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基礎和總體綱領,它深入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未來的發展走向,是一個綱領性的指導思想原則。

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而產生的、對中國具體社會實踐活動有指導意義的思想和理論。

從理論基礎而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連、前後相承、互為聯繫、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毛”、“鄧”理論框架下的具體性指導思想。而“鄧小平理論”又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領域的思想認識進行了補充與完善。因此這些理論從根本上說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個人認為,“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雖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原則,但因為是包含在“毛、鄧”理論框架之中的具體指導思想和原則,所以並不能構成相對獨立的思想體系,只能說是對“毛、鄧”思想體系的完善和具體化。

馬克思中國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區別

1兩者之間不一樣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 過程。 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 結果。 一個為一個過程,另一個為一個結果,過程與結果不能混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的過程, 它的要義在於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國的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結合的本身就是一個過程, 這一過程是長期的和曲折的,要經過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循環往復的過程, 其結果就是出現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2兩者之間不一樣的狀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在變化和發展為一種新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態,其狀態表現為“正在變化和發展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已經變化為和發展為一種新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態,其理論形態表現為“已經變化為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表現為一個過程, 隨著這個過程的展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就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而衡量這種理論狀態的具體標誌就是,是否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形態。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不同的理論形態,都是馬克思主義與特定歷史階段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理論成果。 3、兩者之間不一樣的範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哲學命題,屬於哲學範疇,強調的是認識方法、思想方法問題,所反對的是教條主義,注重的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必須民族化。 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則是一個政治學範疇,強調的是發展結果,強調的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論。 4、兩者之間不一樣的“質”與“量”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具有質與量的區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總的量變過程,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則是在這一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 分質變的結果。 以上為相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區別

從時代背景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首先是針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教條主義者照搬照抄西方馬克思主義、俄國列寧主義而言的。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為了找到正確思想武器,而特地提出來的,是為自己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並進而提出自己的理論掃清障礙。同時,也是從列寧那裡得到的啟示。蘇聯共產黨及共產國際在早期中國革命中曾給予中國革命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和干預。既然馬克思主義並不能為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提供現實的具體的指導,因而與俄國處於相同時代,具有較為相似國情的中國自然走上了以俄人為師的道路,即“走俄國人的路”,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初走向馬克思主義時的口號,也是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出發點。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命題的提出首先則是針對20世紀40年代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迫切要求中國共產黨獨立開展革命鬥爭和探索自己道路,是否勇於打起自己的理論“旗幟”,是否已經創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問題。在這種特定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就必須舉起自己的理論旗幟,以指引革命不斷向前。其次是針對20世紀80年代後國際國內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提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又面臨一個解放思想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艱難的探索之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決心走自己的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哲學範疇和理論特色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哲學命題,屬於哲學範疇,強調的是認識方法、思想方法、思想路線,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諸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科學社會主義等方法。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注重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中國民族化、中國問題具體化,強調的是繼承或堅持。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則是一個政治學範疇,強調的是發展結果,強調的是通過解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所形成的新理論,這種理論更注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西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回答和解決的問題,注重的是解決中國在現實中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的一系列複雜的實際問題。這些理論是中國特色的理論,諸如,中國人的表達方式,中國理論的構成等。也就是說,“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更注重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現代化和特色化。

簡單地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和我國具體特點相結合”並獲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體過程,這一過程會由於種種原因而出現某些偏差;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則是具有中國的特點和民族形式的科學理論。前者是一個歷史過程,後者是一個理論結果。這是二者的區別。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關係。其聯繫在於:“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能產生於和發展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結果,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確立和發展又反過來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不會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同樣,沒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又何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以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的整體。但事實是清楚的,那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克思主義最初作為西方社會政治思潮中的一種,隨著西學東漸和國人的留學運動而傳入中國。中文報刊上第一次出現馬克思其名是在1899年2月,上海廣學會出版的122號《萬國公報》上,刊載了由李提摩太譯、中國教士蔡爾康撰的《大同學》,它介紹說,“德國講求養民學者有名人焉。一曰馬克思。一曰恩格思(即恩格斯) ”。這也是中文報刊上最早出現恩格斯的名字。之後,馬克思、恩格斯及其思想逐漸見諸各種譯作之中。

從19世紀晚期至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瞭解,主要內容側重於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主要途徑來自於日文的翻譯和轉譯,主要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完成。

中國為什麼選擇馬克思主義

(1)鬥爭實踐——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以來先進中國人向西方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階級、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資產階級的維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後失敗。

(2)思想啟蒙——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啟蒙的結果;三次大論戰,最終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中的指導思想地位。

(3)階級基礎——五四前後工人階級的壯大及其鬥爭為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提供了階級基礎和實踐需求。

(4)外來影響——“一戰”的影響:“一戰”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中國人對資本主義方案產生了懷疑。俄國十月革命的推動:十月革命給陷於彷徨、苦悶的中國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標和建國方案,這就是走俄國人的路,搞社會主義。

中國人為什麼選擇馬克思主義?

從近現代歷史分析中國先進分子為什麼和怎樣選擇馬克思主義

一部中國的近代史是中國人民屈辱的血淚史,也是中華民族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抗爭史,在苦難的日子裡,中國的知識分子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著救國之路,最後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國人民經過實踐作出的歷史性的選擇。

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證明了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不能救中國。

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了不觸動封建統治根基的改良運動不能救中國。

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國。

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實踐和歷史必然的結果。

1.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條件。

(1)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隊伍的出現,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力。 (2)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能夠用較為開放的心態來對待和審視西方各種政治學說為各種思潮的傳入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3)中國的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探索救國道路,他們將西方各種政治學說介紹到中國,期望成為拯救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也隨之進入中國。

2.馬克思主義的正式傳播及其影響

第一,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式傳播是在十月革命後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此時,中國正是新文化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十月革命的勝利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巨大威力,使中國的先進分子受到鼓舞和啟迪並從中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新出路和希望。

第二, 李大釗號召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者。他是在中國號召學習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第—人。1918年7月,他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一年後,他又發表《庶民的勝利》的演講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一文。李大釗的這些宣傳使更多的中國人開始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及他們的學說有了初步的瞭解。

第三, 李大釗的宣傳的初步影響。首先進—步提高了人們的覺悟,促進了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發展,並在知識分子中掀起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其次在李大釗的影響下,一批先進知識分子轉變成為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者,如陳獨秀、毛澤東等。與此同時,在思想上發生轉變的知識分子越來越多,他們開始接受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之間的橋樑。這批先進知識分子的積弧宣傳使馬克思主義廣為傳播。

3.馬克思的實現過程

在陳獨秀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堅持走社會主義路線。他們不是盲目的用別人的經驗的,尤其是毛澤東很好的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產生的“毛澤東思想”以及他的“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大革命失敗後總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並發動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在中國老一輩的革命家的努力下成功地推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並建設了新中國,開創了中國的新時代。

馬克思主義最早是在何時,何地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逐步傳播

馬克思主義自19世紀末傳入中國,20世紀初期得到傳播。具體地點難以考證。傳播過程如下:

最初,中國人從接觸歐洲的各派社會主義學說中,知道了馬克思的名字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零星片斷。1899年由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國進化論者頡德所著《社會進化論》前三章的中文譯文,其中提到了馬克思及其《資本論》,這是中國最早涉及馬克思主義和出現“馬克思”譯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提到“麥喀士(馬克思),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其後,《近世社會主義》一書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的片斷。1906年朱執信在《民報》上發表《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部分地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的一些要點。1912年孫中山在《社會主義派別及其批評》中,稱讚馬克思“發闡真理,不遺餘力”。但在當時的中國人中知道上述內容的人很少,即使是先進者也不能區別馬克思主義同其他社會主義派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的民族經濟有了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孕育著新的革命,為先進思想的傳播開闢了道路。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經過五四運動,逐漸形成強大的社會思潮。1918年下半年,李大釗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和歌頌俄國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性質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偉大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他滿懷信心地指出:“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發表自己撰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指出這三個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階級競爭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較系統、完整的介紹,標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他還幫助《晨報》副刊,發表馬克思的《僱傭勞動與資本》的全譯本等,並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欄。他曾在北京大學和北京高等女子師範,開設唯物史觀、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社會主義的將來等課程。1920年3月北京大學祕密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翻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二十世紀俄羅斯革命》、《評政治》、《社會主義批評》等,認為“改造中國必須採取馬克思主義學說”。同時孫中山和國民黨指導、支持下創辦的《建設》和《星期評論》雜誌,也刊登介紹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文章。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開始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到中國,上海率先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接著上海、北京、武漢、濟南、長沙、廣州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使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開始有組織地進行。《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中譯本也相繼出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把《新青年》作為機關刊物,還創辦了《共產黨》月刊,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並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派別和思想也進行了批判和鬥爭。毛澤東在長沙曾通過《湘江評論》和《新民學會》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繼而創辦文化書讓和俄羅斯研究會,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起了顯著作用。周恩來先在天津後在法國留學生中努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楊匏安、李達、蔡和森、惲代英、鄧中夏等對宣傳馬克思主義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區別與聯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個辯證統一的關係。它們的區別表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及其結果,表現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和形態。它們的聯繫表現在:一是它們有一致之處,它們都強調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中國化”是強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化,“大眾化”是強調大眾掌握馬克思主義和大眾實踐,兩者都強調了要在實踐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二是表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離不開大眾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都離不開大眾化。因為“中國大眾”是“中國實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具體實際的特殊性,包括“中國人民群眾的特選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應該包含著或者說需要“大眾化”,因為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大眾才能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同時,從根本上說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實踐根據。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概論?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
何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質?
什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