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邊元旦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什麼是元旦節,元旦節需要吃什麼嗎?

元旦,是每個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世間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庚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自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村;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世界各國通用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從此,元旦成為我國全國性的歡樂節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國進入元旦的時間各有先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一天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迎來新年的地方。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迎來元旦曙光的國家.

元旦的由來

2004-12-31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裡,“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吃什麼飯

元旦長假就快要到了,親戚朋友都會來串門,你還在為準備哪些美味佳餚而傷腦筋嗎?提前給大家準備一些喜慶菜色,讓你到時候不慌不忙,大展拳腳,之後約幾個朋友來,一起喝點,吹吹牛,過個快樂的元旦。  剁椒大白菜:  食材:大白菜 剁椒 雞精  將大白菜的幫子和菜葉切開,不用分那麼細,可以把長形的菜攔腰切一刀,下面為幫,上面的為葉(這不是廢話嗎?)。不過我認為還是圓的大白菜好吃。剛才拌白菜幫子(剁椒芽白絲)時扔掉葉子的罰出去凍五分鐘。  鍋內放油,稍多些。油熱了放菜幫子,炒一、兩分鐘,放葉子,再炒兩三分鐘。放剁椒,炒勻使白菜都沾上剁椒,放雞精,炒幾下出鍋。  剁椒中有鹽,可不放鹽。伊豆吃的鹹,可以少放點,但決不能放醬油!  這個菜火要旺,鍋要大些。菜不能炒出水,出水多了就不好吃了。雞精可多放些,大白菜喜雞精,味好。  紅棗枸杞羊肉湯:  材料:紅棗,香菇,枸杞,羊肉,花椒,薑片,蔥段,鹽,黃酒。  配菜(隨意):豆腐,粉絲,腐竹,  做法:  1、羊肉切小塊,過水,去血水。  2、香菇,枸杞,紅棗,用水泡軟.香菇切片.  3、鍋內放入花椒,出香味後加入羊肉,薑片,蔥段,紅棗,枸杞,黃酒,水,大火煮開小火燉1小時左右.  4、鍋底燉好後,加入配菜煮熟放鹽,香菜,即可。  焦香麻葉:  特色從小愛吃酥酥脆脆的麻葉,尤其是單片炸來。雖說幾張套在一起炸的賣相好看,可總感覺扭在一起的地方炸不太透。單片的整個酥脆焦香,吃起來嘎嘣脆  用料普通麵粉200克  鹽5克  黑芝麻少許  涼水少許做法麵粉加鹽加涼水揉至三光,醒10分鐘  用力揉麵3分鐘,再醒10分鐘  重複2步驟  面揉好後,案板上撒乾麵粉,用擀麵杖將面擀開,撒黑芝麻,接著擀,越薄越好,擀好後將面切成長方形或你喜歡的任何形狀  鍋中油熱五成,下面葉炸至兩面金黃撈出瀝油即可  小貼士面和得硬些好擀  面多揉幾遍是為了讓面起筋,最後擀薄了不容易爛  橙味芽白絲:  原料:大白菜幫、橙子皮一小塊、白醋、白糖、鹽;  1、將大白菜幫去掉根部,切去兩邊的葉子不要片薄 ,最好能片成四層,切絲。  (片的薄、切的細橙味入的好,但這不是對專業廚師的,所以粗點也無所謂了。大不了和橙皮多醃一會。別笨到把菜葉扔了,做其它的菜用。)  2、將橙子皮切成碎末,和白菜拌在一起,醃半小時左右。  3、臨上桌前放白醋,白糖、少許鹽(可加味精)。  關健點 除橙皮外,其它的上桌前再放,不然白菜幫就脫水了,不脆。糖要加足,鹽要少,因為鹽是為了增加甜味的(糖吃太多了對身體不好,另外立一個小牌子:血糖高的不要吃這個菜!)。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耍吃什麼?

在中國,元旦節一般都會吃餃子和年糕,吃餃子,寓意為“交子”,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辭舊迎新的意思。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餃子和年糕都是中國的傳統食品。

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 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曆1月1日,中華民國起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曆年”。

元旦有什麼習俗,要吃什麼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我國元旦習俗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17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公曆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

元旦傳統吃什麼食物?

元旦長假就快要到了,親戚朋友都會來串門,你還在為準備哪些美味佳餚而傷腦筋嗎?提前給大家準備一些喜慶菜色,讓你到時候不慌不忙,大展拳腳,之後約幾個朋友來,一起喝點,吹吹牛,過個快樂的元旦。   剁椒大白菜:  食材:大白菜 剁椒 雞精  將大白菜的幫子和菜葉切開,不用分那麼細,可以把長形的菜攔腰切一刀,下面為幫,上面的為葉(這不是廢話嗎?)。不過我認為還是圓的大白菜好吃。剛才拌白菜幫子(剁椒芽白絲)時扔掉葉子的罰出去凍五分鐘。  鍋內放油,稍多些。油熱了放菜幫子,炒一、兩分鐘,放葉子,再炒兩三分鐘。放剁椒,炒勻使白菜都沾上剁椒,放雞精,炒幾下出鍋。  剁椒中有鹽,可不放鹽。伊豆吃的鹹,可以少放點,但決不能放醬油!  這個菜火要旺,鍋要大些。菜不能炒出水,出水多了就不好吃了。雞精可多放些,大白菜喜雞精,味好。  紅棗枸杞羊肉湯:  材料:紅棗,香菇,枸杞,羊肉,花椒,薑片,蔥段,鹽,黃酒。  配菜(隨意):豆腐,粉絲,腐竹,  做法:  1、羊肉切小塊,過水,去血水。  2、香菇,枸杞,紅棗,用水泡軟.香菇切片.  3、鍋內放入花椒,出香味後加入羊肉,薑片,蔥段,紅棗,枸杞,黃酒,水,大火煮開小火燉1小時左右.  4、鍋底燉好後,加入配菜煮熟放鹽,香菜,即可。  焦香麻葉:  特色從小愛吃酥酥脆脆的麻葉,尤其是單片炸來。雖說幾張套在一起炸的賣相好看,可總感覺扭在一起的地方炸不太透。單片的整個酥脆焦香,吃起來嘎嘣脆  用料普通麵粉200克  鹽5克  黑芝麻少許  涼水少許做法麵粉加鹽加涼水揉至三光,醒10分鐘  用力揉麵3分鐘,再醒10分鐘  重複2步驟  面揉好後,案板上撒乾麵粉,用擀麵杖將面擀開,撒黑芝麻,接著擀,越薄越好,擀好後將面切成長方形或你喜歡的任何形狀  鍋中油熱五成,下面葉炸至兩面金黃撈出瀝油即可  小貼士面和得硬些好擀  面多揉幾遍是為了讓面起筋,最後擀薄了不容易爛  橙味芽白絲:  原料:大白菜幫、橙子皮一小塊、白醋、白糖、鹽;  1、將大白菜幫去掉根部,切去兩邊的葉子不要片薄 ,最好能片成四層,切絲。  (片的薄、切的細橙味入的好,但這不是對專業廚師的,所以粗點也無所謂了。大不了和橙皮多醃一會。別笨到把菜葉扔了,做其它的菜用。)  2、將橙子皮切成碎末,和白菜拌在一起,醃半小時左右。  3、臨上桌前放白醋,白糖、少許鹽(可加味精)。  關健點 除橙皮外,其它的上桌前再放,不然白菜幫就脫水了,不脆。糖要加足,鹽要少,因為鹽是為了增加甜味的(糖吃太多了對身體不好,另外立一個小牌子:血糖高的不要吃這個菜!)。

在傳統習俗中元旦當天要吃什麼食物?

餃子

過什麼節吃什麼

元旦 公曆1月1日。這是世界性節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戶都要喜慶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點本國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時,要在親朋好友的額頭正中點上紅點,以示吉祥。

國慶節 公曆1月26日。1929年,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國大黨在其年會上通過決定,規定1930年1月26日為獨立節。此後,這一節日每年都過。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佈獨立後,1月26 日被正式定為國慶節。 1950年1月26日,印度頒佈了共和國憲法,1月26日具有了更為重大的意義。每年1月26日,印度政府都要在總統府前的廣場上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

甘地紀念日 公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獨立運動的偉大領袖、當代印度國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後,這一天便成了人們參拜甘地陵墓、紀念他偉大人格的日子。

薩拉斯瓦蒂節 一般在公曆1月到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在此期間,印度教徒要紀念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

灑紅節 公曆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細節下面另述。

開齋節 公曆2月前後,是穆斯林節日。這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穆斯林開齋節沒什麼兩樣,開齋節前,穆斯林要封齋一月,白天不得進食,到了開齋節,穆斯林們到清真寺禮拜,爾後宰牲擺宴,歡欣慶祝。

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曆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復活節 公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間,是基督教節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禮拜,慶祝耶穌復活。

大雄誕辰 公曆3、4月間,是耆那教節日。耆那教徒要舉行集會,到耆那教廟敬香,祭拜大雄。

佛陀日 也叫“吠舍節”,在公曆4、5月間的月·圓日,是佛教節日。南傳佛教認為,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成道、涅盤都在這一日,因而定為佛陀日。這一天,佛教信徒要舉行法會,到佛廟敬香拜佛。

宰牲節 公曆4月左右,是伊斯蘭教節日。這一天,穆斯林要沐浴盛裝,到清真寺做禮拜,互相拜會,宰殺牛羊。

除十節 公曆5、6月間,是印度教節日。該節源於古代對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認為,節日期間到恆河等聖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種罪惡。

扎格納特乘車節 公曆6、7月間,是印度教節日。扎格納特意為“世界主宰”,即克里希納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溼奴的化身。節日期間,印度各地凡有扎格納特廟宇的地方都要舉行沐浴節。沐浴節後15天,將扎格納特等神像安放在禮車之上,放上供品,送到附近的寺廟中去,信徒們會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格外熱鬧。

克里希納神誕辰 公曆8、9月,是印度教節日。這天,印度教教徒會齋戒、沐浴,唱頌詩,祭拜克里希納神。

佩鐲節 也叫“拉克夏·本坦”節,一般在公曆7、8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二相傳在古代,因陀羅神在決戰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繫了一個綢帶做的護符,叫“拉克夏”。因陀羅神戴著它最後大獲全勝。所以,每逢過節,姐妹要給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們一生平安。不過,這種“拉克夏”現在變成了綢帶、紅線或是手鐲。做兄弟的當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們也會向姐妹們保證,他們將終生保護她們。

獨立節 公曆8月15日。紀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正式宣佈國家獨立。

十勝節 公曆9、10月間,是印度教......

元旦聯歡會要吃什麼水果

蘋果(平安)

桂圓(富貴圓滿)

紅果(紅紅火火)

你知道元旦最先是哪的習俗嗎,而且元旦又吃什麼東西或做什麼事情而用來表現過元旦嗎?

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

柯爾克孜族——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柯爾克孜族人便歡度“諾若孜”節,這與漢族的春節很相似。過節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飯菜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過節那天晚上,當畜群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著牲畜從上面跳過,預示消災解難,在新的一年裡人畜兩旺。

布依族——陰曆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後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裡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徵富富有餘,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製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後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製成。男女多於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餘,重五六斤。 節日期間喜愛舉行拋花包活動。男女青年各分一隊,雙方相距約50米,劃出界線,互相拋接,凡拋出界線或沒有接著便為輸者。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初一這一天,舉行傳統的“打土塊”活動。他們以土塊做“武器”,互擲對方,這一天,年過花甲的老者也要興沖沖跑到山野的“戰場”上去大顯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醃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餘錢餘糧。春節時,盛行爬山比賽。誰先爬到頂,誰就得到姑娘或小夥子的禮物。姑娘贈送自己刺繡的侗錦,小夥子獻出精緻的竹盒、斗笠,這項活動往往持續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節。因他們居住在氣溫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開始發芽,春天才開始。在這即將春耕大忙之際,大家團聚在一起過年,共同祈禱祖宗、山神保佑,諸事如意,五穀豐登。又因清明節常在三月初左右,這樣兩個節一起過,所以將這一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年輕人在節日期間,連村接寨舉行打雞毛、打毽子、打花龍、打雞蛋等活動,還伴之以歌舞,盡情歡樂。

哈薩克族——春節期間喜愛開展“姑娘追”活動。這種活動風趣動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愛情的一種別緻方式。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哪個小夥子獲勝,姑娘就會把水......

相關問題答案
重慶這邊元旦吃什麼?
重慶女孩喜歡吃什麼?
元旦做什麼?
上火半邊臉疼吃什麼藥?
重慶千人計劃是什麼?
夢到元旦是什麼意思?
元旦送什麼禮物?
元旦唱什麼歌?
元旦買什麼禮物好?
重慶廣達面試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