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改革開放?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1)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2)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3)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鑑國外......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義是什麼?
我來
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繼續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改革開放確實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中國已經實現的發展是靠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面對的矛盾,只能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解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是什麼?
第一,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回顧35年改革開放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改革開放,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沒有改革開放,我國不知還要在封閉半封閉和停滯不前的狀態下徘徊多久。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在未來7到8年的時間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新的全面提升,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第三,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勢頭,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如何向前逐步推進的
在社會主義改革的浪潮中,中國是最早提出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和國家領導層就在實踐中初步意識到了傳統體制的弊端,萌發了要變革傳統體制的念頭,並且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末期和60年代初期,進行過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和嘗試。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改革,還是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中國近30年的改革開放,從總體上看,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試驗階段--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發表。
這一階段的基本特點是:以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為契機,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關於實踐標準的大討論,衝破了教條主義的藩籬,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國改革的興起作了思想準備。改革首先在農村開始實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城市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入手,進行了綜合和專項改革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農村改革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結晶是新的生產關係的產生,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企業承包制。這兩種新體制的理論基礎就是"兩權分離"說,即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分離。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初步探索和思想準備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三個轉變:即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轉變到開放,從固守陳規轉變到大膽改革。實施這三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轉變,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以此為標誌,中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發展和思想解放為鮮明特色的新的歷史時期。
第二階段:以城市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階段--從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決議》。
這一時期,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都較前一時期有顯著進展,故稱之為全面改革的探索階段。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是一個有關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這個文件的公佈和實施,表明中國共產黨對改革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最重要的認識成果,就是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一新論斷,首次把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結合起來。從而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標誌著中國改革正在走向深入。
--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三大。這次大會有兩個突出貢獻:一是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面闡發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二是闡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方針、內容和實施方案。從而把政治體制改革提到了議事日程。
第三階段:總結經驗、整頓調整階段--從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決策到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談話的發表。
與其他國家的改革一樣,中國的改革開放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在改革進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物價波動較大,市場秩序混亂,重複建設比較嚴重等。針對這種情況,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目的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調整完善政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這段歷程,從實踐上看,是整頓調整時期,從理論上看,是總結改革經驗時期,以便確立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確保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能夠順利穩妥地向前推進。
第四階段:整體推進,重點攻堅,以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