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包含哪些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論;認識論。
其實高中所學的除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所以除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兩大理論即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2.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及作用。以外全部高中所學的哲學理論都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範疇之內。
請樓主注意弄清楚辯證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論可不是一回事啊,不要弄混了!
辯證唯物論就是唯物論,內容也就只有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什麼叫“辨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物質是運動的、發展的、彼此聯繫的。而非靜止的、孤立的。否則,就是形而上學,就是唯心主義。所謂“辨證”是指看問題時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就像陰陽太極圖一樣,有好處,就一定有壞處。所謂“唯物主義”是與“唯心主義”相對,唯物主義者崇尚事實,根據客觀存在的事物對身邊的事情作出合理的解釋。辨證不但要看兩面,而且要正確認識兩面的關係。唯物,不但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而且承認非存在與存在同樣重要。
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 內涵不同
辯證唯物論是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學說,它採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思維領域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在堅持唯物論觀點的基礎上,研究世界的運行狀況、形態和發展規律,進一步回答客觀世界究竟“怎麼樣”的問題。
2 二者所對應的哲學範疇不同
唯物論是與唯心論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者對立的根源在於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的觀點都是唯物論的觀點;反之,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識後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的觀點則屬於唯心論。 辯證法是與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在於對“世界究竟處於怎樣一種狀態”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認矛盾,堅持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屬於辯證法;否認矛盾的存在,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則屬於形而上學。
3 二者的基本觀點不同
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主張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時,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承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這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同時又是變化發展的,聯繫和發展是辯證法的總特徵。而承認矛盾、運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核心,並由此揭示了萬事萬物發展所包含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4 方法論要求不同
辯證唯物論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出發,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就要防止主觀主義。 唯物辯證法從承認矛盾、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出發,要求我們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堅持對立統一,就要反對形而上學。
二:聯繫
1 二者同屬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範疇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辯證唯物主義是由辯證的唯物論和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部分組成。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誕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真正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2 二者相互滲透
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唯物論是基礎,辯證法是核心,認識論是靈魂。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充滿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如果只承認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而否認物質世界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那麼這就是形而上學的唯物論。 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辨證唯物論還揭示了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而關於辯證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論的基礎上的,即在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物質世界聯繫和發展的原因、狀態及發展趨勢。如果否認世界的物質性來談聯繫、運動、發展,那就是唯心主義的辯證法。 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掌握唯物論,要從最基本的概念——物質入手。物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確理解物質概念的內涵,就必須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這裡的“客觀實在性”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涵蓋的萬事萬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是萬事萬物所具有的共同......
辯證唯物主義和樸素唯物主義的區別
1、辨證唯物主義和樸素唯物主義都可以說是唯物主義。它們都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2、樸素唯物主義也可以說是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它雖然承認世界是物質的,但面對世界的多樣性,它把物質世界歸結於向種組成東西,比如古代中國認為世界是由“陰”、“陽”兩種東西組成,或是由於金、木、水、火土五行組成,西方也有認為萬物是由水組成等等。樸素唯物主義對代世界的看法不全面,是一種有侷限性的唯物主義。
3、辯證唯物主義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唯物主義,比較全面,也比較客觀。它要人們在承認世界是物質第一性的同時,也要人們以發展、全面、變化的觀點看問題。它認為第一: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在決定意識的同時,意識也反作用於物質,他承認人類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第二,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是變化的,是發展的。物質的運動、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不可改變的,但規律也是可以被認知被利用的。
第三:世界是物質的,但每個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世物的性質。
可以說,辯證唯物主義是樸素唯物主義的高級發展形式,它更接近於真理。
什麼是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83頁)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梗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運動京戲化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既唯物地又是辯證地解決了人的認識的內容、來源和發展過程的問題。它認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而這種主觀和客觀辯證統一的實現都必須通過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來源於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無限發展的過程。因此,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辯證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就座,是無產階級政黨中戰略和策略的理論基礎,是無產階級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學地認識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客觀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有什麼區別?
主觀唯物主義 就是認為 世界的本源是永恆不變的物質 它否定了事物是運動的 客觀為無主義 則是認為 世界的本源是運動著的物質
以上兩種觀點都肯定了 物質決定意識 區別在於是否看到物質的運動屬性
客觀唯心 認為 世界的本源是意識 世界是有上帝 神靈創造的 任何事物也都是又上帝 神靈決定的
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是 世界的本源是意識 萬物取決於人的內心 有一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 就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這兩者的相同點 在於肯定意識是第一性 物質是第二性 意識決定物質
但兩者在 “誰的意識是第一性”的問題上 有分歧
以上是個人理解後的總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辯證唯物主義 30分
唯物辯證法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體性內容,包含四方面的內容: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五對範疇、思維方法。
一、 唯特辯證法的總特徵( 普遍聯和永恆發展 )
◆ 普遍聯繫:聯繫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聯繫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 永恆發展:發展是前進上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二、 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 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矛盾分析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相互關係
(1)、矛盾是指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要區分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3)、鬥爭性是矛盾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質和趨勢。
(4)、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2、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推動了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第二,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第三,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
(3)、矛盾的鬥爭性的作用表現在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中:在量變過程中,鬥爭性推動矛盾雙方量的變化,通過雙方力量的消長,為質變作準備;在質變過程中,鬥爭性使舊的矛盾統一體分解,新的矛盾統一體產生,完成質變。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係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當中,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4、 矛盾分析法
根本認識方法:包含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指著與繼承下統一的方法等。
◆ 質量互變規律
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並區別於它事物的規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
量孌和質變的辯證關係: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第三,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 否定之否定規律
肯定因素是維持現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現存事物滅亡的因素。
辯證的否定觀: (1)辯證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3)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環節和聯繫環節。
(4)辯證的否定是“揚棄”。克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保留它的積極因素。
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變化發展的方向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環往復的過程。
三、 五對範疇
◆ 原因和結果
(1)、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繫著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約的一對範疇。原因是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由於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現象。
(2)、判斷前後相繼的兩個現象之間是否具有因果聯繫,其根本標誌是看它們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