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求一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讀後感!

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後,對於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觸。因為人的有機體需要能量輸入,所以人要吃飯。要吃飯,那是“必然”的;吃什麼飯,什麼時候吃,吃多少則是偶然的。同樣,因為人是有機體生命,而有機體生命總會經歷生長、成熟、衰弱、死亡這樣的過程(自然法則),所以人總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麼時候死,以什麼方式死則是偶然的。 今天起來發現路面是溼的(結果),我們推測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澆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我們會用肯定的語氣說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溼的(必然)。 我們習慣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找到最終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種對事情窮根究底的求知慾望,古希臘人面對紛繁蕪雜的世界想找出這個世界(存在)的最終解釋,從泰勒斯的世界起源於水到柏拉圖的理念,人們不滿足於對事件的經驗解釋,希望找到一個最終的必然的並經得起理性考驗的解釋。

辨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偶然和必然及其關係的演繹達到了辯證邏輯的頂峰“偶然的東西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種依據,而且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沒有依據;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規定自己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這種偶然性又寧可說是絕對的必然性。”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成為自身哲學的方法論基礎。對偶然和必然的認識自然也有了更加純熟的解釋。但是有一點不足之處是,在歷史觀領域,經濟決定論的思想也時常為世人所詬病。經濟決定論的思想,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歷史主義印象。經濟無疑是強有力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基礎,但是歷史事件的發生充滿了不以物質多寡為條件的變數,心理的,外在因素的,傳統習俗的,偉大人物的個人作為都是相當不可忽視的因素。歷史必然性的說法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厭惡之感,因為必然性漠視了個體的作為,個體的意義。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後現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說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意義,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恆的必然領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現在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恆世界恐怕不多了,那麼人生到底怎樣才有意義呢?(面對著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並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個世界的樣子。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生什麼——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為根本沒有不變的、永恆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明天對我意味著什麼,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麼樣會發生什麼。但是我確信的是,明天對於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於今日和昨日;對於別人也一樣。馬克思說的好:解釋世界的不如改變世界的。

第二篇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這個神聖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裡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和科學發展而不斷髮展 .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還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創造......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讀後感六百字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旗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指導思想。在學習之餘,我抽空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本書,確實受益匪淺。我深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對世界認識的精闢深刻,他對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我對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我認為馬克思主義在現實意義中是科學的,因為他們參加了實踐,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吸收前人有意義的理論,並創立了科學的唯物主義辨證理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在第一章他具體概括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不過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部分還是要變化的,他在這裡還揭示了學習這本書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用發展,聯繫的觀點看待問題,其次還要樹立一個創新的思維邏輯,有助於我們瞭解更深的層面,還有學好哲學可以有助於學好其他科學,提高人們的素質。

方法是多多投入實踐。

二、在第2章和第3章,作者闡述了他的新的唯物辯證法。

物質:他認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對物質有反作用,物質每時每刻都是運動發展的,我們把相對靜止和變化不明顯的事物稱之為靜止,它只是相對靜止的。他認為什麼物質之間都有它的統一性,鬥爭性,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

聯繫: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聯繫的,聯繫有多樣性,我們看待事物的發展的發展的時候要用聯繫的問題看待問題,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認識就是不斷髮展的過程,它也是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延伸的過程,聯繫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區別。形而上學和相對主義的概念:他闡明瞭形而上學和相對主義之間的定義就是如果只見區別不見聯繫,把事物獨立看待,即使形而上學,如果只見聯繫不見區別,把事物看作混沌的狀態舊叫相對主義,兩個之間都是片面的看待問題。

怎樣看待問題:我們要整體的看待問題,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但是單純的部分相家就不是組成整體的,當各個部分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協作達到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才能達到。他還闡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的關係,任何事物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決定事物的變化,而偶然性是決定,偶然性只是事物的導火線,他們兩個之間是相互轉化的。他還說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毛澤東就說要聯繫實際幹事,就是實事求是,什麼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

三、認識和實踐

我們要具體的瞭解認識,關鍵的就是認識本質,本事的認為就是事物之間存在的真正內在的東西,它不以形式的改變而改變,我們認識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內在的的東西,比如說怎樣審查一個女孩子美不美,我認為要主張從形式和內在方面來看待,形式就是外表美,內在的美大多數包括:內在的素質,性格,文化等等,我還認為認識和實踐關係很大,實踐對認識有決定作用,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認識的動力就是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認識的辨證過程:認識的過程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辨證的理解認識的過程,認識可能是從部分到整體,也可能是從形式認識到本質,還有可能從片面認識到全面,反正認識也是一個過程他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

實踐:實踐包括很多種比如有實驗,社會實踐等等,實踐具有客觀性,能動性,歷史社會性。,實踐的作用是可以鑑別理論的真偽,從而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又循環往復的指導實踐,所以實踐和認識可以說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一樣,所以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何用C語言編軟件? 20分

首先了解一些C語言的初步知識 並且寫 HELLO WORLD 程序

然後貳循序漸進,寫更復雜的。

想要提高的話,多看其他人寫的程序,並且不斷自己寫程序。

就是這樣子。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而且很苦,你做好準備了嗎?

找資料和軟件都是小事,很容易的,關鍵是你能堅持下來嗎?

參考資料:本人的親身經驗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讀後感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否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是否需要體系?近20年來,在哲學界的爭論持續不斷。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是反體系的。他們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十分強調他們的哲學是方法,是“行動的指南”,而不是教條;傳統的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因為沒有貫徹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思想,才導致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被體系化、教條化。他們認為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發揮其作用,避免重蹈傳統的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被僵化、凝固化的覆轍,重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應體系化。

筆者認為,理論與體系不是絕對對立的,成熟的理論都需要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反對的是近代歐洲絕對真理式的體系,而不是任何理論體系,傳統的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被教條化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並不是反體系的,重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體系。

一、我國哲學界反體系傾向的由來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前蘇聯演繹過來的。20世紀30年代,在斯大林的指導下,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在缺乏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原著,無充分理論依據的情況下,編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從此,這一“先天不足”的教科書就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標準表述,它不僅在蘇聯,而且在整個社會主義陣營中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標準本。20世紀50年代,我國按照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模式的主要內容和框架,補充了毛澤東的一些哲學思想,由艾思奇主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幾十年來,這一哲學內容和框架在我國一直視為標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被傳授和運用。

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隨著現實與教科書理論的矛盾日益明顯,隨著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傳入,隨著我國學者對馬克思原著越來越多的接觸和研究,我國哲學界開始了對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反思。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哲學界已基本達成共識,即傳統的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沒有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沒有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哲學史上實現的偉大的革命變革。這一系列的研究為在我國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引發了我國哲學界反體系傾向的產生。一些人認為: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傳統哲學所擔負的闡示世界普遍本質和規律的任務還有多大必要,雖然綜合和整合學科知識的必要性依然存在,但已不可能以建構哲學體系的方式來進行”〔1〕。 哲學就其本性“是沒有發展頂峰的,是反對哲學體系化的,頂峰使哲學發展終結,體系化則使哲學走向自我封閉”〔2〕。 由此認定我們已經處在“後體系時代”。筆者認為,我國哲學界對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反思是有成績的,對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質疑也是有一定依據的,但由此推出反體系的觀點則是值得商榷的。綜觀反體系者的論述,他們的理由不外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我國哲學界對越來越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第一手資料的“文本核對”,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缺陷愈加明顯。除帶有舊唯物主義的痕跡、沒有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外,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還使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化、教條化了,幾十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作為僵化的教條和公式被運用,任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都被視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背叛,使得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越來越背離時代、遠離現實。於是我國哲學界的一些學者把這一問題歸罪於體系,認為是蘇聯模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嚴密體系窒息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嚴密的教科書體系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找不到切入點,體系是制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罪魁。

其二,馬克思、恩格斯都對黑......

相關問題答案
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感?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什麼?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