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而望的意思?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 初出茅廬第一功!”
講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火燒博望坡。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敦引十萬曹兵,氣勢洶洶奔新野殺來,聲言一陣擒劉備,活捉諸葛。劉備聞報,將劍印付與孔明,命眾將皆聽諸葛亮號令。於是,諸葛亮將關羽、張飛、趙雲、劉備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個吩咐如此如此。
由於三往隆中,才請得諸葛亮出山,此後劉備與諸葛亮請好日密,自然冷落了關、張二弟,早就引起關羽、張飛二人對諸葛亮的不滿。現在大敵當前,眼看著一個年輕人發號施令,指東揮西,關羽忍不住問:“我等皆出迎敵,未審軍師卻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縣城。”張飛大笑曰:“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張飛等人十分氣憤,要看看這個諸葛亮到底有多大本事。諸葛亮在城裡也沒閒著,督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使劉備亦疑惑不定。讀者自然也拭目以待。
結果,諸葛亮略施小計,在博望坡用火攻敗曹軍,終令關、張等人折服。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書中還有贊諸葛亮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然而,歷史上火燒博望坡這場戰鬥進行之時,諸葛亮尚在南陽躬耕,沒有出山。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後,劉表使劉備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敦、于禁、李典等所領曹兵於博望。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一日,劉備伏兵於路旁,自燒屯營偽遁。夏侯敦不知有詐,率兵追之,為伏兵所破。原來火燒博望坡之戰乃劉備親自指揮,功在劉備,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三國志·李典傳》亦記載了博望坡之戰。說:“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敦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敦率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賊伏裡,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譁乃散退。”
拒《先主傳》與《李典傳》的記載來看,劉備雖此戰獲勝,但曹兵損失並不多。而且,《三國志》的《武帝紀》、《夏侯敦傳》、《于禁傳》及《資治通鑑》等均未記載這次戰鬥。說明博望坡之戰的規模並不算大。由於劉備與曹兵交戰勝績較少,所以火燒博望坡之戰才被《三國演義》大肆渲染。
另外,據《三國志》,博望坡之火系劉備為引曹兵入伏,偽遁前自燒屯營而起,非如《三國演義》所言先將曹兵引入伏內,後用火攻。
歷史上的劉備多給人以政治家的印象似少軍事才能,博望坡之戰表明他還是一個軍事家。而《三國演義》為表諸葛亮出手不凡,卻將此戰之功記於孔明名下,實為劉備不平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wtp=wk
好詞的意思
成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發音:yīfūdāngguān,wànfūmòkāi
釋義: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晉·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
示例:劍閣崢嶸而崔嵬,~。(唐·李白《蜀道難》詩)
成語:草木皆兵
發音:cǎomùjiēbīng
釋義: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示例: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九回)
成語:馬革裹屍
發音:mǎgéguǒshī
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常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成語:赤膊上陣
發音:chìbóshàngzhèn
釋義: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示例:他終於~,親自出馬了。
成語:烏合之眾
發音:wūhézhīzhòng
釋義: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示例:外邊雖有些人,也是~,不相統攝。(清·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成語:打草驚蛇
發音:dǎcǎojīngshé
釋義:原比喻懲甲菟乙。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打草驚蛇,乃南唐王魯為當塗令,日營資產,部人訴主簿貪汙,魯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示例: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
成語:四面楚歌
發音:sìmiànchǔgē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這~裡,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成語:用兵如神
發音:yòngbīngrúshén
釋義:調兵遣將如同神人。形容善於指揮作戰。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九回:“為頭一個先生,姓樊,名瑞,綽號混世魔王,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
示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神機妙算,~。
成語:有勇無謀
發音:yǒuyǒngwúmóu
釋義:只有勇氣,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衝,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出處: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示例:畢豐~,極貪酒色,不恤下人,嘍羅盡皆離心。(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五回)
成語:聲東擊西
發音:shēngdōngjīxī
釋義: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
<挺經>翻譯
卷一 內聖
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私,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則四者之效驗自臻。餘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萬一之效耳。
嘗謂獨也者,君子與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懍其為獨而生一念之誠,積誠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間離合幾微之端,可得而論矣。
蓋《大學》自格致以後,前言往行,既資其擴充;日用細故,亦深其閱歷。心之際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麗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則夫善之當為,不善之宜去,早畫然其灼見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實有所見,而行其所知。於是一善當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則趨焉而不決。一不善當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則去之而不力。幽獨之中,情偽斯出,所謂欺也。惟夫君子者,懼一善之不力,則冥冥者有墮行;一不善之不去,則涓涓者無已時。屋漏而懍如帝天,方寸而堅如金石。獨知之地,慎之又慎。此聖經之要領,而後賢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四語,終身用之有不能盡,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來聖哲胸懷極廣,而可達於德者,約有四端:如篤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說也;至誠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訓也;安貧樂道而潤身睟面,孔彥曾孟之旨也;觀物閒吟而意適神恬,陶白蘇陸之趣也。自恨少壯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懼,於古人心境,不能領取一二。反覆尋思,嘆喟無已。
卷二 礪志
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軌,而
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是故頑民梗化則憂之,蠻夷猾夏則憂之,小人在位賢才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澤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飢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譭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
明德、親民、止至善,皆我分內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了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得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聖賢立言,必能明聖賢之理,行聖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於修己治人之道實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作官何以異哉?
累月奔馳酬應,猶能不失常課,當可日進無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餘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息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精進而不覺。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進矣。
卷三 家範
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又謹記祖父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醫藥、不信僧巫。”餘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餘閱歷而確有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
太行花閱讀答案全部答案
一.《詩畫皆以人重》(王士禛)( 濰坊市2002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④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選自《明清閒情小品賞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詩人。②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④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18.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則弛然而臥 B.詩文之屬莫不皆然C.雜然而前陳者 D.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1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1)一錢不直 直: (2)後世見者必寶之 寶: 20.翻譯下面句子。(4分)(1)後人糞土視之譯文:(2)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譯文: 2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分)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C.作者認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22.填空。(4分)(1)“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2分)(2)永叔,即歐陽修,字永叔,北宋文學家。初中課本里,他的《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四時景色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 ,風霜高潔, ,山間之四時也。(2分)二.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4~13題。(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題)〔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4在(甲)段橫線上填寫原文。 (1分)5(甲)段描寫的內容是 (1分)6“朝暉夕陰”的“暉”,意思是 (1分)7 請你寫出兩句初中課內學過的含“涯”字的古詩名句,要求句中的“涯”與(甲)段中“橫無際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 〔乙〕餘聞而愈悲。孔子日:“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於虎也。”孔子還有關於學習方法的名言,請寫出你在初中課內學過的一句。 (1分)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說》一文的主旨句,請用現代漢語說說它的意思。(2分)答: 10 (乙)段“今以蔣氏觀之”的“觀”與(甲)段 一句中的“觀”,表意相同。(1分)〔丙〕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請由(丙)段聯繫全文,寫出《馬說》的主旨句。 (1分)答: 12寫出兩句初中課內學過的含“見”字的古詩名句,其中的“見”與(丙)段畫線句中的“見”用法相同。 (2分)答: 13聯繫今天的現實生活,請你換一個角度,談談對人才問題的看法。(3分)答: 三.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熟讀精思》,理解大意,然後答題。(7分)閱讀提示:朱熹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有豐富的治學和講學的經驗。“熟讀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讀書經驗,概括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鑑意義。文章雖是文言,卻明白易懂,......