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表什麼意思?
解表類中成藥的扶正解表
扶正解表類中成藥具有補氣解表、助陽解表、滋陰解表等作用。適用於正氣不足,感受外邪的感冒,其特點是感冒反覆發作,引起感謝不同,表現各異。代表中成藥有參蘇丸等。應用解表類中成藥需要注意:首先辯證要準確,並注意兼夾之邪;其次注意發汗程度,應掌握遍身微汗為宜,不徹則表邪難解,太過則易耗傷氣筋,嚴重者可導致亡陰亡羊之變;再次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瘡瘍已潰、熱病後期津液虧損、大失血患者均不宜使用此類中成藥。另外,服藥期間應該注意避風、休息、多飲水,不宜使用肥甘厚味之品以免戀邪。
去暑解表,化溼和中,扶正祛邪是什麼意思
中醫功能主治,長呀
為何要分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三大類的道理?如題 謝謝了
辛能散,辛熱能散風寒,辛涼能散風熱,扶正解表多為補肺氣加以除邪藥物達到除外感病的目的,常加人蔘或者黃芪等扶正藥物。
是什麼意思,解什麼
解表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發汗,解除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解表藥大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達到外邪從汗而外洩,表證得以解除,即《內經》所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意思。解表藥有溫性和涼性之分,它們的適應證也不相同。該類藥大多入肺經和膀胱經,故其適應證和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和臟腑有關。 凡以解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解表劑。 本類方藥主要用於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現的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痛,脈浮。或用於疹透不暢或風溼痛有表證者。 臨床上,表證有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兩種,風寒者宜辛溫解表;風熱者宜辛涼解表。此外,若表證兼氣、血、陰、陽之不足,還須結合補益方藥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勝邪卻。故解表藥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三類。 應用解表方藥注意事項: 1.該類藥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功效減低。 2.服用解表藥後宜避風寒。如外感風寒之表證,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發汗,以微汗出為度,以免大汗傷陰耗氣。應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陽虛自汗、陰虛盜汗、瘡瘍久潰、失血者不宜單用解表劑,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達邪去而不傷正之目的。 ----------------------- 解表藥的藥理作用參考 1.發汗解熱作用。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白芷、生薑、薄荷、菊花、柴胡等大多數解表藥均具有發汗解熱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調節體溫中樞而實現的
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是什麼意思?
【辛涼解表】
指使用藥物性味辛涼、發汗力弱但有退熱作用的方法治療表證。本法適用於怕冷輕微、發熱較重或有汗的風熱表證,麻疹初期疹未透出等症。如果風寒表證誤用辛涼解表,可使病情加重或拖延。常用的辛涼平劑,治風熱表證激銀翹散(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荊芥穗辛溫,但與多數辛涼清熱藥同用,本方仍是辛涼解表方。辛涼解表也有配伍峻烈的辛溫藥的,如麻杏石甘湯的麻黃辛溫,石膏甘辛寒,二者相配,能宣洩肺熱,加杏仁、甘草,合成辛涼宣洩之劑,適用於外感風熱,肺氣壅寒,出現咳嗽氣急、鼻煽、口渴、高熱、舌紅、苔白或黃、脈滑數等症。
【辛溫解表】
指使用藥物性味辛溫、發汗力強的方法治療表證。本法適用於怕冷重而發熱較輕、身體疼痛無汗的風寒表證,水腫早期上半身腫較顯著,或兼怕風發熱的風溼在表的骨節疼痛,外感風寒兼發哮喘等症。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汗,辛溫解表法宜慎用。通用的辛溫解【辛涼解表】
指使用藥物性味辛涼、發汗力弱但有退熱作用的方法治療表證。本法適用於怕冷輕微、發熱較重或有汗的風熱表證,麻疹初期疹未透出等症。如果風寒表證誤用辛涼解表,可使病情加重或拖延。常用的辛涼平劑,治風熱表證的銀翹散(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荊芥穗辛溫,但與多數辛涼清熱藥同用,本方仍是辛涼解表方。辛涼解表也有配伍峻烈的辛溫藥的,如麻杏石甘湯的麻黃辛溫,石膏甘辛寒,二者相配,能宣洩肺熱,加杏仁、甘草,合成辛涼宣洩之劑,適用於外感風熱,肺氣壅寒,出現咳嗽氣急、鼻煽、口渴、高熱、舌紅、苔白或黃、脈滑數等症。
什麼是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中醫重要的臨床治療方法,對於很多病情複雜的患者,還有具有不同體質特徵患者都有很好的療效。所謂“扶正”,就是扶助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體內體外環境的適應力。“祛邪”,就是祛逐致病因素。中醫認為,疾病的過程是正氣與邪氣鬥爭的過程。正氣增長,疾病就向好的方面發展;邪氣增長,疾病就向壞的方面發展,所以治療的實際意義,或者祛邪,或者扶正,或者扶正與祛邪同時進行,目的都是為促使正氣戰勝邪氣,使疾病向好的方面轉化。凡是邪氣是疾病的主要矛盾的時候,就適宜於祛邪。比如通常見到的感冒、大便祕結、腫瘤包塊等等病證,它們的發病大多是以邪氣為主,都適宜於祛邪。怎樣祛邪呢?比如感冒屬於中醫的衰證,邪在體表,就用發汗的辦法;大便祕結,邪在腸道,就用瀉下通便的辦法。腫瘤包塊,就用促進軟化、幫助消散、解毒抗癌的方法。所有的祛邪辦法,都是因勢利導,排除致病因素。凡是正氣虛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的時候,就適宜於扶正。比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等病證。怎樣扶正呢?使用滋補強壯性的藥物,或者加強營養、進行體育鍛煉等,都能扶正。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補益藥必須有針對性,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補陰,陽虛補陽。中藥人蔘常用來補氣,當歸常用來補血,地黃常用來補陰,鹿茸常用來補陽。還有,虛在臟腑器官的某一部分,也必須有針對性地補,常常可以見到的中成藥“補心丹”、“補腎丸”、“健脾丸”,就是專門用來補心、補腎、補脾的。扶正總的原則是補充正氣之不足,調整功能,調動和發揮人體抗病的積極因素。如果邪正雙方在病變中的地位差不多,那就扶正與祛邪同時進行。比如體質不好的病人患了感冒,就應該在治療感冒的發汗藥中加一些補益藥,中醫叫“扶正解表”。體質不好的病人發生大便祕結,就要在瀉下通便的藥中加一些補益藥,這種方法,中醫叫“攻補兼施”。中醫認為,邪氣是通過正氣內虛而發生疾病的,因此,正氣的增長是戰勝邪氣、恢復健康的保證。根據這個認識,中醫說通過扶正能夠祛那。大家知道,冠心病和癌症是兩個威脅人的生命的疾病,怎樣提高療效是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實踐證明,在一定的階段突出扶正能夠提高療效。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在治療時一方面用大量益氣、養陰、補腎的中藥扶正;一方面用大量抗癌解毒的中草藥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祛邪。這種治療的方法取得的效果遠比單用祛邪的方法好得多,而且還能避免祛邪時易於損傷正氣的某些副作用。可見中醫在治療中強調正氣的重要是很有道理的。
怎樣理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氣存內 邪不可幹 正氣”、“邪氣”的解釋為:“正氣即人體的生理機能.主要指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復能力”。“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由此使人們在意識中認為:只要體內正氣強盛.致病邪氣就不會侵入人體引發疾病。這種認識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影響很大。誠然,正氣在抵禦外邪入侵。防止疾病的發生,病後恢復或自愈上有很好的作用,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因為人體對自然氣侯、環境的適應有一個程度和範圍,既不能忍受過冷,又不能承受過熱;既不可太過潮溼,又不可太過乾燥.這是幾千年上萬年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超過了適應程度,此時的六氣就變成了具有致病作用的六因,人感染就會引發疾病。
從你的提問看,顯然誤會了邪氣的含義,也神話了正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