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現代主義建築與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聯繫和區別

baike.baidu.com/view/101124.html?wtp=tt

baike.baidu.com/view/101112.htm

看看吧

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主要特點

現代派建築。產生於19世紀後期,成熟於20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於全世界,是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用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和要求的嶄新的建築,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現代派建築。

新的建築學原則。提倡新的建築美學原則,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築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築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淨的體形、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風格特徵。在20世紀20~3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特徵:平屋頂、對稱的佈局、光潔的白牆面、簡單的檐部處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裝飾線腳等等。

推陳出新。強調建築要隨時代而發展,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築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築式樣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築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築美學,創造建築新風格。

造型和線條。以簡潔的造型和線條塑造鮮明的社區表情。

立面和建材。通過高聳俯建築外立面和帶有強烈金屬質感的建築材料堆積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國際流行的色調和非對稱性的手法,彰顯都市感和現代感。

色彩。豎線條的色彩分割和純粹抽象的集合風格,凝練硬朗,營造挺拔的社區形象。

佈局。波浪形態的建築佈局高低跌宕,簡單輕鬆,舒適自然。強調時代感是它最大的特點。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分類

參考羅伯特·斯特恩的《現代古典主義》1.“戲謔的古典主義”(Ironic Classicism)或譯為“嘲諷的古典主義”。也有人稱為“符號性古典主義”或“語義性古典主義”。是後現代主義中影響最大的一種類型,主要的後現代主義大師都在這個範圍內。使用部分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形式和符號是其基本特徵,而表現手法卻具有折衷的、戲謔的、嘲諷的特點。從設計的裝飾動機來看,應該說這種風格與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人文主義有密切聯繫。與傳統的人文主義風格不同在於嘲諷古典主義,或者狹義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明確地通過設計表現現代主義和裝飾主義之間的無可奈何的分離,而設計師除了冷嘲熱諷地採用古典符號來傳達某種人文主義地信息之外,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基本是無能為力的。因而充滿了憤世嫉俗的冷嘲熱諷、調侃、遊戲、玩笑色彩。代表人物: 羅伯特·文丘裡 (Robert Venturi) 查爾斯·莫爾 (Charles Moore) 麥克·格雷夫斯 (Michael Graves) 菲利普·約翰遜 (Philip Johnson) 磯崎新 (Arata Isozaki) 特利·法列爾 (Terry Farrell) 查爾斯·詹克斯 (Charles Jencks) 弗蘭克·以色列 (Frank Israel)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2.“比喻性的古典主義” (Latent Classicism),這種風格其實也是狹義後現代主義風格的一個類型。它基本採用傳統風格作為構思,設計多半處於一半現代主義,一半傳統風格之間。它與“戲謔的古典主義”的最大不同在於,這派設計家對於古典主義和歷史傳統具有嚴肅的尊敬態度,絕對不開玩笑。他們取古典主義的比例、尺寸、某些符號作為發展構思,因而具有比較嚴肅的面貌,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派的作品更能為大眾接受。代表人物: 傑奎琳·羅伯遜 (Jaquelin Robertson) 塔夫特建築設計事務所 (Taft Architects) 佛列德·科特與蘇斯·金 (Fred Koetter and Susie Kim) 勞倫斯·布斯 (Laurence Booth) 馬里奧·博塔與馬里奧·坎比 (Mario Botta and Mario Campi) 凱文·羅奇 (Kevin Roche) 3.“解構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是一個從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思潮。它的特點是把整體破碎化(解構)。主要想法是對外觀的處理,通過非線性或非歐幾里得幾何的設計,來形成建築元素之間關係的變形與移位,譬如樓層和牆壁,或者結構和外廓。4.“新現代主義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對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迴應,以簡單和平民化的設計,表達實用和廉價也可以達成藝術和精神上需求,而不一定要花俏昂貴的過度設計和建材浪費、功能折損。諷刺的是有時新現代主義建築也被歸類為後現代,因為凡是不同於現代的都算是後現代。5.“奇異建築”奇異建築是後現代主義建築中的一個流派。其特點是各不相同。有人說它的創作目的就是成名,把建築當作遊戲。

後現代風格建築都有哪些特點

後現代建築特點

1.強調傳統和歷史主義。

現在我們可以說對傳統有許多不同理解,也就導致了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不同風格,這裡所說的傳統,不僅僅是指傳統建築的基本特徵,還包括經過抽象和個人化的傳統建築符號。而一些日本建築師則將傳統理解為民族文化中具有特質的東西,所以就傾向於從傳統文化的精神上把握它。在理論上,後現代主義有逐漸導入歷史主義的傾向。

2.尊重現有環境。

這主要表現在對建築的地方特色和“文脈”的重視上。可以看到,後現代主義對現有環境的尊重是建立在對現代主義建築反思的基礎上的。現代主義強調單體建築的重要性與表現欲,後現代主義則儘量消減它在環境中的突出地位,儘量與環境相融合,創造出豐富的街貌乃至城市景觀。

但這又絕不是完全把自己埋沒掉,而是要達到更深層的吸引人並表現自己的目的。這點與環境相融合是後現代建築最讚的一個特點了,大多數的建築設計就是這樣來的。

3、激進的折衷主義。

由於後現代主義建築要同時滿足各方面的需求,而又不想在其中失去時代風格與作者個性,所以作品往往表現出各種風格拼湊的現象。在這裡,後現代主義體現出較為突出的折衷性,而這種折衷性主要是相對於現代主義那激動人心的偉大實踐而言。後現代主義追求名流大眾的雙重理解,歷史風格和現代風格的兼顧,所形成的折衷主義風格是激進的,具有不確定性。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人們對後現代主義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對現代主義建築的看法相關。部分人認為現代主義只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的影響,忽視和切斷新建築和傳統建築的聯繫,因而不能滿足一般群眾對建築的要求。他們特別指責與現代主義相聯繫的國際式建築同各民族、各地區的原有建築文化不能協調,破壞了原有的建築環境。

此外,經過70年代的能源危機,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比傳統建築經濟實惠,需要改變對傳統建築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反映產業革命和工業化時期的要求,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越過那個時期,因而現代主義不再適合新的情況了。持上述觀點的人寄希望於後現代主義。

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士則認為現代主義建築會隨時代發展,不應否定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他們認為 :現代主義把建築設計和建築藝術創作同社會物質生產條件結合起來是正確的,主張建築師關心社會問題也是應該的。相反,後現代主義者所關心的主要是裝飾、象徵、隱喻傳統、歷史,而忽視許多實際問題。

在形式問題上,後現代主義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義和手法主義,是表面的東西。因此,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認為:現代主義是一次全面的建築思想革命,而後現代主義不過是建築中的一種流行款式,不可能長久 ,兩者的社會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現代主義風格建築代表作

現代主義風格,1960-1975。緣自西方60年代興起的“現代藝術運動”他是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建造適應現代生活的建築,外觀宏偉壯觀,很少使用裝飾。 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羅、格魯皮烏斯,代表作如巴塞羅那展館。

後現代主義風格,亦稱“後現代派”,1980年開始出現。這一風格的建築在建築設計中重新引進了裝飾花紋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鑑不同的時期具有歷史意義的局部,但不復古。 代表人物有文丘裡、邁克爾.格雷夫斯(Michael Graes)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雷夫斯與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爾斯.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約翰.海杜克(John Hejduk)、理查德.邁耶(Richard Meier)並稱“紐約五”(New York Fie)。 代表作品如賓夕法尼亞州Chestnut Hill區文丘裡住宅,俄亥俄州建成的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

後現代建築的特徵

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裡,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文丘裡批評現代主義建築師熱衷於革新而忘了自己應是“保持傳統的專家”。文丘裡提出的保持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傳統部件和適當引進新的部件組成獨特的總體”,“通過非傳統的方法組合傳統部件”。他主張汲取民間建築的手法,特別讚賞美國商業街道上自發形成的建築環境。文丘裡概括說:“對藝術家來說,創新可能就意味著從舊的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實際上,這就是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本創作方法。西方建築雜誌在二十世紀70年代大肆宣傳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作品,但實際直到80年代中期,堪稱有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無論在西歐還是在美國仍然為數寥寥。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美國電話電報大樓、美國費城老年公寓等。

建築設計:後現代主義的風格特徵有哪些

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作家德·奧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與西班牙語類詩選》一書中,用來描述現代主義內部發生的逆動,特別有一種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即為後現代風格。50年代美國在所謂現代主義衰落的情況下,也逐漸形成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興起的大眾藝術的影響,後現代風格是對現代風格中純理性主義傾向的批判,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裝潢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誇張、變形的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組合在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徵、隱喻等手段,以期創造一種溶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於一體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築形象與室內環境。對後現代風格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設計思想來分析。

後現代主義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這是由後現代主義的多元性和複雜性決定的。不確定性是後現代主義的根本特徵之一,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義。後現代主義對當代人的精神衝擊是全方位的,在思維理論論層面上可以肯定後現代主義的批判否定精神和異質多樣的文化意向,後現代主義室內設計只有在其"異樣事物"中,才會獲得自身的規定和理念。

後現代主義風格是一種在形式上對現代主義進行修正的設計思潮與理念。後現代主義室內設計理念完全拋棄了現代主義的嚴肅與簡樸,往往具有一種歷史隱喻性,充滿大量的裝飾細節,刻意製造出一種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緒,強調與空間的聯繫,使用非傳統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產生厭倦,而這種厭倦正是後現代主義對過去50年的現代主義的典型心態。

設計理念

一、強調形態的隱喻、符號和文化、歷史的裝飾主義。後現代主義室內設計運用了眾多隱喻性的視覺符號在作品中,強調了歷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裝飾對於視覺的象徵作用,裝飾又重新回到室內設計中,裝飾意識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築構件構成的通透空間,成了大裝飾的重要手段。後現代設計運動的裝飾性為多種風格的融合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環境,使不同的風貌並存,以這種共享關係貼近居住者的意義和習慣。

二、強化設計手段的含糊性和戲謔性。後現代主義室內設計師運用分裂與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義性,將現代主義設計的冷漠、理性的特徵反叛為一種在設計細節中採用的調侃手段,以強調非理性因素來達到一種設計中的輕鬆和寬容。

三、主張新舊融合、兼容幷蓄的折衷主義立場。後現代主義設計並不是簡單地恢復歷史風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現代主義運動摒棄的廣闊的歷史建築中,承認歷史的延續性,有目的、有意識地挑選古典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東西,對歷史風格採取混合、拼接、分離、簡化、變形、解構,綜合等方法,運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結構構造方法來創造,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形式語言與設計理念。

後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後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有P·約翰遜、R·文丘裡、M·格雷夫斯等。

建築後現代風格

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裝潢應該既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又不拘泥於傳統的思維方式,講究人情味並使用非傳統的色彩,以期創造一種溶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於一體的"亦此亦彼"的建築形象。將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的元素兼容幷蓄,既對立又統一。設計手法因此也可以達到多元化,靈活多變,利用多種不同的材質組合空間,光亮的,暗淡的,華麗的,古樸的,平滑的,粗糙的相互穿插對比,形成有力量但不用生硬,......

後現代主義和晚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區別

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曾對建築的實用功能技術經濟藝術以及社會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討,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創新的見解。相比之下,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倡導者主要關心的只是形式和藝術的方面。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是人類建築史上一次全面,劇烈的革命性變化的產物,而後現代主義只是現代建築在形式和藝術風格方面的一次演變。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現代主義建築的“消亡”。現在看來,可以認為後現代主義建築也是對2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的部分修正和擴充,是現代主義建築多樣發展的又一種表現。其中心是反對米斯·凡·德羅的“少則多”)減少主義風格,主張以裝飾手法達到視覺上的豐富。提倡滿足心理需求,而不是僅僅以單調的功能主義為中心。設計上的後現代主義大量採用各種歷史裝飾,加以折中處理,以打破國際主義風格多年來的壟斷。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家羅伯特·文丘裡(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書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最早宣言。在書中他首先肯定了現代主義對人類文明進程做出的偉大貢獻,同時,他又指出現代主義已經完成了它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過時的現代主義將成為設計的思想桎梏。一切都變成平庸無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設計。而風格混亂、含義模糊的文脈主義、隱喻主義和裝飾主義將引導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方向。

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建築領域出現的兩大創作思潮之一。晚期現代主義把現代派的觀念及形式推向極端、誇張建築物的結構與技術形象、力求使建築具有娛樂感或有審美的愉悅,由此創立了一種精巧複雜或做作的“超現代”風格。晚期現代主義往往採用極端的邏輯性、極端的重複模數制構件進行創作,它過分強調構造細部、結構、一些引人入勝而非有意的隱喻以及某種感官形象。它所具有的幾種傾向,如:極端的理論性、極端強調交通線和極端強調力學特性的誇張表現等等,都是“超現代”的。它把技術因素變成為刻意追求的裝飾因素,注重抽象化造型(單一譯碼),具有手法主義(Mannerism)傾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超現代”風格。

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代主義主張純淨,後現代主義主張混雜;現代主義主張理性,後現代主義強調感性;現代主義主張標準化、程式化的一致,後現代主義主張多樣化、矛盾化的折衷;現代主義主張"房屋是居住的機器"(勒·柯布西埃語),後現代主義主張"建築是思想的容器,是人類生活的精神家園"(查里斯·摩爾語)。因此,概括看來,後 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建築在人類精神生活、人性方面全面失敗的深刻反思,是對現代科學技術、激進理性主義全面涉及建築的激烈反彈。現代主義建築在誕生之初是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符合時代潮流為其鮮明的旗幟與響亮的號角的。因而,現代主義建築的操作形式與追求目標即完全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規範的那一套,即"老四化"――標準化、同步化、集中化、大型化。也因此,現代主義建築的技術要求即表現為:

①強調功能,按理性邏輯由內而外設計;

②注重應用最新技術與最新建築材料,如滑模式施工、玻璃幕等;

③追求簡潔、明快、抽象的幾何形體,反對裝飾,追求"新、光、挺、薄";

④以空間組合代替傳統的形體組合等,並主張建築的外部形式反映內部功能,同樣的空間採取同樣的外形等。

但是,當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們以飽滿的激情與口號率領徒子徒孫們在建築界大展身手,並取得"輝煌的成果"的時候,人們卻驚異地發現:全世界竟然佈滿了冷......

相關問題答案
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
後現代主義的影響?
後現代主義設計特徵?
現代主義建築是什麼?
浪漫主義風格服裝?
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人物?
現代主義設計的影響?
古典主義風格特點?
意大利風格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