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進依法治國?

General 更新 2025-01-26

怎麼推進依法治國

第一,進一步提高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自覺性和水平。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情況如何,涉及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文化的繁榮、社會的進步,直接關係著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應該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實施依法治國的自覺性,提升依法治國的水平,把憲法和法律作為一切活動的準則。

第二,更好地規範和監督權力,保證國家權力依法正確、有效行使。依法治國的重點是治權、治官。任何權力不受監督必然導致腐敗。只有權力得到有力的規範和監督,才能從根本上剷除各種違法現象,維護黨和國家的形象。

第三,更好地完善市場經濟法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依法規範、調控、監管、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和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要注意把國家作為公權力機構和國家作為所有者、出資人區分開來。要杜絕權力尋租、權錢交易。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崇尚公平正義、追求共同富裕的方向發展。

第四,在法治的軌道上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的依法治國。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依法治國必須以人民民主為基礎。同時,依法治國也是建設政治文明,發展民主的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主權在民,人民當家作主。因此,我們應該在法治的軌道上促進民主循序漸進地發展,使人民更好地當家作主。

第五,健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法律機制。人權是人根據其本質屬性要求應當享有的權利,關係到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國人權已經入憲,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國家神聖的職責。我們應當進一步健全人權法律保障制度,把人民的各種權利和自由維護好、實現好。只有這樣國家才能興盛、社會才能和諧、人民才能幸福。

第六,完善推進科學發展的法治建設。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戰略思想和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與實施事關黨的工作大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它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我們不僅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我們還應該注意針對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經濟與對外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制定相關法律,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推進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第七,加強社會法治,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厲行社會法治,維護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責任。要進一步完善教育、勞動、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事業、社會管理以及財政、稅收的相關立法,儘快改變我國社會法、財政法、稅務立法滯後的局面,防止有關部門和地方的隨意性。切實保障公民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安寧、穩定、和諧的社會基礎。

第八,加強和改善黨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的領導。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偉大的系統工程,是一個艱鉅而光榮的偉大事業。共產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保證。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從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為了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實施,建議成立依法治國領導小組,保證黨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進一步實施的組織領導。

我國怎樣才能更好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

將滲透到從科學立法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個環節,將全方位覆蓋國家、政府與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將更加註重法治建設的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將努力實現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互補契合,將對領導幹部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也意味著,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基本方略與根本保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戰略佈局中發揮更加深刻的影響。

【全面推進】

更加註重依法治國的全局性、整體性與系統性。

更加註重立法與法律實施的對應性與協調性。

更加註重“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共同發力。

更加註重法治民主性與科學性的內在統一。

更加彰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相輔相成。

更加強調依法“治官”與依法“治民”二者不可偏廢。

如何在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

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由之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質是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更加註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本質上是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依託法治的穩定性、嚴謹性、可預期性、可操作性,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種制度的執行更加嚴格更加高效。因此,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由之路。

科學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專業性、精細化、可操作性、剛性等問題上下功夫,更要在重點領域的立法取得突破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六項重大任務,排在第一位的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專業性、精細化、可操作性、剛性等問題上下功夫,更要在重點領域的立法取得突破;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精神,重大改革須謀定而後動即先立法、後行動。

行政機關能否嚴格執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嚴格執法首先要解決政府職能定位的問題,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錯位,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就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政府職能定位應該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其次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攬權諉責、有責無權等困擾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多年的頑症痼疾。第三是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儘快推動《行政程序法》出臺,通過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腐敗、促進行政民主。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為此,須圍繞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個核心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首先,法院和檢察院要擺脫受地方因素干擾辦案的影響,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實現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破解司法權地方化的困境,廣東省要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儘快出臺操作細則。......

如何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係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誌.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準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係,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怎樣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範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範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權限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權限,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範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複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

人民在推進依法治國中應該怎樣做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年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將推進法治建設、建設法治中國作為一項重大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抓好這項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雲夢縣作為法治湖北建設試點縣,法治建設工作起步較早,行動較快,通過先行先試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推進法治建設,要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 一、要處理好傳統思維和工作理念的關係 推進法治建設,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的問題,思想認識不深入、不到位,工作效果自然會打折扣。要通過創新理念、打破舊局、理順關係、重建機制,為法治建設注入強大的工作動力。 一是要摒棄問題。以前,我們抓法治建設,形成了這麼幾種思維定勢:習慣認為法治建設是政府的事,而忽略了黨委依法執政這一塊,在實際工作中,縣政府法制辦抓依法行政,法治建設的日常工作主要交由職能較弱的司法局承擔下來,造成工作力度不夠、難度很大;法治建設是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軟性工作,既不容易操作落實,也難以立竿見影;經濟建設是第一要務,平安建設是第一責任,法治建設說起來重要,落實起來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構建和諧社會,許多矛盾往往一調了之,有時嚴格按法治來,現階段一些實際問題還沒辦法解決等等。這些不合時宜的認識和觀點要堅決摒棄,切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法治上升到地方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發展環境、城市精神重要內涵等高度來理解認識。 二是要傳承發展。雖然我們傳統思維上推進法治建設也有不少積極的東西,也出了不少實實在在的經驗作法,特別是創造了一些難能可貴的法治品牌,一定要傳承發揚,打造亮點。我們在原來全省頗有名氣的雲夢縣“阿玲熱線”普法宣傳品牌、“全國優秀公安局”政法品牌等基礎上,成功建樹了雲夢網友義務巡邏隊、“眼鏡哥”李志宇、90年好青年鄒小彪等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法治標杆,擴大了全縣法治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要開拓創新。2013年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推進法治湖北建設的實施意見》(鄂發[2013]9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法治湖北建設推進方案》(鄂辦文[2013]22號)等文件後,我們創新工作格局,按照歸口管理、整合力量的思路,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縣委政法委、縣政府法制辦、縣司法局“三位一體”,套起“三駕馬車”拉起法治大車。注重學習借鑑,積極聯繫彙報,採取上情、外情、內情“三情”結合,高度重視頂層設計,由縣委政法委牽頭抓總,統攬法治建設工作全局。奮力推動爭先進位,雲夢縣被確定為法治湖北建設試點縣,作為全省縣市區唯一代表在法治湖北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作典型交流發言,撰寫的法治建設調研文章被省《法治政府》季刊刊載,法治建設“五法五最”作法被省政府法制網採用。 二、要處理好法治建設與平安建設的關係 法治是平安的手段,平安是法治的目的。法治建設為平安建設提供保障,平安建設是法治建設成效的顯現,長治久安靠法治。雲夢縣堅持“三個統籌”,實施總體佈局,全面理清法治建設與平安建設的關係,進行科學謀劃、整體統籌、捆綁推進,努力使法治建設與平安建設在建設幸福雲夢的過程中相得益彰。 一是要統籌組織領導。成立了平安法治領導小組,實行兩項工作一套班子、一個聲音。領導小組下設依法執政和基層民主建設指導組、依法行政和經濟法治指導組、公正司法和社會管理指導組、法治文化建設和法律服務指導組、科學立法和依法監督指導組5個專項工作組,逐一明確每個工作組組成人員、正副組長及主要職責、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體系和指導協調機制。 二是要統籌目標管理。按照“大平安” 、“大法治”的要......

你認為應該怎樣推進依法治國工作?

一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切實人人皆知;

二要打好法制根基,完善立法機制,創造法治條件;

三要堅持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必依,做到執法必嚴;

四要保障司法公正,加強司法監督,創新司法氛圍;

。。。

如何進一步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係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誌。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準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係,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請就如何推進依法治國提出合理建議

1、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

2、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

3、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4、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

5、要切實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6、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為社會保持良好秩序和風尚的思想道德基礎。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推進依法治國?
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論文?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大學生如何依法治國?
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
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是?
為什麼全面依法治國?
怎樣實施依法治國?
如何推進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