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籌措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8

CNDA是什麼意思

CDMA是碼分多址的英文縮寫(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分支--擴頻通信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而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CDMA技術的原理是基於擴頻技術,即將需傳送的具有一定信號帶寬信息數據,用一個帶寬遠大於信號帶寬的高速偽隨機碼進行調製,使原數據信號的帶寬被擴展,再經載波調製併發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偽隨機碼,與接收的帶寬信號作相關處理,把寬帶信號換成原信息數據的窄帶信號即解擴,以實現信息通信。

泰國的回信,有點失望,但是到底是什麼意思

(1296年~1371年)

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

籍貫:江蘇興化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蹟材料極少,蒐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耐庵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施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施耐庵紀念館

施耐庵紀念館,坐落在大豐市白駒鎮 (曾隸屬興化)西郊花家垛上,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此處四周環水,蘆葦茂密,有著濃郁的《水滸》氣息,遊人到此,會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兒窪。紀念館位於花家垛中央,為前後三進、東西兩廂徽式青磚小瓦古民居建築,四周有粉牆,第一進為門廳,朱漆大門上方是書法大師啟功手書“施耐庵紀念館”匾額。

施耐庵本蘇州閶門外施家橋人,據《施氏家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後裔,父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熟就讀,19歲中秀才,娶季氏為妻,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官名)驕橫專斷,一年後憤而辭官歸裡,以授徒、著書自遣。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兵圍攻平江,戰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後曾任松江同知和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裡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 (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特意差人給顧逖送去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年荒世亂走天涯,......

魯迅的介紹

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

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

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

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

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

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

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

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

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

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

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

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

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

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

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

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

《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

《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

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

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

《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

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

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

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

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

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下面是具體的: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大家庭裡。紹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地方,保留有眾多的名勝,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留下的遺蹟,近代反清女傑秋瑾......

魯迅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支筆有力地抗擊黑暗勢力,一顆心真誠的關愛勞苦大眾。他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因此贏得了那麼多人的愛戴。他的精神,他的情懷,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盞不滅的明燈,指引著我們為愛前行,時刻關心他人,開創美好未來。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是一個“仁者見人,智者見智”的人.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展開大規模的論戰時,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的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並同早期共產主義者李大釗等取一致步調,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妥協、投降傾向。1918年至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旁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在這一時期,魯迅開始接觸馬列主義,閱讀過《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來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後,憤而辭去中山大學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徹底放棄了進化論思想。1927年10月到達上海,認真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1930年,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學運動的主將。這期間,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國民黨反動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動文人、反動文學進行不懈的鬥爭,逐步成為我國文化革命的旗手和無產階級的偉大戰士。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27年到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後十年的雜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鬥精神。這些作品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介紹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國的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藝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1938年出過《魯迅全集》(二十卷)......

陳嘉庚的歷史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福建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大學、集美中學、翔安一中、集美學村、翔安同民醫院等,均由陳嘉庚創辦。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生前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前身為集美學村各校)兩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臺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

華僑世家

陳嘉庚,原名陳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現屬廈門市集美區)的一個華僑世家。祖父陳簪聚(1795年-1856年)一生中並未出洋,僅在集美社“儉樸自守,勤謹克家,處於海瀉,耕漁自給”。陳簪聚育有三子,長名纓忠,次名纓斟(1836年-1876年),三名杞柏(即陳嘉庚父親,字纓如鬆)。此兄弟三人,都曾到南洋星洲經商。纓斟少壯時曾在叻(新加坡舊簡稱,下同)開設米鋪。陳嘉庚父親出生年月無記載,推斷應在鴉片戰爭之後,1909年逝世於集美。陳杞柏何時出洋尚不可知,其與孫厝孫夫人結婚應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1874年生陳嘉庚,1889年生陳敬賢。

至於陳杞柏南渡後如何在叻創立順安米店,如何累集資本而創業的問題,因資料缺乏,難以詳悉,據學者推斷,陳杞柏幼年來叻在其兄長的米店工作,從勤儉中累集資金,因而在19世紀70年代創立順安。[1]除經營米業以外,長袖善舞的陳杞柏還兼營地產,辦理碩莪廠,開闢黃梨園數百頃,創辦黃梨廠以製成品外銷歐美各國。1900年是陳杞柏實業的頂峰,其各業各產等資產共40餘萬元(叻幣)。陳杞柏實業上的成功為陳嘉庚後來自己獨自創業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和基礎。[2]

商業佳話

陳嘉庚17歲(1891年)時渡洋前往新加坡謀生,起初主要在他父親經營的順安米店服務,共做了13年。陳杞柏晚年實業失敗,順安於1904年停業,欠債權人20餘萬元。陳嘉庚接手衰敗的家業後,於1904年創建菠蘿罐頭廠,號稱“新利川黃梨廠”;承接了一個也經營菠蘿罐頭廠的日新公司;自營謙益米店。是年,陳嘉庚之弟敬賢來新加坡習商,管理謙益米店財務,主理新利川菠蘿廠業務。1905年,陳嘉庚創辦“日春黃梨廠”(兼製冰)。1906年,陳嘉庚入股恆美熟米廠,在福山園套種樹膠。經過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間各年分別獲利(實利)5萬多元、4萬多元、13萬元。

人物舊影(11張)

新加坡當時的法律規定“父債子免還”,但以信譽為重的陳嘉庚雖然經濟拮据,卻宣佈“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面對家道中落,陳嘉庚艱苦奮鬥了4年時間,終於有些盈利,他便不顧親友反對,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找到債主,到1907年為止,連本帶利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此事成為新加坡華人商業史上一大佳話。當然,當時也曾有人說他“傻”,但他說:“中國人取信於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我們中國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陳嘉庚“一諾萬金”的信譽迅速傳遍了東南亞。此後,人們十分相信陳嘉庚的商業道德和信譽,都願意與他做生意。可以說,陳嘉庚之所以能在家業衰敗後艱苦創業10年左右成為百萬富翁,與他“一諾萬金”的誠信商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入同盟會

1906年,孫中山由法國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後又重返新加坡。同年6月,孫中山在晚晴園主持成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在此期間,孫中山曾與陳嘉庚初次會面。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成立後,新加坡成為革命黨人在南洋的活動中心。陳嘉庚是經朋友林義順介紹才結識孫中山的,受孫......

什麼是駐村幹部

就是縣市一級的幹部下到村級

佛源的化解雲門厄運

本目錄內容摘自佛源老和尚1992年所寫的自傳。 我先於二月十九燃指供佛,數日後稟明老人,毅赴北京。(編輯注:燃指供佛,指1952年的2月19日,即將過30歲生日的佛源,虔誠地在雲門寺大殿內燒香點燭,跪拜宣誓,自燃左手無名指以供佛,數日後主動請纓,前往北京求助。) 名字由來雲門寺又稱大覺寺,坐落在廣東省乳源縣雲門山,是國務院確定的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雲門寺源於雲門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張,嘉興(今浙江)人。出家後到各地參學。初參睦州道,後參義存,獲得印可。禪宗六祖惠能圓寂後,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嶽懷讓和江西青原行思兩個法系。到唐末五代間,南嶽一系形成溈仰和臨濟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稱禪宗五家。雲門宗的傳承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鑑--義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廣福院得義存印可後,就來到韶州雲門山,修復殘破的光泰禪院,開創了自成一系的雲門宗禪風。其說教方式獨特,被稱作“雲門三句”。據《五燈會元》曰:“我有三句話,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悟此三句便可入道。歷屆修復1943年,近代名僧虛雲從廣東曹溪來到雲門寺,見古寺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但文偃祖師肉身猶存,就發願重興雲門宗祖庭。在虛雲法師的努力下,1943年至1951年,歷時10年,先後修建了殿堂樓閣300餘間,雕塑佛菩薩聖像100餘尊,並安禪傳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鐘鼓重鳴,宗風重振。從1953年起,虛雲法師的入室弟子佛源繼任雲門大覺寺方丈,實行農禪並重,以寺養寺。“文革”中停止佛教活動。1983年國務院確定大覺寺為漢地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受到政府的重視和保護。大覺寺交給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源法師回到雲門,重修寺廟,再塑佛像,恢復佛教活動。1986年農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覺寺舉行傳戒法會,有800多人分別受出家和在家二眾的戒律。雲門寺住持佛源法師、廣州光孝寺住持本煥法師、香港大嶼山寶蓮寺住持聖一法師分別擔任傳戒師。大規模的維修1984年7月至1990年夏,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內外信徒的資助下,雲門大覺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修復後的雲門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客堂、鐘樓、功德堂、鼓樓、伽藍殿、延壽堂、祖師殿、禪堂,還新建了虛雲和尚紀念堂、舍利塔、山門、佛經流通處、涼亭等,殿堂內塑造了佛像,使寺廟比原貌更加雄偉莊嚴,格局更加宏大,設備更加完善,以新的面貌再現雲門山麓。雲門大覺寺共維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今後擬計劃建設圖書館、佛教診所,開發雲門峰、雲門亭等旅遊景點。雲門大覺寺新修的山石碑坊高達12米。山門內壁存有著名的南漢大寶元年(958)《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等重要石碑,為佛教珍貴文物。距寺半華里,有海會塔,周圍有殿堂房舍數十間,可容百人居住,現為女眾修學的場所。後山又新修了虛雲和尚紀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勝,可供僧人閉關閱經之用。寺前有觀音山、桂花潭風景區,有桂花潮、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鐵鼓山等山水名勝,流泉飛瀑,山岩嵯峨,桂花香溢,風光綺麗。 一九九零年,師兼任益陽白鹿寺方丈。白鹿寺建在益陽市城區資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鄰會龍山,距離資江一橋僅200餘米。它始建於唐代憲宗元和年間,距今約1200年。古寺鼎盛時期有四進,第一進為彌勒佛殿,左右為四大天王;第二進為觀音殿,左右為佛學堂;第三進為大雄寶殿,左右為十八羅漢,左廂房為禪堂,右廂房為齋房,第四進為藥師殿、藏經樓。住寺和尚有300多人,是益陽最大的一座寺廟。 一九九一年,師兼任南嶽衡山祝聖寺方丈。祝聖寺原名......

劉璈的個人簡介

台州土地貧瘠,向來不重商賈,戰亂之後,財政尤其匱乏。為徹底解決書院、義塾的後顧之憂,同治七年(1968),劉璈擬定章程,抽海門鹽捐為書院和公車經費之用,約每年3000串銅錢,分六成派撥:以四成撥充郡城書院和六邑義塾經費;一成撥充生員鄉試川資;一成撥作舉人文闈會試川資。同時發佈告示,申 飭各縣將寺廟道觀廢產充公,分撥於各書院和義塾。設立培元局,為教育等一切公益事業機構,劃撥府城東南兩鄉20裡範圍內田租給培元局,多方籌措,共累計儲款20餘萬錢,規定專款專用,地方官員一律不得挪作他用。另外。他撥出專款在北京城購置台州會館,方便台州籍考生和在外人士寄宿。自清順治台州發生“兩庠退學案”以來,僅臨海鄉科絕榜43年,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後,臨海縣進士絕榜102年,一時讀書士子殆盡。而通過劉知府同治年間對文教事業的修舉廢墜,終於在光緒朝結出碩果,台州竟有17人中進士(其中臨海縣8人),而在整個清代全地區僅中進士38人,光緒年間佔了近一半。事實有力說明了劉知府的大興文教政績是有目共睹的。民國《台州府志》也讚道:“由是臺之文教乃大振。”

相關問題答案
多方籌措什麼意思?
方式是什麼意思?
那麼多借口是什麼意思?
皎月方來是什麼意思?
一立方米是什麼意思?
多不講究什麼意思?
麻花方言是什麼意思?
多用功是什麼意思?
方寸是什麼意思?
更遜一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