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有哪些謀士?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武將和謀士?

1甯越

戰國時齊人攻打廩丘,趙國派孔青率領死士前往救援,抵禦齊人,結果大敗齊軍,俘獲齊軍戰車兩千輛,將三萬具齊軍的屍首葬成兩座大墳。

甯越對孔青說:“這些車輛、屍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齊兵的屍首還給齊人,在齊國境內再發動一次無形的戰役,讓戰車能發揮另一種運輸的功能,而齊國的府庫就會因掩埋這些屍首而耗竭。”

孔青說:“萬一齊人拒絕收屍,那該怎麼辦?”

甯越說:“率軍出征作戰,不能得勝,是罪一;只准百姓出征,不準百姓返國,這是罪二;不肯接納戰死沙場百姓的屍首,這是罪三。有這三罪,百姓就會怨恨君主,無心盡忠君主,君主無法驅使百姓效力,這就叫二次進攻。”

甯越可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用武能以力取勝,用文能以德取勝。

2蘇秦

效力於 昭王,表面上主張合縱,聯合了除秦外的各國,實際上是挑撥各國與齊國的關係,長期矇蔽齊愍王,挑唆齊國滅宋,消耗國力,最終導致樂毅聯軍伐齊成功,但他在伐齊前事情敗露而被殺。《戰國策》中涉及的36篇。

他的故事太多了,您看一下《史記 蘇秦列傳》

3杜赫

《戰國策》中關於杜赫的文章有5篇。

杜赫想讓東周重用景翠,就對東周君說:“您的國家很小,傾盡您的珍寶侍奉顯赫諸侯的籠絡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適合,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張網捕鳥,把網設在沒有鳥的地方,永遠也不會捕到鳥;把網設在鳥多的地方,容易使鳥驚覺,又會把使鳥驚飛。只有把網設在有鳥而鳥不多的地方,才會捕到很多鳥。如今您把錢花在聲名顯赫的人身上,可這些人卻瞧不起您;把錢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對這些人指望不了什麼、無所企求,又浪費錢財。君王只有把錢花在暫時窮困潦倒,現在並不顯赫,將來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4齊名

東周臣,後來到楚、秦、韓尋求發展,縱橫家。《戰國策》中涉及的5篇。

5周最

周公子,侍奉秦昭王。其能力較強,但私慾也很重,時刻不忘為自己謀利,所以成不了大事。《戰國策》中涉及的21篇。

齊國派周最出使韓國,脅迫韓國任命韓擾為相國,罷免公叔。周最為此很苦惱,他說:“公叔和周君的關係很好,派我出使韓國,使韓國廢掉公叔而立韓擾為相。俗話說:‘人在家裡生氣,一定會把怒容在大庭廣眾之下表露出來。'如果公叔怨恨齊國,那是沒有辦法的事,可是他一定會和周君絕交從而痛恨於我呀。”史舍勸道:“您就去吧,我會讓公叔尊重您的。”

周最來到了韓國,公叔非常憤慨。史舍見公叔說:“周最本來不想出使韓國,是我私下裡強迫他來的。周最不想來,是為了您好;我強迫他來,也是為了您好。”公叔說:“請您說說您的理由。”史舍回答道:“齊國一個大夫養了一條很凶猛的狗,不能呵斥,呵斥它就要咬人。有一位客人想試試,先小心地盯住它,輕輕地呵斥,狗沒有動;又大聲呵斥它,狗竟沒有了咬人的意思。周最以前有幸能夠侍奉您,這次不得已才出使韓國。他將按照禮節慢慢地陳述齊國的要求,韓王一定以為齊王並不急於這樣做,一定不會答應這個要求。如果周最不來,別人一定也會來出使的。來的人和您沒什麼交情,又想要討好韓擾,出使肯定會很快,說話的口氣一定很急切,那麼韓王一定會答應他。”公叔說:“好。”於是就很敬重周最。韓王果然沒有讓韓擾取代公叔為相。6陳軫

原先效力於秦惠王,但是幾乎沒有為秦國出過什麼力,總是與張儀作對而對秦國不利,被逐後仕楚懷王,多次高瞻遠矚識破張儀計謀,卻不被懷王採納,是能力強而未能發揮效用的人。《戰國策》中涉及的19篇。

陳軫離開楚國來到秦國,張儀就對秦惠王說:“陳軫身為大王的臣子,竟然經常把秦國的國情瀉露給楚國。我不願跟......

春秋戰國時期出自河南的謀士有哪些?

【樂羊】

樂羊,生卒年不詳,魏國安邑人,樂毅先祖,戰國時期魏國將領。樂羊初為魏相翟璜門客,後因大敗中山國而成名。

【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年),中國戰國時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河南濮陽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他彙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現已失傳。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影響極大。

【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人。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名孫臏。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為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為流傳。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匡章】

匡章,又稱章子、匡子,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齊國將領。初遊於魏。齊威王末年為齊將,曾率軍打退秦國的進攻。公元前314年,乘燕國內亂,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五十日,直破燕都。後二年,在濮水上游抵禦秦軍,失利。齊湣王即位,聯合韓、魏攻打楚國。匡章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

【張儀】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

春秋戰國時期謀士排行榜

基本上都是鬼谷子門人

春秋戰國有多少知名的謀士那?求答案

其實當時文武的界限並不明顯。就像孔子貴為文聖,照樣佩劍,並且身手不錯。士是當時一個很龐大的社會群體。文士為儒,武士為俠。一般文士會分出謀士、策士 在春秋戰國這一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士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為了所依附的階級與統治集團的利益,四處奔走爭鳴,以辨力為雄。各諸侯國在爭霸過程中認識到:國力、軍隊固然重要,政治攻勢與外交鬥爭也是爭霸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正是在這種社會形勢下士階層中一批又一批的遊說策士應運而生了。尤其在商鞅變法之後,西方的秦國崛起,日益成為山東六國的威脅。六國企圖聯合抗秦,而秦國則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從而分化瓦解他們,這便形成了長達百年的“合縱”“連橫”鬥爭。謀臣策士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中大顯身手。他們大多們有一定的政治主張,往往為個人的功名利祿,朝秦暮楚,見風使舵;但他們熟諳縱橫之術,憑藉機謀智慧、口才辭令,四處奔走遊說,周旋於政治集團之間,為諸侯徵城、掠地、殺人、滅國出奇謀劃妙策。張儀、蘇秦、陳軫等人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

戰國時期都出過哪些有名的謀士?

張儀:效力於秦惠文王,主張連橫,主要貢獻是聯合魏國等弱小投向秦國,破壞合縱,敗壞楚國和齊國的關係,兩欺楚懷王,個人品德遭到非議,惠王死後被排擠出秦國。《戰國策》中涉及的53篇。

公孫衍:可以說是戰國最早的縱橫家,起先侍奉秦惠王,地位被張儀取代後到魏國,受到陳軫觸動而發動五國攻秦,一度號稱掌五國相印,惠王死後企圖回秦國任相而失敗。《戰國策》中涉及的32篇。

甘茂:主要侍奉秦武王,聰明才智超過了號稱“智囊”的樗裡子和前輩公孫衍,而且很會“留一手”,多次戰勝政敵,而且善於用兵,最終武王的逝世也結束了他在秦國的大好前程,卻能借蘇代的光而重獲富貴。《戰國策》中涉及的24篇。

甘羅:繼承了祖父的聰慧特質,年僅十二就善於用發問誘導等辦法說服呂不韋、張唐,被少年所推崇。《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淳于髡:侍奉齊威王,他博辯而不逞辯,舉動反常而淡言微中,而且巧設懸念,一語千鈞,繼承了滑稽派進諫的良好傳統,有一批後繼者。《戰國策》中涉及的5篇。

芒卯:能使詐,侍奉弱小的魏國,能在危險時刻挽回局面,或許還能獲得小利。《戰國策》中涉及的4篇。

觸龍:得見的僅《說趙太后》一篇,但一篇足以顯示其高超的因應能力,和誘導分析能力,薑還是老的辣。《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魯仲連:在比春秋還禮崩樂壞的戰國,他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只有那麼少的幾個人能像他那樣深持高義,正是他的高義感化眾人,得以不帝秦。《戰國策》中涉及的5篇。

李斯:他侍奉秦始皇,出了名的善於察言觀色,極力逢迎主上的心意,深受始皇寵信,但是最後死於趙高手中,罪有應得。事蹟不在《戰國策》中。

樓緩:前後侍奉趙武靈王和秦昭王兩位著名的君王,活動時間跨度有四五十多年,多次損害趙國,將趙王的愚蠢暴露無遺。《戰國策》中涉及的10篇。

齊貌辨:善於諷諫的家臣,侍奉靖郭君使之重得厚待。《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鄒忌:曾利用鼓琴、照鏡諷諫齊威王,任齊相多年,後與田忌不和。《戰國策》中涉及的6篇。

虞卿:曾任趙相,能言善辯。《戰國策》中涉及的7篇。

范雎:能抓住秦昭王內心的突破口,廢四貴以自貴,但太重私人恩怨,導致任人不當而死。《戰國策》中涉及的16篇。

蔡澤:他一樣能利用時機尋找到對方的突破口,用日常比喻獲得說服的成功,然而威望不足。《戰國策》中涉及的2篇。

呂不韋:以商人的眼光窺視這個時代,成敗都因其貨可居,也是雜家的代表人物。《戰國策》中涉及的8篇。

公仲侈:任韓相多年,為了這個弱小的國家能夠在列強中苟延殘喘費盡了心思,當然也有失誤,但這怎能責怪一位國君並不言聽計從的大臣呢?《戰國策》中涉及的30篇。

泠向:侍奉秦國,罕見的智者。《戰國策》中涉及的7篇。

昭奚恤:楚國著名辯士,能在這個腐壞的國家有所作為很難,受到他人攻訐是一定的。《戰國策》中涉及的8篇。

惠施:魏國的相國,也是名家中惠家創始人,主張“大同異”。《戰國策》中涉及的9篇。

墨翟:墨家的創始人,這位哲學家兼工程師本不該被定為辯士,但誰讓他耐不住去止楚攻宋呢?《戰國策》中涉及的1篇。

春秋、戰國各國,分別出過哪些知名的謀臣?

孫武、伍子胥、白起、廉頗、蒙恬、王翦算是武將,不算謀臣吧。魏無忌只是手下養的謀臣很多,他本身不算吧。呂不韋和李斯算是政治家吧,不太像謀臣。

中國著名的謀士有那些?

中國近代謀士:培炎 李海波 這場腦力激盪,不僅讓我們見識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智庫是如何在碰撞中閃光,更表達了一種極其殷切的意願——中國智庫要“崛起”。  智庫,這個曾經的純軍事術語現在已經被延伸為了那些從事政策研究的、以影響政府政策選擇為目標的、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新年初,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佈了《2008年全球智庫報告》。該報告認為目前全球共有5465家智庫。從地區看,北美和西歐有3080家,佔比56.35%,亞洲只有653家,佔比11.95 %;從國別看,美國以1777家最多,其次是英國的283家和德國的186家。資料顯示,中國研究機構為2500家,其中以政策研究為核心、直接或間接為政府服務的“智庫型”研究機構達到2000家,但在這份智庫報告中,中國僅有74家被認可。  中國自古重“謀士”。春秋戰國時期,春申君攬門客三千。而孔子、墨子、諸葛亮等更是智庫的傑出代表。然而近代以來,中國智庫發展卻明顯滯後於世界潮流。由於體制環境、資金和評價體系,以及公信力等問題,中國智庫在國際舞臺上鮮有顯著成就,議程設置能力與話語權弱小,難與西方頂尖智庫對話。因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這個彙集了中國政界、商界、學界力量,有著很多卸任和在職高官的智庫,被人們寄予了很大期望。  這些當代中國謀士所要做的,就是帶領中國智庫在國際話語權體系中獲得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地位。

秦國有哪些著名的謀士

秦國的著名謀士有百里奚、蹇叔、商鞅、張儀、樗裡疾、甘茂、范雎、尉繚、呂不韋、李斯、甘羅等。

一、秦國初期謀士

1.百里奚,(約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21年),為百里傒簡作,亦稱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人,另說虞國(今山西平陸縣)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2.蹇叔,春秋時宋國銍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人,曾任秦國右相。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百里奚推薦,秦穆公任為上大夫。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襲鄭,他加以諫阻,認為長途偷襲,軍易疲勞,鄭亦會有備,穆公不聽,仍派孟明視東征。時其子亦在軍中,他泣送其子,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結果,秦軍至滑(今河南偃師東南),知鄭已有防備,返途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被晉軍所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孟明視等被俘,穆公深悔不聽其言。

二、秦國中期謀士

1、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 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2、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3、樗裡疾(?―前300年),名疾,又稱樗裡子、嚴君疾,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 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裡先師”。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樗裡疾擅長外交、軍事。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裡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

4、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裡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司......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謀士都有誰

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

Top1 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姜子牙)

【人物簡介】姜子牙(公元前1156__公元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漢族,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主要功績】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處商朝西的一個屬國周逐漸上升的時期。姜子牙聽說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經濟發達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大得人心便很想為興周滅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時姬昌也正在為治國興邦而廣攬人才於是姜太公便下定決心,離開了商朝,不辭勞苦,來到了周的領地渭水之濱,終日以釣魚為生,其實是在觀察世態的變化,尋找大展宏圖的機會。據說,姜子牙釣魚用的是直釣,魚當然釣不上來,所以才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說法。

姜子牙用了幾十年的功夫,勤學苦讀,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謂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學識淵博。尤其對歷史和時勢的研究更是駕輕就熟如今當了姬昌的太師可以說是厚積薄發運籌而遊刃有餘對內他幫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政策如:實行“九一租稅制”,即農人租用公田,只繳納九分之一租稅的低稅制度;給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為官吏的奉祿,而且子孫可以承襲等。這樣,就調動了農人在官田上努力生產、官吏們自覺地搞好本人分地生產的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有朝一日興兵伐紂奠定了穩固的經濟基礎。對外,姜子牙協助姬昌實行光養晦薄禿孤立瓦解的政策對商王他表面上表現得謙和恭順一心事殷使商王誤以為周是最可靠的屬國姬昌是位忠心的伯而在暗中卻採取種種手段,拉攏爭取殷商王朝的其他屬國使殷商越來越孤立結果許多諸侯國和部落陸陸續續地棄殷而投周,到了後來,殷商雖名為天子,而真正附屬於他的屬國、部落卻連三分之一都不足了。這樣,就又為最後消滅紂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實現滅紂的願望,便撒手歸西了。姬昌死後,他的兒子姬發繼位,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後被追封為周文王)。姬發繼位亦繼志繼續為興周滅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為國師並號稱為師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繼續全力輔佐姬發以圖大業。武王姬發慎於刑賞,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來越多,出師伐紂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

這時周朝已羽翼豐滿國勢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現了土崩瓦解之勢。特別是殷商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內忠臣良將被殺的被殺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審時度勢,認為伐紂的時機已到便親任主帥統領大軍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各國出兵直取商都。經過牧野一戰,大敗商軍,迫使商紂王連夜出逃,與妃子妲已投火自焚於鹿臺。中國歷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滅亡了,姜子牙終於完成了扶周滅商的宏圖大業。

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發把姜子牙封到了齊地,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姜子牙勵精圖治,終將齊國治理成為春秋戰國時期五霸七雄中的強國之一而由於姜太公的雄才偉略更被後人稱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司馬遷就曾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史記·齊太公世家》)

Top2 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人物簡介】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姬姓,管氏,......

相關問題答案
春秋戰國有哪些謀士?
一戰協約國有哪些?
中國的抗日戰爭有哪些?
我國有哪些戰略?
春夏秋冬各有哪些蔬菜?
韓國有哪些化妝品品牌?
中國有哪些好看的動漫?
中國有哪些溶洞?
賀知章春天的詩有哪些?
中國有哪些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