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開始稱王?
秦國什麼時候稱王的?
大概是“徐州相王”以後,
徐州相王,戰國時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
前334年(魏惠王三十七年),魏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史稱“會徐州相王”。
從此以後各國都摒棄周室,相互尊對方為“王”。
楚國什麼時候稱王
周夷王之時(公元前913年前後)楚國就乘曾經稱王。公元前704年,楚國第二次稱王。楚君熊通打敗隨國,讓隨國在周桓王面前說情,讓楚國稱王。周桓王不同意。熊通就自立為“楚武王”。
楚國稱王過程
熊渠生子三人。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
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楚武王)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
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
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
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五十一年,周召隨侯,數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武王卒師中
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轉摘
望採納
從何時起,對最高統治者稱“王”?
從何時起,對最高統治者稱“王”?
A.夏 場.商 C.春秋 D.周
正確答案 B
.夏朝最高統治者稱“後” 如后羿
商朝前期最高統治者稱帝,後期最高統治者開始稱王,如“商紂王”
東周列國分別都是什麼時候稱王的(如:齊國稱王是什麼時候等等)
最早稱王的是楚國,早在春秋前期。其時楚國經過多年征戰,江漢流域其他國家或被攻滅或被迫屈服。楚國在這一地區已確立統治地位,並開始染指北方。於是在楚武王時自稱為王。
北方諸侯在戰國中期才開始稱王。最先稱王的是魏國。魏國在戰國時期率先強大起來,不斷擊敗周圍各國,到了魏惠王前期,魏國國勢鼎盛,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然而在魏國鼎盛的時期,齊秦兩國也積極尋求變法圖強,國力不斷增強。秦國在商鞅的變法領導下不斷壯大,在軍事上對魏國逐漸轉守為攻,並取得勝利。在這種情況下,魏惠王謀劃率領其他國家共同伐秦。秦國尚且懼怕魏國的大規模進攻,於是派商鞅到魏國,表示妥協,勸魏君稱王。魏君欣然接受,於是公元前344年魏國召集衛、宋、魯、秦等國在逢澤相會,魏君自立為王,是為魏惠王。
但當時魏國在軍事上接連對周圍各國作戰,其勢漸衰。而齊國不斷強大並向魏國進攻。魏惠王稱王后不久,齊國就在馬陵之戰中,在田忌和孫臏的軍事指揮下,重創魏國軍事主力。魏國逐漸感到力量不支。於是在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主動與齊君在徐州相會,尊齊君以王號。於是齊國稱王,是為齊威王。齊威王表示答謝,也承認魏惠王的王號。
伴隨著魏國的衰落,秦國也成功崛起。秦孝公在商鞅的幫助下實現了秦國的改革。到了秦惠王時,秦國已不斷蠶食韓魏的土地,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戰爭也不斷取得勝利。公元前325年,秦君召韓魏兩國國君入秦朝見,在兩君同意下自立為王,是為秦惠王。為示答謝,秦承認魏王王號,也使韓君得以稱王。
強大的秦國仍不斷進攻中原各國,於是魏國大臣公孫衍策劃合縱攻秦。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促成下,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會,謀劃攻秦。雖然攻秦之事後來不了了之,但五國在相會中互相承認稱王。於是趙、燕、中山也得以稱王。
在各國接連稱王的情況下,宋國在公元前318年也自立為王了。宋國是當時二等國家中的大國,在發生“戴氏代宋”事件後,新宋君也開始變法圖強。於是宋國也逐漸成為當時國際競爭中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秦朝從什麼時候開始稱王的
秦人是華夏(漢)族西遷的一支。 秦之先祖為先賢伯益,伯益乃顓頊後代(注:黃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長曰玄囂、次曰昌意;玄囂生蟜極;蟜極生三子:帝嚳、揮公、大業之父;昌意生一子名顓頊,顓頊有一女名女修;大業之父娶顓頊之女女修,生伯益)。本為古部落首領,舜帝賜姓“嬴”。至夏末,費昌(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孫)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商湯御,敗桀於鳴條,其後嬴姓世代輔佐殷商,故史載嬴姓多顯。至商末,蜚廉(伯益五世孫中潏之子)、惡來(蜚廉長子,惡來之弟是季勝)父子皆以材力侍紂,後周武王伐紂,敗商軍,武王親射惡來之口以洩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造父(注:蜚廉次子季勝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注:先秦時代“姓”只是表示來源,多為祭祀所用,用於女子稱謂,“氏”則表示家族分支,用於男子稱謂),造父侄孫非子(注:惡來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季勝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為周孝王牧馬有功,周孝王賜給了他一小塊土地秦,讓其繼續嬴姓的祭祀。後來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
當時,為謀求強兵興國,各國紛紛開始變法圖強。魏文侯敢為天下先,率先起用法家李悝,李悝撰寫《法經》六篇以為治國之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開發地利、獎勵農耕的經濟政策,魏國遂強。
為了改變秦國被楚國、魏國欺凌的處境,胸有壯志的秦孝公(公元前381-前338年),於公元前362年即位後(時年19歲),決心復興秦國,再現穆公的偉業。秦孝公不吝重賞,下令求賢,向全天下頒佈《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衛人商鞅就是這個勇敢的人,他從魏國跑來了,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革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秦王朝從什麼時候開始稱王的
公元前325年開始稱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
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
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是在什麼時候統治開始稱王的?夏,商,周
商朝,紂王時,
從何時起 對最高統治者稱王
按照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 夏代已經出現了凌駕與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但是他的政治制度的架構還保留氏族的許多特點。夏代君主不是稱自己是王, 而是稱自己是後。按照 “後 ”這個字在甲骨文的意思,可以推測 ,夏朝還是處於氏族向早期國家過度的局面。商代呢 ,君主已經開始稱王。“王 ”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 ,現在還不能確定,商代王權加強是可以從王權與神權的鬥爭看出的。商人崇拜祖先神, 意思就是說自己是祖先的繼承者 ,是諸方國和全社會最強大的一位。但是過分強調神權 ,這就造成了一些巫師之類的分享自己的權力。按照甲骨文的研究, 早期的卜辭很多, 範圍很廣, 但是到了後期 ,卜辭的範圍大為縮小,前期的卜辭貞人是由解釋權和發佈權的,後期的處處體現王的意思。早期的商王就是那個武丁, 遇到野雞登到祭臺上 ,都以為是神遣 ,嚇的很,而到了後期的商王武乙卻要和天比賽, 要射天。總結而言 ,早期商代是重視神權, 但是逐漸發現神權侵蝕自己王權以後 ,就對神權進行限制 ,甚至去挑戰神權。商朝的制度是內外服制度,王都所在地成為王畿 ,又名 “大邑商”,都城之外為鄙, 都與鄙稱為畿內。大邑商內有王宮,宗廟, 百官府 ,及貴族的住宅。聚族而居稱為邑,邑是商代的基層組織,貴族和不能繼承王位的商代子孫可以受商王分封而采邑,以上是內服制度,外服是商朝對方國的統治,大概有 侯 甸 男 衛四服,侯 是守衛邊塞,甸是貢獻谷糧 和獵物,男是貢獻物資和農產品 也包括牛 馬 奴隸還有占卜用的龜,衛是保衛王畿。當然 ,裡面的控制不是很嚴密的。
戰國七國誰最先稱王
楚國在春秋時已稱王,戰國稱王最早的是齊國
從何時起,對最高統治者稱"王
夏朝最高統治者稱“後” 如后羿
商朝前期最高統治者稱帝,後期最高統治者開始稱王,如“商紂王”.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 ),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諡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因其母為正後,故得以立為嗣子。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因此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好發展,國力強盛之餘,便興拓土開疆之事,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商朝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擊敗商軍,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