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穿什麼衣服?
壯族穿什麼衣服過節日
民族傳統服飾
壯族服飾生活習慣
服飾
服飾是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的複合表徵,即外表特徵與心理審美的結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是各民族創造智慧的結晶,展示出各民族的精神風貌。
壯族服飾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指服裝,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褲、裙、帽、圍巾、手套、腰帶、鞋、襪、綁腿等;一是指裝飾(修飾),包括髮型、首飾、眼鏡、揹包(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兩大部分組合成壯族服飾,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衣是一個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屬於物質的硬件性文化,同時又屬於精神的軟體性文化。它反映了壯族經濟發展水平,形象展現壯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內涵,如民情風俗、哲學思想、審美意念、道德倫理、社交禮儀、宗教信仰等。壯族服飾文化形態,包含經濟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風格特徵。
壯族服飾,與古越人、西甌、駱越人、僚人有關。現在的民族學專家只能從一些文字的史料來回顧壯族先民服飾產生與發展、衍化的歷史。資料表明:桂林甑皮巖發掘的新石器遺物中,有若干件骨錐,專家們推斷:那是嶺南壯族先民用來縫製獸皮或牽引纖維原始蔽體物的工具,說明古壯人早就有遮體的原生態服飾。以後到漢、三國、隋唐、宋、明清至近現代,壯族服飾隨著經濟發展而進化。
據專家的專著論述:貴港羅泊灣漢墓出土黑地橘紅色回紋錦殘片,說明當時就有了壯錦這種飾物。還有一種“峒布”,是麻織品及蠶絲品,說明遠在漢代,古壯民就種麻養蠶,為服飾提供原材料。三國時代的竹疏布,隋唐時代的蕉葛布、細白麻布、筒中布,均作為當時的貢品。元代始種棉花,織吉貝布。明清時期,壯錦飾品制織達到高峰,五顏六色。從專家專著中的回顧論述,可看出壯族服飾製品,從蕉纖維、麻纖維到棉花纖維的進化過程。服飾印染工藝,壯族藍靛染是有名的,直至當今,一些壯族村寨的婦女,仍以藍靛染制黑色布料,以縫製黑色的服裝。如百色市那坡黑衣壯人,崇左市龍州縣金龍一帶自稱“布代”的壯人,大新縣板價布儂婦女,她們穿著黑衣服裝在舞臺上展示其亮麗,成為展示壯族服飾特點的亮點。布匹染成之後,過牛角膠,摺疊打平,閃閃發亮。有的則用米漿來漿過,晒乾打平。
壯族1500多萬人口,集居於廣西,分佈於雲南文山及廣東連山等地。這麼廣大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域服飾各有特點,即不同地域,不同板塊的壯族服飾,構成多元一體的壯族服飾。
壯族學者樑庭望先生在他的專著《壯族文化概論》中,將整個廣大的壯族聚居與分佈地區的文化,劃分為九個文化區:紅水河中下游文化區,柳江、龍江文化區,桂西北文化區,桂粵文化區,邕南文化區,邕江、右江文化區,左江文化區,桂邊文化區和文山文化區,來考察、分析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對壯族服飾文化的考察、發掘、收集、研究與展示,同樣可以用地理學觀念來進行。
另一種方法,以江河流域為劃分,來收集、發掘、整理、展示壯族服飾,如紅水河流域,左、右江流域,邕江、鬱江流域等等。水文化與服飾文化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紅水河流域的東蘭、巴馬、鳳山,南丹的蛙婆崇拜風俗文化節,節日展示的服飾亦充滿濃郁的民族特色。
多年的採風觀察發現,壯族服飾目前仍相對保留傳統特色的,如桂西有隆林、西林、那坡、靖西等縣,壯族服飾特點較濃,以藍、黑兩色為主色。桂西北的巴馬縣壯族婦女服飾,其色彩以藍、白色為主色調,與那坡黑衣壯人服飾形成鮮明對比。那坡黑衣壯男女老少身上,很難找到白色或黃色、藍色。桂西南的龍州、金龍一帶布代男女服飾,以黑色為主色調,婦女穿衣、褲、外套黑色長裙,頭戴黑巾,穿黑布鞋,從頭到腳,均為黑色,加之人的膚色潔白純淨,形成黑白對比,相輔成統一的服飾美學整體。桂西南的大新縣板價村的布儂婦女服飾,亦別具特色:短衣、......
壯族的三月三過節穿什麼服裝
壯族的三月三過節(壯族的新年,是壯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穿的自己的民族服裝(壯服),主要有:
1、男裝:男裝有右襟與對襟兩種,右襟衫反膊無領,衣紐從右腋下開至腰部又轉向正中,再開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鑲嵌一寸多寬的色布邊,用銅釦紐,再束上長腰帶;對襟開胸,長僅及臍的緊身衫,這是在勞作時穿著的。
2、女裝:為無領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裝大些,寬大近尺,長至膝蓋,鑲嵌緄邊,邊條有寬細,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內貼布反襯在外,起縫三線,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鈕均銅紐或布紐。
3、銀飾與頭飾:壯族的銀飾在節日時會穿戴,女性會做頭飾。未婚女子喜愛長髮,留劉海(以此區分婚否),通常把左邊頭髮梳繞到右邊(約三七分)用髮卡固定,或扎長辮一條,辮尾扎一條彩巾。已婚婦女則梳龍鳳髻,將頭髮由後向前攏成雞(鳳)臀般的式樣,插上銀製或骨質橫簪。
4、布鞋: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婦女上山勞動愛穿自己制的貓耳布鞋,俗稱鞋貓,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條扁紗帶將鞋耳和鞋跟串起來,任意綁紮調節鬆緊。
全國52個民族,各穿什麼衣服
你要是集郵者就好了,可以在建國五十週年的大版張郵票上看到全國56各民族的服裝,這張郵票有56個民族的單枚郵票,全是56各民族的男女二人穿著各自的服裝跳舞。對了,我國是56個民族,不是52個。
少數民族吃什麼,穿什麼
那麼多少數民族你問的是哪個啊。你可以問誰吃什麼穿什麼,某一地區人吃什麼穿什麼,什麼民族吃什麼穿什麼。那麼多民族,怎麼可能是一樣的習慣。
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有哪些服裝比較有較點?
簡單解說我國少數民族服裝: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繡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繡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繡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樑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繡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鈕釦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繡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繡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繡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豔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繡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繡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裡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繡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繡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繡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女......
各個地方人穿衣服的特點
穿衣戴帽這種個人習慣和地域的關係不是很大,基本上哪裡都有穿恭服保守或者是潮流的,因性格和對流行敏感度而決定~
族的衣服
漢族: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襬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阿巴嘎蒙古族服飾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菸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髮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髮根,髮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錫林郭勒蒙古族服飾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溼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製。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製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稜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製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稱“馬夾”)。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苗族: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 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
苗族穿什麼衣服
鄙視粘貼~
我鄲是苗族的~我們平時都穿的跟你們一樣~
過年的時候女孩子會穿盛裝,就是一般你在電視上看的那種,帶銀頭飾,牛角,鈴鐺等~盛裝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種族,頭飾和衣服也都不太一樣~
女孩還有一種衣服,是便裝,斜襟的,再配一個圍腰(像肚兜的那種)。
男的就比較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