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和孩子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教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李傑

初為人師,總是希望孩子與我們“無所不談”,而不是對我們“敬而遠之”,應該怎樣做呢?教師必須擁有一顆童心。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想進入童年這個神祕之宮的門,老師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孩子。”而老師要把自己變成孩子,首先就職應該擁有一顆童心,以孩子的心態和情感走進孩子的生活,理解孩子的天性。第一次走進孩子們中間時,也許他們會用畏懼的心態看著你。此時,我們應捧出一顆童心,放下老師的心態,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裡。切忌拉長臉,或者以一種高高在上,老師的姿態對待孩子。平時也要多與孩子交談,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等,多與孩子接觸,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學在一起,玩在一起……久而久之,將會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把握溝通時機,當孩子需要愛護、理解、引導時,也正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最佳時機。作為新教師要做一位有心人,善於捕捉這個最佳時機。孩子身體不適時,要不時地給予關心,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時,要適時去調解,孩子遇到難題時,要及時去引導……長久下去,在孩子心中便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給孩子的感覺不再是一個不可親近的新老師,而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好老師。為了很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愛心接納每個孩子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都有區別,他們在學校裡的表現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瞭解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而願意留在裡面學習。(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感到最痛苦莫過於誤解;最快樂的莫過於充分的瞭解;尤其新生的一代,從小在呵護中長大,有主見,敢發表,挫折的忍受力卻顯的偏低;一遇到困難,自我壓力甚大,不知如何自處。因此培養學生積極開朗的情緒,掃除內心的陰霾,建立自信心,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學生努力著手於善後的處理時,最好在一旁默默關注,等到確實需要幫助時解決,再即時伸出援手。(三)用誠心讚美鼓勵花草樹木大都向著太陽生長,人也一樣,喜歡被讚美,被鼓勵。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讚美的行為。若發現孩子有值得讚美的行為時,更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例如:一個原本不怎麼突出的孩子,老師若天天真心誠意的對他說:“你上課滿專心的,成績應該會越來越進步才對”適度的期許,會產生鼓舞振奮的力量,這也是希望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四)專心傾聽單憑表面的舉止是無法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聽眾,有耐心的傾聽學生們表達意見;當他們情緒困擾時,給與適度的支持;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為他們設想,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當學生內說完,別急著給建議。(五)潛移默化的作用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經常對學生敷衍了事,學生也可能養成推卸責任的惡習。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承續教師的缺點與優點,不要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因為這時期他們是敏感且學習能力非常高,因此建立明確的教師形象,實有助於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如何與老師,孩子溝通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知道你他們的朋友,玩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且要經常去誇獎他們,鼓勵他們,儘可能的少去批評他們,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好的老師,朋友!

多多和孩子們聊聊動畫片什麼的,找到共同語言!這樣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和你有一個好的關係的!

怎樣和孩子的老師交流

在學校, 老師最瞭解孩子的情況,家長和老師良好地溝通,是瞭解孩子的一種好途徑。 ······今天接著週三的話題,繼續和心理專家一起,關注剛上學的孩子如何適應學校環境。如果您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會請心理專家解答。 從現在開始的幾個月,是孩子適應學校的時期。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怎麼樣?最瞭解他情況的人要數老師了。作為家長,如何適當的向老師瞭解情況,並表達自己的意見呢?今天的醫健館裡,心理專家向家長推薦了幾種實用的辦法。 開學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去上去,都會找個機會和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平時聽說不少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順暢的情況,如果遇到了,家長如何和適當的老師溝通呢? 讓老師知道你對孩子的關心廣州韋志中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韋志中認為,在開學初向老師說孩子的情況時,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印象,“我家孩子很優秀”,“這孩子和人相處不好”,而應該儘量客觀。針對幾個常見的問題,專家提出了以下建議。 問題1:工作太忙,沒時間和老師溝通。做法:聯繫不在次數多,可以通過短信和電話,簡單的向老師說明家裡的情況,請他配合。 有一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參考。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好,她知道其中有自己的原因,於是發短信說,“老師晚上好,今天有幸碰到你,得知孩子的近況,仔細想來,首先是家長工作忙,沒有盡到責任,我希望老師不要因此而對孩子失去信心,我也努力使他迴歸狀態。非常感謝老師的付出!以後會多和你聯繫。” 問題2:和老師交流經驗少,不清楚怎麼做。做法:如果不習慣直接面談,可以給老師發短信,熟悉之後再定交流的方式(電話或面談)、時間,如果覺得孩子沒什麼問題的話,向老師說明,等到家長會上再交流,讓老師知道你對孩子的關心。 問題3:除了家長會,平時不怎麼和老師聯繫,是不是太少?

怎樣學會和老師巧溝通

溝通的平臺:

1、直接溝通。學校是教育的主導者 ,學校堅持以孩子為本,構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教育,為家長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例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網上家長學校、印發家長信、學校開放日、歡迎家長校訪、家長參與的學生集體活動、e校通、老師的手機、QQ、短信、家訪、書信、家校聯繫本、作業簽字等等。

2、間接溝通。通過孩子的言行和其他家長的談論及其他渠道對老師的瞭解。

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都是顯性的溝通,隱性的溝通更重要,因為它是思想的溝通,體現家長自身素養的溝通。在與老師的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中,家長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老師溝通。

有效溝通:

1、 家長的家教理念和能力,交往習慣和交流方式,文化水平和素養等,都影響著與老師溝通的質量。以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簽字為例。孩子到家後可能講到課堂學習的情況和老師的要求,家長要停下手中的活兒,眼睛看著孩子,認真傾聽,這種負責任的態度,這就是和老師最有效的溝通。指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自己先認真檢查作業,家長幫助檢查後再簽字。如果有能力就檢查對錯,沒能力就觀察孩子的作業態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把簽字當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措施。有時可直接簽名,有時候可寫上孩子的努力,遇到的難點及所用時間,例如孩子作業時遇到某道難題,自己看課本後複習了知識點做來了;改正了某道錯題又做了一道相似的課外題等。有時這樣簽字是為了配合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當然要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態度和做法就是在與老師溝通,一種隱性的溝通,溝通在教育理念的一致上。

2、家長的儀表舉止也是向老師傳達著信息。例如去開家長會,家長穿戴要莊重大方,千萬不可珠光寶氣濃妝豔抹。家長會前要自覺把手機設置震動,不要在開會間接打電話,也不要在樓道內打電話。見老師要問好,散會後要和老師說再見和謝謝。如果需要校訪,提前和老師約定,除了班主任外也應拜訪課任老師,如果老師上課,讓別的老師轉達自己的謝意。包括到學校存放汽車、自行車也都要有禮貌按要求。因為我們去的是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地方。家長內心深處對學校的敬重,對老師的感恩,都在儀表舉止言談話語上表達出來。

3、家長到學校參加活動是家長的再學習。現在提倡校園文化,家長可以早一些到學校,參觀校園,看看校訓、掛圖、光榮榜、板報、班級展覽等。在家長會前一般都有校領導講話,不要以為與己無關,這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聽老師講話的時候,一定作簡要的記錄,擡頭聽,低頭記,到家想。家長如何真心實意地聽老師講座,孩子就如何認真聽老師講課。家長認真學習,不僅會使老師感到尊重,還會激發老師的教育熱情。

4、孩子問題多,平時常溝通。按老師的要求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溝通。越是好孩子的家長越是很少與老師聯繫。他們始終保持著和老師教育理念的一致。如果孩子問題稍多一些,就需要平時主動與老師多聯繫。往往有這種情況,家長會後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老師,老師不可能一一細說,出於對家長的尊重也不可能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一個孩子。還有,因為家長缺乏主動溝通,孩子出現問題被請到學校後,所有的任課教師都告狀,家長滿臉賠笑,一肚子怒火。當被請家長時,家長應該知道這是老師在尋求家長的幫助,他實在沒辦法了。也說明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已經付出很多,我們的孩子佔據了很多別的孩子的教育資源。應該感謝老師,沒任何理由對老師反感。

5、家長會上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家長會後要客觀積極向孩子轉達。老師面向全體家長主要講孩子們共性的多,發展的規律,教育的方法等。家長不要敏感地揣測老師的講話,是不是說我們孩子啊?不要往自己身上生拉硬拽。更不要根據自己的揣測,回家編......

家長如何與老師交流

如今不少家長重視與孩子老師的溝通,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家長與老師多做溝通,可以進一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學習得到進步。但是卻有不少家長並不善於與老師溝通,溝通沒有技巧,也就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提醒各位家長,與老師溝通切忌長篇大論。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

步驟/方法

1

跟老師說話要言簡意賅,不要長篇大論

有時候開完家長會,不少家長都想好不容易見到老師了,想跟老師聊聊孩子。可有的家長總是纏著老師滔滔不絕說個沒完,還說不到重點。一次,就有一個家長跟老師說了半天,老師問:“您想要我做什麼呢?”既耽誤了老師和大家的時間,到最後問題也得不到解決。說實在話,每個班幾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所有問題,家長跟老師交流,一方面是引起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另外一個方面要把問題聚焦在學習上,這樣才會有效果。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

2

不見得每個老師都去找

女兒高中三年,我從內心感謝每一個老師,但並不是每個老師都找過。我覺得孩子哪門功課存在問題,才去找該科老師交流一下,跟老師商量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而那些孩子已經學得很好的科目,就沒有必要再去給老師添麻煩了。我就從來沒有單獨找女兒的地理老師和歷史老師聊過,因為女兒的地理和歷史學得都很好,而且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方法,我相信她只要跟著老師走,認真學,一定沒有問題,所以就沒有再問過老師她這兩科的問題。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

3

去找老師前,先想好要說的話

我每次跟老師交流之前,自己都先在心裡備備課,想好了自己要說的話。老師每天管那麼多孩子,時間非常有限,所以,總是在跟老師打電話前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順一遍,甚至在一個紙條上寫好要問的問題,既不浪費時間又不會漏掉關鍵東西。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

4

跟老師溝通切忌指導老師的教學

有的家長很有想法,跟老師聊天的時候,總是給老師的教學提許多具體的建議,要求老師怎麼上課,這無疑是在干涉老師的教學活動。教學有教學大綱,而且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多年形成的方法。家長對老師在教學上提建議,有時候老師為了照顧家長的面子,都友好地表示接受,可實際上大多數老師是抵觸的,覺得家長的手伸得太長。自然大多數老師是好的,不會因此而對孩子有不好的印象,但也不排除有的老師素質較差,會把對家長的壞印象轉嫁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

5

單獨打電話或者單獨找老師面談

那次家長會後,我找老師,再也不在家長會前後人多的時候了。一是因為女兒的學習成績並不好,老師當眾“赤裸裸”的表述讓我有時候臉上掛不住;二是因為人太多,並不能深入就女兒個性化的問題跟老師交換意見。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

6

找老師,一個學期一兩次即可。體諒老師。因為我自己做過老師,知道中學老師的辛苦,明白他們平時的時間都很緊張。家長頻繁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很可能打亂老師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學裡老師的課排得都很滿,通常一個主科的老師都會帶兩個班,一個星期十多節課,課餘要批改作業,班主任還要做學生工作。每天都要早出晚歸,非常辛苦。因此,我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找老師的。孩子大了,許多事情應該自己找老師溝通解決,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一般情況下,學習上的事情我都鼓勵女兒自己找老師。每次去開家長會,幾乎每個老師都在強調,讓孩子有空就去找他們答疑。其實,家長找老師無非是想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既然他們對孩子的學習都那麼上心,家長也就沒有必要那麼緊追不捨了。凡事不在多而在有效,跟老師溝通的時候,爭取一次就把......

教師應怎樣與幼兒更好的交流溝通

教師與幼兒的交流溝通,應該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切入,首先讓孩子放下戒心,贏得孩子的信任,有可信賴、可信任的感受,這樣和孩子溝通的第一步就可以了。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使用專業的術語,用兒童能理解的語言和詞語進行談話,儘量避免使用生硬的、暴力的字眼,這樣對孩子的引導不利。

與孩子進行握手、撫摸等肢體接觸,也會使孩子放鬆。

王金戰老師講怎樣正確與孩子溝通

家長無法跟孩子溝通,在當今社會是很普遍的現象。這究竟是誰的責任?看看以下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幾種方式,你自然就有了答案。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幾種方式:

第一種,指責埋怨型的溝通。這種當爸爸的比較多。

第二種,遷就討好型的溝通。這種當爺爺奶奶的比較多。

第三種,打岔囉嗦型的溝通。這種當媽媽的比較多。

第四種,強迫規範型的溝通。這種當領導的比較多。

我們提倡的是平等和諧型的溝通。

怎樣才能很好地跟孩子溝通呢?——

親子溝通“六要”

◆要經常為孩子找出優點,並能具體表揚孩子的優點。

◆要時常對孩子表示信賴,並告訴他:“你一定行!”

◆要尊重孩子的感覺,積極傾聽孩子的需要,並能真誠表達父母自己的感受。

◆要讓孩子有發洩情緒與談論感受的機會。

◆要觀察孩子的需要與期待,使他常處於愉快和滿足的狀態中。

◆要與孩子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親子溝通“六不要”

◆不要在雙方情緒激動甚至失控的時候,急於與孩子溝通。

◆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極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不要太過急躁的想要解決問題,否則容易使問題更加嚴重,令親子關係緊張對立。

◆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因為這於事無補。

◆不要用批評、指責的語氣,以粗暴的言語甚至體罰來管教孩子。

◆不要說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沒用”等否定性話語。

與孩子溝通六祕訣

一、給他機會。

二、能進能退。

三、潛移默化。

四、縮短距離。

五、疏導情緒。

六、知足常樂。

根據專家的研究,溝通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種情況下成長的:

第一,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強;

第三,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第四,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

第五,讚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己;

第六,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把握目標;

第七,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對別人多一份關愛。

如何和小學老師溝通

溝通的平臺:

1、直接溝通。學校是教育的主導者 ,學校堅持以孩子為本,構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教育,為家長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例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網上家長學校、印發家長信、學校開放日、歡迎家長校訪、家長參與的學生集體活動、e校通、老師的手機、QQ、短信、家訪、書信、家校聯繫本、作業簽字等等。

2、間接溝通。通過孩子的言行和其他家長的談論及其他渠道對老師的瞭解。

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都是顯性的溝通,隱性的溝通更重要,因為它是思想的溝通,體現家長自身素養的溝通。在與老師的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中,家長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老師溝通。

有效溝通:

1、 家長的家教理念和能力,交往習慣和交流方式,文化水平和素養等,都影響著與老師溝通的質量。以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簽字為例。孩子到家後可能講到課堂學習的情況和老師的要求,家長要停下手中的活兒,眼睛看著孩子,認真傾聽,這種負責任的態度,這就是和老師最有效的溝通。指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自己先認真檢查作業,家長幫助檢查後再簽字。如果有能力就檢查對錯,沒能力就觀察孩子的作業態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把簽字當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措施。有時可直接簽名,有時候可寫上孩子的努力,遇到的難點及所用時間,例如孩子作業時遇到某道難題,自己看課本後複習了知識點做來了;改正了某道錯題又做了一道相似的課外題等。有時這樣簽字是為了配合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當然要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態度和做法就是在與老師溝通,一種隱性的溝通,溝通在教育理念的一致上。

2、家長的儀表舉止也是向老師傳達著信息。例如去開家長會,家長穿戴要莊重大方,千萬不可珠光寶氣濃妝豔抹。家長會前要自覺把手機設置震動,不要在開會間接打電話,也不要在樓道內打電話。見老師要問好,散會後要和老師說再見和謝謝。如果需要校訪,提前和老師約定,除了班主任外也應拜訪課任老師,如果老師上課,讓別的老師轉達自己的謝意。包括到學校存放汽車、自行車也都要有禮貌按要求。因為我們去的是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地方。家長內心深處對學校的敬重,對老師的感恩,都在儀表舉止言談話語上表達出來。

3、家長到學校參加活動是家長的再學習。現在提倡校園文化,家長可以早一些到學校,參觀校園,看看校訓、掛圖、光榮榜、板報、班級展覽等。在家長會前一般都有校領導講話,不要以為與己無關,這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聽老師講話的時候,一定作簡要的記錄,擡頭聽,低頭記,到家想。家長如何真心實意地聽老師講座,孩子就如何認真聽老師講課。家長認真學習,不僅會使老師感到尊重,還會激發老師的教育熱情。

4、孩子問題多,平時常溝通。按老師的要求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溝通。越是好孩子的家長越是很少與老師聯繫。他們始終保持著和老師教育理念的一致。如果孩子問題稍多一些,就需要平時主動與老師多聯繫。往往有這種情況,家長會後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老師,老師不可能一一細說,出於對家長的尊重也不可能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一個孩子。還有,因為家長缺乏主動溝通,孩子出現問題被請到學校後,所有的任課教師都告狀,家長滿臉賠笑,一肚子怒火。當被請家長時,家長應該知道這是老師在尋求家長的幫助,他實在沒辦法了。也說明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已經付出很多,我們的孩子佔據了很多別的孩子的教育資源。應該感謝老師,沒任何理由對老師反感。

5、家長會上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家長會後要客觀積極向孩子轉達。老師面向全體家長主要講孩子們共性的多,發展的規律,教育的方法等。......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家長、孩子與老師的關係,猶如一種兩人三腳的競走。做為父母親的,如果不懂得配合、共同協調的要領,那麼你的孩子很可能失掉了許多求取進步的好機會。就事實來說,許多老師均發現,那些對學校感到興趣的,熱心與老師們合作協調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也格外聰明用功,精明能幹。首先,家長要認真扮演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者的角色。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瞭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短信是個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E-mail的形式來聯繫。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師的前提下,選擇最佳的溝通時機。許多家長為了能夠將孩子的情況統統掌握,就在開家長會前抓緊一切機會與老師單獨交談,這種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家長要考慮到老師在開會之前要將班級與年級其他班情況橫向比較;與本班的歷史情況進行縱向分析;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科學分析,所以很忙碌,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個別家長接觸。那麼我建議家長如果覺得會後時間晚了,就在家長會後一週內與老師預約前往,那時老師會有充分的時間幫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而家長也會有機會看到比較完整的統計數據,準確掌握孩子的情況。再次,和老師討論研究的範圍,應不只限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學習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諮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比較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隻關心成績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為、情緒、興趣、同學關係、思想品德修養、青春期心理也是溝通的重點。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賴心,禮節以及和同學間相處的情形等問題,都應列入。最後是一個小的提醒,如果參加孩子的開家長會,應該將自己的手機關閉。因為這段時間是屬於你的孩子的,家長應該全心全意地開會,而不應常常被幹擾,更不能分散老師的精力。此時離場接電話更是你與老師溝通中的敗筆。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家長、老師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結果。家長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師無比的信心和無限的驅動力。

相關問題答案
老師如何和孩子溝通?
幼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和孩子溝通?
老師如何對孩子有耐心?
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老師怎樣和孩子說話?
新老師如何和領導相處?
幼兒教師如何愛孩子?
幼兒園如何和家長溝通?
課堂上如何和學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