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無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17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這位朋友你好,我用最為簡單的言語幫你形容一下其中的意思,希望你能有機會深入瞭解,畢竟如果做不到與之相應的事情是無法100%體會其中的含義的!

譯:不執著自己的身體是我,不執著一切對立的現象,不執著所處的空間真假,不執著時間長短

注:關鍵在於“無我相”!一般人不要說不能做到無我相,就連身外之物都不能割捨“我的房子”“我的汽車”“我的存款”,那麼就更別說自己的身體了,根本做不到不執著!能把道理看懂並且依照事實去落實,經過不斷的努力才有機會認可“無我相”的道理!一個搞清楚的時候,四個就都搞清楚了!希望藉此機會你能有所斬獲!

阿彌陀佛

佛教說的無我是什麼意思?

無我,原是佛教教義,也稱非我、非身。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此即人無我;法無我(法空)則認為一切法都由種種因緣和合而生,不斷變遷,沒有常恆的主宰者。當然,我們日常也常用“無我”,意思與忘我相近。

佛法裡的無分別是什麼意思?

你用現代的理論來理解,無論是男是女,是喝的和吃的,你眼裡所有的一切,分解到最後,不都是同樣的粒子和原子呢?所以看到的形形色色,卻都是用同樣的元素組成,沒有任何差別。這就叫做“無分別”了。

但是佛教的“無分別”重點指的是對生命的態度,無論螞蟻還是大象或是人,在佛的眼裡都是一樣的平等,沒有任何區別,他對待螞蟻的態度和對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佛法中說的無明是什麼意思?

無明:我們迷惑無知,對善惡因果不明白,於佛、法、僧三寶不明白,也不知不覺,這就稱為“無明”。在十二因緣中的“無明”是過去世煩惱的總稱。

佛教裡的\“無來無去”是什麼意思?

無來無去悟空性, 不生不滅證菩提。無來無去是指空間而言,不生不滅是指時間而言。眾生自性本來妙明清淨,因覺生念故而幻生世界及眾生相。十方三世大千世界皆由自性妄念所幻化,一切皆在真如本性之中,故而真如本性相對這個虛妄的世界來說是如如不動的,沒有空間的概念,舉例而言:人的夢是由思維功能所產生的,那這個夢境其實是沒有一個真實的空間概念的,夢中的火車在跑,對於思維性而言這個火車其實並沒有跑出任何距離,因為這個產生夢境的思維體本來就沒有空間大小一說。世界及眾生因妄所生,而真如本性卻並非因妄而有,覺性依一切相而顯發其功能,但這功能是本有的,不會隨幻象有起滅而產生與消失,如我們的聽覺,當有聲音的時候,你能知道自己有聽的功能,但沒有聲音的時候,這個聽的功能還是存在的,故而聽覺是靠聲音來體現其功能,但並不隨聲音的有無而生或滅。無來無去悟空性是指我們的自性本體本為空淨,一切相只是其中因妄念所生的幻境而已,妄念變幻不止,故世界輪迴不休,但不論相如何變化,真如本性的本質是不動的,就如人夢到自己去了北京,只是這個境在動,並非做夢的思維在動。若明瞭本性如如不動,心不隨境轉,則明瞭自性的本質了。不生不滅證菩提是說若要明心見性,了悟一切法相的根本,必須放下一切妄心幻念,妄心不常住,起滅變化不休,而真如本性卻無生滅,故此有生滅的皆為虛幻,都要放下,圓覺經講: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心中不再隨外境產生任何執著跟隨,當把一切幻念都拋掉了,剩下的那個能知能覺的,不隨外境起滅而有無的,便是真正的\“我”了。故而有生滅的都要放下,最後只留下那個本無生滅的覺性,便是明心。

請問佛教中無分別心是什麼意思,

如何才叫做無分別心? 近來有很多人熱衷於修行,有人喜歡跑道場。 他們認為修禪唸佛,才能達到修行的超越境界,甚至認為自己修行的法門才是真正最究竟的,才是佛的教法真傳。 而慈濟的委員都很認真地做慈善的工作,不畏辛苦、盡分盡力地去勸募、救濟,有人便會批評道∶“你們懂多少佛法? 你們只是修福而沒有修慧!像這樣就是起了分別心。 假使我們的委員也和他們脣舌相爭,說∶“我們做的救貧是修福,教富就是修慧啊! 像你們只顧自了,那是有慧無福,有什麼用呢?” 若是如此的針鋒相對,也是叫做分別心。

我們要知道,佛的教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這是為了普應社會大眾的需要,修行人是要順應環境而不隨它轉。 我們有這個因緣生於人間,得聞佛法,又能造福人群,因此要懂得惜福惜緣。 有這群發心的菩薩行者,我們尤其要好好珍惜,借重大家的因緣和力量,來成就菩薩的志業。 大家和志同道合的人,要互相珍惜緣份,努力地造福人群。 若沒有這分因緣,也沒有相同的志願,就不要起分別而和他人爭執或勉強他人,這便是無“分別心”。

佛法中說的無明是什麼意思?

不能見到世間實相的根本力量,也是我們執取和貪嗔的根源。

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痴的別名。

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痴為其自相。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福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

羅列如此多種解釋為了使您能瞭解、明白無明的真正含義

希望能幫到您

阿彌陀佛

請問佛教中“南無”是什麼意思

【南無】

梵語namas,巴利語namo。又作南牟、那謨、南謨、那摩、曩莫、納莫等。意譯作敬禮、歸敬、歸依、歸命、信從。原為‘禮拜’之意,但多使用於禮敬之對象,表歸依信順,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如稱南無三寶(梵namo ratna -traya^ya ,音譯作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那謨囉怛那怛囉夜耶),即表歸依佛法僧三寶之意。如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妙法蓮華經等,將‘南無’兩字冠於佛名或經名前,亦表歸依之意。

旃檀功德佛不是唐僧

佛教中說的‘無明’是什麼?

全部都複製來的資料看了心酸``` “無明”也就是佛口裡的“貪嗔痴”當中的痴```但是這個痴沒辦法直接了斷```因為只要沒有看到宇宙萬物的真相時```所有所有的眾生都是屬於“無明”的前提條件是斷了貪和嗔``而斷貪和嗔不是控制```是要斷除```則需要破我執```身見```都是有關聯的佛希望世人能有正見和正知去看事物```有助於我們控制“無明”的發展```但不能斷除它```所以一輩子都信佛聽佛講佛的人```都不能成佛```因為以上的行為都存在最微細的法執```所以說菩薩和佛是平等的```只是菩薩甘願化身講經鼎法普渡眾生```因為菩薩也沒有佛的果位高```可能說多了一點題外話```相信你有心瞭解佛```是一份福份```望能珍惜

佛說無我是什麼意思

樓主 您好!

佛法的無我,有兩個層次,一個是五陰無我,另一個是真如無我。後者甚深難懂,甚至連阿羅漢也是懵懂無知的,我們就先別去探討它,只單說第一個,五陰無我,也可以說五蘊無我。

但是呢,如果要很詳細的解釋,恐怕篇幅太長,吸收有限。在下就用淺白易懂的方式來解說,儘量不使用佛經術語。

這第一種無我,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 我們平常所認知的自我,事實上是假的、是虛幻的、沒有實體,是因為種種錯覺、錯誤的認知才會認為有個活在這世間的我。

那這個"我",也就是現在醫學、心理學所說的"意識",由於人類、各種動物有意識這個精神、這個心,才會覺得"有個我活在當下、是真實的活著的",而這個認知,是打從一出生就有,不需要教導就有的"我見",也就是"認為意識是個真實存在的自我的錯誤見解",簡稱"我見",佛法所說的我見,大意就是如此。以下用問答的方式,來解說意識的功能,以及意識的無我:

Q1: 意識為什麼一出生就會認為自己是真實的自我呢?

A1: 因為意識的活動範圍離不開大腦,能夠認知來自視覺、聽覺、乃至觸覺等五感官的傳遞訊號,而這些傳遞到大腦中的訊號,雖然只是化學物質,不是真正外面的世界,可是偏偏又與現實生活的情境維妙維肖,讓剛出孃胎的意識,會錯覺得認為自己是真實活在這世界中。

此外,意識有反觀自己的功能,也就是能知道自己在哪裡、在做什麼,知道自己正在吃飯喝水、或是玩樂、工作,由於有這個功能,才會知道自己是清醒著、是活著的、是存在的,想當然爾,會覺得自己是真實存在於世界的獨立個體。

Q2: 那為什麼說意識虛幻、不真實、沒有我呢?

A2: 意識存在的當下,一般人一定會有自我是真實存在的感覺,但是,很遺憾的,意識不是永恆,它是無常的,斷斷續續的。由目前醫學的證實,人間兩個情況,意識一定是中斷的(佛法中則有五個情況,此處從略):

1. 眠熟: 睡眠可粗略分為有夢期(淺眠)與無夢期(深眠),有夢期間,意識當然是存在的,因為還有繼續再讀取夢境,只是這時候的夢境並沒有與外境相連,所以會天馬行空;但是無夢期間,意識斷滅,所以不僅與外界的聯繫中斷,也沒有夢境。

試想想看,睡眠期間,你會知道自己正在睡覺嗎? 會知道自己翻了幾次身嗎? 會知道自己有沒有打呼嗎? 假如知道,那鐵定還未入睡。 如果這樣還不相信自己熟睡期間是消失的話,不妨有空時,趁親人熟睡時,拿個彩色筆在他們臉上畫一畫,看他們知或不知!

2. 昏迷: 這是經由疾病或外力引發的意識中斷,也是為了保護身體安全的生理機制。譬如,滿清酷刑、或是牢房中的拷問,當疼痛到某個程度時,一定會強迫讓意識中斷,那個人就當場不省人事了。一般車禍、意外也是如此,嚴重的撞擊,都有機會讓意識中斷。

因此,意識並不是永恆常存的實體,除了上述兩個情況,腦死,也就是真正死亡後,意識也是中斷了,必須等待下一次重新投胎,全新的身體、大腦,才會讓新的意識出生,然後繼續誤以為有個真實的自我活在世間。

以上,略說第一種無我。 阿彌陀佛!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中的無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的我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受戒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迴響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普羅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護持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未學是什麼意思?
佛教裡的空是什麼意思?
請問佛教中開光是什麼意思啊? ?
佛中的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