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在古文中的意思?
在古文中假以是什麼意思?
假以:給他以……
假: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如現代人說的“假借”。後引申為“給予”(相對於被借方而言)。如“假以兵權”,是授予他兵權的意思。“假以時日”,是給他時間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假的意思
1 休假、假期
聊假日以消憂。——王粲《登樓賦》
2 假裝、與真相反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3 借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成公二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 虢。——《左傳·僖公五年》
4 租賃
久假而不歸。——《孟子·盡心上》
5 授予
假大兵權。——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假以時日
6 寬恕
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北史·魏世祖紀》
7 假設
假之有人而欲南,無多。——《荀子·正名》
文言文中有假使意思的詞
假使,指提出一種假設,相當於“如果”、“假如”。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假使臣得同行於 箕子 ,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
1. 如果。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假使臣得同行於 箕子 ,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三國志·魏志·張既傳》“使參軍 成公英 督千餘騎挑戰……斬首獲生以萬數” 裴松之 注引 晉 魚豢 《魏略》:“會 遂 ( 韓遂 )死, 英 降 太祖 …… 英 乃下馬而跪曰:‘不欺明公,假使 英 本主人在,實不來此也。’”《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陳侍御奏摺》:“假使撤三藩,平 準 部,稍一濡滯稽遲,事機已失,悔之何及!” 劉半農 《敲冰》詩:“假使一世沒有太陽呢?”
2. 即使,縱使。
《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 朓 嘆曰:‘假使 班 、 馬 復生,無以過此。’” 唐 白居易 《凶宅》詩:“四者如寇盜,日夜來相攻,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朱子語類》卷一二二:“假使 漢高祖 能行 夏 時,乘 商 輅,亦只是 漢高祖 ,終不可謂之 禹 、 湯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 蘇秦 、 張儀 、 陸賈 、 酈生 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王力 《中國格律詩的傳統和現代格律詩的問題》:“假使我們希望由一位作家創造出一種形式,而這種形式又能成為群眾公認的格律,這恐怕只是一種空想。”[
若'字在哪個文言文裡面是假如果的意思
●若(ruò)
◎ 如果,假如:天~有情天亦老。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國,將為亂。——《史記·趙世家》
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左傳·隱公十一年》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說);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