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端午節是什麼意思?
端午節人們要幹什麼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中秋佳節之際是什麼意思
就是正是中秋這個時候的意思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為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中秋節從2008年起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 嫦娥傳說
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 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編輯本段中秋月餅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1]。 民國年間,南京的月餅市場為廣(幫)式、蘇(幫)式和本地(幫)產“三分天下”,廣式的餡料以火腿、棗泥、椰蓉等為主,廠商以冠生園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樂園等。它們以聲勢浩大的廣告戰為手段,在報上刊登巨幅廣告,於櫥窗佈置霓虹燈。著名的蘇幫廠商有小蘇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廣告製作上頗具海派特色,愛搞噱頭;蘇式月餅質量不遜於廣幫,價格則較之便宜,故而節後盤點,財源滾滾勝於廣幫。廣幫的顧客是達官貴人、豪商巨賈;蘇幫的顧客多為小康人家;而廣大普通市民則樂趨本幫,雖然其餡料不過是葷五仁、素椒鹽兩種,全市100多家本幫點心鋪的店容店貌亦老氣橫秋,既不佈置櫥窗,更不打廣告,但都靠質量和誠信及價廉贏得顧客盈門,市場份額相對廣幫、蘇幫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秋月餅
。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
怎樣說端午節快樂的話
1、 端午節到了,記得吃粽子,我的祝福就是那翠綠的棕葉,包裹住幸福和甜蜜;你的快樂就是那飽滿的香米,數不清到底有幾粒。願你的生活開心又如意。
2、 端午節到了,送給你一個粽子,用祝福的粽葉,包裹一生一世的幸福,一心一意的愛情,一點一滴的關懷,一朝一夕的開心,祝你心想事成,闔家幸福!
3、 端午節到了,送你一個“艾香粽”,芳香四溢;送你一個“薄荷香粽”,涼爽夏日;送你一個“蓮子粽”,身體倍棒;送你一個“火腿粽”,胃口倍好。
4、 端午節到了,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為原料,用無憂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為絲帶,為你包了一個特別的粽子送給你!吃了它你永遠快樂、幸福。
5、 端午節快到了,忍不住想翻翻你的照,忍不住想看看你的笑,忍不住想撥撥你的號,忍不住想誇誇你的妙,忍不住想花花你的票,晚上請我吃飯好不好?
6、 端午節快到了,我用幸福米,發財棗,開心果,美麗豆,美滿仁,健康糖,無憂水,做成一個大粽子送給你,願你的日子就像它一樣甜蜜,端午節快樂!
7、 端午節我忙,對你我卻不忘;端午節我累,但你卻在我心內!吃著粽子我會想你,想你這個好朋友!不用粽子來表達,只用短信來問候,祝端午節快樂!
8、 端午祝福到:願幸福緊緊把你圍繞,願快樂永遠和你擁抱。願煩惱見你掉頭就跑,願平安永遠對你微笑,願健康總是格外關照。端午節,願你一切都好!
9、 滿街又聞粽葉香,眷戀源系汩羅江,纏纏綿綿情不盡,包包裹裹用心量。願你:捆不住幸福!嚼不夠甜蜜!剝不完快樂!剪不斷順意!祝你端午節快樂!
10、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如果你不樂我會給你買可樂!要樂咱倆一起樂,別揹著我偷著樂;如果你還不太樂,我會在你家門口擺攤賣可樂,祝你端午節快樂!
11、 片片粽葉片片心意;粒粒糯米粒粒真情;個個甜棗個個祝福!用絲絲牽掛把他們捆紮在一起,帶著縷縷粽子的清香,在端午節到來之際給我最想給的你!
12、 讓幸福的花都在今天開放,讓所有的歡樂與溫馨,都圍繞在你的身旁,粽子一包,小禮一份,以最誠懇的心意,為你獻上濃濃的祝福。祝你端午節快樂!
13、 人生中總有一些朋友最珍惜,總有一些日子難忘記,從夏走到秋,由陌生轉為熟悉,雖不能時時問候,卻在特別的日子,輕輕道聲:朋友,端午節愉快!
14、 時間,讓人品味等待的滋味;空間,使人倍感牽掛的美麗;有時人與人之間的祝福,不需言語體現,就如此刻你靜靜體味我誠摯的問候,祝端午節快樂!
15、 送給你一縷月光,映著我的影像;送給你一片白雲,浸透我的溫暖;送給你一陣輕風,帶著我的問候;送給你一條短信,連接你我友誼,祝端午節快樂。
16、 端午節,想你是最快樂的事;見你是最開心的事;愛你是我永遠要做的事;把你放在心上是我一直在做的事;不過,騙你是剛剛發生的事。
17、 端午節到了,我用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開心的粽子送給你,祝你端午節快樂!
18、 端午節到了,願你事業像龍舟一樣快進,家庭像香包一樣溫馨,個性像粽葉一樣飄逸,氣勢像雄黃一樣勁霸,快樂像糯米一樣粘上就不掉!
19、 端午節快到了,我送你一座後花園,園子裡栽的是智慧樹,流的是忘憂泉,開的是自在花,搭的是幸運橋,祝願好運好心情,端午節快樂。
20、 端午節送您五個五:祝您收穫多多,五穀豐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門;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樂多多,五彩繽紛;幸福多多,五福臨門!
21、 端午節祝福:我是粽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裡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祝端午節快樂!
22、 假如我的字典裡面有愛這個字,那麼後面的解釋一定是護雞篙課蕻......
中秋節是什麼的節日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 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所以,中秋當然是中國的拉
參考資料:www.a0598.com/lifetool/main/13.htm
發言稿《感悟傳統暢享端午》開頭寫賽龍舟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以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等多種方式來表達懷念之情。這不僅是為了紀念,更多地是崇尚“把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愛國情懷,弘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昂揚意志和不屈精神。 今年的端午節恰逢不尋常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災難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各路救援隊伍迅速開進災區,各種救援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災區,全國人民以捐錢、捐物、獻血等形式全力支援災區,捍衛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價值,催生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抗震精神,這正是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精神的真實寫照和展現。 2007年國家把端午節設為法定假日,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也為我們發掘和弘揚傳統文化創造了條件。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當前進行的抗震救災,是前所未有的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偉大實踐,全國人民所表現出的“難不倒”的抗震精神,不僅給端午節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傳統文化的筋骨。 過好今年的端午節,把抗震救災精神注入傳統文化,筆者認為,一方面,應積極營造節日氛圍,搭建吸引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平臺,喚醒人們關於端午節的記憶,如介紹端午節習俗,組織傳統文化展覽,讓人們在感受節日歡樂之餘,獲得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認同;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挖掘這次抗震救災中湧現出的英雄事蹟、感人故事,培育和豐富我們的民族情感,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凝聚民族力量。我想,這無疑會超出節日本身的意義。 華夏五千年,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當華夏兒女永遠銘記這場災難,並把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注入傳統節日文化、從中汲取強大力量之時,中華民族必將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
聊聊熱門話題端午節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裡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裡,才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裡。後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湧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裡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裡。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緻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寫清明、端午。中秋的古詩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宋.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不用說,你也知道那些詩是什麼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