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告示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古代告示怎麼寫

中國古代在信息傳播技術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榜文、告示成為官府向民眾公佈政令、法令和上情下達的重要載體。歷史上告示的稱謂有多種,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也有變化。如秦、漢、魏、晉時期稱‘佈告’者居多,唐、宋、元各代和明代前期,‘榜文’、‘告示’、‘佈告’等各稱混相使用,此外還有告喻、文告、公告等稱呼。明代中葉以後,大概是出於‘上下有別’,並區分其適用地域的範圍,君主和朝廷六部的佈告稱榜文,地方各級政府和長官的佈告則稱為告示。榜文、告示都是官府針對時弊或某種具體事項向百姓公開發布的文書,二者雖叫法相異,實際是同一性質的官方佈告。

榜文、告示是兼有法律和教化雙重功能的官方文書。就其內容和功能而言,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以曉喻、教化為宗旨。內容是力陳時弊,申明綱常禮教和治國之道,意在使人知所警覺,趨善避惡。二是重申國家法律和公佈地方官府制定的政令、法令,要求臣民一體遵守。後一類榜文、告示具備法律的規範性和強制性,其作為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是國家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古代法律的形式之一。

制定和發佈榜文、告示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一直有重視發佈政令、法律的傳統。西周的‘懸法象魏’之制,就是朝廷宣示法律和對民眾進行法制教育的一種方式。春秋末期鄭國執政子產‘鑄刑書’、晉國大夫趙鞅和荀寅‘鑄刑鼎’,則是諸侯國公佈法律的創舉。歷代為把法律和政令貫徹到基層,使百姓知法守法,都很重視法律和政令的公佈。自秦漢到唐代,運用榜文、告示公佈政令、法令成為官府經常採用的方式。史籍中有關這類的記載甚多。查閱兩漢、唐宋詔令、及會典類文獻就可看到,‘格文榜示’、‘版榜寫錄此條‘之類的用語頻頻出現,一些榜文、告示後也有‘佈告中外,令使知悉’的要求。宋元時期,地方官府和長官運用榜文、告示公佈政令、法令的做法已很盛行,本書收錄的朱熹榜文、真德秀榜文諭示、黃震榜文、王惲告示等就是這類文書。明清時期,不僅君主和朝廷六部發布榜文,各級地方長官和巡按各地的朝廷命官也把發佈告示做為治理地方的重要措置。在地方誌、歷史檔案、明人和清人文集中,特別是在一些主持過省、府、州、縣政務的官員的文集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告示和告示彙集類文獻。

因時代久遠,明代以前發佈的榜文、告示大多失傳,完整存世的這類文獻已不多見。現知的明清兩代的榜文、告示,明中葉至清末各級地方政府頒佈的告示數量相當可觀,而君主和朝廷六部發布的榜文,除明太祖朱元璋頒佈的《教民榜文》、《南京刑部志》所載明太祖、明成祖在洪武永樂年間頒佈的榜文以及《軍政備例》所輯榜例外,則比較零散且存於各種史籍、檔案中。鑑於由君主發佈的兩部代表性榜文已分別收入《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編》出版,也鑑於歷代發佈的勸諭、教化類榜文,內容大多雷同,本書主要收入宋、元、明、清四代有關地方長官發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榜文、告示。

各級地方政府和長官用以公佈法令、法規的榜文、告示,不是官員隨意可以發佈的,它的制定和公佈有一定的審核、批准程序。其程序以制定權限的不同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下級針對某種事項擬定榜文、告示文本,經呈報上級批准後,以下級長官名義發佈。另一種是由上級針對某種事項製作榜文、告示文本發給下級,以上級長官名義發佈,或授權以下級長官名義發佈。還有一些屬於勸農、觀風、喪葬、育嬰、禁賭、防盜、風俗等方面的榜文、告示,均因有規可循,各級地方政府可依照朝廷授權或上級的有關政令、法令的精神制定發佈。榜文、告示通常是張貼或懸掛在道路四通八達或人口密集之處,以便及時讓更多的百姓知曉。另外,有一些告示是專門針對諸如吏胥、兵丁和書生等......

我要一幅古代清朝選秀的告示。

古代的賞金告示怎麼寫?

擒賊女告示

皇子:XXX

吾乃痴心一片,奈何賊女無教。本以真情寄託,卻遭殘毒黑手。原有丹心一顆,今已損失殆盡。真心已失,欲問究竟。蒼天可證,明鏡可鑑。賊女偷心,天理難容。英雄豪傑,盡展身頂;巾幗俠客,大顯威姿。得賊女消息者,賜金千兩;得賊女蹤跡者,官封七品;若全功而至,官封三品,賜金萬兩!

特此宣告,各宜凜遵!

XX國XX年XX月XX日示

(注:從右向左書寫)

古代的那種榜文告示怎麼寫

與現代相似,最上面是告示二字,然後正文,最後落款,蓋上官印。

古代昭告天下的告示怎麼寫???比如換號碼,怎麼告訴朋友圈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得之新號,曰為66666666,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古代貼告示的人叫什麼名字

應該是衙差,官差吧

求古代招募告示的範例 100分

太現實家招募號招募戰友家招募號升兩級給自提升級說我招募升80給我號提升40級我20瞬間60應該

古代皇上選妃的告示是怎麼寫的

妃子的話,漢唐代主要是從功臣勳戚家選,民間女子入選也有,但一般都是要麼皇帝自己偶然看上的(比如漢武帝的衛皇后、李夫人),要麼是由地方官員進獻(漢景帝王皇后),先入選作宮女,再由宮女升上來的也有。 宋代開始有大規模的選妃,可惜宋代的資料沒有查到 明代的話,一般皇帝要選妃了,就下詔天下停止婚娶,然後從各地選取美女舉起京城,她們千里迢迢而來,許多人沒有看到紫禁城到底兒是個啥樣子,在初選中就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齡大小排隊,順序入宮,參加“精選”。肩負著重任的太監,遠看看,近瞧瞧,把那些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都扒拉出來,送回原籍。留下來的,再按年齡大小編組,進入“一審”。   太監以極為挑剔的目光,審視著每一位姑娘,觀察她們的容貌,辨聽她們的嗓音,發、耳、額、眉、目、鼻、口、頷、肩、背、腿、腳、音,只要有一處看著不順眼,聽著不順耳,當場“退貨”。   “二審”時,太監拿著尺子,量姑娘的手、臂、腰、腿、腳,再令姑娘“活動活動”。凡是一處尺寸不符合要求、各部分“零件”不搭配,以及風度、儀態不佳者,一律打發回老家。   “三審”由女官和年老宮女把關。姑娘單獨進入一間祕室,脫得一絲不掛,女官和宮女摸其乳,探其祕,聞其味,察其膚……合格者在宮中接受一個月左右的培訓。在她們熟悉宮中規矩,學習禮儀規範的過程中,負責培訓的女官,考察她們的智力、性格作風之優劣;當然,睡覺時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說夢話撒癔症的,絕對不能容留,將來驚了駕,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終審”一般由皇太后負責,有時皇上親自出馬。他們按擺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單,逐一將精英傳進。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關姓名、家庭狀況、學問方面的問題。“考官”們審形辨音,從中篩選出一後一妃或數妃。其餘的,賜給親王、郡王、皇子、皇孫,或留在宮中當“女官”、宮女。明代內廷有“六個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設“四個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們都是皇上后妃的“後備軍”。 清代的又很詳細的史料記載: 每到準備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彙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諮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准後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家只能僱車乘坐。因此,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僱車之需。……此項銀兩,……著動用戶部庫銀。”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的次序。最前面是宮中后妃的親戚,其次是以前被選中留了牌子、這次複選的女子,最後是本次新選送的秀女,分別依年齡為序排列,魚貫銜尾而行,車樹雙燈,上有“某旗某佐領某某人之女”的標識。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進入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待宮門開啟後下車,在宮中太監的引導下,按順序進入順貞門。秀女們乘坐的騾車則從神武門夾道東行而南,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北行,經北街市,然後再經地安門來到神武門外,這時,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初選完畢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依次登上她們來時所乘坐的騾車,各歸其家。這種井然有序的排車法,是嘉慶年間的一位名叫丹巴多爾濟的額駙發明的。   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後,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

古代的通知怎麼說

佈告

古代的徵兵告示怎麼寫

強制徵兵時代,主要靠抽丁,所以徵兵量主要看人口基數,去掉家裡有功名的,一戶抽一丁(當然這也是理想情況下); 時間上,就是戰時抽丁,臨時訓練一下就上,所以也沒有什麼時間上的具體規定,有需要就徵; 後來又發展了衛所制度,這個軍戶就不用徵了,生下來就是預備兵員,也沒什麼積極性 所以就又發展了募兵制,吸引的方式不外乎就是給安家銀子、給吃飽飯,那時候“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不是混不下去了,沒人去當兵。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碰上徵兵的人比較能說,忽悠下民族大義什麼的也可以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告示怎麼寫?
房屋出租告示怎麼寫?
古代萬字怎麼寫?
古代的二怎麼寫?
釣魚須知的告示怎麼寫?
古代英文怎麼寫?
警告小偷的告示怎麼寫?
出租房衛生告示怎麼寫?
警告書怎麼寫?
埃及古文數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