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易吾軍什麼意思?
魏鍾繇被尊為
鍾繇與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合稱為書中四賢;又同王羲之並稱鍾王。
鍾繇是何人有什麼成就和功績
鍾繇(151~230),中國三國時魏書法家。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人。明帝時進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鍾太傅。諡成侯。
鍾繇書法學習曹喜、蔡邕、劉德升。他博取眾長,擅長隸書、楷書、行書。對書法的章法和結體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書法的藝術特點是:巧趣精細,茂密幽深,自然天成,無雕琢氣。其楷書筆法和結體上帶有濃厚的隸書氣息,風格古樸,被歷代奉為楷模。被北宋《宣和書譜》譽為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鍾繇與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合稱為書中四賢;又同王羲之並稱鍾王。
鍾繇書法真跡未傳下來,古臨本有《薦季直表》,毀於民國年間,只有影印本傳世。刻帖有《宣示表》、《賀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相傳魏《上尊號碑》、《受禪表碑》亦為鍾繇所書。《宣示表》是鍾繇書法的代表作品,現在流傳的刻本傳為王羲之所臨,此帖字形略扁,法度嚴密,帶有晉以後書法風格,可能為晉人臨寫所致。《宣示表》收入《淳化閣帖》、《大觀帖》等叢帖中。《賀捷表》又名《戎路表》、《賀克捷表》,是鍾繇書法中最具有特色的作品,書於建安二十四年(219),此書保留許多隸書筆意,是隸楷遞變過程中的書體。《賀捷表》有《鬱岡齋》帖本。《力命表》,楷書8行,《快雪堂帖》中刻有此帖的王羲之臨本。
《三國志鍾繇傳》
鍾繇字元常,穎川長社人也。嘗與族父瑜俱至洛陽,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橋,馬驚,墮水幾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貴繇,而供給資費,使得專學。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闢三府,為廷尉正、黃門侍郎。是時,漢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亂長安中,與關東斷絕。太祖領兗州牧,始遣使上書。傕、汜等以為“關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其至實”,議留太祖
使,拒絕其意。繇說傕、汜等曰:“方今英雄並起,各矯命專制,唯曹兗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報,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數聽荀彧之稱繇,又聞其說傕、祀,益虛心。後傕脅天子,繇與尚書郎韓斌同策謀。天子得出長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並錄前功封東武亭
侯。
時關中諸將馬騰、韓遂等,各擁強兵相與爭。太祖方有事山東,以關右為憂。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委之以後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長安,移書騰、遂等,為陳禍福,騰、遂備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與袁紹相持,繇送馬二千餘匹給軍。太祖與繇書曰:“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帥諸軍圍之,
未拔;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諸將議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仇?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張既說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將精兵逆之。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擊,大破之,斬援,降單幹。語在《既傳》。
其後河東衛固作亂,與張晟、張琰及高幹等併為寇,繇又率諸將討破之。自天子西遷,洛陽人民單盡,繇徙關中民,又招納亡叛以充之,數年間民戶稍實。太祖徵關中,得以為資,表繇為前軍師。
魏國初建,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在東宮,賜繇五熟,為之銘曰:“於赫有魏,作漢藩輔。厥相惟鍾,實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數年,坐西曹掾魏諷謀反,策罷就第。文帝即王位,復為大理。及踐阼,改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遷太尉,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