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圍城死了多少人?

General 更新 2024-11-20

太原市滿州墳的來歷

zz自www.tydao.com/2008/bainian/11jiangjun.htm

百年浮華——尋訪太原歷史文化遺存第十一部:將軍的決擇——滿洲墳

2008年10月,20個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的“老地名”躋身太原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地名,做為一種以非物質形式流傳的歷史文化遺存,濃縮了大量的歷史信息,體現著文化的延續性和城市的文化底蘊,是瞭解社會風貌的重要窗口,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具有重要意義。相對於這一批大多擁有上千年曆史的老地名,我更感興趣的是形成或廣泛使用於近代的地名,尤其關注與之相關的人物和故事,《百年浮華》系列將陸續推出幾個烙印著近代時代背景的老地名。

以“墳”為名,是過去很多地方的傳統命名規則,太原也不例外,在這些地名中,有的已經消失,例如在上個世紀兩次經歷戰火的黃家墳;有的已經改名,例如以北齊徐顯秀壁畫墓而揚名的王家峰;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例如七府墳,這裡曾是明代晉王朱棡第七子的家族墓園,再譬如趙北墳、千家墳、閻家墳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雖然它已經不是正式的地名,卻一直根深蒂固於市民心中而口耳傳承代代沿用,例如滿洲墳。

滿洲墳,僅從名字就可以判斷出它的來歷,這是一個與滿族人和清王朝有著密切聯繫的地名。1644年,八旗軍隊用紅夷大炮轟開了太原城牆,從此開始了滿族人在這座城市定居的歷史,為了保護旗民的安全,他們在太原城內西南角構建了“滿洲城”。光緒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86年,汾河的大水淹沒了滿洲城,城內的旗人只好在太原城內東南角修建了“新滿城”。這兩處滿洲城的確切地點,就在今天的舊城街和新城街,而位於首義門外的荒地,則成為滿族人的公共墓地,滿洲墳因此而得名。辛亥革命以後,日益沒落的滿族人失去了種種特權,甚至包括對於墳地的所有權,此後的滿洲墳成為一個亂葬崗,埋骨於此的,不僅有城市貧民,甚至還有晉綏軍高級將領。1937年,對失守天鎮負有責任的第61軍軍長李服膺中將被閻錫山下令槍決,死後即被草草埋葬在滿洲墳,太原保衛戰前夕,李服膺的舊部楊維垣少將等一批軍官曾集體前往祭奠。20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太原市區開始向城外擴展,滿洲墳逐步被首義關街和自新路包圍,周邊的喧鬧使得墳園不再淒涼,一些流民甚至寄居於此。新中國文壇山藥蛋派的領軍人物趙樹理,1930年因為通共證據不足而被山西當局從反省院釋放之後,在貧困潦倒之中就一度流落於滿洲墳與乞丐為伍。雖然這段歷史鮮為人知,但趙樹理在其代表作《李家莊的變遷》中,曾經提到過他熟悉的新南門外滿洲墳。

1935年出版的太原地圖中的滿洲墳

滿洲墳古槐,攝於1999年

1949年7月8日下午,又一位將軍來到了滿洲墳,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第30軍軍長戴炳南。在太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特別法庭剛剛結束的庭審中,因為破壞黃樵鬆起義,戴炳南被判處死刑,第30軍27師師長仵德厚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佩戴所有勳章的最後要求沒有獲得允許,伴隨戴炳南上路的只有沉重腳鐐和手銬,一聲槍響之後,戴炳南垂下了頭顱卻並沒有倒地,扭曲的鐐銬仍在支撐著已經靈魂飄飛的軀體,行刑士兵和監刑軍官再一次舉起了槍,戴炳南在密集的槍聲中栽倒在滿洲墳荒涼的土地上,有關他是被機關槍處決的談資也在太原市民中不脛而走。黃樵鬆、戴炳南、仵德厚,三位同生共死十餘年的袍澤,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一個......

關於太原城的問題

街道介紹

解放路

南北走向:南起迎澤大街,北至勝利街。

該路是1955年至1959年,在原大南門、南市街、活牛市、麻市街、師範街、後小河、坊山府、小倉巷、大北門、土門街、上北關等十一條舊街的基礎上拓寬新建的。當時因沿路一帶是太原解放最早的地區,時稱太原解放的先聲,故1955年9月20日被太原市人民委員會正式命名為解放路。

新建路

南北走向:南起迎澤大街,北至大同路。

該路原是沿太原古城西門——振武門、阜城門外的護城河。明萬曆37年(公元1609年)6月,曾在該護城河的西邊,建起一座河神廟,並鑄獨角鐵牛置壩堰之上,以鎮水患。隨著改朝換代,護城河年久枯乾,成為一條城壕。解放後,在此城壕上建成一條寬13米的瀝青馬路,1955年9月20日,太原市人民委員會正式命名為新建路。1982年拓寬為50米,現在是太原市市區縱貫南北的一條主幹線。

五一路

南北走向:南起五一廣場,北至勝利街。

日軍入侵太原時,這裡是從紅市街北口,至精營中街北口的一條水泥馬路,時稱新開路,亦稱詳街。到1949年,太原解放後,才將新開路、首義門、松花坡、精營中正街、新民頭條、新民五條拓寬新建,向北延伸至勝利街,建成今日之路。1955年9月20日,市人民委員會以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之意,遂將之命名為五一路。

建設南(北)路

南北走向:南起長風街,北至勝利街東口。

這裡原是舊太原東城外的城壕,當時沿壕僅有一條狹窄土路。1983年我國國民經濟建設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始,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此修建一條南北通道。為了表達全市人民建設新中國的決心,故將此路命名為建設路。建設路是縱貫全市南北的主幹線之一。1953年開始修建,1955年9月20日,太原市人民委員會決定,以五龍口為界命稱建設南路。1982年6月,市革命委員會又決定,以太原火車站為界,分別命名為建設北路、建設南路。

南內環街

東西走向:東起建設南路,西至晉祠路。

南內環街是太原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條街道。作為太原市IT界的中心,全省電腦硬件的集散地,聚集了上百家省內最優秀的軟硬件商。

迎澤大街

東西走向:東起太原站,西至迎澤大街。

該街是解放後,在迎澤門(今大南門)外、護城河以南的一條不足兩米寬的土馬路基礎上拓寬建成,因地處迎澤門前,故1958年9月,太原市人民委員會正式命名為迎澤大街。1976年迎澤大街向東延伸至太原火車站,稱迎澤東大街。1982年市政府將迎澤東大街和迎澤大街合併,統一命名為迎澤大街。

府西街

東西走向:東起解放路,西至漪汾橋。

府西街系由古老街道擴展,合併而成。宋、明以來,設陽曲縣治於此,當時的縣衙設在今府西街67號(太原市藥材公司製藥廠)大院內。以下三橋南口為界。往東至中級人民法院一段,稱灰市街;往西至半坡街北口一段,稱縣前街;由半坡街北口往西至舊城牆一段,稱市兒頭。民國二十年(1931),閻錫山設都督府在今省政府處,改灰市街為府西街。解放後,在打通解放路時,將府西街、縣街、市兒頭三街合併。因位於省政府之西,故稱府西街。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五日,經太原市人民委員會284號文件批准為現名。

長風街

東西走向:東起建設南路南口,西至汾河。曾用名三營盤西街。形成於三十年代東末,位於三營盤之西,曾名為三營盤西街。1982年9月,市革委命名為長風街,取“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三營盤,現為地城名稱。日軍侵華時,在此設置軍營,後閻錫山騎兵部隊亦駐於此。營盤為軍營之俗稱,該營盤位於二營盤之南,故以順序稱之為三營盤。

柳巷

......

十月圍城七大死士如何死的

好像只有六個死士吧,不過為了保護孫中山犧牲的又何止這六個人呢。先把那六個死士說下吧,第七個就有待其他朋友加了。

王復明(巴特爾飾)先被匕首刺傷,後死於清兵貌似短槍(好像雨傘柄的說)的暗殺武器下;

方紅(李宇春飾)追其殺父仇人到一個裝滿炸藥的店鋪內,最後自己在外用武器鎖住店門與殺父仇人同歸於盡;

劉鬱白(黎明飾)在孫母樓下因阻止清兵受重傷,後砍斷閻孝國辮子被閻憤怒砍殺;

沈重陽(甄子丹飾)身受重傷才把閻孝國手下的軍官幹掉,最後因阻擋閻孝國被其馬撞死;

鄧四弟(謝霆鋒飾)在假車隊被閻孝國趕上後為了保護李重光纏著閻直至被打死;

李重光(王柏傑飾)因假扮孫中山一路被清兵追殺,後被閻孝國折人力車的扶手插死;

太原(古稱晉陽)被火燒了幾次水淹的幾次。

1一樓說的公元前453年那次;2 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圍城攻打近半年,北漢主劉繼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晉陽。宋太宗一則仇視晉陽軍民的頑強抵抗,二則懼怕別人再踞晉陽成“龍”,便下令焚燬晉陽城,並引汾水、晉水淹灌廢墟,進而使歷時1400多年的晉陽古城毀於水火。 3 宋朝後期及金元兩代,北方又是亂世,太原城又遭戰火之劫 不對之處多多指點

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是哪幾場

什麼叫慘烈?第一是無謂的犧牲和巨大的傷亡;第二是曠日持久的時間和無路可退的絕望心情。

同時符合這兩點的,我認為最慘烈的戰役要算是太原戰役了。

首先是戰役時間長,從1948年7月一直打到了1949年4月,中間解放軍因為傷亡過於巨大曾經兩次主動停止了進攻。這在1948年以後解放軍的戰鬥歷程中是非常罕見的行為。

其次是平民的傷亡巨大,太原城的所有男女老幼都被編入了作戰組織,成為了軍隊的炮灰和犧牲品。而解放軍方面也動員了近百萬民工支前,支前民工也有相當傷亡。

第三是戰鬥方式殘酷。閻錫山採用了碉堡死守的方式,在太原裡裡外外設置了近萬座各式各樣的碉堡和工事,結果整個戰役過程就演變成了圍繞著碉堡的慘烈攻堅戰。在解放軍的攻堅過程中,國軍還會不斷進行整營整團的反衝鋒,結果就造成了每一座碉堡都要經過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反覆攻堅過程。最後在已經成為廢墟的碉堡上已經無法構建工事,只能用戰場上的屍體堆積掩護。雙方經常是數百兵力扭打於幾十米上百米的陣地上,然後同時遭到雙方火力的覆蓋打擊。全軍覆沒後,新的部隊繼續投入進來攻佔陣地,周而復始。

四是傷亡巨大。僅圍繞太原周邊堡壘要塞的爭奪,雙方就付出了近兩萬兵力。整個戰役雙方正規軍傷亡超過六萬,國共各半,平民傷亡已經無法統計。其中解放軍八縱24旅71團在反覆的進攻和苦守,然後再進攻中幾乎整建制被打光了。

五是戰役對雙方從指揮官到最底層的身體精神都造成了巨大傷害打擊。解放軍攻城總指揮徐向前被攻城部隊的巨大傷亡折磨的舊病復發,戰役中一度只能靠躺在擔架上指揮,最後的攻城部署不得不臨時拜託給了路過的彭德懷。國軍閻錫山在戰役當中數次要自殺最後搭進去了包括自己最寵愛的五妹在內的數位親人。對太原圍城六月,城內居民無衣無糧食,後期甚至連房子都沒有了。每天在炮火中苟延殘喘,痛苦萬分。

在戰役過程中,國軍黃樵鬆和解放軍代表晉夫已經在城內見面,商量起義。如果起義成功,此後的巨大傷亡都可避免。但是起義消息被洩露,黃樵鬆和晉夫都被押送南京,祕密處死。太原最終成為了一座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的城市。

在解放軍對太原發動總攻時,渡江戰役已經已經發動,解放軍正在摧枯拉朽的橫掃東南,太原其實原本不用如此慘烈。整個渡江戰役中,解放軍殲敵43萬人,自身僅傷亡不到5萬。而太原戰役只殲敵十萬左右,解放軍傷亡即超過3萬。慘烈可見。

靖康劫難:揭祕宋微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虜後是怎麼死的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後,先被關押在五國城,因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將衣服剪成條,結成繩準備懸樑自盡,被欽宗抱下來,父子倆抱頭痛哭。後金人又將二帝移往均州,此時徽宗已病得很厲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欽宗發現時,屍體都僵硬了。

徽宗的屍體被架到一個石坑上焚燒,燒到半焦爛時,用水澆滅火,將屍體扔到坑中,據說,這樣做可以使坑裡的水做燈油。欽宗悲傷至極,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說活人跳入坑中後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燈油用了,所以,不準欽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時54歲,徽宗死後,欽宗繼續遭受折磨,最後也慘死在北方。

紹興二十六年(1156)六月,宋欽宗病死,宋欽宗死因另據遺《大宋宣和遺事》,1156年6月,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出賽馬球。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

李敖批龍應臺:1949哪來的大江大海?

[導讀]李敖看來,1949年明明是殘山剩水,哪來的大江大海?本文摘自《文史參考》2011年第9期編者按:一向以罵人出名的李敖這一次把矛頭對準了龍應臺和她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這本書是龍應臺花了一年多時間尋訪親歷者和歷史照片構成的口述歷史,試圖去挖掘1949年那飽受戰爭重壓、離亂內傷的一代人的命運。李敖批判龍應臺只看現象,不見原因,只訪小人物,不掌握高層動態。李敖稱,他花了大半生的努力打敗了蔣介石的文宣團隊,龍應臺用另外一個形式來延續蔣介石的思路,這激怒了他。於是,李敖以自問自答的形式,用40天的時間出了這本《大江大海騙了你》,半生鬥罵國民黨的李敖看來,1949年明明是殘山剩水,哪來的大江大海?這是蔣氏思維,也正是龍式錯誤。本文節選“長春圍城”與“太原五百完人”兩節,供讀者辨析。(小標題為編者加)長春圍城餓死平民幕後龍應臺用很大篇幅,寫國共內戰,寫到長春圍城:長春圍城,應該從一九四八年四平街被解放軍攻下因而切斷了長春外援的三月十五日算起。到五月二十三日,連小飛機都無法在長春降落,一直被封鎖到十月十九日。這個半年中,長春餓死了多少人?圍城開始時,長春市的市民人口說是有五十萬,但是城裡頭有無數外地湧進來的難民鄉親,總人數也可能是八十到一百二十萬。圍城結束時,共軍的統計說,剩下十七萬人。你說那麼多“蒸發”的人,怎麼了?餓死的人數,從十萬到六十五萬,取其中,就是三十萬人,剛好是南京大屠殺被引用的數字。一百多公里的封鎖線,每五十米就有一個衛士拿槍守著,不讓難民出關卡。被國軍放出城的大批難民啊,卡在國軍守城線和解放軍的圍城線之間的腰帶地段上,進退不得。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野地裡,一望過去好幾千具。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發出對共軍前線官兵的賀電……在這場戰役“偉大勝利”的敘述中,長春圍城的慘烈死難,完全不被提及。“勝利”走進新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代代傳授,被稱為“兵不血刃”的光榮解放。龍應臺提了她的問題:事實這麼簡單嗎?為什麼長春不像南京大屠殺那樣被關注?為什麼長春不像列寧格勒那樣被重視?這是根本不可以類比的。南京、列寧格勒是外國人侵略,長春是本國人因革命而內戰,“原因”根本不同。問共產黨為什麼圍城,為什麼不問國民黨為什麼造成被圍城的局面?第一、你造成“反革命”的政府;第二、你造成“死守孤城”的兵家大忌;第三、你裹脅人民於先,又驅使人民於後,以“饑民戰”惡整敵人;第四、你最後還不是投降了,與其如此,何必當初?要投降早投啊,為什麼餓死成千上萬的人民以後才投降?一方面投降了,他方面難道不是“光榮解放”嗎?一方面放下武器了,他方面難道不是“兵不血刃”嗎?龍應臺完全不知道,最後的“現象”根本不是單純的饑民問題,而是國民黨蓄謀發起的“饑民戰”。我立刻亮證據給你看。根據“長春文史資料”一九八八年第二輯的調查:長春守軍為減輕城內糧食奇缺的壓力,採取了殘忍的“殺民養軍”和“逐民出城”政策。他們規定一個警察要趕走八人,一個保長要趕走八家,將市內饑民、乞丐和開釋之犯人,大批地驅趕出城外。在共產黨這邊,一下子冒出“饑民戰”,不得不妥為應付,也需要時間解決。我們看看共產黨這邊當事人的回憶:敵人驅使大量市民出城,造成十餘萬市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僅在我師正面就湧出數萬難民。兵團指示,立刻把難民收容,轉運到解放區就近安置。我師方向的卡哨是難民出口之一。我民運部門協同雙陽、伊通、懷德等縣委、縣政府,轉運疏散,經過十幾個晝夜,才把難民疏散安置下來。可見情況是國民黨方面造的因,即“殺民養軍”、“逐民出城”,弄出個爛攤子讓你收。國民黨搶糧食,經過如下:頒佈了“戰時長春糧食管制辦法”,其中規定市民只准自......

求<圍城>觀後感,150~200字

圍城讀後感

《圍城》這本書我讀了很多遍,這次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 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臣子恨,何時滅?

現在吧。

相關問題答案
太原圍城死了多少人?
太平天國死了多少人?
過草地死了多少人?
五四運動碾死了多少人?
吃辣條死了多少人?
非典小湯山死了多少人?
盧溝橋事變死了多少人?
柯南死了多少人?
麥卡錫主義死了多少人?
二戰中國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