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食周粟指的是?
義不食周粟中伯夷,叔齊的品格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釋義】粟:小米.這裡泛指糧食.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十分固執,也指不屈從,有骨氣.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翻譯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叔齊為君,等到父親死後,叔齊又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意願。”於是就逃開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逃避了。國中的人就只好立他們的另一個兄弟。正當這個時候,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敬養老人,便商量著說:我們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們到達的時候,西伯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靈牌,尊他為文王,正向東進發,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馬而勸阻說:“父親死了尚未安葬,就動起干戈來,能說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而殺害君王,能說得上是仁嗎?”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士啊!”扶起他們,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亂以後,天下都歸順於周朝,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堅持大義不吃周朝的糧食,並隱居於首陽山,採集薇蕨來充飢。待到餓到快要死了的時候,作了一首歌,歌辭說:“登上首陽山,采薇來就餐,殘暴代殘暴,不知錯無邊?神農虞夏死,我欲歸附難!可嘆死期近,生命已衰殘!”就這樣餓死在首陽山。 O(∩_∩)O
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但是伯夷、叔齊以這為恥辱,遵守民族大義不吃周朝出產的糧食(粟米),隱居在首陽山,采薇(某種野菜)來吃。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其恥之,義不食周粟.什麼意思
周武王已經滅掉了殷商的禍亂,天下諸侯都尊奉周朝,然而殷商的臣子伯夷叔齊認為周作為臣子滅亡君主是恥辱的,所以堅持義氣不吃周朝的食物。(最後都餓死首陽山)
是“武王以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這裡的殷亂
指武王伐紂改朝換代之戰
求“武王以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的翻譯
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採摘野菜充飢。
百度在線翻譯文言文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伯夷餓不食周粟
【原句】
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伯夷餓不食周粟。
【譯文】
所以周武王憑藉仁義征伐商紂王而稱王天下,伯夷捱餓也不吃周朝的糧食。
伯夷和叔齊兩兄弟義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的故事
伯夷、叔齊:《史記·伯夷列傳》中寫道: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諸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