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理論意義?
教育公平有什麼積極意義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展和體現。建設和諧社會所要實現的公平正義,必然包含著教育的公平正義。而教育的公平正義,決不是一種低水平的教育平均,不是回到消滅差異、消滅層次、消滅多樣、消滅特色、消滅名牌的單一而混沌的狀態。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教育公平和正義,應是一種比現在更好的、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一種高水平普及、高均衡發展、高質量辦學的優質教育體系。
和諧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發展的教育。《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設公平的教育和均衡發展的教育,使全體人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首先,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價值取向。實踐表明,現代社會人們受教育程度與其職業、收入、社會地位呈正比例關係,特別是在當今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個體的發展前提。只有堅持教育公平,賦予每個受教育者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才能使社會成員的潛能、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和釋放。
其次,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和諧社會是一個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會,是一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主體,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先導性作用。培養同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再次,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社會。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客觀上要求教育公平,使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現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教無類”,即打破身份、地位、民族、性別、年齡、區域等界限,不分對象、不加限制地賦予每個受教育者以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權利,這不僅是憲法、法律所體現出的一種價值理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種基本指導思想。
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是什麼
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範或原則。所謂“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並從兩者的辨證關係出發來統一配置教育資源。
教育公平,包括三個層次:(1)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2)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3)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後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其中,“確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前提和基礎,“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條件”是進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的前提。這三個層次,概括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此外,對教育公平的正確認識還包括:(1)教育公平的發展有一定的相對性,(2)追求教育公平與追求教育效率是統一。
教育公平有多重含義
從教育實踐主體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為學生公平與教師公平。
學生公平是指對待和評價學生公平與否的問題;而教師公平則是指對待和評價教師公平與否的問題。
從教育活動過程來看,可分為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起點上的公平是指每個人不受性別、種族、出身、經濟地位、居住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均有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過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觀兩個方面以平等為基礎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結果公平即教育質量平等。
從教育公平的結果是根據一定的公平原則進行操作而產生的這一角度來看,教育公平可分為原則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結果的公平。
教育公平原則是教育結果公平的前提條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驟合理化,固定下來,形成公平的程序,還需要各種形式的監督機制、監督機構及配套的技術手段,進而保障結果的公平。
從是否把教育實踐的主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著差異,教育公平可分為同質的教育公平和差異的教育公平。
同質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人之間的差異,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則指導實際的教育活動。而差異的教育公平認為每個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從實存與觀念的角度來看,以上我們所談的都是實存公平,除此之外,教育公平還有一種觀念層次的公平,它是對實存公平的一種主觀反映,是對實存公平的一種價值判斷,主要表現為一種教育公平感,即對公平問題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
教育公平的觀念源遠流長,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古老的理念。
從歷史上看,古希臘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亞里士多德則首先提出通過法律保證自由公民的教育權利。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致力於尋求教育公平,18世紀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國家轉化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確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機會。而我國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舉考試製度同樣也體現了一種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現代的西方社會,又在不同的時期大致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教育公平觀,它們就是保守主義的教育公平觀、自由主義的教育公平觀和激進主義的教育公平觀。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共同綱領》便確定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體現了新中國重視社會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價值。
可以說,教育公平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它既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也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超越,是社會現實與教育理想的統一,具有特定的歷史意義,包括它的歷史合理性和歷史侷限性。...
教育公平有哪些重要性?
具體來說,教育公平的內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2)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3)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後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其中,“確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前提和基礎,“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機會”是進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的前提。而通常,這三個層次被概括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此外,對教育公平的正確認識還包括:教育公平的發展有一定的相對性和追求教育公平與追求教育效率是統一的這兩個方面。
教育公平是什麼 是什麼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範或原則。這裡所說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整體的發展和穩定,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和需要,並從兩者的辨證關係出發來統一配置教育資源。
教育公平的三個層次
(1)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2)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
(3)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後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
其中,“確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前提和基礎,“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條件”是進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的前提。而通常,這三個層次被概括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公平有何重要意義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涉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人們的心情才能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實現教育公平又哪些重要意義
解讀: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今年要在全國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和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
分析:運用社會主義的本質、宏觀調控、財政的作用,國家的性質和職能等知識,分析國家促進教育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措施和意義。
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俱有決定性意義。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社會同心同德,艱苦奮鬥,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長,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進入本世紀,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農村教育得到加強,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教育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民群眾強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心聲.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
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意義
教育公平是最能體現社會公平的領域,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針,提出了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戰略目標,這是著眼現代化建設全局、針對我國教育的現狀提出來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當前,要把重點放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上,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教育公平關鍵是機會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就是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努力使孩子們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就學困難、學習困難而失學,不因性別、地域、民族宗教而影響受教育。要進一步提高教育普及率。要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扶持力度,重點是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在學前教育階段,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予以資助;在義務教育階段,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在職業教育階段,逐步擴大中職免費覆蓋範圍;在高等教育階段,健全高校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政策,逐步提高國家獎助學金標準和覆蓋面;同時,把普通高中學生和研究生(論壇) 納入國家助學體系,努力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保障特殊群體的受教育機會。要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和特教老師培養,注重潛能開發、缺陷補償和就業能力培養,為殘疾人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促進教育公平要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重點。當前要在以下幾件事上下功夫。首先,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造薄弱學校,儘快使師資、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實施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現城鄉中小學校舍安全達標。要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其次,著力解決“擇校熱”問題。加快縮小校際差距,加快薄弱學校改造。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要加強區域內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有條件的城區和農村可以逐步探索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創新教師補充和退出機制。三要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要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要重點建設好勞務輸出大省和特殊困難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優先滿足留守兒童就學需要。同時,健全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和監護網絡,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促進教育公平要把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作為根本措施。當前,要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有條件的地方在義務教育階段儘快形成城鄉同標準、一體化發展的格局。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縮小區域差距。要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優質資源的最好載體,是促進教育公平成本較低、便捷高效的途徑。要以建設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為重要抓手,整合互聯網、廣電網和電信網等網絡信息資源,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和應用體系建設。 在推進教育公平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好兩點:促進教育公平關鍵是通過擡高底部來縮小差距,不能搞不講效率和特色的絕對平均,更不能“削峰填谷”,不能把學校辦成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否則表面看實現了公平,但學校卻失去了特色,不注重內涵,導致整體教育質量和水平的下降。另外,促進公平不能急於求成,要進行長期艱苦的努力。特別是許多政策思路在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