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14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站在今天來看,李自成跟劉邦、朱元璋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他不是一個戰略家。滿清鐵蹄來勢洶洶,他這邊發神經似的跟明朝在打,更愚蠢的是他不拉攏吳三桂就算了,還殺了吳三桂的家人完全將吳三桂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最後面對多爾袞結果結局不意外,他的那些農民軍怎麼經得起的滿清鐵騎。一開始他就沒搞明白他真正的勁敵是滿清,因為明朝已經風雨飄搖、朝不保夕了!

李自成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出於對農民起義、農民革命的同情,以往國內對李自成大順軍攻入北京一個月後在山海關一戰失利便迅速崩潰持非常惋惜的態度。對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往往歸結為進城後驕傲自滿,脫離群眾,腐化墮落。而認為李自成起義是犯上作亂的封建衛道士們則大罵李自成軍隊是賊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誅地滅。一些無聊文人則對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津津樂道,把李自成的失敗簡單歸結為劉宗敏霸佔陳圓圓,吳三桂為紅顏一怒而投清。

近年,網上又有文章說李自成迅速敗亡是因為鼠疫等等。

其實,如果我們把李自成大順政權的失敗放到明末那個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中去看,就會對其失敗得出一個更為貼切的認識。一位偉人說的好:我們不但要善於打碎一箇舊世界,我們還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李自成迅速失敗的關鍵就在於:他還沒有為建設一個新世界做好準備,就匆忙打碎了舊世界。

一.明朝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諸多封建王朝之一,它的歷程與其它朝代一樣,有興起、有守成、有衰敗,最終擺脫不了覆滅的命運。明朝不可能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樣,千年王八萬年龜似的永遠活下去,然後自己發展出資本主義來,實行工業革命,由朱皇帝宣佈君主立憲,引領世界新潮流。

明王朝末期,各種腐朽勢力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整個國家體制潰爛,靠王朝本身的機制、力量已經不可能正常調解社會各種矛盾。大量土地兼併到統治階層、地主豪強手中,數量極其巨大的破產農民生活在死亡邊緣。整個王朝已經處於一種無序崩潰的邊緣。任何一個偶發事件都可能導致總崩潰的爆發。至於導致崩潰的是農民起義還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或兩者兼有之則帶有歷史偶然性。

二.三支造反的政治軍事集團

1.滿清政權

明朝末年,首先向明政權造反發難的不是農民起義,而是明朝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

明萬曆11年(1583年)5月,努爾哈赤以祖父和父親遺下的甲冑十三副和部眾三十人,“圖侖興兵”,開始了其長達三十多年的統一東北女真各部的戰爭。明萬曆44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和八旗諸貝勒大臣舉行儀式,尊努爾哈赤為可汗,建立金政權(為與宋朝時的金國區別,史稱“後金”)。1618年他以“七大恨”祭天,起兵伐明。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1635年改族名為滿洲(簡稱滿族),次年改國號為“清”。

到1644年,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幾十年的努力,滿清政權已掃清明朝在遼東除寧遠之外的所有軍事據點,直逼山海關。滿清通過軍事、安撫、聯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諸部,建立了除滿洲八旗之外的蒙古八旗。通過招降納叛,建立了以操控火器為主的漢軍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將。又通過軍事進剿,迫使嚮明朝稱臣納貢的朝鮮政權臣服於清。

2.李自成大順政權、張獻忠大西政權

明天啟年間,1627年3月,陝西白水農民王二率幾百人攻入澄城縣,揭開了席捲西北中原的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其後,各路農民起義軍在西北紛紛揭竿而起。

明政權投入大量軍力、財力以軍事***和政治招撫並用的手段打擊分化各路義軍,早期的農民起義軍有的被招撫(如劉國能),有的被***(如高迎祥),到1638年底,起義陷入低潮。只有李自成率殘部在商洛山堅持反明。

1639年中期,接受明政權招撫的張獻忠、羅汝才重新起兵反明。李自成也率輕騎突入河南,重新打起闖王大旗。又經過數年與明軍激烈戰鬥和起義軍內部分分合合、優勝劣汰,各路造反義軍最終匯聚在李自成、張獻忠兩人麾下,其中以李自成的力量最為強大。

1643年3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稱新順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

1644年初,張獻忠率軍由荊州入四川。同年10月在成都建立大西......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傳統觀點無原則地推崇農民起義,把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都看作推動歷史進步的大英雄。由於李自成的農民軍佔領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所以李自成的“業績”更得到歷史學家的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維持了一個多月即迅速敗亡,許多學者都為李自成惋惜。哪些錯誤導致李自成最終成為悲劇人物?

不知道籠絡明朝勢力,李自成出身於驛卒,在他的頭腦中,也許明朝皇室已經完全喪失了正統地位,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他根本不瞭解,延續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還有很大的號召力!

從宏觀歷史看,李自成所率領的“貧民起義”勢力,與最終推翻了統治王朝的反秦起義、反莽起義、反隋起義、反元起義中的勢力根本不同,而與黃巾起義、黃巢起義和清朝後期發生的洪秀全起義頗為相似。唐末黃巢起義尤其與李自成起義的情況相似。雖然黃巢也攻佔了唐朝的京城長安並建立大齊政權登基稱帝,但他也沒能維持政權,而是很快敗亡。從表面看,黃巢沒能推翻唐朝而李自成卻直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成就似乎更大一些,但這完全是由於在東北崛起的滿清政權對明王朝也構成致命威脅,崇禎皇帝本人也剛愎自用,不願意離京避禍以觀天下之變。從這一角度看,李自成起義並沒有多大特殊的研究價值。

利用公共產品原理,我們可以把歷史上“農民起膽”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隻有貧苦農民參加的起義,稱為“貧民起義”;另一類是由社會各階層參加的起義,稱為“社會起義”。“貧民起義”的參加者都是由於天災迫使他們無法生存,必須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謀生”,所以必須破壞當時的社會秩序。歷史上的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洪秀全起義都是如此。“社會起義”要麼發生在由兼併戰爭建立不久的王朝,例如反秦起義、反隋起義、反元起義,要麼發生在內部篡位王朝,例如反莽起義。在兼併王朝統治時期,國家各部分的“融合度”較低,皇帝在被兼併地區也不具有多大正統地位,而篡位王朝的皇帝則在全國都不具有正統地位,所以很容易引起社會各階層(包括官僚、地主階層的許多成員)的反抗,形成“社會起義”。這類起義的領導者都力圖建立新的統治秩序,所以都能夠利用原有社會中的官僚地主階層(階級)。

“貧民起義”和“社會起義”的最大區別是,在“貧民起義”中地主階級是支持王朝或直接參加鎮壓(起義)的,而在“社會起義”中地主階級卻是支持起義或是直接領導起義的。結局當然也截然不同:“貧民起義”總陷於失敗,而“社會起義”卻總是推翻了原有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有興趣的讀者可在網上搜索文《中國歷史循環之謎新解》)。

李自成起義完全符合“貧民起義”的特點,它的參加者都是在天災打擊下無法生存的農民,其行動是破壞社會秩序而不是建立社會秩序。借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善於破壞舊世界,但是卻無力建設新世界,所以他們的失敗就完全是必然的。

貧民起義領袖並不代表歷史前進的動力,李自成也毫不例外。李自成的特殊性也許在於,他本人有良好的個人品德——與張獻忠相比,他並不是嗜殺成性的暴戾之徒,所以歷史資料中多有他得到部下和人民擁戴的記載,官書的《明史》也稱讚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但既然李自成並不亞於劉邦、朱元璋等帝王的個人品質,那麼他的失敗就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歷史條件使然。

參考資料:明清易代的“經濟人”解讀——兼談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李自成的功過及失敗的原因?

有人說,李自成失敗,是因為到北京之後,劉宗敏奪了陳圓圓,惱了吳三桂,投降了清朝,造成李自成的失敗。這個說法對不對呢?我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一方面從事實上不同意。大順朝經過了十六七年的鬥爭,佔領了河南、陝西,明朝的陝西包括現在的寧夏、甘肅,也包括青海的一半。往東去,他的人馬到了山東;往南,到了湖南邊界的常德附近。這麼大一個局面,會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而且這女人是個妓女)就失敗了,這是不是歷史唯物主義?你們想想。這丟掉了階級分析,丟掉了當時具體的軍事、政治、經濟情況,而把原因放在一個妓女身上,理論上講不通。從事實上說,陳圓圓被吳三桂買去,已經到了寧遠,寧遠現在稱興城,在錦州南邊。當李自成進北京時候,陳圓圓已經不在北京,在寧遠。但是吳三桂的父母和家裡的人(大概有三十幾人)還在北京。難道吳三桂不為父母生命著想,不為全家生命著想?難道吳三桂不為千秋名節著想?當了投敵漢奸,僅僅為著一個妓女,這種事情我們今天會不會做呢?儘管我們今天與歷史不同,但是,我們瞭解今天的人情,也有助於我們瞭解歷史的問題。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文化大革命”後,林彪摔死以後,我對“文化大革命”的許多鬥爭,看得更深了一步。回過頭來看歷史問題,也就更清楚了。今天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況古時講對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們把滿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時不是這麼看,以漢族為代表的明政權,和以滿族為代表的清政權,這有一個民族對立啊!那個時候不講兄弟民族,是勢不兩立的民族。難道吳三桂以一個漢族人,為一個妓女被劉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顧其父母,不顧其三十口親人被殺害,也不管千秋名節,落一個漢奸之名,你們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封建時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奪走,這認為是奇恥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奪走了,這不算個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看中了可以送給你,所以有“愛妾可以換馬”的說法。看中了一匹馬,駿馬,非常好,沒有錢買,好,把姨太太換一換。如果吳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劉宗敏把他的陳圓圓奪去,這個闊公子出身、二十幾歲就當了總兵官、揮金如土的人,他就會想,算了,把陳圓圓給他劉宗敏。反過來說,真要是吳三桂為此叛變,那好,劉宗敏和李自成就擡舉他,以重禮把陳圓圓給他送回去,這個問題好辦。為什麼產生這個戰爭,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階級原因、軍事原因……科學的歷史家,應該從這些原因來探討事物的本質,只有唯心主義者,才會放過了這個歷史的本質,把這麼大一個生死鬥爭歸結到一個姨太太身上,這個道理站不住,何況陳圓圓此時不在北京。?

又有人說,是因為進北京之後,這個劉宗敏抓了許多做官的人(據史料說是幾百人),要錢,拷打要錢,追贓。這是不是一個失策?在策略方面有錯誤,是一個失策。但是不是劉宗敏的責任?劉宗敏究竟擔負多大責任?大順朝是剛剛建立的新的朝代,皇帝是開國皇帝,不是已經坐了幾十年、幾百年的一個末代皇帝。開國皇帝必然把軍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然不能成為開國皇帝。李自成也不是一個昏庸之輩。劉宗敏敢這麼膽大包天,抓那麼多人要錢,道理在什麼地方?我提出了問題,暫不解釋。所以把這個罪狀歸結到劉宗敏,是忽略了當時大順朝的政權構成,和大順皇帝李自成的為人,忽略了這個基本問題。?

還有人說,都怪在牛金星當了丞相,別的好事不作,盡勸李自成登基,勸李自成趕快做皇帝。壞就壞在牛金星,這事也不合理。做皇帝是李自成的目的,農民起義最後必然是建立封建帝國。當時還不能,農民起義以後,他變成一國之君,當然是當皇帝。當皇帝是李自成打了十幾年的最終目的。有沒有牛金星,他都當然要當皇帝。這個賬不能算在牛金星身上。?

第四個......

李自成為什麼失敗了,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應該是稱帝太早了,根據地不牢固。放棄北京城,不戰而逃。

李自成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大順開國皇帝李自成崛起芸芸之中,轉戰千里之地,鼎盛時擁兵百萬,轄地數千裡,一度攻克大明帝國京城,明帝自盡。似乎一統江山指日可待,為何在十餘萬清吳聯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步步失利,乃至一年而亡呢?我分析主要有四個原因:

1.沒有建設好一個鞏固的根據地。李自成就沒有這種穩固後方,一仗小敗,得不到及時休整補充。對比之下,安祿山那點勢力,因為後方鞏固,雖名不正言不順,也堅持了相當長的時間,這點上,李自成甚至不如安祿山。

2.缺乏正確的遠景整體戰略指導

3.對集團軍政缺乏嚴厲整頓。李自成在這兩面都失敗的透頂。進入北京後他甚至不能有效地約束部下,令人悲哀。鐵木真說,如果連自己的部下都管制不了,與其做汗,還不如去牧羊。李自成確實相當失敗。其部下的所作所為直接逼反吳三桂。

4.缺乏“國際”眼光。

5.缺乏真正的軍事才能.

當年闖王李自成為什麼會起義失敗?

傳統觀點無原則地推崇農民起義,把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都看作推動歷史進步的大英雄。由於李自成的農民軍佔領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所以李自成的“業績”更得到歷史學家的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維持了一個多月即迅速敗亡,許多學者都為李自成惋惜。哪些錯誤導致李自成最終成為悲劇人物? 不知道籠絡明朝勢力,李自成出身於驛卒,在他的頭腦中,也許明朝皇室已經完全喪失了正統地位,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他根本不瞭解,延續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還有很大的號召力! 從宏觀歷史看,李自成所率領的“貧民起義”勢力,與最終推翻了統治王朝的反秦起義、反莽起義、反隋起義、反元起義中的勢力根本不同,而與黃巾起義、黃巢起義和清朝後期發生的洪秀全起義頗為相似。唐末黃巢起義尤其與李自成起義的情況相似。雖然黃巢也攻佔了唐朝的京城長安並建立大齊政權登基稱帝,但他也沒能維持政權,而是很快敗亡。從表面看,黃巢沒能推翻唐朝而李自成卻直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成就似乎更大一些,但這完全是由於在東北崛起的滿清政權對明王朝也構成致命威脅,崇禎皇帝本人也剛愎自用,不願意離京避禍以觀天下之變。從這一角度看,李自成起義並沒有多大特殊的研究價值。 利用公共產品原理,我們可以把歷史上“農民起義”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隻有貧苦農民參加的起義,稱為“貧民起義”;另一類是由社會各階層參加的起義,稱為“社會起義”。“貧民起義”的參加者都是由於天災迫使他們無法生存,必須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謀生”,所以必須破壞當時的社會秩序。歷史上的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洪秀全起義都是如此。“社會起義”要麼發生在由兼併戰爭建立不久的王朝,例如反秦起義、反隋起義、反元起義,要麼發生在內部篡位王朝,例如反莽起義。在兼併王朝統治時期,國家各部分的“融合度”較低,皇帝在被兼併地區也不具有多大正統地位,而篡位王朝的皇帝則在全國都不具有正統地位,所以很容易引起社會各階層(包括官僚、地主階層的許多成員)的反抗,形成“社會起義”。這類起義的領導者都力圖建立新的統治秩序,所以都能夠利用原有社會中的官僚地主階層(階級)。 “貧民起義”和“社會起義”的最大區別是,在“貧民起義”中地主階級是支持王朝或直接參加鎮壓(起義)的,而在“社會起義”中地主階級卻是支持起義或是直接領導起義的。結局當然也截然不同:“貧民起義”總陷於失敗,而“社會起義”卻總是推翻了原有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有興趣的讀者可在網上搜索文《中國歷史循環之謎新解》)。 李自成起義完全符合“貧民起義”的特點,它的參加者都是在天災打擊下無法生存的農民,其行動是破壞社會秩序而不是建立社會秩序。借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善於破壞舊世界,但是卻無力建設新世界,所以他們的失敗就完全是必然的。 貧民起義領袖並不代表歷史前進的動力,李自成也毫不例外。李自成的特殊性也許在於,他本人有良好的個人品德——與張獻忠相比,他並不是嗜殺成性的暴戾之徒,所以歷史資料中多有他得到部下和人民擁戴的記載,官書的《明史》也稱讚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但既然李自成並不亞於劉邦、朱元璋等帝王的個人品質,那麼他的失敗就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歷史條件使然。 參考資料:明清易代的“經濟人”解讀——兼談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相關問題答案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分析?
李鴻章失敗的原因?
李自成失敗與女人原因?
李寧換標失敗的原因?
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黃巢起義失敗的原因?
試管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
分析月考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