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2-23

你認為開展中華優秀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有什麼意義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具有重大意義。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基礎作用。

3.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社會轉軌轉型,深刻變革,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青少年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和道德行為,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正視面臨的一系列困難和挑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於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覺自信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還明顯不足,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強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一、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著力營造富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能為語文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徜徉在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新知識、新學問,能獲得審美感受的校園中,更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具體說來,學校的整體規劃建設,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築、人物塑像、園林景觀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動,一字一畫德育無聲。學生只有在校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才能將其內化為求知做人的基本態度和基本品質。

其次,要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像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闢“民族文化快餐”一角等等,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找到成功的樂趣。

回望歷史,古人學語文不僅有強記,也有孔子與學生“浴乎沂,風乎舞雩”的暢快,更有各種各樣的輕鬆的文字遊戲。開玩笑、猜謎語、寫對聯、填詩詞,嬉笑怒罵,激揚文字,將語言玩到盡興玩到極致。也有垂髫小兒、弱冠書生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常享“語文”的樂趣,常品成功的快樂。

我們的老師,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甜味與魅力。要努力讓語文動起來、活起來,從歷史故事中明理,從歷史笑話幽默中得智,從成語典故中積知,從對聯猜謎中獲趣,從多種渠道入手,積極激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震撼他們的心靈,讓學生人人成能手、成英雄。

我的做法是,精心選擇三百個典型的成語,既學習語音字形,成語運用,又增加作文文采,還能瞭解一些文化常識,知道一些文學典故,更能帶動名句名篇的背誦。我們進行成語接龍,師生名字鑲嵌,歷史故事大串聯等活動,收效很大。此外,散文、詩歌品賞,對聯,猜謎,及自制謎面。雖然有些幼稚,但在快樂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才能。玩轉語言,玩透語文,學生再面對課本、考試、競賽,便能找到“老叟戲頑童”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常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或者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或者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1.感受傳統文化的自然美。教材中寫景、狀物、山水遊記、田園詩歌等課文,對自然美進行了鍾情的描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畫面,這些圖景經過了作者的攝取拼接,已不再是純客觀景物,它已經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它飽含了作者的情思。

2.感受傳統文化的社會美。教材中的課文為我們展開了一軸軸性格鮮明的人物畫卷和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畫面。正義感,嫉惡如仇的精神,對愛情的忠貞,虛心好學的品質,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構成了社會美的主體。《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虛心接受批評、聞過即改的作風,《送東陽馬生序》中不辭勞苦、虛心求學的精神等等,都可在學生心靈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教師要準確傳導出作品中的情感特徵,讓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傳統文化的震撼,受到洗禮,從而陶冶其美好高尚的情操。

3.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美。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是對藝術的直接表現,在處理此類教材時要把學生引入到語言描繪的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審美意境。而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歌聲、動聽的朗誦、悅耳的語言,能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體味語言、聲韻之美。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老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蘊涵的文化內涵:(1)從課文註釋、閱讀提示入......

傳統文化該怎麼進校園

可以寫可設這門課,也可以寫在校園宣傳欄裡。 1.首先點明主旨,確定內容。 2.既然是傳統文化,就要知道有哪些傳統文化?比如從 詩書,禮節等方面入手。 3.選定最佳內容從中入手,注意一些關鍵詞。 4.突出亮點。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對孩子的發展有哪些好處

1。可以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載體,積極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豐富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讓他們成為祖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給學生創造展示特長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學有所長,德識長進

3.有助於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同學們暢遊在書的海洋,能夠汲取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

為什麼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甚至是涉及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求我們重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液,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生活中總結出的認知世界的智慧結晶。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次要求我們系統研製、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中醫、中國書道與繪畫、中華武術、剪紙、木刻年畫、禮儀、節日與慶典等,只有走進課程,成為教學內容,才能夠真正被學生掌握。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要求我們在學校生活中全面貫徹“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學校立魂”的主張,通過開展“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文化強師”“文化立信”等方面的學校文化實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滲透到學校建設的各個領域,讓學校環境、教育行為的細微處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讓公民、生命、科學、數學、語言、歷史、藝術、體育等課程都閃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熠熠光芒,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現代的軀體重生

材料一中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有何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進校園"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宣傳普及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談談校園中的傳統文化現象

國學大師錢穆說過:“如果一個國家民族沒有了文化,那就等於沒有了生命。”

中華民族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儘管近年來《百家講壇》、《國學大講堂》等節目很受歡迎,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民眾對國學及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熱潮;許多高校也開展了各種倡導傳統文化的活動,然而在我們身邊,諸如“聖誕熱,春節冷”、“外語熱,漢語冷”及“哈韓哈日”等現象都表現出民眾尤其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陌生與忽視,並且這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在西方文化日益受到大學生追捧的時候,傳統文化難道真的不再有作用了麼?到底應該何去何從?怎樣才能使其真正融入我們的校園生活?這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

傳統·漸行漸遠?

一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老師在博客中寫到,在課堂上他想了解同學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究竟瞭解多少。然而他略有傷感的發現,這些大學生竟然難以明確地概括出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內涵,甚至有的人在面對這個話題時竟然啞口無言。可見,大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非常缺乏瞭解。

而對傳統文化的忽視在校園裡並不是個別現象,記者採訪調查了本校各個學院的多位同學,近80%的同學並不確認傳統文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範圍,涵蓋著怎樣的文化實體。不過,對於傳統文化,大部分同學仍然存在著認同感。只有2%的同學表示不再以“仁義禮信忠孝廉恥”的道德標準為基本準則,而53%的同學則認為傳統文化對當下的中國社會仍然很重要,69%的同學表示仍會考慮古代讀書人的理想“齊家治國平天下”,且24%的同學認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當被問及“如果有機會進行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你會?”69%的同學選擇了“很有興趣”。可見,傳統文化的被忽視並不是因為其本身的“落伍”或魅力不再,而是我們確實缺乏有效地傳播傳統文化的措施及途徑。

文學院潘同學說出了心聲:“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的文化如何多元,文化的根依舊存在於傳統文化之中。但是當今是科學的時代,更強調思想性的傳統文化更多地被我們藏在心中,在新事物的學習中越壓越深,漸漸忽略甚至遺忘。”

但是忽略並不代表大學生不具備傳統文化的底蘊。通過採訪瞭解到,同學們認為傳統文化的底蘊可以體現在一種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如尊師重道、虛心待人、拾金不昧等。還表現在對詩詞歌賦的學習研究、對古典文學的鑑賞能力,也可以直接表現在舉止談吐上。歷史文化學院的劉同學說:“畢竟我們從小就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學習古文,而家庭教育也多是以傳統美德為準,其實一直就受著傳統文化的薰陶。”

由此可見,並不缺傳統底蘊的大學生也不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顯然傳統文化今日在校園裡邊緣化的趨勢問題不是出現在其本體,也不在接受它的客體上。而是沒有良好的氛圍保證,在體制上保障不夠,在傳播中出現了障礙。

傳統·濤聲依舊!

我們不禁疑問,為何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高等學府中受到冷落呢?文學院金同學說:“外因有社會潮流的影響,內因有自身生活體驗不足,對生活平淡與奮鬥的真實特徵認識的不深刻,因而對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使我們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學習傳統文化。”大學生普遍更易接受新生事物的表現形式,在接受調查的同學裡面,我們按照打分的形式來測試同學們對流行歌曲和京劇的喜愛程度,結果流行歌曲為7.77分,京劇僅為2.50分(滿分10分)。所以當前傳統文化在校園裡略顯尷尬的地位不足為怪。對此國際關係學院的李同學談到:“大多數同學對傳統文化並不排斥,關鍵是需要以有效並且具有吸引力的形式來使同學們真正地對傳統文化開始感興趣,並真正有所獲得,另外當前學校裡的宣傳活動形式......

學校將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你有什麼想法

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徵,一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媽媽節、爸爸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 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為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

(3)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並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4、積極開展特長教育,推進藝術素養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體育、藝術2+1項目雙技活動”的有效平臺,弘揚太極拳,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挖掘學生潛在的才能,培養他們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2)展示開展好特長教育活動。通過開設閱讀、硬軟筆書法、剪紙、舞蹈等特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能過學有所長,德識長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 形式和內容到底哪個大

讓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油田一小五一班高一楠家長這裡有氣派的電動大門,這裡有寬闊平整的操場,這裡有生機勃勃的果園,這裡有教育系統最優秀的老師,這裡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學生,這就是濮陽市油田第一小學。五年前,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裡,讓兒子進入這所學校就讀,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在油田一小這個成長的樂園,老師給了孩子文化知識的啟迪,讓孩子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我們非常幸運到遇到了兩位優秀的班主任阮君老師和趙瑛老師,這兩位班主任用細心、愛心、耐心詮釋著教育事業,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為孩子指明瞭方向,班級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如賽詩會,跳繩比賽,秋遊,歡慶六一活動,神算手大賽,小小辯論會等等。最令人敬佩的是這兩位班主任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育人工作,讓孩子們欣然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從中華文化裡汲取豐富的營養。一年級時,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通過學習《弟子規》孩子知道了要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傳統文化進校園總結。二三年級孩子們認真學習《三字經》,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中知道昔孟母為了兒子的學習,不斷更換他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兒子還不學,就讓他懸樑刺股,可真是個好母親!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中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稱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長知識,這對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大的幫助啊!誦讀《三字經》讓孩子進一步瞭解中華的傳統美德,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學會感恩等,讓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強化孩子的責任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為孩子的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為進一步弘揚中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經典浸潤學生的人生,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趙老師以“國學教育”特色班級創建為切入點,提高班級管理文化品位,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制定了國學教育計劃。通過背誦經典古文使孩子們從小就獲得經典古詩文的基本修養和傳統文化的薰陶,把經典文化所蘊藏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繼承下去。讓融匯在經典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以及健康的道德準則和積極的人生信念,植根於孩子們的心裡,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發展。經典誦讀活動在油田一小開展得有聲有色,同學們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遵紀守則,有禮有節。經典古詩文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道德原則,這讓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心靈受到洗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永恆的教育主題,相信我們會用中華傳統文化做底蘊,使校園處處盛開中華傳統文化的奇葩,讓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傳統文化到底怎麼進校園

校長:您好!讓中華傳統文化走進師生的心裡,自然就進了校園,否則還是形式。真正走進人心,關鍵是在家庭落實《弟子規》,不只是會背,會講那麼簡單。

相關問題答案
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意義?
建設文明校園的意義?
傳統節日對當代的意義?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學校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怎麼寫?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
中國何時復興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
如何評價日本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