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26

淞滬戰役的意義

淞滬戰役: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即加強了對經濟重心上海的挑釁。1937年8月9日,日軍侵入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滋事,藉此集中多艘戰艦,並以海軍陸戰隊登陸,要求我撤退駐滬保安隊,經我嚴詞拒絕。其後,日軍長谷清師團企圖重演“七七事變”,於8月13日上午9時15分,集結駐滬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約萬餘人,向我保安隊進攻,淞滬戰事拉開揭幕。中國軍隊第9集團軍於次日完成圍攻準備,15日晨攻擊據守上海市區約1.5萬日軍,重點指向日海軍陸戰隊主力所在的海軍營房,但因日海空軍實力遠超中國軍隊,故我軍損失慘重,多次攻擊亦未能成功。

此戰堅定了中國抗戰必勝的信心,振奮了全國同胞的愛國熱情,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白日夢宣告破滅,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時間。而中國軍隊的犧牲精神和戰鬥能力也獲得了各國軍事觀察家的高度評價。擁有強大作戰潛力的中國遂在艱苦戰爭磨鍊之下,慢慢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上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力量。

淞滬會戰的歷史意義?

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

為什麼說淞滬會戰意義非凡

淞滬戰役改變了日本的進攻方向

813淞滬抗戰前,戰局重點在北方,如果日軍走昔日蒙古滅宋老路

從河北殺入河南、山西、陝西,然後進入四川,中國的後方就沒了,將被處於各個擊破的狀態

日本的火力、協同優勢可以得到有效發揮

但淞滬戰役開打後,日本的進攻方向變成了東西向,展開正面小,優勢無法充分發揮,在武漢會戰後早早陷入僵持

而且力量分散,南北不能相互呼應,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解析為什麼叫淞滬會戰

因為在吳淞口和上海(滬)打的,所以叫鬆滬會戰。

你覺得淞滬會戰的意義是什麼

在淞滬會戰的3個月中,全中國上下團結一心,達成了“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的共識。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中國堅持抗擊日寇達到百日之久,使得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抗日實力與決心,產生刮目相看的態度。淞滬會戰的意義更在於,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言,將中日戰爭拖入持久戰。一旦日軍無法速戰速決,也就決定了它最後失敗的命運。

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的有什麼區別,還是意義一樣的。

兩個戰役發生的時間不同,將領也不同.淞滬抗戰:時間: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主要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等經過: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謀在上海製造事端。1月27日夜,日軍步兵在浪人的掩護下前進,遭到中方警察例行詢問,當浪人辯解時,其後的步兵突然開槍。4名警察迅速進入掩體還擊,淞滬抗戰正式爆發。鹽澤幸一揚言三天佔領上海。 上海軍民義憤填膺,擔負滬寧地區衛戍任務的第19路軍3個師共3萬餘人,第60、第61師分駐蘇州、南京一帶,第78師2個旅駐守上海,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戰。結果: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之下籤署《淞滬停戰協定》。日軍返回戰前防區(上海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中國軍隊暫留現駐地(滬寧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區。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主要將領:蔣介石、張治中、陳誠等經過:1937年8月9日,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藏,駕軍用汽車強行衝擊虹橋中國軍用機場,被機場衛兵擊斃。事件發生後,中國上海當局當即與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決。但日軍無理要求中國軍隊撤離上海、拆除軍事設施,同時,向上海增派軍隊。8月13日, 日軍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黃埔江中的日艦為基地,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上海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開始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淞滬抗戰。結果:11月5日拂曉,日軍利用大霧、大潮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陸,對淞滬實施迂迴包圍。中國右翼軍部分沿海守備部隊已抽調支援市區作戰,猝不及防,陣地相繼失守,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10集團軍於11月6日佔領金山,力圖與上海派遣軍達成合圍。蔣介石被迫於11月8日下令全線撤退,日軍於11月9日佔淞江、11月12占上海。至此,戰役結束。

在中華民族的抗戰中淞滬會戰具有什麼重大意義

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日軍在上海浴血纏鬥三個月,才勉強攻下國軍的陣地,已經使得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抗日實力與決心,產生刮目相看的態度,而日軍久戰未勝,日本的民心士氣,則出現了懷疑與困惑。日本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無法在短期內結束與中國的戰爭,那麼日本就將面臨其戰略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日本缺乏戰爭與民生的資源,根本經不起長期的消耗,一旦它無法在中國戰場上達成速戰速決,那麼最後的潰敗,也就成為日本無法避免的命運了。

在淞滬會戰驚心動魄的三個月當中,全中國上下凝聚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中日的淞滬大會戰規模空前,改變了中日決戰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後的戰爭發展方向。當時蔣介石決定將主力東調,尋求上海決戰的策略是否適當,引起了諸多爭論。

總體評價

就大戰略而言,因內戰剛結束不久,中國國民經濟正逐漸恢復(1936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戰前最高峰),陳誠本人也正在負責利用進口武器裝備50個國防師的計劃(如與德國合作,用江西大餘的鎢礦石換取德國武器),在上海與日軍大戰則勢必終止中國的抗戰準備而倉促與日軍決戰。

實際當時日本決策機構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對是否全面侵略中國搖擺不定,以參謀次長石原莞爾為代表的“不擴大派”暫時佔了上風。石原為當時實力派人物,因當時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為皇族只是掛名,軍部實權在參謀次長石原手裡。石原甚至主張:“可以將我華北全部駐軍一舉撤至山海關滿州國界,然後由近衛首相親自飛往南京與蔣介石促膝交談,以解決日華間根本問題。”日本這個方案,是通過回覆到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態,換取國民政府對東北偽滿洲國的正式承認。國民政府本可利用此次談判與日本週旋,儘量贏得更多時間,然而當高宗武返回南京時,“八一三事變”正好爆發,中國軍隊進攻上海日軍後,石原莞爾被迫辭職,日本統帥機構決定全面侵華,可見陳誠主動挑起上海戰事的失策。另京滬一體,上海既為前線,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就直接暴露在日軍兵鋒之下,日軍增兵上海後很快就直搗南京,對中國抗戰震動極大。

正面評價

中國部隊機動性極差,假如完全採取守勢作戰,將會無法取得戰略主動,日軍若是掌握全面戰略上的主動——一旦它在華北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遲早會對長江三角洲的政治、金融重心發動攻擊,這時蔣介石將根本無法兩面兼顧。因此不如由中國主動在上海發動攻勢,強迫日軍改變戰略決戰地點,對於中國更為有利。

所以中國放棄在華北的決戰,以及在華東果斷形成決戰,是掌握戰略主動的正當決策,一旦由日軍控制戰略主動,華軍將更會首尾難以兼顧。從日軍華北方面軍戰鬥序列的組成,即可顯示日本對於在華北決戰的準備十分迅速與完整,假如華軍真的以主力反攻華北,蔣介石更是鞭長莫及無法有效指揮,而漫長的補給線,也將會發生無法支持一百個師作戰的嚴重後勤問題,因此日軍將會在華北更為輕易地大獲全勝。此外,日軍仍是可以以海空優勢,隨時威脅上海地區,中國無法將有限的兵力,分散佈防。

負面評價

中國統帥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滬,既削弱了華北抗日戰力,又未保住京滬杭地區;而上海、南京失守,長江門戶洞開,對武漢和華中腹地威脅極大。這不能被視為是戰略上的成功。”

蔣介石雖然早有作戰計劃並決定出其不意地發動進攻,但是對於日本方面對中......

凇瀘會戰的意義,時間和意義是什麼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1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江陰保衛戰開始。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意義:中國以幾十萬傷亡的代價換取戰略的開展,為全面持久抗戰奠定勝局,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大話,為軍工業的轉移爭取了時間,奠定勝利的物質基礎

淞滬會戰的作用,意義,影響拜託了各位 謝謝

凇滬會戰歷時三個月,其慘烈程度為現代戰爭史上之少見。中國軍隊人數雖多,但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後來的西方軍史家說,凇滬戰役就象一次落後武器裝備的展覽會;日軍裝備優良,加上有空軍及沿江艦隊的炮火支援取,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頂得上國軍的十個師。日軍參戰達9個師團22萬餘人,傷亡9萬餘人,中國軍隊參戰6個集團軍約70個師共70餘萬人,傷亡25萬餘人。淞滬戰役得到了全國人民特別是上海人民的有力支持,70萬國軍的浴血奮戰,使日軍被迫改變由北向南佔領中國的戰略部署,打破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時間,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忱,其對中國後來的抗戰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麻煩採納,謝謝!

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的有什麼區別,還是意義一樣的。

是不一樣的,淞滬抗戰是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發生的抗日戰鬥,最終導致了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之下籤署《淞滬停戰協定》。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最終是國民黨軍隊戰敗,並撤離上海。

相關問題答案
淞滬會戰意義?
淞滬會戰失敗原因?
淞滬會戰失利的原因?
北京冬奧會的意義?
奧運會的意義和來歷?
熵增原理的社會學意義?
觀摩會的意義?
大學召開團代會的意義?
學校運動會的意義?
採訪校運動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