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是什麼族?
愛新覺羅屬於什麼族
愛新覺羅屬於滿族。
愛新覺羅,清朝皇室姓氏。“愛新”是滿語“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背景來源: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gioro為首領之意。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被當時西洋人稱為Faction,故又名修川。
按《滿洲氏族通譜》,努爾哈赤原本姓覺羅。明朝建州女真大首領鎖羅骨,以趙為姓。又稱伊爾根覺羅,相對伊爾根覺羅的民覺羅,愛新覺羅意思是官覺羅,其實就是官趙。
愛新覺羅的後代是什麼族的
當然是滿族啊,因為女真人本來就是現在的滿族,就是八旗子弟後裔。
愛新覺羅是哪個族
愛新覺羅是滿族的姓氏。
愛新覺羅,羅馬字轉寫為Aisin Gioro(穆林德夫),清朝皇室姓氏。“愛新”是滿語“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愛新覺羅是哪族人的姓氏? 50分
愛新覺羅,羅馬字轉寫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轉寫),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愛新”是滿語“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愛新覺羅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中,愛新覺羅一共只出現過三次。文獻上,對於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種說法,經常自相沖突,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gioro為首領之意。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如同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一樣。
清朝統治者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清朝滅亡以後族人多改漢姓,如安、廖、曾、金、王、孫、艾、羅、肇、範、關、鄂、趙等。而愛新覺羅就改成了金。覺羅一詞在女真語裡是“遠方”的意思,後來,就演變成了遠支,與宗室(uksun)區分開來,比如滿語裡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孫(goro omolo),覺羅其實就是遠支的意思。覺羅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姓gioro。
愛新覺羅氏族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上文也有說法說來自滿語的“遠支”。但其來源與歷史上的漢人政權無關。有敘述說是來源自宋趙氏,但此說法為謬誤。趙字按照反切為“治小切”,為澄母字,中古漢語讀音為d或 t ,而覺羅在滿語讀gioro,輔音為g,與之無關。且清代時候的漢語“覺羅”讀音和“趙”已相去甚遠,不可能攀上關係。更何況若欲攀關係,早就自改姓為“趙”,而不會弄一個讀音相去甚遠的滿語讀音。
姓艾的人是什麼民族,跟愛新覺羅什麼關係?
艾姓,中華姓氏之一,共五個名字出處,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其中部分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朝君主禹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後”。
夏朝君主少康當政時期,屬下有個大臣名叫汝艾,亦稱女艾,在輔佐“少康中興”的大業中立有大功。
在汝艾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艾氏。通常認為,汝艾是艾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艾孔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大夫名孔,因為住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東南),人們就叫他艾孔。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名稱的第一字“艾”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說:艾氏為“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源流三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艾山,屬於以地名為氏。
艾山,是路過的一個地名,其實就是泰山東南部的艾山。
史籍《春秋·隱公六年》記載:魯隱公在公元前717年會晤齊釐公,兩國盟於艾山。
在艾山地區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艾山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艾氏、山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拓拔部中有艾斤氏部落,亦稱去斤氏。在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九至二十年(公元495年―40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的過程中,艾斤氏改為漢字單姓艾氏,逐漸與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艾氏。
源流五
源於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從西亞遷徙中土的西域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艾氏,主要源自伊斯蘭教《古蘭經》經名首音,多取其諧音漢字為姓氏。
回族艾氏最早在唐朝時期從西亞地區遷徙而來中土的留居者,為唐朝時期“外來八大姓”之一,至元、明時期逐漸繁衍壯大。例如,在清朝初期,有回回艾布巴克率整個家族歸附,其後裔即改為漢姓艾氏,世代相傳至今。
今回族艾氏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甘肅、寧夏及江蘇等地區。
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艾耀施氏,源出阿魯特蒙古,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iyos Hala,所冠漢姓多為艾氏、施氏等。
⑵.蒙古族尼瑪察氏,亦稱倪馬查氏、專圖尼馬察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乃馬真氏族部落,以姓為氏。世居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縣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滹野(今烏蘇里江支流俄羅斯境內達鳥河流域)、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祿河(今遼河)、琿春(今吉林琿春)、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Nimac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艾氏、楊氏、榆氏、張氏、佳氏、尼氏、倪氏、魚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完顏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以部為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時成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稱其為“王甲部”,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區)、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流域)、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艾氏、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
愛新覺羅是什麼國人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覺羅”是姓氏,是以努爾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覺羅”(今黑龍江省伊蘭一帶)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一姓氏的含義是,金子般高貴神聖的覺羅族。
愛新覺羅族人,現在還有嗎
有啊 之前在銀行上班看到過有的客戶的名字就是愛新覺羅什麼的。。
愛新覺羅族人!現在還有嗎?改姓什麼了?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佈
16世紀80年代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后,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學者認為,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一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愛新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 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一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複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後一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矗都羅列其上,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後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根據原先存留下來的碟譜和東北遼中新民地區的情況又由家族族長帶領修繕了譜系,《愛新覺羅宗譜密雅納支》 每十年系統修訂一次,已經成為定規。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批准,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了家廟,每年的陰曆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祭祀。 不過,一種趨勢是很明顯的,愛新覺羅氏的人口,仍然還在不斷膨脹,血緣關係也由近及遠,逐漸形成眾多分支。據估計,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 其實到清朝最後的三代皇帝,由於近親結婚,幾乎是沒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現在估計子孫很少。
愛新覺羅這個姓,後來也有了簡化,有的改為"肇",有的為"羅"等等。 愛新覺羅氏後裔在全國分佈廣泛,其生活狀態多種多樣,對待“愛新覺羅”姓氏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愛新覺羅也可作愛新覺犖、一些地方習慣這樣稱。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94437.htm#2
愛新覺羅為什麼叫愛新覺羅 這姓氏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是滿語的音譯,滿文(注意滿語的書寫方向)寫法為
ᠠᡳᠰᡳᠨ
ᡤᡳᠣᡵᠣ
,穆麟德轉寫為Aisin Gioro。關於這一姓氏的起源尚有爭議,並且有些說法經常自相沖突。不過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愛新”是族名,滿語中意為“金”;“覺羅”是姓氏,根據女真文學家、滿學家清朝宗室金啟孮的考證,覺羅氏源於金朝時期的交魯氏,有家族的意思。因此,“愛新覺羅”這一姓氏就有金朝宗族的含義。
愛新覺羅是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漢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趙姓為愛新覺羅,但多為伊爾根覺羅後代。 家族世系譜 [編輯本段] 在他們進入中原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來他們參考了漢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輩份排行。最初的幾名兒子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後來固定用「胤」,孫輩用「弘」,曾孫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旂」。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欣,兩人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但慶親王奕劻的則是「力」部。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佈 [編輯本段]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后,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學者認為,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一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 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一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