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於孟子學說的是?
下面不屬於孟子四端學說觀點的是? (3.00分) A.側隱之心 B.羞惡之心 C.禮讓之心 D.智慧之心
1、選D。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相關原文如下: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下面不屬於孟子四端學說觀點的是?
請提供具體選項
將題目補充完整
以便解答
下面不屬於孟子四端學說觀點的是?
孟子的“四端”是指:“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故,選D智慧之心
在孟子的學說中,所謂的四端是指什麼
四端,是儒家稱應有的四種德行,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說是孟子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他對先秦儒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
孟子認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情感是仁義禮智的萌芽,仁義禮智即來自這四種情感,故稱四端。
《孟子》一書中共有兩章談到四端,一次在《孟子·公孫丑上》,為一般性的論述,沒有涉及到四端說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另一次在《告子上》,其文雲: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叟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
仁政學說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現,不包括 A.重民思想 B.民貴君輕 C.天命是人們意志的
D 試題分析: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但是民本思想不等於民主思想,孟子代表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希望統治者愛惜民力,以圖長治久安。因此D符合題意。點評:認真審題,是解答各種、各類題型的共同要求。本題屬於逆向選擇題具有其他題型所不同的特點,就是題乾的答題項有否定限制詞。對於這種限制詞,考生在審題時要特別留心。在認真分析、仔細推敲四個備選項時,把符合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符合史實)的選項找出來。我們可以用以下簡單公式表示:符合史實選項=非正確選項 。然後啟動逆向思維,確定正確選項。
孟子說人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是什麼哲學觀點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
閱讀下面選段,回答問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孟子·盡心上》)
1.孟子認為,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長大後都知道尊敬兄長,說明愛親敬長是人的天性,有了這些就能夠________,這個選段體現了孟子的__________的觀點。
2.結合上面的選段,聯繫實際,談談你對“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的理解。
1.通行天下(答“達之天下”也可) 性善論。
2.上孝下悌是人的天性,同時又是君子仁德的根本。對父母盡孝,對兄弟敬愛了,那麼以下犯上、作亂的行為,就會很少甚至沒有。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這種提倡保持仁德本性、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穩定的思想仍有其積極意義。(意對即可)
下列思想,屬於孟子的是
列出選項了?看不到。。。不過可以給你點提示 孟子秉承孔子的儒學思想,世稱孔孟思想。孟子主要的一個就是“仁政”,就必須“制民恆產”,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勿奪農時”,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省刑罰,薄稅斂”,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剝削壓迫的苦難,企圖採用這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以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不過它對發展生產還是有好處的。同“仁政”學說相聯繫,孟子還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他認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取得和保持統治地位,因此他主張國君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對於殘害百姓的國君,國人可以殺。商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紂,他認為殺得對,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雖然有同情人民、譴責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還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孟子·滕文公上》)。這種觀點長期以來成為替剝削制度作辯護的理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