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寓意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8

"除夕"是什麼意思?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夥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隻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頭也都還能記得。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

除夕習俗的寓意

早晨:掃塵 除夕一大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首先是掃塵。儘管在臘月廿四已經“掃塵土”,但除夕的清理衛生是為“過年”做鋪墊的,舊俗在過年的三天裡,家中不再掃地,以避免把“財運”掃走。故在除夕一大早,人們便將室內和院落清掃乾淨,將垃圾扔掉,以示辭舊迎新。過年期間燃放爆竹的紙屑則不再清理,寓意新年財源廣進,五彩斑斕。 上午:貼春聯 貼春聯是除夕上午的重要內容。春聯要在正晌午時(即十二時)之前貼好,稱作“封運”或“封門”,超過十二時則認為不吉。 舊時市場上沒有出售現成的春聯,都是自家購買紅紙自撰春聯或請村鄰的文化人代撰。每到年關在即,便是那些文化人最風光的時候。燒熱的土炕上放一張方桌,以教師為主體的文人揮毫潑墨,為前來求聯的村鄰寫完一家又一家,其樂融融。 春聯的內容多取吉祥和諧之句,正門貼“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家福滿門”之類,同時還要貼左右對稱的大福字和以尉遲敬德與秦瓊為原型的門神畫像,意在阻擋鬼魅的侵擾。老年人房間貼“福如東海闊,壽比南山高”之類;新婚夫婦房間貼“長天歡翔比翼鳥,大地喜結連理枝”之類;臥室牆上貼“擡頭見喜”,豬圈馬廄貼“肥豬滿圈”、“牛馬成群”;車上貼“車行萬里”,船前貼“船頭無浪行千里,舵後生風送萬程”。春聯橫批多是“吉星高照”、“萬象更新”、“山河似錦”、“百業興隆”等四字句。橫批下懸貼用薄彩紙剪刻的吉祥圖案掛帖,五顏六色,隨風擺動,煞是好看。 此外,還要貼窗花、掛紅燈籠。至除夕中午時分,轉眼之間,家家戶戶春聯映紅,街頭巷尾墨香四溢,節慶的氣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得熱烈起來了。 據史料記載,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撰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桃符對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副真正合格的春聯,儘管這位不問國事花天酒地的後蜀皇帝寫完對聯的第二年便被北宋滅亡了,卻因這副對聯留名後世。春聯是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現象。 中午:團圓飯 除貼春聯外,除夕中午的團圓飯可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午餐。其特點是家口齊全,菜餚豐盛。家人無論在何方就業,都要風塵僕僕趕回到父母身邊吃團圓飯,共享天倫之樂。午餐必備的菜餚有魚,寓意富富有餘;雞,寓意吉祥如意;豆腐白菜,寓意幸福發財;粉絲,寓意人長壽、運長久;桃罐頭,寓意逃脫災禍,祛病安康;美酒,寓意天長地久,生活美好。其他菜餚則因家庭經濟狀況而異。 新中國成立前,受僱於財主或工商戶的長工、夥計,除夕中午也會受到僱主的款待,是一年中最後一餐。如果僱主端酒向夥計敬酒道聲“辛苦了”,並當即把該付的工資全部付清,就表明第二年你被解僱了,吃完這頓飯後就捲鋪蓋捲走人;如果僱主一再地向僱工敬酒,席間不提結賬之事並談好下年的待遇,說明僱主會繼續用你。所以對這些僱工來說,這是一頓決定下年命運、提心吊膽的午宴,令人生出些許酸楚。 對於那些負債的人來說,除夕就更不好過了。舊時過了小年之後,債主就會派人四處追債,還不起債者只得東躲西藏,稱為“躲債”,躲過了除夕午餐之後才能回家,因為討債人也回家吃團圓飯去了。舊俗春節期間不討債,春節討債會被當成癧鬼,不得善終。因此負債者只要躲過了除夕中午,這場債就算暫時躲過去了。 下午:請年 除夕午宴之後,家中男主人便鄭重地將宗譜懸掛到堂屋對門的牆上,稱作“請宗譜”,並設香案、擺供品,置燭臺,做好祭祖準備。除夕下午掛宗譜,也是老輩傳下的規矩。 家庭主婦們便開始忙活晚餐了。這一餐無一例外都吃餃子,俗諺說的“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指的就是此餐,稱作“請年餃子”。餃子形似元寶,寓意財源廣進,又......

除夕的意義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夜燈火通明,全家人圍爐夜話,通宵不眠,名為“守歲”。晉朝已有守歲之俗,周處《風土記》說蜀人“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守歲”顧名思義是守候新歲。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從古至今,“守歲”都包含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一、傳說故事(說明性故事)

一、傳說故事(說明性故事)

年獸是隻可怕的動物,它都在歲末的時候出來吃來,所以全家團聚吃頓豐盛的晚餐,等待死期,後來沒被年獸吃掉,而且發現年獸怕紅色,所以以後都在家門口貼紅紙,避年獸,才演變成過年的習俗。

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是一年最後一天,俗稱過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在農耕的社會與作物的收穫有關,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釋為「收穫」,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谷熟」,所以古代過年與今日原住民的豐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結束並慶祝作物的豐收,神人同樂,另一方面,祭祀神靈,感謝其護佑,並祈求來年好運。

二、相關習俗

農業社會的過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俗稱「入年關」是大致上從十二月廿四日開始至正月初五。

(一)送神(農曆十二月廿四日)

原來這天所送的是地界眾神,所準備祭品較豐富,有茶果牲禮,後來俗傳送「灶君」,因此人們準備甜點,一早將司管人間的灶神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報告各家各戶的善惡,等到初四才接神。為了能多放幾天沒「神」監視的日子,通常「送神早,接神遲」而且希望駐在家裡的神能多說幾句好話,所以都用甜料(以麥芽糖、湯圓甜為祭品)「吃甜甜,說好話」來祭拜,並在神像兩旁貼「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送神之後就準備過年,所以有「廿四送神,廿五挽面」,接著廿六日就舉行大掃除,俗稱「拂塵」,將家內刷洗一新,意味著除去舊年的一切晦氣。此時各種服務業,像:理髮、美容、計程車等,都會開始增家服務費(漲價),一般民眾也會同意隨俗多給一些錢,因為這些人終年辛勞,可沒有年終獎金啊!近年來消費意識投頭,通常只在除夕前二、三天才准許有「加價」的行為。送神之後也開始賣春聯和過年可用的吉祥裝飾品,時代越進步,飾品也多以塑膠為多,不過「花市」的各式各樣應景的「金棗樹」、「金桔樹」等也都粉墨登場,準備到各家增添喜氣。

(二)蒸糕(吹粿)

通常十二月廿五日、廿六日開始蒸年糕,傳統口味有甜、鹹,有以下幾種:

1.甜粿(甜年糕):

甜的年糕一定要有,因為「吃甜甜,好過年」。甜粿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有「年年高」、「步步高昇」的含義。

2.菜頭粿(蘿蔔糕)

蘿蔔糕就是菜頭粿,因為「菜頭粿,好彩頭」,而「菜頭」是當季最盛產的蔬菜,最符合經濟效益。菜頭粿是用再來米和蘿蔔一起蒸熟。

3.發粿......

除夕的夕是什麼意思

夕——相傳為古代四角四足的惡獸,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凶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是什麼意思 那個春節又是什麼意思

除夕就是農曆的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春節就是大年初一,一年的第一天!按古代傳說,除夕晚上趕跑了年獸,第二天就過春節慶祝了!

春節 的寓意

美食吧裡的春節食譜都是有春節寓意的,你可以邊學著做,還可以知道寓意

這裡是所有的春節食譜

美食吧的譁節食譜www.sbar.com.cn/category-172

應該有你想做的哦

分享一下

相關問題答案
除夕的寓意是什麼?
風鈴花的寓意是什麼?
菠蘿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金魚戲水的寓意是什麼?
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麼?
翡翠的寓意是什麼?
馬蹄蓮的寓意是什麼?
貔貅的寓意是什麼?
桃花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鵬程萬里的寓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