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為什麼叫三湘?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為什麼稱湖南為三湘大地了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

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地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第二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第三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都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

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 “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裡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

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

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本人比較贊同而又少見的說法,那就是激“三湘”作為“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

眾所周知“沅水”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裡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裡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詩句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沅湘”之稱。

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並且灕水與湘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灕江發源於興安的貓兒山,向南流入珠江,屬於珠江水系。湘江發源於桂林東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屬於長江水系。因灕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兩條江落差有32米。為了將湘江水引入灕江,修建了一條人工運河——靈渠來合流,然後將水通過北渠注入湘江,通過南渠注入灕江。才有了灕湘合流之說。

故用“瀟湘、蒸湘、灕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 、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豐富下,

三秦: 春秋戰國時因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簡稱“秦”;將橫貫陝西中部的主要山脈稱“秦嶺”;將渭河平原稱“秦川”。陝西還稱“三秦”,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經過春秋時期一系列戰爭,許多國家消亡。到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秦王嬴政在位時,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掉了其他六國,在中國首......

湖南為什麼稱三湘大地

“三湘”的說法卻很多,頗具影響和代表性的是瀟湘、蒸湘、沅湘之說,具體指湘江從廣西入湘到零陵與瀟水匯合後稱瀟湘,至衡陽與蒸水匯合後稱蒸湘,下游與沅水匯合稱沅湘。這一說法還有一個版本,即因湘江與灕江共同發源於廣西興安縣的海陽山,合流至興安縣後始向東西分流成湘江和灕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稱為灕湘。由此又有灕湘、瀟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說。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 “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裡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又少見的說法,那就是用“三湘”作為“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裡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裡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詩句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 “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將“瀟湘、蒸湘、灕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總之“三湘四水”均為泛指,只是人們說話時常有的數字化傾向。我們沒必要太過較真,有個大概的瞭解就行了。

湖南省稱呼三湘,哪三湘。

呵呵〜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

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四水

一種代稱;

其中“四水”指湘,資,沅,澧;

“三湘”的說法很多,頗具影響和代表性的是瀟湘、蒸湘、沅湘之說,具體指湘江從廣西入湘到零陵與瀟水匯合後稱瀟湘,至衡陽與蒸水匯合後稱蒸湘,下游與沅水匯合稱沅湘。這一說法還有一個版本,即因湘江與灕江共同發源於廣西興安縣的海陽山,合流至興安縣後始向東西分流成湘江和灕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稱為灕湘。由此又有灕湘、瀟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說。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 “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裡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又少見的說法,那就是用“三湘”作為“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裡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裡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詩句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 “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將“瀟湘、蒸湘、灕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湖南的三湘是哪三湘?

湖南素有“三湘”之稱,“三湘”之說有三種:一說,因湘水發源於廣西桂林的興安縣,有靈渠與灕水連接,稱之“灕湘”;湘水東北流至永州北蘋口在瀟水匯合,稱“瀟湘”;再東北流經衡陽北,又與蒸水匯合,稱“蒸湘”。因而合稱“三湘”。由於桂林的人文地理、語言風俗與永州相同,古代屬零陵郡,習慣上被歸入三湘範疇。一說,是瀟湘、資湘、沅湘的合稱。因灕水南流入珠江,不屬湘江水系;蒸水則太短小,所以去掉漓、蒸二名。而湘水北流至湘陰北之臨資口匯入資水,叫資湘;北流至岳陽縣西中洲,匯入沅江主洪道稱沅湘。資水、沅水為湖南四大水系,流經地域佔全省的2/3,故用“三湘”泛指湖南全境。也有以湘鄉、湘潭、湘陰為三湘者,原因是在清代同(治)光(緒)年間,三縣曾有曾國藩、左宗棠等為首的眾多湘軍名將名宦。但這些近代人物的歷史並不可與湖南歷史同俾,更何況也不能代表湖南的全境之概念。

湖南為什麼又稱瀟湘之地?

“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鼎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自宋以來,人們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為何稱為“三湘”?說法甚多。一說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總名三湘。一說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合稱,後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四水,為什麼這樣叫,三湘代表什麼,四水又代表什麼

四水即湖南境內的四大河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簡稱“湘資沅澧”四水。 三湘則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湘江在源頭與灕江合流後,稱為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第二種,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第三種,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簡稱什麼?

一個字的就是“湘”; 四個字的就是“三湘四水”,其實“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 什麼叫“三湘四水”呢?先說"四水":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個在人們的觀念中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但是關於“三湘”說法眾多,我只提供幾種說法,至於是哪一種隨便你喜歡!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究竟何為“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 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裡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 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 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總說我們湖南是三湘,是什麼意思?

湖南別稱“三湘”.

你說的應該是第三種說法。

即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關於“三湘”一般有下面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地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第二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第三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參考資料:百度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

一說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總名三湘。

一說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合稱,後泛指湖南全省。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在媒體與人們的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自宋以來,人們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也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裡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少見的說法,那就是:“三湘”是“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裡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裡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詩人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流傳在世。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用“瀟湘、蒸湘、灕湘”作為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 “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

相關問題答案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
湖南為什麼叫三湘四水 ?
湖南為什麼叫江西老表?
湖南為什麼簡稱為湘? ?
河南為什麼叫井蓋?
湖南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三明治為什麼叫三明治?
河南為什麼叫河南?
怎麼回事 金正恩為什麼叫三胖怎麼那麼火 ?
陝西為什麼叫三秦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