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成針的作者是誰?
鐵杵成針作者是誰?
朋友你好。鐵杵成針的作者是宋代的祝穆 《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希望可以幫到你
鐵杵成針的作者是誰
宋·祝穆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編輯本段出處: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編輯本段近義詞:
1鐵杵成針 2持之以恆
編輯本段反義詞:
1半途而廢
編輯本段語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編輯本段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編輯本段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編輯本段新義:
從表面上看,這個成語是褒義的。但仔細想想,將一個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這不明顯是浪費嗎?既浪費了一根鐵杵,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何況對於一個老太太來說?持之以恆的毅力固然可貴,重要。但也要注重一個“效率”啊。 可以說成“鐵杵磨成針,只為繡花針!” 鐵杵磨成針的另類解法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這個故事估計每個人都在小的時候聽過。但是,這個老太太的回答,正確,但是並不全面。如果把人比喻成鐵杵的話,那麼磨針的磨石能磨的時間就是一個人的生命長度,而磨石就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質量。持之以恆固然可貴,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是未知的,所以好鋼用在刀刃上也適合故事中。磨針,大家都知道 磨的時候會損耗磨石,但是為了使針鋒芒畢露,所以我們都習慣先從鐵杵的小頭開始磨 ,或者,先從一邊開始磨。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磨石可以用多久。所以,我們先把一個方向磨到極點,再沿著擴展的地方,去磨向另一頭。我們都知道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沒有樣樣精的人。但是,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卻是讓我們把磨石最好的地方磨鐵杵全身。要知道磨石用一點少一點,如果持續下去,最好就是樣樣通樣樣鬆。甚至於能使磨石提前耗光。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希望,國家教育部能做出適合人們發展的方向教育,而不是塑造樣樣通樣樣鬆的人才。我們國家需要的是各個領域的尖子人才,而不是 棍子人才 !!——白衣寫
編輯本段重點詞解釋:
1 去:離開 2 過:到 3 方:正在 4 欲:想要 5 老媼:(ao)年老的婦女 6 卒業:完成學業 7 感:被……感動 8 卒:完成 9 今:現在...
《鐵杵磨成針》的作者是誰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鐵杵成針,負荊請罪,完璧歸趙,聞雞起舞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鐵杵成針——李白
負荊請罪——廉頗完璧歸趙——藺相如
聞雞起舞——祖逖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中主要人物是誰?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出自哪裡?主人公是誰?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李白)路過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為什麼在磨鐵杵),老婆婆回答:“我想磨成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稱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後人持之以恆求學的名言警句。
鐵杵磨針出處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