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曲是什麼意思?
不露衷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不表露難以吐露的情懷。
一吐衷曲的意思 謝謝
衷曲的意義:1內中;內中隱祕之處。 2.心中委曲之事。亦指難以吐露的情懷。
一吐衷駭也就是指將內心難以吐露的情懷與人傾訴。
“誰懂得殷勤的披瀝衷曲,誰就不會為觀眾的脾氣煩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
誰懂得殷勤貼心地洞察到觀眾心中最隱密的祕密,說出他們內心想說說不出的話,表達出他們所不能表達的情感情緒。那麼誰就不會為觀眾的脾氣而煩惱。因為他迎合了他們。代表了他們。為他們發聲。說出了他們心中所想。所以肯定是受歡迎的。
折衷是什麼意思?
折衷實際就是折中這兩個字。在我們的生活中,幾個人在一起看待問題時,總會有不同的辦法,爭執不下時,不可調解時,總會想出一種辦法,讓每個人都按這種辦法去做,而不再發生爭執,也就是基於幾個人的觀點所做的一種中立的辦法,換句話說就是把幾個人的意見和觀點調和一下,成為大家都能夠接受的辦法。
還有一種是基於自己在面對選擇時,兩種選擇進退兩難時,我們時常會想出有沒有基於這兩種選擇之間的選擇。
心轅馬意是什麼意思
心猿意馬_金山詞霸
【拼 音】:
xīn yuán yì mǎ
【解 釋】: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出 處】: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示 例】:
我們做一件工作;應當專心地去幹;不要~.&^^&學習是需要凝神的艱辛勞動;切不可~.
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是什麼意思
賈島《寄韓潮州愈》
此心曾與木蘭舟, 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嶽, 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雲斷, 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捲盡, 月明初上浪西樓。
賈島初為僧,好苦吟,由於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當時文苑巨擘韓愈的賞識而還俗應舉,所以他與韓愈感情深摯。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表切諫,觸怒皇帝,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孫韓湘,寫了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此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後有感而作《寄韓潮州愈》詩。
詩一開頭就表達了與韓愈不同尋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種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作者說,我的心早與您同乘蘭舟,水宿風餐,一直流到嶺南韓江潮水的盡頭了。兩句筆力奇橫,體現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願陪同貶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聯直抒別後景況。“篇章”即指韓愈《左遷》一詩。作者說,你這一腔忠憤的“篇章”隔著秦嶺傳到京師(“華嶽”指代長安),我怎能不內心共鳴,馳書慰問?當出關驛馬馳過瀧流,謫貶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紙慰藉了。這一聯,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膽相照。
愈詩說:“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賈島則報以“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這是互訴衷曲之語。“懸”、“浸”二字,一高一下,富於形象。望不到盡頭的驛路,盤山而上,好象懸掛在聳入雲霄的峰巒上。
這是途中景況。潮州濱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溼,老樹為之含秋。這是到任後的景況。“峰懸驛路”是寫道路險阻;“海浸城根”則說處境悽苦。“殘雲斷”內含人雖隔斷,兩心相連之意;“老樹秋”則有“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關切心情。
寫到第三聯,已把堅如磐石的友情推到絕頂,詩的境界也達到了高峰。第四聯則宕開一筆,別開生面:“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南方山林間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疫的瘴氣,總有一天會象風捲殘雲那樣一掃而光。到那時,皓月東昇,銀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樓上,整個大地也將變成瓊玉般的銀裝世界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無辜遭貶的冤屈,自將大白於天下。這裡針對韓愈“好收吾骨瘴江邊”一語,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結束全詩。
此詩首聯寫意,次聯寫實,三聯寫懸想,尾聯寫祝願,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為契機,抒寫了深摯的友情。八句詩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從丹田流出。詩的語言酷似韓愈《左遷》一詩的和詩,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是什麼意思
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出自宋代趙以夫的《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沈沈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溼,珠香未歇,空惹閒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參考賞析
這首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寫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濃在情而不在墨。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一個美麗而幽僻的處所。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怎能不令人無奈、愁苦呢?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閒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餘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迴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為什麼說“空惹”?或許是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舊情未泯,人已杳然吧!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閒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閒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啊!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