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力學文內容的意思?
有餘力,則學文是什麼意思
先學做人,道德跟上...再去讀書
我們所應該做的,所應該瞭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還有多餘的時間,我們也不要讓時間空過,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時間,好好的來充實自己。
“學文”,它有多種含義,學藝文也是學文的一種。如果你在社會上工作是很專業的,你還更要再進一步的提升,就要鑽研你這個範圍的領域上,要在你的這個職業,或者說你學術範圍裡頭,還要更進一步去加強、去深入。如果你是個退休之人,我們也可以展開古籍,聖賢的典籍呈現在我們面前,就彷彿是老師一樣,它教誨我們如何向聖人學習。如果是家庭主婦,把家裡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後,我們也可以翻閱古人的書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幫助我們提升。
生活的品質能提升,人生才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如果有多餘的時間,不是放在進修上面,是放在電動玩具,或者看電視無益的節目,只會汙染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被汙染,我們就沒有辦法在人生當中獲得很多古人、古聖先賢所遺留下來的一些寶貴的經驗,或者寶貴的智慧。
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康熙皇帝他教誡他的子孫,他就提到人應該以勞,勞動的勞,勤勞的勞,人應當以勞為福。如果人以逸,逸就是享受,就是安樂,如果以逸為一生的重點,以逸來講,就會有災禍叮
所以,我們知道聖賢他如此的教導我們,我們也應當要深思一下,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空過時間?從《弟子規》裡頭,我們瞭解,總綱領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省思。過去我們沒有讀到《弟子規》,我們不明白;現在我們有機會讀到,我們應該重新改造自己,命運也會因此而重新過得非常得有意義。
餘力學文是什麼意思
語出《弟子規》: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當我們把這些立身處世的德行都紮實地學好,如果還有空餘的時間,則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也就是“學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寫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後人,才把它留下來。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精神,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
古人重視學問,但更重視品德。品德是立身之本,所以上句是教導我們要友愛親近高尚的人,如果自身的修養達到一定程度,再去研究學問。否則品行不端,即使再有學問也不值得稱頌,表現了古人對品德的看重。
弟子規最後一章 餘力學文 的含義
有餘力:指有閒暇時間。
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有餘力,則學文 ”: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典籍,以獲得有益的學問。
八、餘力學文
文指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就是除了以上六門主修的課以外,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要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這是輔修。文以載道。
不 力 行, 但 學 文 ;長 浮 華, 成 何人。
【譯文】如果所學的不實踐力行,一味讀死書,容易養成華而不實的習性,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
但 力 行, 不 學 文; 任 己 見, 昧 理真。
【譯文】如果只曉得賣力去做,不肯讀書學習,而固執於自己的見解,就不會明白道理的真假與否,這也是不對的。
讀 書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要。
【譯文】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非常重要。
方 讀 此 ,勿 慕 彼 ;此 未 終, 彼 勿起。
【譯文】正在讀著這本書時,不要去想著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不要再去讀另一本書。讀書要用心專一,才有成就。
寬 為 限, 緊 用 功 ;工 夫 到 ,滯 塞通。
【譯文】不妨把學習的期限安排得寬裕一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
心 有 疑, 隨 札 記; 就 人 問,求 確義。
【譯文】讀書時,如果心中有疑問,就要隨時做筆記,以便向別人請教,求得準確的意義。
房 室 清, 牆 壁 淨 ;幾 案 潔 ,筆 硯正。
【譯文】房間裡要收拾整齊,牆壁要保持乾淨。桌子要保持清潔,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端正。
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字 不 敬, 心 先病。
【譯文】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說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寫得潦草、不工整,說明你浮躁不安,心沒定下來,思想不集中。學習要專心致志。
列 典 籍, 有 定 處; 讀 看 畢, 還 原處。
【譯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閱讀完一本書,一定要放回原處,這樣便於下次查找。
雖 有 急, 卷 束 齊; 有 缺 壞, 就 補之。
【譯文】讀書的人要愛惜書本。即使有急事不看書了,也要把書本整理好。發現書本有損壞,應當隨即修補完整。
非 聖 書, 屏 勿 視; 蔽 聰 明 ,壞 心志。
【譯文】無益身心健康的書刊,應該避而不看,因為書裡面不正當的事理會矇蔽人們的智慧、敗壞人們的心志。應該多讀聖賢的著作。
勿 自 暴 ,勿 自 棄; 聖 與 賢, 可 馴致。
【譯文】說話不講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為叫“自棄”,做人絕不可這樣。一個人不能不知自愛;也不能甘於墮落。聖人和賢人境界雖高,都是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努力修學而達到的。
弟子規餘力學文所有句子的解釋
不利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心皆要。 只知道死讀書,而不按書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華而不實,怎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只懂得賣力實踐,而不肯研究書中的學問,就容易指著自己短淺的見識,不會明白世間萬物真正的道理。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用心地想,仔細地看,專心地讀,做到這三點,才能產生讀書的公用。 小故事《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露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在射殺一隻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想著那本書未讀。書要一本一本的讀,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就不要拿出另一本書來讀。讀書的時間要安排的充裕一些,加緊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會貫通無礙。學習時心裡有疑問,就應隨時用筆記下來,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確確實實地理解清楚。 房屋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書房要保持安靜清潔,四周牆壁要乾淨,書桌要整潔,筆和硯臺要擺放端正。在硯臺上磨墨,如果墨條磨偏了,就是內心的態度不端正;如果字寫得不工整,就是心中有雜念,不能夠專心致志。經典書籍的擺放要有固定的位置,每次讀完後,都要放回原處,這樣便於查找。 小故事《乳姑不怠》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zhi)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病,長幼鹹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因此有詩云“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意思大概為,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其祖母唐夫人,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數年下來,婆婆沒有進食,身體卻依然健康。一天長孫夫人生病,召喚家中的老老少少,說:“我多年來沒法報答新婦之恩,希望子孫能像新婦一樣孝敬她就夠了。”後來崔南山做了高官,果真像長孫夫人叮囑那樣孝敬祖母唐夫人。 小故事《賣身葬父》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逃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豪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妻。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讀書人要愛護書,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書整理好再去辦,發現書籍殘缺損壞時,應立即補好,使書籍保持完整,不是高雅有益的書,不要去讀,因為這類書籍會矇蔽我們的心智,會消磨我們的意志。不要自己不當回事放縱自己,不要自甘墮落而放棄自己,聖賢的境界雖高,但只要努力進取,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可以逐漸做到的。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
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先學會做人,品德好了,行有餘力,才可以學習文化知識。總的來說是指 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餘力學文翻譯
有餘力:指有閒暇時間。
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有餘力,則學文 ”: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典籍,以獲得有益的學問。
八、餘力學文
文指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就是除了以上六門主修的課以外,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要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這是輔修。文以載道。
不 力 行, 但 學 文 ;長 浮 華, 成 何人。
【譯文】如果所學的不實踐力行,一味讀死書,容易養成華而不實的習性,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
但 力 行, 不 學 文; 任 己 見, 昧 理真。
【譯文】如果只曉得賣力去做,不肯讀書學習,而固執於自己的見解,就不會明白道理的真假與否,這也是不對的。
讀 書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要。
【譯文】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非常重要。
方 讀 此 ,勿 慕 彼 ;此 未 終, 彼 勿起。
【譯文】正在讀著這本書時,不要去想著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不要再去讀另一本書。讀書要用心專一,才有成就。
寬 為 限, 緊 用 功 ;工 夫 到 ,滯 塞通。
【譯文】不妨把學習的期限安排得寬裕一些,但在學習時要抓緊時間。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
心 有 疑, 隨 札 記; 就 人 問,求 確義。
【譯文】讀書時,如果心中有疑問,就要隨時做筆記,以便向別人請教,求得準確的意義。
房 室 清, 牆 壁 淨 ;幾 案 潔 ,筆 硯正。
【譯文】房間裡要收拾整齊,牆壁要保持乾淨。桌子要保持清潔,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端正。
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字 不 敬, 心 先病。
【譯文】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說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寫得潦草、不工整,說明你浮躁不安,心沒定下來,思想不集中。學習要專心致志。
列 典 籍, 有 定 處; 讀 看 畢, 還 原處。
【譯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閱讀完一本書,一定要放回原處,這樣便於下次查找。
雖 有 急, 卷 束 齊; 有 缺 壞, 就 補之。
【譯文】讀書的人要愛惜書本。即使有急事不看書了,也要把書本整理好。發現書本有損壞,應當隨即修補完整。
非 聖 書, 屏 勿 視; 蔽 聰 明 ,壞 心志。
【譯文】無益身心健康的書刊,應該避而不看,因為書裡面不正當的事理會矇蔽人們的智慧、敗壞人們的心志。應該多讀聖賢的著作。
勿 自 暴 ,勿 自 棄; 聖 與 賢, 可 馴致。
【譯文】說話不講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為叫“自棄”,做人絕不可這樣。一個人不能不知自愛;也不能甘於墮落。聖人和賢人境界雖高,都是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努力修學而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