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否是上市公司?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華為現在是上市公司嗎?

華為沒有上市,任正非出身軍旅,又屢屢被傳華為有軍方背景,所以其境外上市有難度;股東人耿眾多,達到幾萬人,境內法律規定又無法上市,所以……

為什麼華為這麼大的又好的企業不上市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這是很多人都在猜測的問題,且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我剛看到一個從華為離職的高管寫的文章,他的分析很到位,我的觀點與他的基本相同。以下是他的文章,這裡轉帖一下,供大家學習。本文作者胡勇先生1996年-2008年2月工作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先後擔任公司產品行銷部副總裁,國際營銷部副總裁,公司Marketing副總裁,品牌與公關副總裁,成都華為公司總經理,巴西華為公司總經理等職。加入華為之前,曾在加拿大北方電信公司工作。曾經擔任華為-IBM市場變革項目組長。對企業管理、公司戰略、市場營銷、全球品牌樹立、大客戶管理、客戶需求管理、競爭管理等有豐富的成功經驗。  中國平安負責品牌和宣傳的盛總說,有兩件事情以前想不明白,一是:聯想為什麼不迴歸A股?二是華為為什麼不上市?通過2008年的熊市,他明白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A股市場太不成熟和非理性。盛總問我,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我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也許是我在華為工作12年的一個思考。  華為的股份結構  華為在創辦的初期,作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為了吸引人才,任總大量稀釋了自己的股份,這就是華為的全員持股。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所以華為能萬眾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執行力特別強。如果華為上市,就會有成千上萬個千萬或億萬富翁,綁上黃金的雄鷹還能在天空翱翔嗎?曾經有一個海外的著名行業分析師和我討論北電為什麼衰落得這麼快?他說:一大堆億萬美金的富翁討論公司的生死存亡,他們哪有緊迫感。所以北電錯過多次轉型的機會。另外,任總的股份可能很低,如果上市,就可能失去控制權,華為還離不開任總。  商業模式創新  在華為和中興崛起之前,電信業是技術驅動的產業,企業投入巨資研發新產品,然後定高價,賺取高額利潤,回收研發成本,再投入開發新產品;當產品量產、跟隨者大量進入後,開始降價,產品生命週期快速進入末期,開始向市場推廣新產品,賺取高額利潤,周而復始,形成良性循環。我們比喻這種商業模式為王小二賣豆腐。王小二開了一家豆腐店,賣兩塊錢一斤,有人看見有利可圖,開了第二家豆腐店,王小二開始降價到一塊五,三家、四家……豆腐店越開越多,價格降到8毛,王小二豆腐店倒閉。  IT泡沫以後,華為敏銳地發現,電信業已由技術驅動轉變為客戶需求驅動,因為技術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目前的客戶需求,新技術越來越難以被市場證明。  華為將自己定位為量產型公司而非技術創新型公司。華為進行了商業模式創新,新產品投入市場即以兩三年後量產的模型來定價,一開始就是虧損,這樣,西方競爭對手由於在成本上的劣勢,往往要丟市場份額,同時,不可能有小公司再度崛起。試想:王小二第一個豆腐店就定價8毛,還有人會開豆腐店嗎?  最近中國電信CDMA投標,華為跳水價,業界驚愕。其實在1998年的接入網,UT賣1800元每線,華為率先推出600元每線,UT消失了,華為佔領了70%的接入網市場份額。ADSL華為也是同樣的招數,華為寬帶市場全球份額第二。華為虧了嗎,事實證明,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華為大賺了。  如果華為是上市公司,就要對每季度的業績負責,就不能站在一個產品5年或者更長時間能不能盈利來定價,從而去佔領市場。如果以西方公司的遊戲規則去運作,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華為。  華為拓展國際市場也是如此,巴西市場從1998年開始拓展,連續8年虧損,2008年收入將超過1億美金。如果華為是上市公司,可能在第三年就砍掉了巴西分公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國際市場的業績。-----------------------------------------------......

華為 為什麼不上市?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句老話叫做“鑑古知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華為歷史上唯一一次吵著嚷著要上市的經過,也許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話說2001年,華為在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上市籌備小組,並且確定了“先私募引入戰略投資者,再整體上市”的總體思路。隨後,華為與IBM、摩托羅拉、英特爾、馬可尼、NEC等國際大公司進行了廣泛的接觸,邀請他們入股。其中,華為與“老師”IBM的接觸最為深入。2001年5月,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和具體負責引資工作的高級副總裁徐文偉曾經專程飛赴美國會見當時IBM的首席財務官約翰?喬依斯(John R. Joyce)。隨後,喬依斯指派了亞太區企業發展部總監黎廣強前往深圳華為總部商談細節。華為打算通過增發30%新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也就是說老股東不會套現,而是會將私募得來的資金留在華為來發展,這符合任正非看重長遠發展的性格。但是,任正非開出的其他條件卻非常奇怪:華為總共出讓不到30%的股份,卻要同時引入五六家戰略投資者,每家戰略投資者的股份比例不超過5%!這種條件顯然是IBM不能接受的,其他大佬同樣也都無法接受,他們又不是VC,佔這麼小的股份沒有什麼意義,他們大多希望能夠獨家入股,或者能夠和華為組建合資公司。這個私募談判的過程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年,來來往往的戰略投資者也談過了五六家,最後卻是無果而終。有關華為上市的細節大家可以看看吳建國和我合著的《華為的世界》。任正非又不是不懂資本運作:更早的時候萬科發行股票賣不出去的時候華為還曾經友情贊助了一把並大獲其利,這些年來賣華為電器、賣華為3Com,無不顯示出他對資本市場的精通和對投資時機的良好把握。那麼,既然知道這種條件根本不可能引來IBM這樣的“金鳳凰”,他又為什麼要一直堅持到底呢?這個問題我和華為內部人也探討過好多次,最後還是他恍然大悟,送給我八個字。是哪八個字呢?望梅止渴、畫餅充飢。讓我們看看2001年的華為都發生了哪些大事:2000年8月任正非開始在華為推動“內部創業”,他的本意是清楚冗員,卻不料包括李一男、黃耀旭在內的一班精兵強將紛紛出走,一下子動搖了華為的人心。還是在2001年,納斯達克股市暴跌,網絡泡沫破滅,任正非發出了“華為的冬天已經來臨”的呼喊。2001年,華為完成營業額255億元,年增長率從80%下滑到13.7%,第二年更是出現了歷史上的首次負增長。因此,在這樣的一種大形勢下,大張旗鼓地啟動上市,更多地是為了鼓舞士氣和穩定人心。到了當年10月,當華為把旗下從事通信電源業務的華為電器以7.5億美元的高價賣出去之後,任正非果然不再提上市的事情了。前面囉囉嗦嗦說了那麼多,說到底華為到底上不上市,關鍵還是要看任正非。那麼,任正非又是如何看待上市的呢?我想,很多企業的創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不能說出來的祕密,那就是企業絕對不能脫離自己的控制。這種想法不只是任正非獨有的,其實每一家成功的民營企業創始人都有類似的想法,像好利來的創始人羅紅也一直堅持不上市,就是因為怕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有人說我把股權設計得更復雜一些,或者我是大股東,不就沒問題了嗎?其實那也沒法完全保證,因為你要上市就必須引進新的投資人,就必須答應他們的一些條件,沒準因為哪個不經意的條款,作為創始人的你可能就失去了實際的控制權。你可能還是名義上的大股東,但是你實際上已經不管事了,我想很多人都明白我說的道理。其實,即使是在歐美也有很多這樣的企業家,他們在某個細分市場做得很牛,但是為了不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死活就是不上市,我們把這類公司稱作“小巨人”。即使......

華為是不是上市公司 怎麼查是不是上市公司

華為公司不是上市公司,因此也不承擔對外界透露財務狀況及公司運轉狀況的義務。

華為是上市公司嗎

華為沒有上市,任正非出身軍旅,又屢屢被傳華為有軍方背景,所以其境外上市有難度;股東人數眾多,達到幾萬人,境內法律規定又無法上市,所以……

上市公司公司都是一個逼樣,華為怎麼不上市

如果你只是想隨便了解下,下面這段話講的比較符合事實:一個公司要上市,有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包括股權結構,是否缺乏拓展業務所需要的資金等等。而在中國,上市的外部原因包括政府原因,市場原因等等。從華為公開的資料看,由於股權不集中(上市意味著管理層控制權可能被剝奪儘管可能性很小),以及持有原始股股東眾多(上市產生眾多億萬富翁,對社會影響不好政府會干涉,對公司影響也消極),另外,中國目前的股市市場狀況,非特殊時期是難以接受如此一個龐然大物的(如果按照融資49%算,或為融資將超過500億RMB以上,這對市場是一個致命打擊)。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華為不缺錢,一個公司不缺錢發展就不必上市,畢竟上市了很多東西得公開,還得接受股東和媒體的監督,許多信息都透明化,這對一個默默崛起的民營企業來說是不利的。所以,華為上市時間依然是個未知數。也許,等哪天華為整理好自己的股權結構了,需要更多流動資金去支持公司發展更加強大了,那就是其上市的時候。

但如果你想更深入的瞭解華為,建議看一下《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這本書

華為公司上市沒?

沒有,,由於華為是世界500強,,但把股份都分給員工了,,聯董事長才百分之5點多的股份,,不好上市

華為為什麼堅決不上市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23日上午,胡潤研究院發佈《2014胡潤百富榜》,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以1500億元身家成功登頂中國首富。 成千上萬個敗家娘們兒成就了今天的馬雲,也讓阿里巴巴這個企業受世界矚目。但是也有一些牛掰企業,宣稱誓死不上市,這又是為哪般? 華為任正非:活下來好過當第一 “不要總想著做第一,第二、第三,不要搶登山頭,不要有賭博心理,喜馬拉雅山頂寒冷的很,不容易活下來,華為的最低和最高戰略都是如何活下來,你活的比別人長久,你就是成功者。“任正非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裡這樣說。 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為不是好事,對員工本人也不見得是好事,華為會因此而增長緩慢,乃至於隊伍渙散。任正非這樣解釋為什麼不主張上市。 幾年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 羅奇率領一個機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任正非沒出面會見,只派了負責研發的常務副總裁費敏接待。事後,羅奇有些失望地說:“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 任正非對此事的迴應是:“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麼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麼關係呀?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 曾有英國教授提到華為時評價道:華為不過是走在世界上一些曾經輝煌過的公司走過的路上。這些公司在達到頂峰之前也是客戶導向的,也是不停奮鬥的,但達到頂峰後它們開始變得故步自封,聽不進客戶的意見了,於是就衰落了。 任正非清楚的知道華為目前的處境。華為真正需要的,不是技術,也不是資本,唯有客戶才是華為持續走向成功的根本。華為能夠存活20多年,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遠離資本力量的誘惑與控制。資本市場能夠快速催肥一個企業和一批創業家,但也能夠輕而易舉地摧毀它和他們的“虛幻成功”。 老乾媽陶華碧:跟我說上市,免談! 老乾媽陶華碧說,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 她教育兒子,就好生生做人,好生生經商。千萬千萬不要入股、控股、上市、貸款,這四樣要保證,保證子子孫孫做下去。 陶華碧認為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專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憑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這樣活得才有意義。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覺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義。” 國家商標局一位局長,有一年來老乾媽這裡,鼓動陶華碧上市控股。陶華碧堅決迴應老乾媽不控股、不參股、不上市、不貸款這四條原則。隨即拿出賬本讓商標局的局長隨便查。 陶華碧一個人撐起一個名族名牌,自信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業,固執地堅決不上市。 娃哈哈宗慶後:堅持小步快跑不上市 “人家說我們比較傻,不會用銀行的錢。我想還是穩定點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們堅決不做心裡沒底的事。” 宗慶後幾次提到“小步快跑”理論,這是娃哈哈擴張過程中規避風險的不二法門。他透露,娃哈哈母公司不會上市。 娃哈哈為何至今沒有上市是因為股東數量的問題。宗慶後透露,娃哈哈股東數量有15000個,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企業上市之前股東數量不允許超過200個,而且是要追溯到自然人。 比如娃哈哈15000個股東,組建一家公司參股娃哈哈,還是要按照15000名股東計算,這是中國證監會核准企業上市的一條紅線,很多家企業都被卡在這條紅線外。“全部整合上市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宗慶後透露這是娃哈哈目前上市最大的障礙。 “上市企業造假多的去了”,宗慶後覺得目前娃哈哈雖然......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華為不差錢,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想上市的

華為公司為什麼不上市

公司體制還不健全

還達不到上市要求

相關問題答案
華為是否是上市公司?
富士康是不是上市公司?
順豐是不是上市公司?
快手是上市公司嗎?
安利是上市公司嗎?
中國銀行是上市公司嗎?
樂視是上市公司嗎?
萬達集團是上市公司嗎?
哪些快遞是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都是雙休嗎?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