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四則主要講了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26

論語四則告訴了我們學習必須要什麼

1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聰明的學習態度。

2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

《論語》四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四則的全文意思

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註釋】   ①逝者:指流逝的時光。②斯:這裡指“川”,即河水。 ③舍:停  【譯文】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恭“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 日夜不停。”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惜。

答案補充

二、匹夫不可奪志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一般人。比喻即使對一個普通的人,也不能隨意改變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譯文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答案補充

三、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孔子說:“由(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我教你的,你都能理解嗎?你 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答案補充

四、子曰:“吾始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與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譯文】開始我對於別人的看法,是聽到了他的話就相信了他的行為,現在我我對於別人的看法,是聽了他的話然後看他的行動(是否與他說的相符合).

論語四則,孔子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談學習的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論語四則的全部意思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如何才是一君子,孔子說:“君子做事在說話前,然後才照他做的說。”

“莫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

“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在身上,約上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旁邊洗臉洗手,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論語四則的感受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當今時代是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現代化管理理念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而今天重點學習古聖先賢,研究傳統文化,是否有悖時輪。儘管我知道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明白“溫故而知新”的道理,但在我看《論語心得》序言時還是蹦出來這樣的疑問。通過老闆的精彩詮釋,我認同了“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的觀點,哲學不一定就是諱莫如深的,《論語》也不一定是高不可及的。

《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誠然,經過兩千多年曆史淬鍊的經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溫,經典著作之所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為一代代人去閱讀賞鑑。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今天學習它,研究它,非但不是開倒車,更要以最新的觀念去理解它。

古人云:開卷有益。這些先哲聖賢有價值的生活經驗是我們現代人形成健全人格的良藥,有時這劑良藥是大瀉之藥,瀉掉身上一些不良的東西。有時候則是大補之藥,補上身體一些不可或缺的人格根本......

論語四則的原文和意思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 2)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翻譯: 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識講,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為真知。此須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方能發出。 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 子貢問說:“孔文子為什麼(諡號)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說:“(他)聰敏又愛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他的諡號)叫做‘耽’。”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翻譯: 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不如對其有興趣的接受得快

用論語四則的其中一則寫段話 5分

不亦樂乎 任重道遠 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

相關問題答案
論語四則主要講了什麼?
二十四史主要講了什麼?
山中訪友主要講了什麼?
打電話主要講了什麼?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什麼?
夏洛的網主要講了什麼?
孫權勸學主要講了什麼?
月光曲主要講了什麼?
竊讀記主要講了什麼?
大禹治水主要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