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養醫是誰提出的?
以藥養醫的歷史發展
20世紀50年代,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公立醫院生存發展,國家明確公立醫院可以將藥品加價15%後向群眾提供。 1981年3月,為扭轉衛生機構不善於經營核算的局面,衛生部下發了《醫院經濟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加強衛生機構經濟管理的意見》,在此基礎上,1985年中國正式啟動醫療改革,核心思想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以“只給政策不給錢”為主導思想,和以“建設靠國家,吃飯靠自己”為主要精神的第一次醫改,在刺激醫院創收,彌補收入不足的同時,也影響了醫療機構公益性的發揮,釀成“看病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後患。這一時期,醫藥代表出現,他們成為醫藥企業與醫生之間的重要紐帶角色。在這個逐步推高藥品價格的利益鏈條中,藥品零售價格的40%~60%留在了醫生和醫藥代表環節。藥價的虛高也隨之出現。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醫改研究報告稱,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這份報告讓2005年成為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的起點。2006年9月,成立了由11個有關部委組成的醫改協調小組,國家發改委主任和衛生部部長共同出任組長,新一輪的醫改正式啟動。2009年,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試點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努力讓群眾看好病,切實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2009年10月,發改委出臺《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表》控制基本藥物價格。2010年9月安徽省首次按照新的模式集中採購時,由於讓中標企業自選配送商,導致配送企業過多,市場分散成本增加配送滯後,後來不得不重新調整。2011年10月20日,北京啟動解決“以藥養醫”現狀的大醫院改革,擬推出一系列具體政策,包括在各醫院減少藥品數量,適度提高市民醫藥費中診療價格所佔比重,並試點進行醫院藥房“託管”的舉措,以此切斷“以藥養醫”。2011年11月21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表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正在醞釀完善,安徽模式的一些做法經完善後,可能向更大範圍推廣。據消息人士透露,基層用藥應可得到更大自主權;另一方面,基本藥物集中招標採購的安徽基藥採購模式中,借鑑國外的“雙信封”制度有可能稍作改動,移植到大醫院的藥品招標採購中。2012年1月,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十二五”醫改需要突破八個關鍵問題,取消以藥補醫是其中之一。陳竺在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為取消“以藥補醫”列出時間表:2012年先行在300個縣試點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以藥養醫 什麼人提出來的 10分
以藥養醫是以醫生的勞動來實現藥品的高附加值,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醫院從藥品生產企業或醫藥公司購進藥品,經過錠生診斷流程後將藥品科學地分流到消費者(患者),實現藥物的最大價值,併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醫院所花成本不僅為採購人員的工資福利支出、藥品運輸費用和保管費用,更重要的是醫生的專業指導,因此藥物的附加值大增。醫院藥品零售價高於藥店是合理的,以高出幾倍、十幾倍的價格賣給患者,顯然就不屬於暴利。這是知識經濟時代,不尊重科學是這個時代發展的瓶頸。我覺得是自然形成的 慢慢大家就有了 這種概念了
以藥養醫的介紹
以藥養醫是以醫生的勞動來實現藥品的高附加值,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以藥養醫是起源於1950年代的中國醫療體制。2011年10月,北京啟動解決“以藥養醫”現狀的大醫院改革,試點進行醫院藥房“託管”的舉措,以此切斷“以藥養醫”。2012年1月,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取消以藥補醫。2015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其中除了對麻醉、第一類精神藥品仍暫時保留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
中國為什麼要以藥養醫,老百姓的福利
國際醫療的利潤包括藥品,診斷費,管理費等,我國的藥品價格不透明導致藥價上出現問題,出現以藥養醫的名詞,為了規避這一問題,採用藥品零差價,改用提高診療費的方法來實現利潤,其實真正實現醫療福利的還是醫保。
以藥養醫 的意思。
以藥養醫是以醫生的勞動來實現藥品的高附加值,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中國現在是以藥養醫嗎?
醫生的基本工資是合法的?多給,病人開貴的藥。,可以賺外快。拿提成。逼,自己的基本工資,多了好多倍。
取消以藥養醫中有哪些利益相關者
可以防止大夫過度亂開藥,開價高的藥、重複開藥,更可以預防藥醫之間的腐敗現象滋生蔓延。
“以藥養醫”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以藥養醫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因為政府投入不足,醫院收入主要靠自己創收,他們創收的門路大致有幾條:
1、賣藥。賣貴藥,多賣藥,甚至收取醫藥公司的提成。
2、過度檢查。檢查費用很高,本不應該做的檢查全做,獲得收入。
3、高端器材的使用。比如安裝心臟支架,本來可以安一個,醫生要安兩個、三個。安支架的價格非常高,進口的支架,到岸價格是2000美金,但是到醫院都6000美金以上。
這種逐利機制,使公立醫院偏離了公益性的方向。老百姓看不起病,同時老百姓也用了很多不該用的藥。
以藥養醫也導致了藥品生產流通領域出現的種種亂象以及行業不規範行為,伴隨以藥養醫而來的,除了養活公立醫院外,還有大面積的腐敗現象,“以藥養醫”變成了“以藥腐醫”。
為保障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政策順利實施,4月8日至4月9日,北京市、區兩級價格主管部門共出動133個檢查組,執法人員322人次,對全市參加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270餘家醫療機構開展價格檢查,重點檢查醫療機構是否按時準確執行醫改新政,是否存在不按規定執行明碼標價與收費公示制度,醫事服務費、435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不執行政府指導價,銷售藥品不執行零差率的行為。
從檢查情況看,4月8日凌晨各醫療機構順利完成了新舊收費系統切換,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醫院向社會公開承諾藥品價格(除中藥飲片)實行零差率。目前新政策執行情況良好,明碼標價規範到位,市場價格秩序總體平穩。
破除以藥養醫政策的意義和措施
意義就是讓藥醫分家後,
患者出了問題,
便於他們推卸責任。
找醫,醫說是藥的責任,
找藥,藥說是醫的責任。
第二,便於醫藥界謀取更大的利潤。
以藥養醫時,醫生的處方基本是免費的,
患者看醫生後,只需要出購藥的錢即可,
分家後,患者出過處分錢後,再去出藥錢,
一頭出錢,變兩頭出錢了。
“以藥養醫”破局醫改什麼時候落實?
“今年的醫改任務中明確了兩個時間點,一是在今年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必須要拿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第二是9月30日前,全國所有的城市公立醫院都要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5月1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就2017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舉行專題發佈會,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樑萬年司長說。
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督……5項制度建設的56項任務,而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就是全部取消藥品加成。2017年是工作落實年醫改就這樣大刀闊斧、真刀真槍地幹起來了。取消藥品加成後怎麼辦,老百姓能否人人享有公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騰籠換鳥”值得借鑑
“公立醫院改革需要‘三醫聯動’:醫保、醫藥和醫療要聯動,很核心的一個任務就是要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新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新的運行機制叫做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樑萬年說。
而破除以藥補醫,最關鍵的一個切入點,就是取消藥品加成。現在公立醫院的主要補償渠道有三個,即政府補助、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加成。改革就是要把第三個補償渠道去掉,由三個渠道變成兩個渠道。對此,樑萬年認為,福建省三明市的騰籠換鳥做法值得思考與借鑑。
騰籠換鳥的第一步是取消藥品加成之後提高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如果沒有騰出空間,勢必就會增加老百姓的就醫負擔。”樑萬年說,騰空間主要可以通過推行兩票制、擠出高值耗材水分等舉措進行流通領域的改革。此外,通過對醫院診療行為的合理監管,可以為醫保節省經費。
騰出空間之後就可以調結構了。“醫生存在不合理診療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沒有理順,不能反映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樑萬年認為,調結構主要就是提升體現醫務人員勞動技術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
“一個很核心的標誌,現在公立醫院整個收入結構當中,過去藥品、耗材這些物化為主的收入大概佔到60%—70%之間,真正反映勞務技術價值的醫務性收入也就30%左右。通過這種改革,能夠使藥品和耗材的總體收入佔比下降到50%以下。”樑萬年說。
樑萬年指出,現在改革比較早的地區,比如福建三明市的藥佔比已經在30%以下了,反映勞務技術價格的收入比重由過去的30%左右現在提高到50%甚至60%。結構調整過來後,醫院總收入含金量增大,可以反過來建立符合行業特點和崗位特點的薪酬制度,來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這樣就真正做到了通過改革,使醫院的運行沒有受到影響,使醫保基金可持續,使老百姓整體醫療負擔沒有增加,而醫院進入良性的運行軌道。
陽光采購促藥價合理迴歸
“以老百姓常用的降低血糖藥‘格華止’為例,原來受政策限制不能進入基層醫療機構銷售,這次實現陽光采購以後,患者可以在家門口的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和取藥。與此同時,民眾還享有藥品降價帶來的優惠,比如格華止的降幅達到8.9%,20片是23.13元。”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常藝說。
30多天前,北京市開始在全市36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同步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這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來說,真是天大的好事。”常藝說,醫藥分開改革,社區與大醫院可以在採購品種上實現統一,社區能夠採購到大醫院所有的藥品,再加上前期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也出臺了社區和大醫院的醫保報銷目錄統一的利好政策,極大推進了北京分級診療工作的落地。
的確,基層醫療機構和二、三級醫院的採購平臺合二為一,上下聯動,也就是實現了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採購目錄上下一致,為分級診療制度的奠定打下了基礎,方便了患者就醫和取藥。
這只是眾多醫改工作的一個縮影。據北京市衛計委通報,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