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是怎麼來的?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普通話怎麼來的?

普通話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全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上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應當是習慣上中國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現代‘人話’的,多音節的,有結尾的……”

“普通話”的定義,解放以前的幾十年一直是不明確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並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 》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是在1955年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確定的。這個定義實質上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提出了普通話的標準,那麼這些標準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並不是把北京話一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並不等於北京話。北京話有許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連詞“和(hé)”說成“hàn”,把“蝴蝶(húdié)”說成“húdiěr”,把“告訴(gàosu)”說成“gàosong”,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區的人難以接受。另外,北京話裡還有異讀音現象,例如“侵略”一詞,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 “qǐn lüè”;“附近”一詞,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這也給普通話的推廣帶來許多麻煩。從1956年開始,國家對北京土話的字音進行了多次審訂,制定了普通話的標準讀音。因此,普通話的語音標準,當前應該以1985年公佈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為規範。

就詞彙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指的是以廣大北方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北方話詞語中也有許多北方各地的土語,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說成“晚半晌”,把“斥責”說成“呲兒”,把“吝嗇”說成“摳門兒”;北方不少地區將“玉米”稱為“棒子”,將“肥皂”稱為“胰子”,將“饅頭”稱為“饃饃”。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話的詞彙都作為普通話的詞彙,要有一個選擇。有的非北方話地區的方......

普通話是怎麼來的,最先是哪裡的方言呢?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普通話一詞從哪來的?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上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應當是習慣上中國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現代‘人話’的,多音節的,有結尾的……”

當初在推廣普通話的時候,曾經有人對新中國推廣普通話有以下解釋:新中國推廣的普通話,和封建統治者通行的官話不同。我們推廣的普通話,是讓群眾在學好自己的語言的基礎上,掌握而用來的交流工具。在舊社會,一些官僚拿他們定下的官話,作為“特權的語言”,凌駕於群眾的語言之上,要人民群眾接受他們的統治教育,認可他們的官僚制度。這個時代不會再來了。我們新中國的幹部,南下要學習群眾的語言,放下官架子,和人民群眾走到一起。普通話只用於交流工具,任何行政命令都不可以限制人民群眾說自己的語言!

普通話怎麼演變來的

普通話是最基本的,其餘的口音,方言才是演變來得

中國普通話的由來?

普通話,即標準漢語。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主要通行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於普通話”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

普通話英文“Mandarin”來自葡萄牙語。現今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官方用語,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話在中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稱謂:大陸官方(包括港澳):普通話;臺灣:國語 ;新加坡:華語 ;學術界:現代通用漢語 。

簡介

普通話是針對規範化來說的。普通話同時又是中國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它在全國範圍內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 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方言為基礎音的語言。之所以這樣,主要由以下原因[3] :

一、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主要是考慮到新中國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區的人都說普通話,況且其作為官話有一定的推廣歷史和基礎,北方的漢族人雖然有自己方言,但是也能說少許普通話,因此為了穩定大局,新中國順勢就沿用普通話作為官方用語。

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文字,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美蘇對抗,為了避免國外敵對勢力的聯合絞殺,新中國迫切需要一種共同語來實現不同地區的新中國國民的溝通與交流,以舉全國之力對抗外敵,而普通話有清代滿族人兩百多年的推廣歷史和基礎,因此繼續沿用普通話作為官方用語。

歷史沿革

商代

據記載當時均持中原雅音,直至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之所需,這也表示在很早以前人們都已經有了“雅音入市”共同的心願。

隋代

最早能夠找到的官方推廣共同語政策在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由於當時中國北方地區長期在北方遊牧民族統治之下,漢族習俗文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心想恢復漢族禮樂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復漢族文化的舉措,其中包括命陸法言等編著《切韻》,審定比較經典、純正的漢語。

唐代

唐代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唐韻》作為唐朝標準音,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

事實上,根據中古音韻所擬的唐詩讀音,便與今日的粵語極為相近,指粵語為唐代正音並不為過。

——參見羅常培《漢語音韻學導論》[4] 之附錄《唐詩擬音舉例》,中華書局,1956。

宋代

宋代在《唐韻》的基礎上,制定《廣韻》。而在北宋亡國後,南宋時代的劉淵又基於《廣韻》著《平水韻》。

元代

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朝廷規定學校教學要使用以大都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語。元代盛行雜劇和散曲,這是兩種接近口頭語言的新的文學形式。

著名的雜劇作家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都是大都人,他們的作品《竇娥冤》、《漢宮秋》、《西廂記》等反映出當時大都話的面貌。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根據元雜劇的用韻編寫的,書中歸納的語音(聲母、韻母、聲調)系統已經相當接近今天的北京話,因此,大都話成為近代普通話開始形成的最原始基礎。

明代

元代將近百年的統治使得傳統的漢人的禮樂風俗、語言文化發生巨......

普通話是怎麼來的?

普通話的來歷:

普通話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員的官話,因為北京做過多朝首都,官話也就更接近北京話,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蘇南地區,也因為南京做過多朝首都,有點接近官話。

“普通話”一詞,是朱文熊於1906年首次提出的,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明:漢民族共同語早已存在,現在定名為普通話,需進一步規範,確定標準。“這種事實上已經逐漸形成的漢民族共同語是什麼呢?這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為簡便起見,這種民族共同語也可以就叫普通話。”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對普通話的含義作了增補和完善,正式確定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

望採納謝謝。

普通話是怎麼產生的?

要說普通話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廣義來說,從有朝代開始就有了普通話,那時的普通話叫官話,適用人群不廣,主要是一些官吏、商人和一些長期流浪各地(即現在小說裡所謂的江湖人士)為了對付各地語言發音差異便於溝通才使用的。那時的官話大多以名個朝代的都城地區的語言發音標準為官話發音基礎,有時也帶點皇帝老家的口音摻和。 明清兩代因為都是以北京為都城,所以官話基本上接近北京話,這就為現代的普通話奠定了基礎。 辛亥革命後,各地興辦新學,為了統一各地語言標準,當時政府的語言工作者要求各地高校必須以普通話授課,至此,普通話開始廣泛傳播。而“普通話”這個詞開始替代“官話”也開始出現,成為一種廣泛、大眾化語言的代名詞。 講一段趣事,武漢朋友大概很多人聽過。 當年黎元洪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在召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時,因那時普通話的發音依據還沒有完全確定,所以會議決定投票解決到底以哪種方言為普通話發音標準,因黎元洪是武漢人,又位居大總統之極位,會上便極力宣傳以武漢話為普通話發音依據,結果到到投票結果公佈後,北京話僅以一兩票之差險勝普通話成為普通話發音準繩。到現在還有很多武漢老人把這事傳為笑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普通話”名詞及其定義被沿用,並在此基礎上對發音進行完善和修訂,成為今天通行的普通話。 多說一句:現在臺灣、香港、澳門所使用的普通話更接近民國時候的普通話標準。國民黨退守臺灣後,在臺灣大力推行普通話,使當地方言使用範圍大縮小,特別禁止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日語,從而大規範了語言的標準論,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臺灣人都能夠說很好的普通話的原因。至於香港、澳門的普通話都是民國時候和抗日時期全國各地避難而推廣到那裡的。

採納哦

英文中“mandarin”(普通話)一詞,是怎麼來的?

mandarin這個字,是“滿大人”的音譯,也就是說它是從中文音譯過來的。也稱為藉詞輸出現象。

英文中有不少從中國出口的字。這些字對於英文來說是“借字”,對於中文來說,是“輸出的借字”。先從tea這個字說起。

種茶和喝茶本來是中國人的“專利”,由於對外貿易的緣故,茶這個東西傳遍了全世界,同時,漢語的名詞“茶”也跟著走向世界。“茶”對於外國語來說是“藉詞”,而在漢語則是“輸出的藉詞”。

“茶”這個字在英語中念tea,在俄語中念чай。英語tea是漢語閩方音“茶”的音譯,俄語чай是漢語北方話“茶葉”的音譯。兩種音譯詞反映了中國出口茶的兩條道路;從陸路向中亞、東亞出口的唸作чай,從海路向南亞、歐洲出口的唸作tea。出口的“茶”已經完全進入了外國語的詞彙中,外國人甚至還可以用它來另造新字,比如“茶壺”在英語中是teapot,在俄語是чайник。

中國出口的詞可不算少,在英語裡大家熟知的就有kowtow(叩頭)、sampan(舢板)、tofu(豆腐)、kung fu(功夫)等等。英國人管中國的達官貴人叫manda-rin,其實就是“滿大人”的音譯 。這個詞到了英國和美國以後,意義還增多了,“北京方言,普通話”,“中國廣柑”都可以叫mandarin(普通話還可以叫做Putonghua,是這三個字完全音譯過來的)。尤其奇怪的是,把“中國馬褂”也叫作mandarin,竟然引得英國婦女管她們的晚禮服外套也叫mandarin coat了。

"國語"是怎麼來的

中國有很多方言,方言之間分歧嚴重,從春秋戰國時起,在正式交際場合形成一種大家都要遵循的共同語,以都城的方言為準。到了明代,出現“官話”這個名詞,到了宣統元年,清政府正式提出把“官話”改為“國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肯定了“國語”這個名稱。新中國成立後,變“國語”為“普通話”。

普通話等級的分類是怎樣來劃分的?

普通話水平分為三個級別(一級可稱為標準的普通話,二級可稱為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三級可稱為一般水平的普通話),每個級別內劃分甲、乙兩個等次。三級六等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評定應試人普通話水平等級的依據。

一 級 (標準的普通話)

一級甲等(測試得分:97分-100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語、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

一級乙等(測試得分:92分-96.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語音標準,詞語、語法正確無誤,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偶然有字音、字調失誤。

二 級 (比較標準的普通話)

二級甲等(測試得分:87分-91.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有時出現失誤。詞語、語法極少有誤。

二級乙等(測試得分:80分-86.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個別調值不準,聲韻母發音有不到位現象。難點音失誤較多。方言語調不明顯。有使用方言詞、方言語法的情況。

三級(一般水平的普通話)

三級甲等(測試得分:70分-79.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範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較明顯。詞語、語法有失誤。

三級乙等(測試得分:60分-69.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失誤多,方音特徵突出。方言語調明顯。詞語、語法失誤較多。外地人聽其談話有聽不懂的情況。

相關問題答案
普通話是怎麼來的?
普通話是怎麼考的?
猿是怎麼來的?
我是怎麼來的繪本?
星座是怎麼來的?
美人魚是怎麼來的?
天和地是怎麼來的?
餘額寶的錢是怎麼來的?
月餅是怎麼來的?
普通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