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時復興傳統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中國傳統文化從什麼時候復興的

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1] 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中國傳統文化從什麼時候復興的?復興的主要內容及代表人物是誰?

顛覆現代文化是不可能了,傳統文化只能再夾縫中求生存,其實要復興傳統文化並不是僅僅靠誰的力量帶動,而是要使中國人自發的意識到傳統文化在沒落的危機感,每個人攜手為捍衛傳統文化而貢獻力量,那麼中國文化才能永世長存!

中國傳統文化還可以復興嗎

很多人都在憂心這個問題,而且很多從事“國學”的人也沒有找到方向。但是,我恰好對這個問題略有心得。這麼說吧,現代的社會管理理論,不論西方還是東方的,全部存在基礎性的錯誤,能破除當今理論困局的,只有中國傳統文化。不過,必須上溯到孔子及更前,孔子之後的學說,都不值一提。孔子少而好禮,晚而喜易,因天道而立人道,後世思孟學派性善之說與孔子的理論完全不同,根本就是似是而非。當代西方學說,是建立在私有財權的基礎之上的,但財富的天然屬性並不是私有性,這個基礎就是錯誤的。政治理論上的限制公權以確保私權,在邏輯上也是錯誤的。至於馬克思的理論,也是粗淺不經推敲。馬克思的公有財權,本質上仍然是私有財權的表述方式,其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都是錯誤的。當前看似風光的各種體系,無非是在功利性上體現出其所謂的成功、優越,並沒有多少真理性的東西在裡頭。

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復興嗎

不可能,那是一幫人的一廂情願,歷史的車輪不會倒退。

『復興』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要想復興傳統文化,這是一個任重道遠壯舉。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裡,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古老的廢紙堆了,現在要把傳統文化拿出來炒一炒熱一熱那是很容易的,而且是非常有市場的,但要讓這些文化內涵進駐中國人的心裡,那就變得十分困難了。即便如此,只要中國還有人願意復興這些文化,那麼他們就要從自己開始修身養德,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一群人,像滾雪球一樣的讓這個群體發展壯大,那麼經過許多代人的努力也許就可以看到復興的希望;還有就是要在復興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有所發展,不能講究教條主義,要靈活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讓傳統文化有指導現實生活的意義。

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復興傳統文化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在這個現實社會裡面,復興傳統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傳統文化能夠復興成功,那麼意義將比歐洲的所謂文藝復興還要大,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理想,那麼你就可以嘗試一下,加油!

全面復興傳統文化怎麼看

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有其必然性。其原因大致有四個:

一是全球化使人們在趨同的氣氛中產生了求異的意識。席捲全世界的全球化,正在使各國人民生活方式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小,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沒的危機意識出現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保護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成為一種與全球化同時存在的世界性潮流。

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必然給中國人以文化的自信。因為中國今天的局面是由成千上萬被中國文化武裝起來的人幹出來的。發展的成就證明了文化的價值,這其中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繫。

三是今天社會風氣的浮躁使當代中國人難以創造出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優良文化,人們不得不回到傳統文化中尋找價值觀和精神寄託。中國傳統文化有這樣一種品質,你越是瞭解它,就越是喜歡它,它的博大精深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四是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經歷了由頂禮膜拜到理性看待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對西方文化充滿了敬意,否定“黃色文明”、頌揚“藍色文明”成為知識精英的時尚;但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西方文化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特別是美國霸權主義和新保守主義的對外政策,包括《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所反映的驚心動魄的事實,一次又一次地給中國人提供了全面認識西方文化的反面教材。

無論對一個人,還是對一個民族而言,最深刻的自信是文化的自信,只有自信地保持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才有可能以自己的獨特面貌自立於世,在全球化時代,尤其如此。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根基深厚,具有巨大文化潛力的大國,它完全有能力在繼承自己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有別於當今西方文明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及其與之相適應的東方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能夠給未來的人類以新的選擇和更加和諧、舒適、平衡的感受。但是,這種潛力只是一種可能性,能否變為現實,取決於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中國的經濟實力能否發展到足以輻射自己的文化的地步;二是在此過程中,中國需要把自己的獨特文化加以繼承、提純和創新,使之適應時代。努力滿足這兩個條件,是當代中國人的責任。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文化的復興,是有歷史週期的。“風水輪流轉”,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週期性,是螺旋式週期發展的。也許更 早一些歲月裡,要談文化復興,那是為時過早;如果拖到以後的時光去談呢?又為時已晚。而恰恰到了21世紀,發展到了亞 洲的世紀,而亞洲中又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的振興恰逢其時。與此相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恰逢其時!而我們現在年輕 的一代,恰好是要承擔復興中國文化使命的一代!

為什麼要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佛教網

復興中國傳統文化,這是當務之急!這是中國的根本實力之所在。

一、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中國傳統文化皆倡導因果。

二、可以促進文化繁榮。中國文化的根在佛教,莖在道教,花在儒教,儒釋道三教合一。

三、可以促進世界和平。儒家講以和為貴,道家講無為而治,佛家講忍辱。

四、可以促進經濟繁榮。有了傳統文化的智慧,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都不是太難的事情。

五、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真正軟實力。

五大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五千年以來這個世界上唯一獨存、唯一未曾斷絕的古文明。為什麼?靠的就是文化。中國從歷史上說,已經被滅亡了很多次,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文化不滅,中國就永遠不滅,一定會涅槃重生。所以,無論是五胡十六國的入主中原,還是宋被元滅,明被清滅,最終被滅亡的反而是入侵者自身——被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所徹底同化了。老子說,真正柔弱的可以勝剛強。老人的舌還在,可是牙齒早沒了。如果文化滅了,中國還是中國嗎?假設中國人都信了美國的基督,中國人的思想都是美國人的思想,中國人吃穿住行的文化都同於美國,其實中國已經不再是中國了,就成了美國的附庸國了,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徹徹底底的亡國。現在西方文化以無孔不入的方式全方面的滲透,通過電影、文藝、科學、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習俗等等。如果我們再不能自己立定腳根,有所振興,到那個時候,美國都不用打仗,國內到處都是美利堅的代言人。

六、可以弱化西方文化的影響。

西方的基督文化、泛民民主、普世價值,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文化思想體系,沒有一定的學識見地,很難認清楚這一點。西方想以文化來滅亡中國。泛民民主,就是亂民民主。人類的思想層次,其實是金字塔形的,頂端的是聖人,見識高,知道宇宙實相,越是塔底的人,越沒有見識,貪嗔痴越重。頂端的人最少,底層的人最多。亂民民主違反這個客觀事實,強調虛而不實的人人平等,一人一票,一旦實現了,這個國家其實是高度無力的,就象現在的美國,參眾兩院一天到晚吵架,追逐各自利益故。

又,亂民民主,決定了一定是貪嗔痴的民主。比如,去年希臘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還歐債?結果就是:決定不還!這就是所謂的民主。

由此,西方文化對外就會表現出侵略性。因為西方文化歸根到底是二元文化,這是由文化的基因決定的。美國人現在的文化,表面上是民主文化,其實質是以貪嗔痴為主的侵略型文化。因為有貪,所有一定會有掠奪與侵略。那天不對外打仗了,美國很快就玩全。為何?它國內的矛盾太多了。所以,美國人到處侵略全球的種種資源,掠奪全球的頂級人才為我所用,掠奪全球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掠奪全球的礦產石油等等資源,把貧窮骯髒與落後留給被掠奪的國家,以此轉化國內的種種危機,造成長盛不衰的盛世假象。現在西方文化非常強勢,但是,如果沒有東方文化的引入,必定會早晚玩完,這是其文化的二元架構所決定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聖人治國。古有堯舜,後有唐太宗李世民、宋仁宗、清朝乾隆皇帝,今有習大大,都是其中聖王的代表。中國人追求的是內聖外王。美國其實非常羨慕中國的集中制,政令劃一,效率非常高。所以,千方百計地要搞破壞,混亂國人的思想。

六、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深湛的智慧,足以創造經濟奇蹟。

近三十年來,西方年年唱衰中國,種種崩潰論、禍難論,不一而足,這些怪論都是有理有據,但是無一例外——全都無效。西方人看中國的奇蹟發展,永遠看不懂,永遠理解不了。原因很簡單: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是由他們的文化造成的。他們不懂中國文化,自然永遠無法解讀這份奇蹟。

要想了解中華文明,必須瞭解儒釋道。中國文化的核心精髓,全在此三教中。中華文......

如何復興中國文化

認識與揚棄。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國家走向現代化、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上到下對此都需有所認識。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傳統文化既博大精深,又魚龍混雜。有些傳統文化的消亡,是歷史的必然。大浪淘沙,只有優秀的東西,才值得復興。而優秀與否的判斷標準,大概只能這樣來衡量,也即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的長遠發展有益。

推動與策略。政府推動。如在海外舉辦“孔子學院”,國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等。民間推動:穿漢服、誦讀經典,武術健身等;媒體的推動(新聞傳播);文化產業(影視作品)的推動等。重視傳統節日,習俗。在傳統的節日和習俗中,保留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的“基因”或“根莖”,只待春風吹過,又是一片綠色。現在,太極拳在百姓健身鍛鍊中較為常見,它的傳承綿綿不絕,就在於它對人們健身的“有用”。如何將傳統文化中的“有用”的成分和現代人的生活結合,這也推動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個思路。

創新與發展。復興必然是一種創新和發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的克己復禮,被認為是不可為而為之。傳統文化的復興,不是單純的迴歸,而是一種多元文化的“合流”,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創造的優秀文化,不斷積累,不斷激盪,文化之河才有滾滾向前的動力。

為什麼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

時下,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和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熱議隨之升溫,並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引發了強烈的反響。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可喜的現象,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確、越來越重視、越來越緊迫;也說明,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強大的物質基礎以外,還必須有與之相稱的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軟實力”的必要匹配。舍此,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關係到民族復興的重大問題,關係到中國和平崛起的基礎問題,關係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關鍵問題,關係到我國國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風尚和價值觀、世界觀等核心問題。

一、 從中國在世界的影響看,最受人尊敬和影響力最大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國際人才》雜誌今年第二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在歐洲”,前不久有的報紙上登了“孔子在非洲”;其實,全面的說法應該是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國訪問或考察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國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報載,2004年以來,世界上新設立的孔子學院有26所;有100多個國家230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漢語的人數達到了3000多萬。中國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四部古典小說,數百年來風靡日本、韓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歷久不衰,並且滲透到了軍事、政治、文化、商業、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節、中秋節和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去年一個時期,媒體報道的韓國與我國有關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爭議問題,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影響。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排以上軍官人手一冊《孫子兵法》,世界上裝備最先進國家的軍隊,最需要的恰恰是兩千多年前中國軍事家的聰明和智慧。幾年前,人民解放軍一個代表團到瑞典訪問,其中參觀瑞方一個軍事院校,對方主動提出要與代表團討論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軍事著作《黃石兵書》。儘管瑞典的軍事裝備和軍事工業在世界上是很先進的,但中國古人的智慧對他們來說至今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還有一個反證,無論1860年英法聯軍,還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到當時中國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圓明園》和故宮搶劫文物,而後運回國內充實自家的博物館。這真實一個絕妙的諷刺,那時號稱“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他們眼裡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國,最有價值的恰恰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

二、從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華和載體、是立國之本。

什麼是傳統文化?當前眾說紛紜,沒有統一、完整的現成答案。不過,可以通過對文化定義的瞭解,使我們對這個概念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和把握。《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定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這樣給文化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由此可見,傳統文化這個概念的含義非常寬泛,它不僅包括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社會實踐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而且為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時期社會成員所共有;是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人類認知客觀世界、主觀世界以及人類自身社會實踐的一切文明成果。傳統文化所反映的,是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文化對於社會的生產、生活和人們意識、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關聯度,它不僅揭示了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進......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何時復興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怎樣評論中國傳統文化?
什麼叫中國傳統文化?
怎樣保護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何時進入社會主義?
中國何時用阿拉伯數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
如何評價日本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