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怎樣滅絕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12-23

關於恐龍的故事。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呢!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有一個叫做希克蘇魯伯的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有什麼關係?答案就隱藏在這層白白的岩石裡。

這層岩石被地質學家稱為K-T邊界(K-T boundary),意思是白堊紀-第三紀界限的標記線。下層岩石中含有豐富的恐龍化石,但在K-T邊界以上,恐龍消失了。

K-T邊界岩石中含有銥,銥是一種稀有金屬,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億分之一。然而這個岩層中的銥含量是正常含量的200倍。還能在哪裡找到這麼多的銥呢?在太空中。

太空中的銥含量比地球高出1千倍。人們還在這層白色岩石中找到了衝擊石英的證據,只有小行星才會留下這樣的標記。高含量的銥和衝擊石英,出現在地球上許多地方的第三紀界限岩層裡。這種全球性的痕跡,只可能來自最猛烈的撞擊。撞擊的地點就在墨西哥的猶卡坦半島。

6千5百萬年前的這次撞擊非常猛烈,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沒法和它比。那時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寬度大約是6英里。它以超過40倍音速的速度衝向地球表面。它的體積非常龐大,所以當它撞上地球時,前端已經碰到了地表,尾部卻還在3萬5千英尺的高空,相當於噴氣式客機的飛行高度。撞擊地球的是高山一樣大小的一塊巨巖。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鬥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用小行星撞擊地球來解釋岩層中銥含量增加和恐龍滅絕存在許多疑點。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鐵類元素構成,這樣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經歷漫長歲月也不可能蹤跡全無,而在地球上從未發現有這樣大型的隕石;

2.白堊紀末期的岩層大部分是熔岩冷卻形成的火成岩,由塵埃堆積而成的沉積岩只佔地表很小一部分。僅一顆小行星撞擊揚起的塵埃能夠把當時地球上絕大多數動植物埋入深達幾千米的岩層中嗎?

3.一顆小行星所含的銥元素就能均勻的散佈以至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嗎?銥元素在地球深處也同樣存在,為什麼只推測銥元素來自地球以外而不是來自地球內部呢?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要人們的進一步探究,但發掘出來了一個恐龍化石,據國外媒體報道,“恐龍時代”在地球上的終結算是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物種“變革”,有科學家稱,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導致恐龍滅絕,但始終沒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這一推測。科學家發現了地球上最後一批恐龍的犄角化石,有望找到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據悉,該棕色“恐龍犄角化石”約有45釐米長,為食草恐龍家族所“擁有”,這一家族的恐龍種類還包括著名的三角恐龍。科學家是在美國蒙大拿東南部名為“地獄小溪地層”的一片荒地上發現該犄角化石的,這裡曾經還發現過許多其它的恐龍化石,所以該地也被看成是地質學場所。該恐龍犄角化石最讓科學家感到特別的是,它被發現時位於岩石層下的13釐米處,化石所在地也就意味著恐龍當時死亡的地點,這可充分說明長有棕色犄角的食草恐龍生活在白堊紀第三紀時期或者說是“K-T”大滅絕的邊緣。這也充分說明棕色犄角恐龍為最後一批恐龍,直到它所有的同類都消失,它才走到滅絕,但科學家認為,造成恐龍突然消失的原因並不是它們慢慢走向滅絕的,而是由於突發而來的行星大碰撞。

科學家推測,在6.5千萬年前,即白堊紀時代的末期,曾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或者是顆彗星與地球在墨西哥沿岸地點處發生過猛烈的碰撞,這也許是造成恐龍大面......

關於恐龍的故事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動物廣泛佔據。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一類演變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溼,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譁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鬥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齧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鬥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恐龍滅絕的故事

在浩浩蕩蕩的銀河系裡,有一個小小又美麗的星球叫,地球,’這個星球上生活著一種統稱恐龍的生物,某一天,一塊小星星撞了一下地球,恐龍由此滅絕

恐龍滅絕故事 要100字左右

小行星撞擊說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溼,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恐龍的滅絕故事

10個恐龍新屬種、世界已發現的暴露規模最大、化石儲量最豐富的恐龍化石群、世界上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這是昨天上午(8月27日)記者從山東諸城恐龍化石第三次大規模發掘成果通報會上獲悉的,這也是恐龍化石發掘兩年來首次權威發佈。

來自諸城的新屬種至少已達十個,可謂驚喜不斷,包括3種角龍、3種暴龍,至少兩種以上的鴨嘴龍,種類之豐富令人讚歎不已。

產生於諸城的大型角龍新屬種,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角龍”。這是此次發掘以來首個命名的恐龍新屬種。徐星告訴記者,“諸城中國角龍”是北美地區以外發現的唯一真正意義上的角龍化石,它的出現動搖了整個角龍分類學和演化關係的基礎,填補了角龍研究領域的空白。諸城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鴨嘴龍的“故鄉”,而近期發掘出的暴龍化石是在我國境內的首次發現。霸王龍是暴龍家族中的一支,因其在生物鏈頂端成為白堊紀獨一無二的統治者,對它的研究將有助於發現白堊紀生物進化的祕密。

第三次大規模發掘的面積達2.3萬平方米,出產恐龍化石2萬多塊,被形象地稱為“恐龍墓地”。但是這裡化石呈分散狀,似乎是恐龍的屍體被衝散後才被河床掩埋起來。究竟是什麼樣外力導致了這樣大規模的集群死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王海軍說,諸城恐龍化石處於距今70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正是大滅絕前的一代恐龍。而這段時間地球上氣候變化、地質災難頻發,諸城恐龍可能死於一次洪水或者海嘯,這些災難可能就是大滅絕發生的先兆。因為所處年代的特徵和已經流露出來的災難跡象,研究諸城恐龍的故事將對人類探究恐龍大滅絕前的氣候、環境、地理有重大意義。他推測道,考慮到諸城歷史上沿海盆地這樣的地理位置,可能是由於一次大規模的地震,並造成海嘯,導致沿海地區的恐龍集群死亡。

諸城恐龍的暴露面積之大,專家稱或是美國猶他州國立恐定公園的兩倍以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趙喜進已在諸城從事恐龍化石研究長達50餘年,但是他估計目前已經發掘出的恐龍化石從規模上還不到全部的一半,更多祕密會隨發掘深入不斷揭曉。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恐龍滅絕的原因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紜,但都沒有一個一定的論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

一.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炸藥,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二.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戴維•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週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三.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四.氣候變動說:

由於板塊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五.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六.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

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七.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範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八.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們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九.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疑點: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檢討。)

十.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它們屬......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動物廣泛佔據。那時的地球氣候溫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逐漸繁盛起來,種類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一類演變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溼,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里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如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今天,這種觀點似乎已成定論了。

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提出的對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幾種,比較富於刺激性和戲劇性的“隕星碰撞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

二、物種鬥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齧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地質學研究證明,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陸只有唯一一塊,即“泛古陸”。由於地殼變化,這塊大陸在侏羅紀發生的較大的分裂和漂移現象,最終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某些生物的死亡與磁場有關。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遠不止上述這幾種。但是上述這幾種假說,在科學界都有較多的支持者。當然,上面的每一種說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氣候變遷說”並未闡明氣候變化的原因。經考察,恐龍中某些小型的虛骨龍,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動物相抗衡,因此“物種鬥爭說”也存在漏洞。而在現代地質學中,“大陸漂移學說”本身仍然是一個假說。“被子植物中毒說”和“酸雨說”同樣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相關問題答案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故事?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原因?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電影?
恐龍是怎樣生活的資料?
恐龍是怎樣消失的?
恐龍為什麼滅絕的視頻?
恐龍是怎麼形成的?
恐龍怎樣滅絕?
恐龍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