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殺百草是什麼意思?
關於霜降的由來 霜降是怎麼來的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裡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
玉米過霜降不熟怎麼辦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是水氣凝成的,水氣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
與其說“霜降殺百草”,不如說“霜凍殺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現,凍是殺害莊稼的敵人。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
防霜辦法
①適時早種,錯開晚秋霜凍;
②選用早熟高產品種;
③澆水,因為乾土比溼土散熱快;
④薰煙,可在小範圍內形成保溫雲層,減輕凍害;
⑤鋤地,“鋤頭有火”,可提高地溫;
⑥施腐植酸鈉或磷肥,使作物提前成熟。試驗證明:施於山藥、玉米、糜谷,可提前成熟5-7天;
⑦最根本是植樹造林,它可調節氣溫,徹底改變環境。
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滿地秸稈拔個盡,來年少生蟲和病”......
關於天氣的農諺
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穀雨無雨,後來哭雨。
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穀雨有雨兆雨多,穀雨無雨水來遲。
立夏不下,桑老麥罷。
立夏東風到,麥子水裡澇。
立夏到小滿,種啥也不晚。
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
小滿前後,種瓜種豆。
小滿暖洋洋,鋤麥種雜糧。
過了小滿十日種,十日不種一場空。
芒種不種,過後落空。
芒種麥登場,秋耕緊跟上。
芒種刮北風,旱斷青苗根。
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
夏至無雨,囤裡無米。
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
夏至有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進入伏裡天,耕田像是水澆園。
夏至刮東風,半月水來衝。
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
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
大暑到立秋,積糞到田頭。
立秋無雨,秋天少雨;白露無雨,百日無霜。
立秋處暑雲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樣樣有,立秋無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
處暑種高山,白露種平川,秋分種門外,寒露種河灣。
頭秋旱,減一半,處暑雨,貴如金。
白露天氣晴,穀子如白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不割,霜打風磨。
秋分穀子割不得,寒露穀子養不得。
糧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春打六九頭,耕牛滿地走。
二月二,黃瓜、落蘇(茄子)全落地。(月日都為農曆,下同)。
麥秀槍槍,四十五天上場。
立夏三朝炒麥香。
元麥一起身,寒豆(蠶豆)、小麥落脫魂。
頭時花,二時豆,三時種赤豆。
二月清明麥秀齊,三月清明麥不秀。
早稻要搶,晚稻要養。
七月排蔥,八月排蒜。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
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倒。(指單季晚稻)
人在屋裡熱得跳,稻在田裡哈哈笑。
寒露落草(指綠肥),死多活少。
只有懶人無懶田。
黃豆一石,不如棉花一白。
水利修得好,收成才能保。
一尺溝不通,萬丈溝白送(無用)。
尺麥怕寸水,寸麥不怕尺水。
人靠飯飽,田靠肥搞。
種田三樣寶:豬塮(廄肥)、河泥、紅花草。
鬆土深一寸,等於上趟糞。
三耕六耙九鋤田,一季莊稼抵一年。
深耕細垡,來年必發。
種子年年選,產量節節起。
寧願餓斷肚腸,不能吃掉種糧。
六月西南風,稻管裡生蟲。
麥怕痙,稻怕瘟。
芽長一粒米,落谷最相宜。(指早稻播種)
造屋看樑,稻好看秧。
時裡鋤頭,好以膏頭(肥料)。
草除草芽,不除草爺。
霜降拔蔥,不拔要空。
大暑不熱,五穀不結。
麥捆根,谷捆梢,芝麻要捆當中腰。
反映氣溫變化
過了驚蟄沒硬地。
四月八,凍死黑豆莢。
大寒小寒,凍死老漢。
反映降水
螞蟻搬家蛇過道,三天之內雨來到。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雲往東,一場空;雲往西,淋死雞。
大署小署,灌死老鼠。
八月雷,不空回。
東明西暗,等不到吃飯。
青蛙齊叫,大雨即到。
星星眨眼,下雨不遠。
狗洗澡,雷雨到。
農事活動與氣候
立夏亂種田。
閏月年,宜早田。
穀雨前,植早棉。
過了四月八,有花沒疙瘩。
芒種忙糜不忙谷。
糜黃種麥,麥黃種糜。
七月十五高掛鋤。
秋分糜子寒露谷。
白露前十天不值(早),後十天不遲(言種麥)。
反映天氣變化
黑雲黃梢子,必定有雹彈子。
雹打一條線,霜打一大片。
日落烏雲口,半夜裡山水吼。
黑雲有雨,紅雲生風。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早霞不出門,晚霞晒死人。
豬銜草,寒潮到。
雞群上架早,明日天氣好。
天上魚鱗斑,晒穀不用翻。
反映災豐年
十三月兒圓,米糧不值錢。
三月雷,麥圪堆(豐年),二月雷,墓圪堆(災年)。
......
霜降的氣候特點
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霜降時節,涼爽的秋風已吹到花城廣州。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為初霜,初霜愈早對作物危害愈大。我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漸推遲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區外,最早見霜的是大興安嶺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見霜;東北大部、內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現在瀋陽、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薩一線;11月初山東半島、鄭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見霜;我國東部北緯30°左右、漢水、雲南省北緯20°左右的地區要到12月初才開始見霜;而廈門、廣州到百色、思茅一帶見霜時已是新年過後的1月上旬了。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與其說“霜降殺百草”,不如說“霜凍殺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現,凍是殺害莊稼的敵人。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
今年的10,24霜降是甜霜,還是苦霜?
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霜降時節,涼爽的秋風已吹到花城廣州。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為初霜,初霜愈早對作物危害愈大。我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漸推遲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區外,最早見霜的是大興安嶺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見霜;東北大部、內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現在瀋陽、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薩一線。
11月初山東半島、鄭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見霜;我國東部北緯30°左右、漢水、雲南省北緯2°左右的地區要到12月初才開始見霜;而廈門、廣州到百色、思茅一帶見霜時已是新年過後的1月上旬了。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
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
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
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
與其說“霜降殺百草”,不如說“霜凍殺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現,凍是殺害莊稼的敵人。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
十月份的節氣的具體介紹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是水氣凝成的,水氣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弧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
與其說“霜降殺百草”,不如說“霜凍殺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現,凍是殺害莊稼的敵人。由於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
霜降植物會凍壞嗎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霜凍是指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它與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並且地面溫度低於0℃,在物體上直接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凍時並不一定是霜。)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
“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
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
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