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如何理解馬克思所說的“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那是馬克思諷刺社會上對他的學說的任意曲解和標榜的做法。根據恩格斯的轉述,馬克思總共五次這麼說。
1、恩格斯1882年11月2日至3日《致伯恩斯坦》:“您屢次硬說‘馬克思主義’在法國威信掃地,所根據的也就是這個唯一的來源,即馬隆的陳詞濫調。誠然,法國的所謂‘馬克思主義’完全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產物,以致有一次馬克思對拉法格說:‘有一點可以肯定,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2、俄國革命家洛帕廷給奧沙尼娜的信,轉述恩格斯的話說:“恩格斯說,在布魯斯、馬隆等人同其他的人鬥爭時期,馬克思曾笑著說:‘我能說的只有一點: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3、恩格斯於1890年8月5日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寫道:“正像馬克思關於七十年代末的法國‘馬克思主義者’所曾經說過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4、恩格斯於1890年8月27日在《致保爾·拉法格》的信中寫道:“德國黨內……近兩三年來,許多大學生、文學家和其他沒落的資產者紛紛湧入黨內……所有這些先生們都在搞馬克思主義,然而是十年前你在法國就很熟悉的那一種馬克思主義,關於這種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礎義者’。馬克思大概會把海涅對自己的模仿者說的話轉送給這些先生們:‘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穫的卻是跳蚤’。這些老兄的無能只能同他們的狂妄相比擬,他們在柏林的新黨員中找到了支持。厚顏無恥、膽小怯懦、自吹自擂、誇誇其談這些特有的柏林習氣,現在一下子似乎又都冒了出來,這就是大學生先生們的合唱。”
5、恩格斯於1890年9月7日在《給“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答覆》信中寫道的:“在理論方面,我在這家報紙上看到了(一般來說在‘反對派’的所有其他報刊上也是這樣)被歪曲得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在談到七十年代未,曾在一些法國人中間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時也預見到會有這樣的學生,當時他說:‘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怎樣理解馬克思所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馬克思、恩格斯,但馬克思確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即:“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我最早是從德國思想家梅林寫的《馬克思傳》那裡讀到的。他寫道:在馬克思逝世前一年即1882年,當法國工人黨表現出“幼稚病時,他對他的女婿們敘述他的思想的方式也感到不滿”,於是他“脫口”而說“我本人無論如何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據我後來所知,馬克思1883年去世後,恩格斯不僅同梅林之間有多次書信交往,而且在他致其他友人的書信中還至少有3處引用過這句話。當然,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會是真的認為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因為他們的一生是這個“主義”的奠基者和奮鬥者。那麼,晚年的馬克思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晚年的恩格斯為什麼對這句話會念念不忘呢?從恩格斯引述這句話的上下文來看,這句話是在批評德國、法國的無產階級政黨(那時叫社會民主黨、社會工人黨,還不叫共產黨)黨內一些自稱“搞馬克思主義”的人,是這些人的言行讓馬克思、恩格斯感到不滿、厭惡、憤怒,是為了同他們劃清界限才這樣說的。為了說明我的這個看法不是主觀臆斷,特舉恩格斯1890年致馬克思的女婿、法國社會工人黨領導人拉法格的書信為例。恩格斯寫道:“德國黨內發生了大學生騷亂”,他們“都在搞馬克思主義,然而他們屬於10年前你在法國熟悉的那一種馬克思主義,關於這種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恩選集》4卷第695頁)這裡說的“大學生騷亂”是指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以莫斯特為代表的“青年派”,他們引用馬恩的話語指責黨的領導人犯了機會主義錯誤,是在維護小資產階級的利益。這裡說的是拉法格“10年前在法國熟悉的”,是因為拉法格等人領導的法國工人黨在那時也是在引用馬克思的話語說一些“革命”詞句,馬克思的這句話原本就是對他們的批評。從馬恩著作中可以把那些自稱是“搞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觀點歸納起來,它大致具有以下三點,即(1)摘引馬、恩的“語錄”,說自己是在按照他們的話行事;(2)反對合法鬥爭,說黨不應當參加議會選舉等一切合法活動;(3)大講“革命”,說他們是在同黨內各種“錯誤”思想作鬥爭。按我國的政治用語來說,這些人是打著馬恩“教導”的旗號而不顧國情的“左派”。顯然,馬克思說這句話是要表達他同這些人不是一路人,恩格斯多次引用這句話是要說明他完全支持亡友的這一立場。馬克思逝世後的恩格斯被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者尊為領袖、指導者。他在最後的12年,在繼續馬克思未竟事業的同時,不僅竭盡心血整理出版亡友的遺稿,而且還多次談到如何對待由亡友闡述而確定的理論原理,特別是反對把這些原理當作剪裁現實的公式和不變的教條。如他說不能“把馬克思主義認為只在一定條件下起作用的原理解釋成絕對的原理。”又說應把社會主義社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我看來,恩格斯的這些話語是說應把一切理論原理、理論原則,及其有關的所有論述都看作是有界限的、有條件的。我認為恩格斯的這一態度即是我們現在講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既堅持又發展的科學態度。恩格斯為什麼這樣說呢?按我對恩格斯上述說法的理解,那就是:堅持是在指原有條件未根本改變的界限範圍內的堅持,發展是指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對原來的理論加以補充與“修訂”即“修正”,能根據歷史步伐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為什麼說馬克思自己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你是從李敖演講那裡聽來的吧?
他的意思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非常好,但常人實行起來非常難,非聖人不足以供行。馬克思自己也不是聖人,他也有私慾貪念,而且會發現實現過程中的很多困難,所以自己都做不到馬克思主義了。
怎麼理解馬克思晚年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算了,我不想寫
150多年前,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開宗明義:“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150年後,共產主義國家在歐洲幾乎消逝,馬克思卻奇蹟般地復活了。
上世紀末,英國曆史學者弗朗西斯·惠恩(Francis Wheen)出版了《馬克思傳》。這本獲得英國“四頻道”電視臺年度最佳政治書籍的傳記,引導出歐洲人對馬克思的重新認識。這本書還原了馬克思的原貌:一個富有創造力和博學的思想家,一個注重實證研究、對資本利弊瞭如指掌的經濟學家,一個充滿人道情懷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魯莽行動和不動腦子的革命家,一個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滿詩意的文學家。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總是在他的調色板上不斷加色,比如研究數學,天文學,俄語,常說“哦,我想了一會兒覺得該收工了,但又覺得一些細節上肯定錯了,在未消除疑問之前我的思想不得安寧”。
馬克思在經濟學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來不動搖的,他與亞當·斯密、馬爾薩斯、李嘉圖、凱恩斯在西方被視為現代經濟學的“五座高峰”,《資本論》是擎天之作。但在民間,馬克思總與“紅色”、“革命”、“蘇維埃”、“斯大林”聯繫起來。
冷戰結束後,這些詞彙被歷史收留,馬克思倒從柏林牆的廢墟中站起來,讓牆東牆西的人都看到大鬍子伯伯的溫情、嚴謹和可愛。千禧年之際,在馬克思生活和工作過的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位居第一,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因斯坦卻屈居第二。執政的工黨在“千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評選中,把馬克思評為第一名,儘管布萊爾拋棄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路線。他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被評為最佳名言。不久,便發生了“9·11事件”!
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公佈了“誰是現今英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哲學家”的調查結果,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法蘭西內戰》中的引語“舊的國家是一種‘以其無處不在的複雜的軍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機構,像蟒蛇似的把活生生的市民社會從四面八方纏繞起來的中央集權國家機器’”被評為最傑出的論斷。
在歐洲大陸,馬克思被政黨立為精神領袖。中立的法蘭西民主聯盟黨說法國右翼 政黨從未脫離馬克思主義。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今年法國總統大選之前,主流政黨都帶有“馬克思光澤”。左翼的社會黨不斷宣稱要平衡勞資關係,要“嚇住資本家”;中偏右的人民運動聯盟指責“流氓老闆”只顧給自己裝腰包,而不顧工人生存狀態,把工廠都移到勞動力便宜的國外了。
東歐、中歐國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進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不少左翼政黨經過“在野”的陣痛後重新認識“真正的馬克思”,在新生後重新執政 。
馬克思重返歐洲且被大眾所接受,除了學術界不受冷戰時期意識形態影響而客觀研究的啟蒙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困惑著勞工階層。全球化拉平了國家間的距離,讓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擺脫貧困,但也加劇了資本家的財富集中,歐美國家的中產階級因生產、技術和資金的全球流動而被涮到勞工階層隊伍中。聯合國最近的報告估計,全球2%的富人擁有全球逾50%的財富,而全球50%的窮人僅擁有1%的財富。《資本論》很完整地指點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學者認為馬克思的重要性、預見性和偉大性到21世紀才能充分顯示。
馬克思重返歐洲社會的是,西方學術界對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過去提起馬克思,只說《資本論》和經濟學;現在說起馬克思,至少會說出《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法蘭西內戰》、《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認為他貫穿哲學、經濟學、階級鬥爭學說、社會......
如何理解馬克思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客觀過程的發展是充滿著矛盾和鬥爭的發展,人的認識運動的發展也是充滿著矛盾和鬥爭的發展。一切客觀世界的辯證法的運動,都或先或後地能夠反映到人的認識中來。社會實踐中的發生、發展和消滅的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的發生、發展和消滅的過程也是無窮的。根據於一定的思想、理論、計劃、方案以從事於變革客觀現實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們對於客觀現實的認識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
怎樣理解馬克思所說的“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因為馬克思個人非常注重實踐,所以他不想揹負一個是理論體系創建者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