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封孺人什麼意思?
旌表孺人是什麼意思
孺人是封建社會給特定社會地位的婦女的封號,《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到唐朝時各王的側妃稱孺人,到宋朝時五品官的母親和妻子封為孺人,明清時則下降為七品官的母親和妻子封孺人,民間也把名流紳仕的母親和妻子成為孺人,但那僅是一種尊稱。從宋朝開始,朝廷還會將一些符合封建道德規範的民間貞節孝婦封為孺人,因為這些人不在例封的範圍之內(她們的丈夫或兒子不是朝廷命官或品級不夠),所以要在其門前立牌坊或旗杆,上面掛上“欽封或敕封XX孺人”的招牌,以作為對其的褒獎,這就叫“旌表”。
drum&bass是什麼
Drum&Bass是以鼓和貝斯為主的電子舞曲,音樂常常由於無節制的 loop 搞的氣氛密幻,音色走低頻震撼路。
一般來說,Drum&Bass沿自jungle,節奏上比jungle單調些,但大多的Drun&Bass採用了大量的vocal, 特別是女聲,因此較不會給人一般電子樂那種冷冰冰的疏離感。早期的jungle比較狂暴,屬於黑人的街頭音樂,因為那時的jungle party大都是混幫汦的黑人,節奏中雜有大量複雜的jungle(digital hardcrod)在200以上,而Drum&Bass比較慢,在150-190之間。
聽了這類型音樂,除了音樂本身的感覺,特別是聽它在節奏上的處理,和Bass line的音色。Drum&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複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速度一般在150~180 拍左右。Drum’s&Bass多用較碎的音色,如Hammer,鼓邊….來代替中高音的鼓音色,感覺較一段一段的相對的一般舞客較無法聞樂起舞。
瞭解Drum&Bass,還要了解Jungle。
JUNGLE是 非洲叢林打擊樂與現代電子合成器音效的混合體。Breakbeat的變種,九十年代早期的一些DJ和製作人把Breakbeat的節拍速度提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Jungle就這麼誕生了。其特點是:副鼓點非常稠密,並且帶有少量的唱詞,貝司的節奏一般在主節奏的一半左右。至於內容通常還有點"髒",因為帶有所謂的"種族色彩",Jungle這個詞來源於牙買加首都金斯敦的貧民窟。
JUNGLE音樂不同於其他跳舞音樂之處在於它可以使人有極近瘋狂的跳戶感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前衛音樂代表。Jungle是一種幾乎完全產生於英國的音樂。它把高技術音樂的各種形式以極快的復節拍和Breakbeat(碎拍)融為一體。
通常,Jungle都是演奏曲,絕大部分是飛快的鼓機和很低沉的低音。Jungle 受Reggae、Dub和R&B的影響比其他高技術音樂都要大,所以有評論家認為,Jungle是黑人電子樂手和DJ對白人統治下的硬核樂派的反應。像大多數高科技風格一樣,Jungle最初也是為"一小撮"們創造的音樂,但後來Goldie1995年的處女作《Timeless》帶給了這種音樂更廣泛的聽眾和在音樂上更多的可能性。Jungle的速度比Drum&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 複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
參考資料:百度一下“什麼是drum&bass”
清朝年間雁平道.誰當過知府?姓張的官有幾個?叫什麼?
清雍正年間知府鄭喜先生遺墨
(喜字原是“山”和“喜”而成,因無此字,故由喜代之)
這是一冊殘缺的手抄本(17.5*13.5cm),小楷、行草.宣紙,墨跡.有如下內容;一,記載了鄭喜先生由太高祖至其子輩七世人物。二,有二十餘首七言、五言詩詞。三,墓碑誌、聖旨各一篇。四,三晉人才、三晉興地文稿等。是與鄭喜先生直接相關的資料,從紙質、墨跡、內容看,屬雍正十三年(1735)以前遺墨,至今有270餘年了。
經考證;鄭喜字樂山,號錦峰,山西五臺人。康熙57年戊戌三甲62名進士,授檢討。世宗御極下詔求言,喜上封事,極陳晉省虧空之累及台山喇嘛科欽病民狀,奉旨查辦,合縣之民始出水火。喜旋督學福建,差竣,授吉安知府。在吉安多惠政,被劾去官,值大旱,祈於金牛寺龍潭得雨,郡人因名為鄭公雨,築甘雨亭,寺旁繪圖徵詩。群歡呼曰:還我鄭公矣!後事復職。立祠祀之。後調南昌知府,卒於任。《明清進士碑名錄索引》2372、《山西通志》光緒版(仕實錄)10445頁記載,世宗是雍正(癸卯至乙卯)(1723——1735)。文稿記載與史志不同處有鄭為龍、鄭廷楫屬文水人,而寫鄭喜兄、侄。南昌知府而是江南徽州知府。進士102名、62名,而寫62名。鄭為龍,文水人,癸未翰林,簡膠州知州,兼攝安丘縣,興利除弊,升杭州知府。以母病改調漢中府。服闋、補蘇州知府,調直隸正定府。世宗召至偏殿,垂問山西官吏,民情甚悉。賜詩章、端硯、貂裘等物。升湖南糧儲道,直隸永通河道,所在政績丕著,年八十有三卒。《山西通志》(鄉賢錄)9185頁記載。鄭廷楫,字濟川,文水人。癸丑進士,由工部主事轉御史,遷刑科掌印給事中。《山西通志》10461頁記載。鄭喜先生文稿記載;上述二人是其堂兄、堂侄,是喬遷於文水。拜讀這些資料,感受是:五臺鄭氏家族人才輩出,可驚可嘆。從明朝萬曆至清朝雍正,百餘年間,出河道、知府、通判、檢討、推官、知縣等官多,在當時真是顯赫一時,威風榮耀之至。我們縣古人有言;十山九無頭,河水向南流。富貴無三輩,清官不到頭之說。而五臺鄭族歷代官宦真可謂龍族入海。鄭喜先生文學才藝也不亞於史書出名人物。為讓友人領略古人風彩,餘將其文稿登載於後,得以增長見識開心樂意。呵與古人溝通真是一種樂趣。
(1) 鄭喜家族人物
鄭喜字樂山,號錦峰,丙辰相七月二十日生。行二,系太原府五臺縣軍籍廩生習詩經。小試己巳入學,壬申廩膳,年二十一歲。鄉試壬午第二十三名,年三十一歲。會試戊戍第一百一十一名,年四十七歲。殿試三甲第六十二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朝考翰林院檢討。敕封徵仕郎兼刑部湖廣清吏司郎中,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恩加一級告封朝議大夫。江西吉安府歷任知府,江南徽州府知府。注:下面括號中多加鄭字
太高祖(鄭安)雁平道中軍守備
太高祖母安氏
高祖(鄭朝)武庠生
高祖母胡氏
曾祖(鄭思恩)貢生,敕贈文林郎
曾祖母盧氏敕封孺人 山東濟南府通判盧公女
祖(鄭國正)萬曆壬子舉人,初任北直隸新城縣知縣,次任山東德平縣,知縣敕封文林郎
祖母張氏、尹氏敕封孺人
父(鄭士式、式字前有木字)歲進士,汾州府臨縣訓導 ,敕贈徵仕郎,翰林院檢討,誥贈朝議大夫
母智氏、趙氏前庚子舉人,湖廣推官幾先智公孫女學生懷生公女,敕封孺人,誥贈恭人
妻王氏浴鏡公女,庠生格公姊,敕封孺人,誥封恭人
叔(鄭士勺、勺字前有木字)庠生,(鄭士檀)同榜舉人,
伯(鄭士樟)拔貢,任交河德興永寧知縣(鄭士傑)武舉。
兄(鄭嶺)廩生(鄭彥、彥字前有......
清朝敕封安人是什麼意思
孺人的解釋:古代稱大夫的妻子, 唐 代稱王的妾, 宋 代用為通直郎等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 明 清 則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亦通用為婦人的尊稱。
“皇清例封正七品孺人”——大清王朝敕封的正七品夫人
鄧禹後裔文瑞公有幾個兒子後人又在哪
大水泊始遷祖于堅遠孫於整,配張氏,育有五子。依序為:
1玘名,2鑑 ,3浩文,4福志,5文瑞
文瑞之子於釗,配夏氏,二子:禮、書。
※於釗長子於禮,配姜氏、周氏,育有四子:
長東洋——應程—鵬翊—
應培—鵬(票+羽)、鵬九、鵬(曾+羽)0 `8 Q* T+ F1 s! O' g' K
應?失序。' r4 E( d6 g# a
次 東魯——應修—宏抱、宏功3 U* h a) b) w& J7 r$ M$ n
應韶—宏能—渾、汘
' B2 B' v: x" j9 x* l
三 東齊— 應第— 鵬翬(拔貢)—濬、淇、灦(歲貢)灝(歲貢)
_/ A; K( S$ Q4 n o
鵬翰(進士)—淑、漣(進士)* q' O) u; X P7 y% O7 Y
鵬翀(進士)—涵(庠生)
鵬翥—渶(進士)、漺(歲貢)、淳、法 / ^
- T7 k" s' T# o. P$ v w
幼 東皋,以下失序。) i$ z# C% x1 E: q2 b
; K,7 j0 k: f9 t/ j
※於釗次子於書,配氏失考。一子:於橋。以下失序。' M# ~/ y9 @& Q9 q! f6 C3 `( @
(一)流向奉天
一、13世東洋嫡孫鵬翊,配田氏。四子:
長子文龍 ,奉天府巨河巡檢,四子:
述祖—式爵
續祖—式仁、式範、式欽
志祖—式祿# q1 X1 |/ z$ k# \5 k/ W
永祖—式?;5 h8 _- V T7 [" V8 x# q( `* ~
次子文英—仁士;
三子於鴻;
四子於和。
二、16世於汶,東魯嫡孫,宏抱第三子,嘉慶庚申(1808)歲貢,配方氏。三子:名號失考
21世式義,宏抱曾孫。' N) `* t; F0 A4 ]! O" d- P
0 ]; B ?1 d4 D, }% I
三、16世於澧(配郭氏,倆子)、於沛(配慈氏,倆子),宏功長、次二子,聯手攜子同遷。" i9 K& s7 ?, Y( f/ I
四、16世長泠,於釗遠孫,時興五子之幼,配林氏。/ I/ _/ \1 q) Y' F( U& y9 K" v
五、19世體仁,燿祖五子之長,配張氏。三子:鬆、楊、桂,嫡子失序,共13人悉遷。名號配氏如下:% f' {/ |$ E* \: Y: r# e, \% { w. z
繼仁、張氏, 達仁、王氏, 達壽、李氏,達誠、閆氏, 達玉、彭氏,% S5 T$ O- b: Q, A$ q
達才、張氏, 達德、王氏,達貴、張氏,達祿、高氏,述仁、高氏,
進仁、劉氏, 達士、張氏,高氏, 達黨、?氏 達信、?氏
六、於漣,配宋氏、謝氏,誥封一品夫人。四子:師善{康熙丙寅(1686)準貢}、志學、念祖、紹祖。6 u T- t) `/ h, o. i' }) c
17世念祖,康熙壬午(1702)歲貢,賜進士,候選訓導,授修職郎,配王氏,例封孺人,育五子:式敷、遷益、秉謙、錫普、立恆......
木德公後裔名人名單
福建,廣東李氏源流
根據各種文獻的記載,李氏始祖少典公,原姓公孫,其子軒轅公(皇帝)生於姬水又曰姬姓,傳至皋陶,為堯大理官,以官職為姓曰理。到利貞時,改理為李姓,時為公元前一一二二年,三千一百一十二年來,李姓已成漢族中最大姓,佔漢族人口的百份之七點九。
李姓發源於中國黃河流域,經歷三千餘年,子孫蕃衍,已由隴西、趙郡發展到中國南方,又從中國南方發展到世界各地去。
李姓的族譜,自唐朝時就有詳細的記載。這大概是因為唐朝皇帝姓李的關係。
唐高祖李淵公在西曆六一八年戊午年建立了唐朝,傳了十四個皇帝,歷時二百八十九年,到西曆九○七年唐哀帝李祝公止。黃巢之亂時,朱溫篡唐後,李奎公第五子孟公,因避世亂改名奇公,由隴西先後遷至汴梁、浙江南海,後在南京宜興縣南門經商。
在福建、廣東和東南亞一帶的姓李人士,祖先多數來自福建寧化、長汀和上杭三個縣份。姓李的人,遠祖多數來自河西走廊的隴西郡和趙郡。李姓遠祖和許多客家先民一樣,經過兩千多年的輾轉遷徙,由中國中原向東南走,先到江西,然後進入福建,再到廣東。有些後裔又從廣東向世界各地開枝散葉。而在宋朝就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李火德,被許多李姓人士尊為“入閩始祖”。
一、福建汀州李氏源流
1).李世民後裔-汀州寶珠公派系
(1世)少典,姓公孫
(2世)黃帝,少典之子,名軒轅。在位100年,活動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距今4400年。以德才擒殺蚩尤,取代神農氏炎帝。黃帝時已開始多妻制,傳說他有妻14人,娶西陵氏的女兒嫘祖(發明養蠶)為元妃,次妃為方壘、彤留、嫫母等。黃帝有25個兒子,得到了姓的,即為諸侯的只有14個。
(3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囂,即青陽,生子喬極,青陽為諸侯,住在長江;另一昌意,分封為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兒昌僕為妻,生高陽。
(4世)顓頊帝,在位78年,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名高陽;喬極,玄囂子。
(5世)顓頊有八個好兒子,世人受了他們的好處,稱他們“八愷”;有個不成材的兒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麼是好話,天下人稱他“濤杌”;鯀,顓頊子,生禹;大業,顓頊子,生女華;窮蟬,顓頊子;高辛,即帝嚳,在位70年,喬極子,黃帝長子之孫,顓頊侄子。
(6世)女華,大業子,生皋陶;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生放勳,娶取訾氏的女兒,生摯。帝嚳有八個好兒子,時人稱之為“八元”;帝嚳去世,摯繼承帝位,無政績,他死後弟放勳繼立,即帝堯,堯為帝嚳之子,在位98年。夏禹,名文命,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紀,其父鯀,其子啟。
(7世)皋陶,李氏血緣始祖。在堯為炎黃夷聯盟首領時,任理官,即掌管 司法的長官。他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墨、劓、非、宮、大辟】,以善理刑獄著稱於世,至舜(是黃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孫)繼位後,仍用皋陶為大理,天下罪惡得以平正,人民安居樂業;他提出的“治天下須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張,深得舜帝賞識。舜帝將他作為繼位侯選人,但還未及禪讓,皋陶就病逝了。皋陶之後,歷禹、夏、商,26世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長子,因善訓鳥獸被舜帝賜了贏姓,成了贏姓部落的首領;次子仲甄,又叫仲偃。丹珠,堯子,不賢,因之堯禪位給舜。
……………
(33世)理徵,按照古人以官為氏的習慣,故稱皋陶及其子孫為理氏,以官為氏的理氏,傳至理徵時,他因屢諫紂王【前1075-前1046】且執法不阿,遭亡身之禍。
(34世)李利貞,得姓始祖。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帶著逃至伊侯之墟,飢採樹果得以活命,後理貞畏於紂王追捕不敢姓理,於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稱李氏。此即......
誥敕是什麼意思呀?
taohwang.xinwen520.net/b6-3-027.htm一、誥敕文書是一種公文,它源於封典制度
所謂誥敕文書,就是封建皇帝在頒賜爵位或授官時用的“誥命”和“敕命”。幾千年來,封建王朝的下行公文一直沿用“制、治、誥、敕”等文種,到明清時期仍是這樣。“誥命”和“敕命”就是下行公文中的兩種。
誥敕文書因屬古代公文,所以書寫格式與現代不同。它採用豎寫撫繁體字以“奉天誥命”或“奉天敕命”做標題,正文部分“奉天承運”將“天”頂格寫。皇帝認為,他是天子,敬受天的旨意行事,“天”至高無上,皇帝低於天,但超出其他任何行(即臣行)。誥、敕命正文,一般先簡述皇帝的旨意,讚揚一番被誥、敕封的人,然後授、封、贈一個封號,最後是落款加蓋玉印。
封建社會的“官本位”意識很重,最講究“品級”,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正是這種意識的產物。“品級”就是官階。明清時期的官階基本相同,除皇帝宗室以外,文、武職官自大而小分為一至九品,每品有正、從兩級,共一十八級,不及九品者為“未入流”。貴族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公、侯、伯、子”視一品,“男”視二品。
每逢重大慶典,為表彰功臣,皇帝就給予官員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以榮典,稱“封典”或“封贈”。此制度始於晉代,歷代各不相同。明清封典五品以上的官用“誥命”授予,稱“誥封”;六品以下的官用“敕命”授予,稱“敕封”。
行文中“授”、“封”、“贈”的用法是有區別的。封典官員本身稱為“授”,如“授爾為×××”。封典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妻室,存者稱為“封”,如“封爾為×××”,死者稱為“贈”,如“贈(或 贈)爾為×××”。
享受誥、敕封的範圍是有嚴格規定的:
明制:一品官封三代,誥命四軸。二品、三品官封二代,誥命三軸。四品、五品官封一代,誥命兩軸,六品、七品官封一代,敕命兩軸,八品以下流內官,封本身,敕命一軸。
清制:一品官,曾祖父母以下均有封典;二、三品封贈其祖父母以下;四至七品,封贈其父母以下;八、九品僅給予其本身。《清史稿卷一百十》中記載:雍正三年,定:“四品至七品,願將本身妻室封典,封祖父母者;八、九品願封父母者,皆許封。”
行文中的“封號”不盡相同,但也是按定製嚴格執行的。皇帝根據所任職務級別而給予相應的封號。明制將官員的封號叫做散官(無固定職事的官),文散官階42個,武散官階30個。清制,“散官”基本廢除,稱文武官階。封贈官階歷代常變,據文淵閣四庫全書《欽定歷代職官表》記載:清文官官階有:光祿大夫(正一品),榮祿大夫(從一品),資政大夫(正二品),通奉大夫(從二品),通議大夫(正三品),中議大夫(從三品),中憲大夫(正四品),朝議大夫(從四品),奉政大夫(正五品),奉直大夫(從五品),承德郎(正六品),儒林郎(從六品),文林郎(正七品),徵士郎(從七品),修職郎(正八品)、修職佐郎(從八品)登仕郎(正九品),登仕佐郎(從九品)。以上官階,若吏員出身者,其從六品、正七品俱為宣德郎。
武官官階有:建威將軍(正一品)、振威將軍(從一品),武顯將軍(正二品),武功將軍(從二品),武義都尉(正三品),武翼都尉(從三品),昭武都尉(正四品),宣武都尉(從四品),武德騎尉(正五品),武德佐騎尉(從五品),武略騎尉(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