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及是什麼意思?
不能企及是什麼意思
盡最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的意思。
企及的意思是什麼
《現代漢語詞典》將“企及”作為一個單獨的詞條,釋為“盼望達到,希望趕上”,這是採用分別解釋兩個詞素再結合的辦法。我們對這個解釋的正確性有懷疑,下面說說懷疑的理由。
一、“企及”作為一個獨立詞語的地位成疑
在現代漢語中,“企及”作為一個獨立詞語的地位是成疑的,也就是說,它不能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詞語自由搭配,而必須前面帶上“不可/不能夠/難以”或“可以/能夠/可能”之類表示可能性的能願動詞,形成“不可/難以企及”(較常見)或“可以/可能企及”(較前者少見,因為說某事是可以企及的不如徑直說某事是可以達到的,但也合法)這樣的習用短語。因此,不宜將“企及”作為一個單獨的詞條進行釋義,而應該將“不可企及”或“可以企及”等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釋義,如果這樣做了,也許我們能發現一個與《現代漢語詞典》不同卻可以成立的解釋。
二、從“企”字本義出發探求“不可/可以企及”的釋義
漢語文字學研究告訴我們,“企”是個會意字,下面的“止”代表腳丫子,“企”的造字本義是“踮起後腳跟”,這也是它在古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義。我們命名英文叫penguin的動物為“企鵝”,正是因為它們踮著腳一顛一顛走路的樣子使我們印象深刻的緣故。用“企”字的這個意義,那麼“企及”即是“踮起腳去夠高處的東西”,“可以企及”就是“踮著腳去夠可以夠到”,“不可企及”就是“踮著腳也夠不著”。上面說過,“不可企及”和“可以企及”已經成為習用短語,習用短語的常用義往往不是其本義而是其引申義,甚至許多時候引申義風頭蓋過本義,使本義退出大眾的意識域。那麼“不可企及”的引申義是什麼呢?我們知道“踮起腳去夠高處的東西”是一種努力,“夠到”或“夠不著”是努力的結果,因此“可以企及”的引申義即為“盡某人的努力可以達到”,“不可企及”的引申義即為“盡某人最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這也是兩個短語的日常意義。試將一些有這兩個短語的規範的現代漢語文本拿來檢驗,可以發現我們的釋義是行得通的。
三、以語源學證據證明我們解釋的正確
先回答一個馬赫主義的問題:就算上面提出的釋義也成立,畢竟是從一字本義到短語本義再到短語引申義,好象繞了一個大彎子;事實上《現代漢語詞典》直截了當地釋“企及”為“盼望達到,希望趕上”大多數時候也說得通,為什麼要捨近求遠,舍簡從繁呢?第一,《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不能說明為什麼“企及”作為一個獨立詞語的地位是不可靠的,還可能誤導讀者不加能願動詞單獨使用“企及”——這是不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的;第二,有語源學的證據迫使我們採信新的釋義。
我國文獻中,“企及”兩字合用最早似見諸《後漢書·陳王列傳》:“(陳)蕃大怒曰: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企及……”。陳蕃語本《禮記》:“三年之喪,可復父母之恩也。賢者俯而就之,不肖者企而及之”——倘若這裡的“企”字釋作“盼望,希望”,請問“而”字怎麼講,又怎麼和前面的“俯而就之”對應起來?用“踮起腳去夠高處的東西”來解釋,“踮起腳”當“企”,“去”當“而”,“夠”當“及”,“高處的東西”當“之”,就完全合拍了,而且和前面的“俯而就之”互相照應。當然這裡“踮起腳去夠高處的東西”表示象徵的意義,是以高處的東西象徵道德上的高標準。王力先生主編《古漢語常用字典》釋“企”字,在先列出“踮起腳後跟”的本義外,還列出引申義“仰望,盼望”,似乎古代“企”也可作“盼望”講,但應該看明白,《字典》就這個引申義所舉的最早的例證是《北史·陽羨之傳》和潘岳《射雉賦》,這兩篇文章都遠在《禮記》編寫結集的時代之後,故......
企及是什麼意思
盼望趕上;希望達到更高的水準
無法企及的意思
盡最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的意思。
不能企及是什麼意思
盡最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的意思。
“企”在“企業”一詞中是什麼意思
企
qǐ
踮著腳看,今用為盼望的意思:企盼。企足而待。企及(盼望達到,希望趕上)。企圖(圖謀)。
開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