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為什麼殺岳飛?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

岳飛被害,趙構當然是首謀,沒有趙構的首肯或暗示,秦檜沒有這麼容易在短短的2個月內就將岳飛下獄並殺害。岳飛死前兩個月,還官賦閒職,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岳飛就有危險。情況在金兀朮下了關於講和可以但必須除掉岳飛的文書後而急轉直下。趙構得到金兀朮的這個要求,晚上都睡不著覺了,他早已打怕了。北宋幾個末代的公子王孫大約都是紈絝子弟,象徽欽二帝,還有就是趙構等,大約你讓他當皇帝都不是很情願,寧願當寓公,跟不要說帶兵跟金朝抗衡了。趙構當皇帝,倒的確是名副其實皇袍加身,比起他祖先趙匡胤含金量高多了。也沒辦法,趙家就這根獨苗了,餘者都讓金兵擄去了,只好硬著頭皮當皇上。這皇上不好當啊,不是太平皇上,整天提心吊膽。 趙構後來還沒死就把皇帝傳給了他的養子,說明趙構的確不是很看重皇位。反過來也說明,趙構殺害岳飛,並非蓄謀已久,所謂趙構怕迎回二帝而殺岳飛不值得推敲,多半是因為世人對皇帝的憎恨才引申的。應該說岳飛是非常符合當時作為人臣的標準要求的,史書記載,他對母親極孝,官史中也卻有岳飛脫下衣袍露出精忠報國字樣,岳飛在為南宋朝廷剿滅地方勢力過程中立下了無比的戰功!在南宋官方記載中,岳飛對金兵是戰無不勝的,沒有一次敗績!對於這樣一個忠貞不貳的皇家一代楷模,趙構完全可以不殺,至少也是同金朝講和的籌碼。但南宋皇帝就是南宋皇帝,他肯定不是這樣想的,他們都是紈絝子弟,只需要享樂。他需要用岳飛換來自己安心的享樂,國家的大小對他來說本沒有所謂,能穩穩佔有江南資源供其享樂才是根本。趙構後來主動大量納幣稱臣,自己的帝號要金主冊封,心甘情願當子皇帝,其實是希望金主當他的保護傘,他可以高枕無憂的做他的子皇帝。趙構如願了十幾年,當金朝重新南侵時,他急急忙忙將地位傳給了他的養子,一似徽宗傳給欽宗。趙構還是決定殺害岳飛,可嘆朝中無人為他說話!只有韓世忠還算仗義直言。韓世忠能站出來,是因為岳飛相幫過他,在張俊和秦檜要害韓世忠的時候,都是岳飛向韓預告的。秦檜當然知道,所以視岳飛為眼中釘。岳飛一代名將,在朝中可能就韓世忠一個朋友了。審訊他的是他的仇人万俟禼,主持這個案件的是秦檜,秦檜為了幫趙構完成講和的事情,以便自己首功一件,也是容不得有人對議和說三道四的,但岳飛卻偏偏“說三道四”了。 岳飛是直漢子,他也不忍心自己辛苦卓絕的戰功毀於一旦,所以對秦檜的議和顯然憤恨在心。在岳飛案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張俊,同岳飛隙屑很深。張俊出生南宋叛亂武裝,在南宋帶兵較早,是當時抗金的四大名將之一,張俊的官職比岳飛大。但後來岳飛武功蓋世,張俊威望每況日下,面子上掛不去了。當然岳飛平定各地的義軍中,是否有張俊的弟兄,史書沒有記載。單單從岳飛功勞比張俊大,而岳飛根本沒有把張俊放在眼裡,就已經讓張俊吃不消受了,他要將岳家軍置於死地。張俊後來有意要瓜分韓世忠的軍隊,也是岳飛報告了韓世忠,讓張俊更加憤恨不已,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到了皇上要除去岳飛,張俊早已奈不住欣喜,主動充當了謀害岳飛的急先鋒。他編造了岳飛在懷西戰役中違抗聖旨畏縮不進的罪狀,暗中物色岳飛軍中的王俊、王貴誣陷岳飛,幫助他們炮製誣告信,誣告張憲要策應岳飛謀反。我們常說岳飛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的,實際上罪名是有的,謀反罪,但因為張憲串通岳飛謀反的證據實在拿不出來(以這點比較現在,秦檜還算誠實的),岳飛實在太忠心耿耿了,秦檜居然一點蛛絲馬跡都找不到。所以當韓世忠問秦檜岳飛謀反的事情時,秦檜只好說,證據雖然不明,但事體莫須有。定的是謀反罪。宋史中也提到,趙構讓劉、嶽等人當兵抗金,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句話說到了根本。他們對岳飛早有提防,雖然岳飛忠義無加......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岳飛?

首先回答為什麼要殺岳飛,所謂功高震主,站在現代人的角度誰也知道武穆王不會謀反,可站在高宗的角度,就不能肯定岳飛是否會謀反了!此為一也;站在軍事角度考量,岳飛是不可多得的帥才,可是不懂得自保,在政治方面太不敏感,當君王懷疑到自己的時候不去主動的消除其疑慮,反而屢次抗命,只能加重主上的疑心,此其二也!與其說是秦檜要殺岳飛,不如說高宗要殺岳飛,秦檜只是一隻替罪羊而已。不能讓皇上揹負殺功臣的罪名吧?另外,岳飛一直在打著收復失地,迎回二聖的旗號,高宗心裡能爽快嗎?他都已經當上皇帝了,迎回二聖讓他去哪?這個皇位是讓他的父兄坐呢還是繼續他來坐?這不是給皇帝出難題兒嗎!

接著回答高宗貳不想要土地的問題,哪個皇帝不好大喜功,開疆拓土!秦皇漢武不都在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嘛!可趙構能與金對抗二十幾年,說明其並不是昏君,他對敵我力量的對比有清醒的認識,能保住半壁江山已屬不易,他很清楚收復失地意味著什麼,一則虛耗國力,勞民傷財;二則萬一失敗,苟安江南的局面也可能失去。

在古代皇上為什麼要殺岳飛

岳飛是軍事天才,卻在政治上極其幼稚。一再觸及宋高宗的“心理底線”。

岳飛寫詞《滿江紅》,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當時就有人提出異議——何為“舊山河”?何為“朝天闕”?明擺著是想收復失地,迎回徽、欽二帝(其實這時徽宗已死)。可是假如徽欽二帝回國,那麼今上(高宗)還能安安穩穩地當皇帝嗎?(明朝的于謙,也是死在這個敏感問題上,可謂是“後車之鑑”)。

岳飛被害,千古大獄,歷來都歸罪於秦檜。但後人論史也偶有指出,倘若不是宋高宗同意,秦檜無法害死岳飛。文徵明《滿江紅》有句雲:“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說明秦檜只不過迎合高宗的心意而已。不過論者認為高宗所以要殺岳飛,是怕岳飛北伐成功,迎回欽宗(高宗的哥哥,其時徽宗已死),高宗的皇位便受到威脅。我想這雖是理由之一,但決不會是很重要的原因。高宗做皇帝已久,文臣武將都是他所用的人。欽宗即使回來,也決計做不成皇帝。高宗要殺岳飛,相信和苗傅、劉正彥叛變有很大關係。

苗劉之叛,高宗受到極大屈辱,被迫讓位給自己的三歲兒子。這一次政變,一定從此使他對手握兵權的武將具有莫大戒心。當時大將之中,韓世忠、張浚、劉光世三人曾參與平苗劉的勤王之役,岳飛卻是後進,那時還沒有露頭角。偏偏岳飛不懂高宗的心理,又做了一件頗不聰明之事。

紹興七年,岳飛朝見高宗,內殿單獨密談。岳飛提出請正式立建國公為皇太子。高宗沒有答允,說道:“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意思說,你很忠心,但這種事情你是不應當管的。岳飛退下後,參謀官薛弼接著朝見,高宗將這事對他說了,又說:“飛意似不悅,卿自以意開諭之。”那時岳飛手握重兵,高宗很擔心他不高興,所以叫參謀官特別去勸他,要他不必介意。

疑忌武將是宋朝的傳統。宋太祖以手握兵權而黃袍加身,後世子孫都怕大將學樣。秦檜誣陷岳飛造反,正好迎合了高宗的心意。要知高宗趙構是個極聰明之人,如果他不是自己想殺岳飛,秦檜的誣陷一定不會生效。

秦檜當權時力主和議,但真正決定和議大計的,其實還是高宗自己。當時文臣武將,大都反對與金人講和。《宋史·秦檜傳》有這樣一段記載:紹興八年“十月,宰執入見,檜獨身留言:‘臣僚畏首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專與臣議,勿許群臣預。’帝曰:‘朕獨委卿。’檜曰:‘臣亦恐未便,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別奏。’又三日,檜復留身奏事。帝意欲和甚堅,檜猶以為未也,曰:‘臣恐別有未便,慾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別奏。’帝曰‘然。’又三日,檜復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確不移,乃出文字,乞決和議,勿許群臣預。”

這段文字記得清清楚楚,說明了誰是和議的真正主持人。一般所謂奸臣,是皇帝糊塗,奸臣弄權。但高宗一點也不糊塗,秦檜只是迎合上意,乘機攬權,至於殺岳飛等等,都不過是執行高宗的決策,而這樣做,也正配合了他作為金國大間諜的任務。

趙構為什麼一定要殺岳飛?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戰略上的矛盾。

既然財政上軍事上都沒有條件可以讓岳飛直搗黃龍,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談,這也是岳飛和秦檜之間產生巨大矛盾的原因之一。我們為什麼說一直說秦檜是奸臣,他到底奸在哪呢,不是說他不學無術,他是個很有才能的人,智商情商都很高,或許就是太高了,人就很自私,秦檜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他牢牢的將自己的政治命運捆綁在宋高宗身上,他深知趙構內心是想和談,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主持和議,利用政治手段不斷打擊陷害主戰派,就是岳飛,韓世忠等人,這就是岳飛和秦檜政治上的分歧,這時候實際上秦檜已經是宋高宗的代言人,也就可以說是岳飛和宋高宗的政治分歧。

二,治國理念的矛盾。

其次,就是宋朝文人主政的祖宗之法,宋自建國始,直接領兵將帥不得參與軍政大計,以防止他們利用機會發動政變;而主管軍政大計的文官,雖有權調動軍隊,制訂戰略決策,卻又無一兵一卒。事情到了岳飛這裡就有點不好掌控了,當時岳飛幾乎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兵馬,你讓朝廷裡的士大夫們做何感想,還有,岳飛的性格也是比較驕傲的人,在1134年32歲的岳飛被封為清遠軍節度使時,他就很驕傲的說像這麼年輕能做到節度使的只有太祖和我之類的話,這種話豈是輕易可以說出口的,可以肯定的是,岳飛已經受到猜忌,就算宋高宗拿不準岳飛是忠臣還是野心家,但當時朝廷上的士大夫們已經猜疑。

有一次,宋高宗看到岳飛來的奏章就說,岳飛到底是個忠臣啊。秦檜馬上接著說,對,岳飛是忠臣,太祖皇帝當年不也是後周的忠臣嗎。我們就可以想像一下,岳飛掌握了天下兵馬,如果他又收復了失地,迎回了二聖的屍骨,更何況性格剛正清廉,名望又高,那麼你不做皇帝誰做?就算你不想,保不齊你手下的人也會給你來個黃袍加身。趙匡胤的故事不就這樣發生的嗎。所以,當岳飛被害的時候,士大夫階層沒有替岳飛站出來說話的。

那你說,如你是趙構,聽了秦檜這番話,會怎麼想呢?這和北宋時文彥博陷害狄青是一模一樣的,狄青遭貶黜,他就問宰相文彥博外放原因,文彥博就說:“無他,朝廷疑爾。”沒什麼原因,朝廷不相信你。到岳飛被關在大牢裡,聽到一個獄子跟他說:”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岳飛聽後是悲憤難當,不禁寫下“天日昭昭”四個大字,他至死都沒明白為何會受猜忌。

三,性格的矛盾。

岳飛的性格說好聽點是剛正,說不好聽就是倔,其實倔也不是什麼毛病,有時候人倔還能辦成大事,能堅持。但是放在岳飛身上就成了問題,因為你是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手上還有天下半數兵馬,所以在宋高宗看來,岳飛的倔就成了跋扈囂張。

可我們要知道,岳飛可以說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來的,從一名低級武官升到節度使,他可不是一開始就對岳飛有意見的,而是岳飛慢慢的觸怒了他。

舉個例子,紹興七年,當時,淮西軍將領劉光世辭職不幹,趙構就把軍權給了岳飛,這時候岳飛就擁有了大半的軍隊,回過頭,高宗想想不對,你有這麼多兵,到時候你要反我,我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你看猜疑之心不自禁的產生)就把軍權要回來了,岳飛就三番五次的找高宗,說你放心把軍隊交給我,我肯定能幫你收復故土,趙構死後就是不給,岳飛倔勁一上來,不幹了,直接回廬山修養。(岳母葬再廬山)

趙構一連寫了兩封信給他,希望他重新回來主持工作。岳飛回信了,兩個字:不幹。趙構這時有點面子上掛不住了,但又不好跟岳飛翻臉,又給岳飛寫了封信,說了一大堆的好話,可岳飛就是不買賬。趙構沒轍,就讓岳飛的部下李若虛和王貴到廬山去勸他,最後是李若虛嚴厲責備:“是欲反耶?……若堅執不從,朝廷豈不疑宣撫?”什麼意思,就是質問岳飛你真的以為你能跟朝廷翻臉嗎,岳飛這才有點恍然,就接受皇帝的命令返回軍......

宋高宗為什麼殺岳飛

原因有很多:

就國家全局考慮,岳飛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但就當時整體國力而言,南宋是無法和金抗衡的。收復失地更是遙遙無期。岳飛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一路兵馬的勝仗不能扭轉國家雙方的整體實力對比。岳飛的朱仙鎮大捷,也不過只是逼近了北宋的首都汴梁,離把金人趕出北宋土地還差了很遠,更不用說直搗黃龍打進金國的腹地。一路的勝利無法扭轉金強宋弱的局面。甚至會招來金更加凶猛的反撲,所以在主和派當政,甚至是皇帝也傾向於主和的情況下,岳飛的失勢就不可避免,但僅僅如此,還不會殺掉岳飛。

至於立儲的都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在於三個字,岳家軍,金兀朮曾經說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千百年來常常被大家自豪的提起,而且從來沒有覺得不妥。但軍隊從來都是國家的軍隊,軍權從來都是最重大的權力,怎麼能打上私人的標籤。岳家軍,那換個將領是否能指揮得動,這支驍勇之師,如果指揮得動,那麼岳飛就不是必須,如果指揮不動,那問題不就更大。

特別是宋朝,是古代以文抑武最突出的一個朝代,而宋朝皇帝自己本來就是黃袍加身當上的。當這樣一支國內最強軍,被打上某個人的標籤,所有人都還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時候,可見皇帝的惶恐。於是岳飛就只能消失,岳飛不存在了,那麼就自然不會再有什麼岳家軍存在了。這才是岳飛的死因。

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 岳飛墓前的四個鐵人是誰

宋高宗趙構認為,若岳飛把宋欽宗趙桓救回來,屆時自已的皇位是否坐穩是個未知數。於是在秦儈的誘導下決定殺了岳飛

岳飛墓前的四個鐵人是賣國賊秦檜夫婦、殺害岳飛的劊子手万俟卣、參與謀害岳飛的將領張俊

為什麼宋高宗一定要殺岳飛

宋高宗根據國力 ,認為是不能打敗金國的,還是和平共處的好 。可是岳飛卻背道而馳 ,他還影響朝野的輿論 ,對宋高宗的政策十分不利 。

怎麼辦 ?

殺 !

我是宋高宗 ,也必須殺死他 !

再說了 ,你總是說 “迎請二聖還朝 ,朕咋整 ?朕往哪兒擺 ?瞧不起老子是不是 ?

殺 !

宋高宗為什麼殺岳飛?

1、最根本的原因:岳飛一心想迎回二聖(徽宗、欽宗),二聖回來了,高宗還當什麼皇帝?

2、其次,岳飛是武將,沒政治頭腦,傻呼呼地討論高宗之後的皇位問題,高宗本來就生不了兒子(年輕時僅有一個親生兒子趙旉,3歲就夭折了,不知道是不是南渡後被金人嚇陽萎了,沒有生育能力還是性無能),這更犯了他的忌諱。

3、最後,岳飛主戰,高宗主和,金人講和的條件之一就是殺岳飛,岳飛手握重兵,不殺他,社稷不穩。總之離不了江山、皇位。

宋高宗-趙構為什麼暗示秦檜殺岳飛?

第一、趙構總的傾向是主和。這決定了岳飛政治上的不正確。岳飛一直主張“迎請二帝還朝”,對趙構的地位是一種威脅。二帝回來幹什麼,怎麼安置法,都是大問題。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趙構是絕不希望岳飛的計劃成為事實的。

第二、從北宋起就有一套非常先進的軍事管理體系,地方青壯年士兵由中央統一管理號稱禁軍,而地方只留部分軍隊以及老弱病殘.而軍權卻被很好的處理。太尉練兵而沒有兵權,而將軍手上除了護衛外無其他戰士。除非皇帝發虎符允許將軍到太尉處領兵,否則一律違法處理,從而達到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目的。但是岳飛手上卻有私人武裝岳家軍,號稱十萬餘眾,這必然讓趙構感覺到威脅。

這兩點是主要原因,而其他一些小的方面也是很多,比如直言進柬不顧皇帝感受,明知皇帝性無能卻讓皇帝立後等等,都是作為催化劑最終導致這一下場。。。

大忠臣岳飛怎麼死的 宋高宗為什麼一定要殺岳飛

從宋朝開始,歷朝歷代都十分警惕武將。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靠著軍隊起家的,因此宋朝非常小心那些統軍大將們。北宋時期的狄青就是最好的例子,狄青在開封樞密副使時,開封城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謠言。有人說狄青的家裡有火光,這是要圖謀不軌。還有人說看到狄青穿黃色的衣服,這是要謀大逆。這是文官們最為緊張的話題,歐陽修和文彥博等一大批宋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官員聯合對付狄青,最終狄青被貶到了外地為官,隨即抑鬱而終。狄青的例子還歷歷在目,現在的岳飛也是這樣。當時岳飛的軍隊佔宋朝總兵力的一半左右,擁有了如此強大的武力,文官們不擔心才怪。所以在岳飛被殺之前,雖然民間的反應相當大,但是朝中的文官和那些讀書人都保持了沉默。

岳飛自己的性格問題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劇,他的性格十分張揚。本來岳飛和趙構的私人關係非常好,但是岳飛有時說話有些口無遮攔。29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鎮守一方,隨後岳飛就向屬下們誇耀:“ 本朝不到30歲拜節度使者只有兩人,一位是太祖皇帝,一位就是我。”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宋太祖可不是可以隨便比的。另外一點就是干預皇帝的私事,趙構沒有一個孩子,這是他最為頭疼的問題。而岳飛一再建議趙構從旁支中挑選一個孩子做太子,這是犯了帝王的大忌。趙構現在沒兒子,萬一以後有了,現在的太子怎麼辦。如果岳飛建議冊立的孩子成功登基,那岳飛就擁有了擁立大功,這是不能想象的。

面對眾多的流言,趙構確實動搖了,但是下不了最後的決心。這時秦檜完成了對岳飛的最後一擊,趙構說:“ 岳飛是忠臣。”秦檜的回答是:“ 當年的太祖皇帝也是後周的忠臣,可是結果呢?”順便說一句,無論是南宋還是北宋都不承認是趙匡胤發動了兵變,那都是趙匡胤屬下的將領揹著他乾的,最後硬逼著趙匡胤登基。雖然岳飛是忠臣,但是不能保證他屬下的將軍們都是忠臣。萬一他們再次上演一次陳橋驛兵變,他們手上又擁有軍隊,到時朝廷怎麼辦?秦檜的慫恿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為了防患於未然,趙構決定殺岳飛。岳飛當然是冤枉的,他致死還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話。另一位大將韓世忠去質問秦檜,秦檜的回答是那句著名的:“莫須有。”人性是複雜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每件事都有自己更深的意思,但很多人只看到了表象。

相關問題答案
宋高宗為什麼殺岳飛?
紅色高棉為什麼殺人?
左宗棠為什麼殺回族人?
高順為什麼被曹操殺?臨死前說了什麼? ?
李世民為什麼殺李建成?
雍正為什麼殺兄弟?
白孝文為什麼殺黑娃?
高鐵為什麼不會脫軌?
印尼為什麼殺華人?
鐵血戰士為什麼殺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