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農村留守兒童?
什麼是農村留守兒童
就是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留下孩子自己在家或者是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的那類。
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包括哪些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掌握本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措施,近期,湖南湘陰縣採用問卷、訪談等形式,對縣城城南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研以湖南湘陰縣城南地區6個鄉鎮為主要
區域。為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調研對象主要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佈在7-16歲之間。通過對城南地區各中小
學共10680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其中有留守兒童近6000人,佔56%。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4409人,佔41%,雙方外出打工的有1858人,
佔17%,單親家庭427人,佔4%。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
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護人和老師的管
教。如有一初三學生,父母離異,在外打工長年不回,寄住在伯父家。該生抽菸、喝酒成癮,沉迷網絡,性格暴燥,經常聚眾打架鬥毆,上課時隨意進出教室,為所
欲為,老師對其批評教育,他頂撞威脅。像這樣的學生,學校老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但也無能為力。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於父母外出務工,
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如一個初一女生,今年才14歲,但抽菸、喝
酒、趕時髦,上個月從家裡拿走200元,到縣城做了頭髮,髮型怪異,根本不聽老師勸解,據老師反映,她經常作文不動筆,寫情書卻很專業,從網上抄摘下來的
情書就有厚厚的一本。這樣的學生確實令老師束手無策。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章。臨時監護人往往重養
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章,長期尋釁
滋事,同學之間打架鬥毆事件時有發生。現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袁家鋪中學有兩個初三女生與同學發生口角,糾集十幾個同學哥們手持鐵棍,
課間在校園內打架,將一女生額頭砸開六釐米寬的口子。事後,學校調查,她們拒不承認,說是不小心摔的,經班主任反覆盤問,才說出實情。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
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為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某中學二年級一男生和一女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由奶奶
照管。開學不久,男生的奶奶來學校反映,稱有一女生經常留宿他家,不聽勸阻,同時男生威脅其奶奶不許說出去,否則他們將離家出走,留宿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男生的奶奶在萬般無奈之下才來求助學校。
五是監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
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如2009年暑假期
間,湖南省湘陰縣界頭鋪中學的留守學生周某,在河邊玩耍時不慎掉入水中,溺水身亡。
三、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
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
留守兒童最需要的是什麼
近幾年,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越來越多。看著一個個留守兒童,心裡真為她們擔憂,以後,怎麼辦? 隨著大批農民進城務工,農村留下了不少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子,形成了“留守一族”。伴隨著一個個“空巢”家庭而來的留守子女心理健康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在農村,留守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心裡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情緒失控 “留守的花朵”缺乏父母關愛的陽光,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自己卻被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在情緒上沒有正確的引導,心理上的缺失,讓他們對於社會的不平衡產生抵觸甚至攻擊。有些意志薄弱的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對教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於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內心的敏感脆弱,就這樣長期的影響著這些孩子。 二:以我為中心 因為從小獨自生活,留守學生自我意識強烈,自尊的需求迫切,他們珍重自己的榮譽,盡一切努力保護自尊心。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有某種威脅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焦慮和恐怖;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因此,他們對於別人的嘲笑、蔑視反應會非常強烈,對於教師的忽視、壓制、不公平對待會非常敏感。但由於他們從小就獨來獨往,什麼事情都由自己決定心理上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人相處。做事不懂徵求他人的意見也回顧及他人的感受。這使得很多學生變得沒“人情味”,也成為他們人際交往的一個絆腳石。 三:認知偏差缺乏父母的關注和相應的家庭教育,紀律渙散,家裡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他們的內心變得敏感迷茫。少數留守兒童對父母的離去偏激怨恨。即使父母回家後,也疏遠他們,情感隔膜。在他們人格定性的年代,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都難以樹立。也是現今社會留守兒童逃學、輟學比率不斷增加的原因。 四:自我封閉 孤僻、冷漠、散漫……當這些帶著灰暗色調的詞彙集中在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身上時,其凸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就變得不容漠視。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沒有最親的人在身邊溝通,收到其他朋友的排擠,柔弱無助的孩子只能將自己完全與這個陌生世界隔離,保護自己。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久而久之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 關注留守兒童,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不是一兩天所造成,如果能夠依靠學校的精神培養,社會的關心,家長的輔助,我們從內心不要歧視,不要疏遠,留守的花朵就能美麗綻放。當然,我們在此也建議一些忙於掙錢與孩子溝通較少的家長,負起責任,畢竟你們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看著下一代,真的為他們擔心呀。我們的家長們為何還不引起重視呢?
留守兒童是什麼意思? 40分
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著長輩或親戚留在家裡的農村孩子。
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兒童是什麼意思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與自己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這些留守的少年兒童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卻無法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什麼叫留守兒童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
留守兒童
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城市兒童亦可稱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什麼?
留守兒童(Children left at home pay the price of migration)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農村留守兒童有哪些特點
我和弟弟都是農村的留守兒童,主要的就是很單純,質樸,很憨厚老實,沒有那麼多的利益心,不過我已經大一了,我還比較開朗,獨立,個人感覺責任心還很較強,不過我覺得我弟弟就不那麼樂觀了,我弟弟有點內向,似乎還有點早熟,他才10歲,有點叛逆了,不過他也特別獨立,責任心也強,我們都是答應別人的事總是盡全力去做,或許著和父母遺傳也有一些關係吧,因人而異,還是會有例外的,主要的特點就是這些吧!
中國到底有多少農村留守兒童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 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2300萬人。57. 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 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 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 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 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農民工進城後無法解決孩子進城後的學習、生活和醫療保障等問題,迫於現實的壓力,只能將孩子留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也由此產生。
留守兒童主要權益的侵害包括:一是留守兒童的監護權缺失。父母監護的缺失,父母外出務工,長年不在家,實質上沒有行使到法定監護人的職責;委託監護權行使不力,委託監護人沒有全面履行監護職責;自我監護的“放縱”,由於兒童心智的不成熟和自控能力弱,容易放縱自己,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相對較差,且易染上不良的社會習慣。二是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受到嚴重侵害。在農村校園,教師資源嚴重匱乏,缺乏對留守兒童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及生存教育。另外,農村學校的教育投入不足,條件簡陋,直接導致農村的學生跟城市的學生相比沒有競爭力。三是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受到侵害。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身邊同學、鄰居的欺負,有些甚至成為一些惡性事件的受害人。因留守兒童的性格偏差往往還使其成為違法者,打架、鬥毆、盜竊、參加不良社會團伙等情況在留守兒童人群中較為普遍。
對策與建議:一是改革戶籍制度,逐步建立城鄉一元結構體制。要把依附在戶口上的勞動、人事、教育、醫療與社會保障等諸多社會福利與戶口脫鉤。戶籍制度的改革核心在於打破城鄉分割的社會政策和社會保障與服務體系,建立城鄉一元戶籍制度。二是實現城市的義務教育資源共同分享機制。讓隨城務工人員的子女享有與當地城市同等的教育資源,而不再受戶籍的限制。另外,取消勞動力輸入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與當地公辦學校的差別對待,取消城市現有的在教育方面對農民工子女的歧視政策,讓農民工子女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接受平等的教育,切實把農民工子女教育納入正常財政預算。三要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整合城鄉教師資源。農村學校專項培訓經費少,教師外出學習交流機會少,因此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加上農村教師待遇低,養老金、住房等沒有保障,難以吸收優秀的教師資源。因此,需要建立以國家財政作保障的統一的城鄉教師工資待遇,統籌教師資源分配,建立起優秀教師交流機制,以平衡城鄉教育資源。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城務工人數增多,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而子女留守在農村的人數也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及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的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並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題,而且關乎農村乃至全社會的發展,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缺失,需要加強人文關懷
雖然改革開放距今近三十個年頭,但農村經濟的發展相對滯後,城市工業已成為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生力軍,隨之“農民工”在城市也應運而生,“留守兒童”伴隨農民工的出現而出現。許多農民千里迢迢進城打工,迫於城市昂貴的學費,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轉到親戚朋友家就讀,更有甚者乾脆把孩子丟在家中讓鄰居看管,自從離開那天起,孩子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失落,有的甚至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現象。因為他們都是從幾歲到十幾歲的兒童,這一時期他們非常天真可愛,總愛把一天所發生的見聞回家後嘮叨給父母聽,若回家見不到朝夕聚室而居的父母,就會心灰意冷,這樣長期以來在青少年中極易形成孤獨症。據調查發現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中焦慮心理的佔27.4%,抑鬱的佔27.6%,易怒的佔22.7%,這些孩子大都表現在語言傾向沉默,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與人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我有一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