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網絡?

General 更新 2024-11-29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互聯網不是誰發明的,它發展到今天是無數技術群體共同的努力,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臺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史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蘭德公司和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

被稱為互聯網之父的幾位科學家: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1955年出生於英國)

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勳章(OM)獲得者,不列顛帝國勳章(OBE)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9年3月他正式提出萬維網的設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裡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他是關注萬維網發展的萬維網聯盟的創始人,並獲得世界多國授予的各個榮譽。他最傑出的成就,是免費把萬維網的構想推廣到全世界,讓萬維網科技獲得迅速的發展,深深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

溫頓·瑟夫(Vinton G. Cerf)博士

互聯網基礎協議——TCP/IP協議和互聯網架構的聯合設計者之一,谷歌全球副總裁、Internet 互聯網奠基人之一。上世紀70年代,溫頓·瑟夫(Vint Cerf)曾經參與互聯網的早期開發與建設,併為此獲得了“互聯網之父”的美譽。   1997年12月,克林頓總統向瑟夫博士和他的同事Robert E. Kahn頒發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章,表彰他們對於互聯網的創立和發展做出的貢獻。2004年,Kahn和瑟夫博士因為他們在互聯網協議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而榮膺美國計算機學會(ACM)頒發的圖靈獎(A.M. Turing Award)。有人將圖靈獎稱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2005年11月,喬治•布什總統向Kahn和瑟夫博士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政府授予其公民的最高民事榮譽。

羅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

現代全球互聯網發展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TCP/IP協議合作發明者,互聯網雛形Arpanet網絡系統設計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創立人。美國國家工程協會(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成員,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IEEE學會(IEEE)fellow,美國人工智能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 fellow,前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羅伯特·卡恩目前在美國全國研究創新聯合會(CNRI,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任主席。CNRI是羅伯特·卡恩於1986年親自領導創建的,為美國信息基礎設施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的非贏利組織,同時也執行IETF的祕書處職能。

手工整理,歡迎指正。

參考資料:......

誰發明了電腦,誰創建了網絡?

第一臺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在美國誕生。提出程序存儲的是美國的數學家 馮^諾依曼, 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與1943年開始了ENIAC的研製,1946年完成。 約翰·馮·諾依曼 (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對孩子的教育。馮·諾依曼從小聰穎過人,興趣廣泛,讀書過目不忘.據說他6歲時就能用古希臘語同父親閒談,一生掌握了七種語言.最擅德語,可在他用德語思考種種設想時,又能以閱讀的速度譯成英語.他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將內容複述出來,而且若干年之後,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併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1921年一1923年在蘇黎世大學學習。很快又在192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此時馮·諾依曼年僅22歲。1927年一1929年馮·諾依曼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西渡美國。1931年他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一批終身教授,那時,他還不到30歲。1933年轉到該校的高級研究所,成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並在那裡工作了一生。 馮·諾依曼是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伊斯坦堡大學、馬里蘭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祕魯國立自然科學院和意大利國立林且學院等院的院士。1954年他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1年至1953年任美國數學會主席。 1954年夏,馮·諾依曼被發現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54歲。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誌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絡的興起。這個計 算機互聯的網絡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結構和網絡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 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絡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局域網紛紛出臺。 這個時期微機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臺上的共享文件服務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 一臺專用的可共享的網絡文件服務器。PC是一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 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盤文件時才通過網絡訪問文件服務器,體現了計算機網絡中各計算機之 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服務器的微機網絡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服務器專用於提供 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 服務器模式。 計算機網絡系統是非常複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絡通信, 計算機網絡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絡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絡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 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在1984年正式頒佈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國際標準, 使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實現了標準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蒂姆·伯納斯-李

博納斯-李被認為是是世界互聯網的發明者。博納斯.李於1990年在歐洲核研究所任職期間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絡使得數以億計的人能夠利用浩瀚的網絡資源。博納斯.李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地向公眾公開了他的發明成果,從而使網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發展。如果沒有博納斯.李的發明,也就沒有今天的「WWW」網址。因特網可能還只是少數幾個計算機專家的特有領域。

芬蘭技術基金會獎勵他1百萬歐元(120萬美元)作為他為互聯網作出的貢獻

參考資料:百度知道

網絡是哪年行成的是誰發明的?

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誌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絡的興起。這個計 算機互聯的網絡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 結構和網絡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 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絡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 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局域網紛紛出臺。 這個時期微機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臺上的共 享文件服務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 一臺專用的可共享的網絡文件服務器。PC是一臺“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 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 體現了計算機網絡中各計算機之 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 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 PC機面向用戶,微機服務器專用於提供 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 服務器模式。 計算機網絡系統是非常複雜的系統, 為實現計算機網絡通信, 計算機網絡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絡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 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絡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 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在1984年正式頒佈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國際標準, 使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實現了標準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 了迅猛的發 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佈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 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 ,從而極大 地推動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 聯網絡即Internet已經形成, 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 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 (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 網絡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絡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沒有互聯網,就沒有信息時代。但是大家用的時候,從來沒有人問是誰發明的,只有極少極少數人知道互聯網是高能物理學家發明的。互聯網是由在歐洲核子中心(CERN,又譯西歐核子中心)的一位英國科學家發明的,他的名字為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s—Lee)。當時的背景是:在歐洲核子中心進行著幾個大型高能物理實驗。大家知道,高能物理的研究需要極其寵大的複雜的實驗,時常需要很多科學家參加,有時達數百人之多。這麼多的科技人員往往來自幾十個國家,他們大都一部分時間在歐洲核子中心,一部分或大部分時間在自己的國家裡。準備實驗時,大家分工分別在自己的實驗室研製實驗設備的一部分,然後集中安裝在歐洲核子中心。實驗進行時,必須把所得的實驗數據儘快傳送給大家,大家共享,進行分析。分析所用的軟件,必須統一。軟件如有修改,必須統一。軟件如有修改,必須得到大家的認可。分析得到的結果大家進行討論。在以上一系列的過程中,必須儘快、方便地遠距離交換極其大量的信息,而不丟失。怎樣做到這一步。英國科學家伯納斯—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1989年提出“關於信息管理的建議”。建議中說:“本建議涉及歐洲核子中心的加速器和實驗的一般信息的管理。討論了複雜談演化系統的信息丟失問題,得到了一個基於分佈的超文本的解決方法”。他用“超文本協議(Hypertext protocol)”建立互聯網(World Wide Web)。他的設想在1990年實現,在西歐核子中心內部建立了互聯網。1991年互聯網開始在因特網上應用。1993年伯納斯—李寫了一本書,書名為“編織互聯網”。書中說:“今年(1993)羅伯特和我收到歐洲核子中心的一個聲明,是由中心的一位所長簽發,並蓋了歐洲核子中心的印章。聲明說,歐洲核子中心允許任何人可以無償地使用互聯網的協議及其代碼,用以建造服務器或瀏覽器,提供別人使用或出售,沒有任何版權或其他限制。”伯納斯—李還在這句話後加上較大字體的“哈哈”兩字,表示他非常高興和贊同!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由於歐洲核子中心和任納斯—李不要專利,這樣,互聯網就在全世界普遍使用起來。當初貝爾發明電話,有專利,因而人人都知道貝爾。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互聯網不是誰發明的,它發展到今天是無數技術群體共同的努力,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臺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史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蘭德公司和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

被稱為互聯網之父的幾位科學家: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1955年出生於英國)

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勳章(OM)獲得者,不列顛帝國勳章(OBE)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9年3月他正式提出萬維網的設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裡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他是關注萬維網發展的萬維網聯盟的創始人,並獲得世界多國授予的各個榮譽。他最傑出的成就,是免費把萬維網的構想推廣到全世界,讓萬維網科技獲得迅速的發展,深深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

溫頓·瑟夫(Vinton G. Cerf)博士

互聯網基礎協議——TCP/IP協議和互聯網架構的聯合設計者之一,谷歌全球副總裁、Internet 互聯網奠基人之一。上世紀70年代,溫頓·瑟夫(Vint Cerf)曾經參與互聯網的早期開發與建設,併為此獲得了“互聯網之父”的美譽。 1997年12月,克林頓總統向瑟夫博士和他的同事Robert E. Kahn頒發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章,表彰他們對於互聯網的創立和發展做出的貢獻。2004年,Kahn和瑟夫博士因為他們在互聯網協議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而榮膺美國計算機學會(ACM)頒發的圖靈獎(A.M. Turing Award)。有人將圖靈獎稱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2005年11月,喬治•布什總統向Kahn和瑟夫博士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政府授予其公民的最高民事榮譽。

羅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

現代全球互聯網發展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TCP/IP協議合作發明者,互聯網雛形Arpanet網絡系統設計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創立人。美國國家工程協會(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成員,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IEEE學會(IEEE)fellow,美國人工智能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 fellow,前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羅伯特·卡恩目前在美國全國研究創新聯合會(CNRI,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任主席。CNRI是羅伯特·卡恩於1986年親自領導創建的,為美國信息基礎設施研究和發展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的非贏利組織,同時也執行IETF的祕書處職能。

手工整理,歡迎指正。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

網絡源於1945年誰的發明

萬維網中至關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於1960年代的幾個從前的項目。譬如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項目(Project Xanadu)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這兩個項目的靈感都是來源於萬尼瓦爾·布什在其1945年的論文《和我們想得一樣》中為微縮膠片設計的“記憶延伸”(memex)系統

網絡最早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幹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究竟是誰發明了互聯網?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邁克爾·希爾茲克(Michael Hiltzik)週一發表評論文章,對《華爾街日報》前發行人戈登·克羅維茨(Gordon Crovitz)的觀點進行了反駁,稱互聯網的發明權應該歸屬於美國政府而非企業機構或個人。以下為希爾茲克文章全文:克羅維茨週一發佈的一篇評論文章,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互聯網發明權究竟歸誰的討論。該文章稱,所謂美國政府發明了互聯網的說法,其實是不折不扣的“都市傳奇”。為了支持其論點,克羅維茨引用了我所撰寫書籍《閃電商人》(Dealers of Lightning)有關施樂(Xerox)PARC研究中心的內容。對於此書被克界維茨引用,雖然我本人深感榮幸,但正因為如此,我也有責任指明克羅維茨的錯誤所在。在我的這本書中,我是支持互聯網源於ARPANet這個政府項目的論點,而不是反對這種看法。那麼我們來看看克羅維茨觀點究竟錯在哪兒。首先,克羅維茨搬出了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的相關表述。泰勒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的高官並主持創建了ARPANet項目。克羅維茨援引泰勒的表述稱:“ARPANet還談不上是互聯網,互聯網應該能夠連接兩個或以上的計算機網絡。”泰勒最終也加盟施樂PARC研究中心,他在那裡負責個人電腦的發明工作,並繼續從事網絡連接等研究事項。但克羅維茨搞混了“一個互聯網”和“整個互聯網”的區別。在泰勒上述言論中,他是從技術角度來定義互聯網。只是我同泰勒很熟悉,他是我的朋友,因此我在此敢開口說,泰勒本人也非常支持這樣的看法:由美國政府提供資金的ARPANet項目,其實正是我們今天所熟悉互聯網的前身。克羅維茨還認為,當時ARPA僅僅對ARPANet項目提供了“適度”支持,而實際情況是,ARPA對該項目提供了全力支持。泰勒是互聯網發展史上的最重要人物,而這種地位的取得,又是基於他當時所擔任政府官員的角色。克羅維茨隨後又表示,互聯網基礎通信協議TCP/IP由文頓·瑟夫(Vinton Cerf)發明(實際上還應該包括他的合作伙伴羅伯特·卡恩(Robert Kahn)),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的主要功績則是發明了“超級鏈接”(hyperlink)。(互聯網基礎通信協議聯合發明人文頓·瑟夫)克羅維茨的這些表述同樣也有不少問題。沒錯,瑟夫和卡恩確實發明了TCP/IP協議,但他們這樣做的前提,卻是承接了一份美國政府的技術開發合同!而超級鏈接的發明權不應歸屬於伯納斯-李,而應該是斯坦福研究院的道格·恩格爾巴特(Doug Engelbart)。恩格爾巴特在1968年展示了超級鏈接的技術原理。伯納斯-李實際上是發明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當時他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工作,該研究所同樣是由歐洲各國組建的政府機構。隨便說一下,瑟夫在2009年曾寫道,自己曾參與相應工作的ARPANet項目“最終催生出互聯網”。而鮑勃·梅特卡爾夫(Bob Metcalfe)和戴維·伯格斯(David Boggs)在PARC研究中心發明了以太網(Ethernet)。克羅維茨聲稱,以太網就是互聯網的前身。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事實上,以太網只是一種計算機相互連接以及將這些計算機連接外部網絡(諸如互聯網)的協議。另一方面,梅特卡爾夫是從ALOHANet項目獲得了技術靈感,而ALOHANet又是設在夏威夷大學、由ARPA提供資金的項目。總而言之,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互聯網,其實是誕生於一個美國政府主持開發的項目。事實上,如果沒有ARPA和泰勒,互聯網很可能根本就不會存......

相關問題答案
誰發明了網絡?
最早是誰發明了網絡?
誰發明了因特網?
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是誰發明了電報?
誰發明了什麼東西全部?
是誰發明了印刷術?
是誰發明了電腦?
誰發明了什麼的過程?
誰發明了地球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