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舉事在古文中的意思
舉事
jǔ shì
1. 行事;辦事。
●《管子•形勢》:「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宋蘇軾《思治論》:「今世之舉事者,雖其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過數人。」
●清魏源《聖武記·武事餘記》:「聖者舉事,不先天以開人,常後天而因應。」
2. 倡議起兵,奪取政權;起義。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恐削地無已,因以此發謀,欲舉事。」
●宋陳亮《問答上》:「七國同時舉事,黥彭之患,不如是之並也。」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一:「正因為同盟會在雲南有一些工作基礎,所以孫中山先生和黃興才決定在那裡舉事。」
文言文中的“提舉”是什麼意思
提舉 tí jǔ
1. 提而舉之。
例:《陳書•徐陵傳》:「陵以樑末以來,選授多失其所,於是提舉綱維,綜核名實。」
2. 提拔薦舉。
例:唐白居易《姚侍御見過戲贈》詩:「東臺御史多提舉,莫按金章系布裘。」
3. 掌管。
例:清葉廷琯《吹網錄·石林公曆官年月》:「以龍圖閣學知汝州,尋免,提舉洞霄。」
4. 官名。
例:《明史•太祖紀一》:「置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
舉年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① <動> 舉起;擎起。《齊桓晉文之事》:“吾力足以舉百鈞。” 動>
② <動> 拿,用。《赤壁之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動>
③ <動> 舉出;提出。《屈原列傳》:“舉類邇而見義遠。” 動>
④ <動> 起身;騰起。《呂氏春秋·論威》:“兔起鳧舉。” 動>
⑤ <動> 掛起;升起。《赤壁之戰》:“中江舉帆。” 動>
⑥ <動> 推舉;推薦。《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動>
⑦ <動> 舉用;任用。《屈原列傳》:“莫不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動>
⑧ <動> 發動;興起。《論積貯疏》:“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 動>
⑨ <動> 舉行;實行。《陳涉世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動>
⑩ <名> 舉動;行為動作。《譚嗣同》:“全在天津閱兵之舉。” 名>
⑾ <動> 攻克;攻佔。《過秦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動>
⑿ <動> 完成;成功。《孔雀東南飛》:“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動>
⒀ <動> 生育;養育。《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母竊舉生之。”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動>
⒁ <動> 檢舉;揭發。柳宗元《時令論上》:“恤孤寡,舉阿黨。” 動>
⒂ <名> 科舉;科舉考試。《柳毅傳》:“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 名>
【又】 <動> 應舉;參加科舉考試。韓愈《諱辨》:“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 動>
⒃ <動> 中舉;考中。《芋老人傳》:“乙先得舉,登仕路。” 動>
⒄ <形> 全;整個。《屈原列傳》:“舉世皆濁而我獨清。” 形>
⒅ <副> 全;都。《莊暴見孟子》:“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副>
⒆ <形> 盡;完。《鴻門宴》:“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形>
⒇ <動> 點起為;點燃。《孫臏減灶》:“暮見火舉而俱發。” 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