於中等收入水準,如果夫妻兩人有一方失去了工作,那麼,這個家庭就會下降至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在社會保障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可見,嚴重的失業問題必定會增大貧困群體的隊伍,失業者本人及其親屬最有可......

工作性質是什麼意思

是指:你想去的乾的工作類別。比如:是服務行業?是飲食行業梗是生產性質的單位?還有其他。乾脆你就寫你的特長、技能,想謀求專業對口的工作。

靈活就業是什麼意思

簡雞的理解就是非簽約就業的一種形式,學校要你提供的靈活就業主要是學校在和上級主管部門申報就業率的時候初次統計算就業率的!對於個人是沒有任何用的!

什麼是輔助性就業

輔助性就業一般來說就是政府通過政策優惠給輔助性就業機構讓殘疾人增加收入的辦法。

(一)輔助性就業,是指組織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但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的一種集中就業形式,在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勞動報酬和勞動協議簽訂等方面相對普通勞動者較為靈活。

(二)輔助性就業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組織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具有相對穩定的勞動生產項目;具備包括精神殘疾人服藥管理在內的較為完善的勞動安全保護措施;配備相應的專業服務人員;與殘疾人或殘疾人親屬簽訂相關協議,符合勞動合同法律法規規定的,應與殘疾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為殘疾人支付適當的勞動報酬。

(三)輔助性就業機構同時具有庇護性、非營利性、社會福利性等特點,主要包括:工療、農療機構;其他取得獨立法人資格開展輔助性就業的公益性或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各類企業、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職業康復機構等單位中附設的開展輔助性就業的工場或車間。輔助性就業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另行規定。

從制度方面討論生產性服務行業的就業問題

生產性服務業目前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就業增長的主渠道。

這裡在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界定的基礎上,運用就業彈性和投入產出方法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總體上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直接就業效應和綜合就業效應高,就業吸納空間大,就業吸納能力強,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應成為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服務業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就整體而言,服務業目前在OECD國家解決就業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貢獻,都超過了70%,因此有經濟學家提出“西方發達國家正逐步步入服務經濟時代”,集中體現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日漸凸現。富克斯早在1968年就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專業企業有一種趨勢,即組織起來提供企業型服務和專業服務,而這些服務過去是由製造業或其他生產貨物的行業內部負責提供的”,他還認為“服務業的部分發展歸因於專業化和分工程度的提高,即對服務的中間需求的增長。”

就業乃民生之本,是關係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十一五”期間,我省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如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成為解決就業突出矛盾的焦點。研究表明,大力發展服務業是在經濟發展步入重大轉變時期解決就業問題的著力點。

一個判斷:“十一五”期間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1.供求矛盾加大,就業壓力衝頂。

從供給來看,勞動力資源總數將達到歷史峰值。“十一五”頭兩年是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年,勞動人口總規模到2007年將達到4664.07萬人峰值,其後逐年下降。但由於我省人口基數大,勞動力資源總數占人口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到2010年,全省勞動力資源總數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5800萬人。

從需求來看,形勢不容樂觀。隨著經濟發展跨過人均GDP1000美元的門檻,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加快,由此帶來的失業問題日益嚴重。一些大型工業建設項目大都屬於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單位產出使用的勞動力更少,無法承擔起大規模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任,加上1300多萬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機關富餘人員需要精簡,大批轉業軍人需要安置,就業壓力呈現衝頂態勢。

2.就業結構失衡抑制就業增長。

“十五”期間,我省經濟保持了年均14%的高速增長,而同期就業增長速度卻僅為0.7%,遠低於全國4.6%的增長速度。經濟的快速增長之所以沒能帶來就業的快速增長,根源在於不合理的就業結構。

當前,我省就業結構失衡現象十分明顯,突出體現在:農業就業比重過高,服務業就業比重過低,特別是服務業就業比重僅為25.9%,在全國排倒數第三位。較高的農業就業比重對就業彈性形成了較強的下拉作用,過低的服務業就業比重又極大地弱化了服務業就業彈性高、帶動就業增長能力強的作用,從而導致“經濟高速增長、就業停滯不前”。

一個著力點:服務業是創造就業崗位的主渠道

面對日益加大的就業壓力,加快發展服務業,不僅是推動勞動力產業轉移的現實出路,也是不斷擴大我省就業規模、促進就業協調發展的根本著力點。

從理論上看,服務業就業潛力最大。按照經濟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就業結構進入一個重要的交叉時點,農業就業比重迅速降低,工業就業比重達到峰值後逐步下降,服務業就業比重則大幅提高並穩步增長。我們根據就業結構變動國際標準模型測算,“十一五”期間,我省就業結構變動的趨勢是:農業就業比重由45.9%下降至28.6%,工業就業比重由28.2%上升到30.7%,服務業就業比重由25.9%上升到40.7%,服務業將超過工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

什麼叫非正規就業

非正規就業,是指下崗失業人員組織起來,通過參與社區的便民 利民服務(如家政、配送、家電維修、車輛管理、各類代辦服務等),市容環境中的 公益性勞動(如保潔、保綠等),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各種臨時性、突擊性的勞務以及 家庭手工業、工藝作坊等形式進行生產自救,又無法建立或暫時沒有條件建立穩定勞 動關係的一種就業形式。本市的非正規就業通過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開展。非正規就 業勞動組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下崗失業人員自己尋找經營服務項目,以自主 就業的形式組織起來進入社區的勞動組織,其特性是自願組合、自籌資金、自主經 營、自負盈虧;另一種是地區政府根據安置就業困難人員需要,由政府有關部門幫助建立的勞動組織,如社區公益性勞動組織、勞務輸出基地等,它們是非盈利性的社會勞動組織。

什麼是就業貢獻 5分

就業問題是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因此也成為我國勞動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就業渠道、就業形式、就業崗位的創造、積極的就業政策等方面,已取得了較為成熟、系統的研究成果,且有相當部分的理論成果已經付諸實踐,為我國解決勞動者就業問題提供了有益的指導。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目前關於就業問題的研究大多僅集中於健全人,而對殘疾人的研究和關注甚少。殘疾人同樣是社會的成員,他們中的相當部分也是勞動者,而且由於殘疾人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就業過程中更加需要國家政策、制度的幫助,因此,本文擬對此作些探討。

一、殘疾人就業問題的特殊性

研究殘疾人就業,首先要界定什麼是殘疾人。這在各國外關於保護和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法規中,其界定角度和內容往往存在著差別。

聯合國在1975年公佈的《殘疾人權利宣言》中對“殘疾人”作了如下界定:“任何由於先天性或非先天性的身體或精神缺陷而不能保證自己可以取得正常的個人生活或社會生活上一切或部分必需品的人”。在國際勞工組織的《1955年殘疾人職業康復建議書》(第99號)中對“殘疾人”的定義是:“一切體力或思維能力減退而確實很少有可能獲得並保持一份適宜工作的人”。1983年由第69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國際勞工組織《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規定,殘疾人是指:由於被正當承認的身體或精神上的損傷致使其獲得和保持適當的工作並得以提升的前景大為降低的人。該定義不僅強調要獲得和保持適當的工作,而且還強調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能使其得以提升。即強調了殘疾人的就業質量問題,這比聯合國的《殘疾人權利宣言》和國際勞工組織的《1955年殘疾人職業康復建議書》的界定都有所進步。

中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

儘管各國的定義不同,但從殘疾人的上述界定中,我們可以看出殘疾人具有下列共同特點:(1)具有身體結構和功能障礙。由於身體或精神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許多困難,因此,需要社會和家庭的特別關注,並給予幫助以及保障。(2)存在個體能力障礙,人力資本偏低。殘疾人的人力資本偏低,主要表現為勞動能力和就業能力的低下。由於自身的障礙以及社會教育體制的不健全,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機會較少,導致他們在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及潛能上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總體素質較低,勞動技能單一,這使得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3)存在社會能力障礙。由於殘疾人自身存在一定的障礙,以及因殘疾導致的就業困難、生活貧困,加上社會上存在一些偏見,使得殘疾人在心理上往往易產生自卑、焦慮、急躁和對社會不滿等情緒,在社會生活及學習、工作中有膽怯、缺乏信心、易有挫敗感等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壓力一般高於正常人群,且心理高度敏感。

要指出的是,雖然殘疾人因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的異常或喪失,使其體力或智力功能的發揮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無法像健全人那樣從事完全正常的勞動,但這不等於說殘疾人不是勞動者,不具有部分勞動能力,事實上,許多殘疾人還有一種與殘俱來的功能代償。根據國際社會流行的“對於殘疾人不能著眼於他不能幹什麼,而要著眼於他能幹什麼”的觀點,只要我們找到殘疾人勞動能力的特長所在,殘疾人就能成為勞動者。在社會上,有些人對殘疾人的勞動能力持懷疑態度,甚至將殘疾人與“殘廢人”等同起來,這是對殘疾人就業的歧視。建國之初,我國對殘疾人採取的收養救濟的保......

什麼是政策性就業就業?有哪些項目? 5分

就是區別於市場性就業的另一種就業方式,具體項目就是國家政策所制定的某方面就業機會,比如公務員,事業單位,或者政策優待的某些崗位。

相關問題答案
生產性就業是什麼意思?
臨時性就業是什麼意思?
生產性倉儲是什麼意思?
預就業是什麼意思?
協議就業是什麼意思?
靈活就業是什麼意思?
生產業是什麼意思?
教育是產業是什麼意思?
黑色產業是什麼意思?
夕陽產業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